5、课
引用于 慧觉 在 2025年1月14日, 下午4:56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一派(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有一派(中观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有部、经部、中观自续派都主张根现量是正确的认知,唯识主张根现量是错乱的(现外境离心实有),应成派主张根现量也是错乱的(现外境有自性)。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一派(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有一派(中观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有部、经部、中观自续派都主张根现量是正确的认知,唯识主张根现量是错乱的(现外境离心实有),应成派主张根现量也是错乱的(现外境有自性)。
引用于 宥慧 在 2025年1月14日, 下午5:26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了义
佛说的真实意趣,究竟
不了义
权巧方便说,不究竟
下部派
小乘没有判教的习惯,他们认为佛说的话都是了义
唯识
大部分是第三法轮。
直接说的内容,不需要引伸,如言而取,不需要在理路上辩论。
如“诸行无常”。
初二法轮、以及第三法轮不能如言而取、还需要分别解释的。
如《心经》、说“杀父母”。
如《般若经》(诸法无自性,须加解释,是指:遍计执无自性,依他圆成有自性)。
中观应成
不按时间判、不管是否引申。
只要内容是讲胜义谛(诸法无自性)的就是了义,如《心经》
除了讲胜义谛(空性),其他讲世俗谛的都是不了义。
中观自续
须加简别:
诸法胜义无自性,但是世俗名言有自性。没有说所有的法都无自性
举例
例如“无色声香味触法”,
唯识认为,不能直接理解“无色”,必须解释“无识外的色”,所以是不了义。如果直接说“无识外之色”就是了义。
中观认为,无色说的是色无自性,说的是胜义谛,就是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有部
经部
有部有根见家,承许根现量
有部也有识见家
经部认为既非根见,又非识见,是因缘和合见
唯识
离识的外境是没有的,凡夫所见都是错误、都不真实,不存在根现量
清辨
经部行中观
根识分二:
(1)错乱的根识,是不真实的
(2)不错乱的根识,可以看到真实,有根现量
月称
应成
凡夫心识被无明染污,根现量都有问题,否则,圣证真实有何用?
外境是有的,但凡夫看到的,一定是错的。凡夫根识看不到真实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
了义 佛说的真实意趣,究竟 |
不了义 权巧方便说,不究竟 |
下部派 |
小乘没有判教的习惯,他们认为佛说的话都是了义 |
|
唯识 |
大部分是第三法轮。 直接说的内容,不需要引伸,如言而取,不需要在理路上辩论。 如“诸行无常”。 |
初二法轮、以及第三法轮不能如言而取、还需要分别解释的。 如《心经》、说“杀父母”。 如《般若经》(诸法无自性,须加解释,是指:遍计执无自性,依他圆成有自性)。 |
中观应成 |
不按时间判、不管是否引申。 只要内容是讲胜义谛(诸法无自性)的就是了义,如《心经》 |
除了讲胜义谛(空性),其他讲世俗谛的都是不了义。 |
中观自续 |
须加简别: 诸法胜义无自性,但是世俗名言有自性。没有说所有的法都无自性 |
|
举例 |
例如“无色声香味触法”, 唯识认为,不能直接理解“无色”,必须解释“无识外的色”,所以是不了义。如果直接说“无识外之色”就是了义。 中观认为,无色说的是色无自性,说的是胜义谛,就是了义 |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有部 经部 |
有部有根见家,承许根现量 有部也有识见家 经部认为既非根见,又非识见,是因缘和合见 |
唯识 |
离识的外境是没有的,凡夫所见都是错误、都不真实,不存在根现量 |
清辨 经部行中观 |
根识分二: (1)错乱的根识,是不真实的 (2)不错乱的根识,可以看到真实,有根现量 |
月称 应成 |
凡夫心识被无明染污,根现量都有问题,否则,圣证真实有何用? 外境是有的,但凡夫看到的,一定是错的。凡夫根识看不到真实 |
引用于 清静 在 2025年1月16日, 下午4:07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认为: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需要解释才能信受的,就是不了义教。从佛说法的时间上安立:第一、二时教是不了义教,第三时教是了义教;还要看是直接说还是需要引伸,若需要解释的也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对于了不了义中观分二派:①应成派认为,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的世俗谛是不了义教;②自续派认为,凡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不犯过失的,即胜义无自性、名言世俗有自性,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中观自续派认为:没有错误的根现量叫量;若所观境的体相错误,能缘的识也错误,就不是量。
中观应成派认为:凡夫的根现量都是错误的。虽境上无自性,但由于有情无始以来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见为有自性。故凡夫的根现量不能作为量。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认为: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需要解释才能信受的,就是不了义教。从佛说法的时间上安立:第一、二时教是不了义教,第三时教是了义教;还要看是直接说还是需要引伸,若需要解释的也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对于了不了义中观分二派:①应成派认为,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的世俗谛是不了义教;②自续派认为,凡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不犯过失的,即胜义无自性、名言世俗有自性,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中观自续派认为:没有错误的根现量叫量;若所观境的体相错误,能缘的识也错误,就不是量。
中观应成派认为:凡夫的根现量都是错误的。虽境上无自性,但由于有情无始以来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见为有自性。故凡夫的根现量不能作为量。
引用于 宥德 在 2025年1月18日, 下午4:27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能如言而取就是了义。认为前二时教为不了义,只有三时教为了义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胜义谛为了义,世俗谛为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自续以下,安立量为新生不欺诳的了别,认为凡现量皆不错误(除假相唯识认为根现量也是错误)。根现量是以成立的方式、新生、无错误的趣入境,一定是无分别的了知。应成安立量为不欺诳的了别,所以再决识一定是现量;认为根现量虽然不欺诳(其趣入境),但皆是错误;因为本来没有自性的法皆显现为有自性的。只有缘空性的瑜伽现量才没有错误。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能如言而取就是了义。认为前二时教为不了义,只有三时教为了义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胜义谛为了义,世俗谛为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自续以下,安立量为新生不欺诳的了别,认为凡现量皆不错误(除假相唯识认为根现量也是错误)。根现量是以成立的方式、新生、无错误的趣入境,一定是无分别的了知。应成安立量为不欺诳的了别,所以再决识一定是现量;认为根现量虽然不欺诳(其趣入境),但皆是错误;因为本来没有自性的法皆显现为有自性的。只有缘空性的瑜伽现量才没有错误。
引用于 庆莲 在 2025年1月20日, 下午9:07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仔?
答:唯识的安立是:只有三时教,直接说的内容,不需要引伸,如言而取,不需要在理路上辨论为了义。初二法轮以及第三法轮不能如言而取,还需要分别解释的为不了义。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的安立是:只要内容是讲胜义谛就是了义。除了胜义谛(空性),其他讲世俗谛都是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自续派以下,安立量为新生、不欺诳的了别,认为凡现量都是正确的。
唯识宗主张根现量是错乱的。
应成派认为,凡夫根现量都有问题。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仔?
答:唯识的安立是:只有三时教,直接说的内容,不需要引伸,如言而取,不需要在理路上辨论为了义。初二法轮以及第三法轮不能如言而取,还需要分别解释的为不了义。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的安立是:只要内容是讲胜义谛就是了义。除了胜义谛(空性),其他讲世俗谛都是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自续派以下,安立量为新生、不欺诳的了别,认为凡现量都是正确的。
唯识宗主张根现量是错乱的。
应成派认为,凡夫根现量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