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
引用于 吉祥如意 在 2025年1月11日, 上午12:23第5课问答题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若知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因中观和唯识了义教的标准不同,故唯识说般若不了义。诸法自性空一语,不应如文取义,说遍计执无自性,依他圆成有自性,然后才显了。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内中又分两派: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信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中观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应中观和唯识了义教的标准的不同,所以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说诸法空的胜义谛。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中观和唯识的大不同处,便是唯识说境无识有,中观说要说没有实境,便该识也非实有;没有所取的实境,便也没有能取的实在的识。要说有实在的识,要说有实识,也该有实境。
中观不唯说识非实有,真如也非实有。真见道时,正智才能缘真如,但是见道时,实无真如可见,不过证知诸法皆空而己。能所取相皆没有,何有实体的真如呢。
真见道时,现观真如而不见真如,则真如亦是由比量安立的了。
唯识宗人,总爱把中观的见解,拉唯识里去。所以说若执唯识实有,亦是法执。总之中观和唯识的争论太多,中观内部的争论也不少。佛护论师解释诸法不自生句,未立比量,未加简别。又清辩派和月称派不同之点,谓就胜义,清辩亦不许有自性和自体,但在世俗中则说有自性,这一点执着,和唯识宗所说的有自性相似。但是唯识宗的自性是就正智所得而立,此则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那么在清辩论师等的意思,是觉得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今总而言之,在月称派中胜义有,真实有,自性有,自体有,自相有名异义同,无论乎就世俗和胜义,皆不许有,谁若执为如是有,便是法执。皆是错误。
第5课问答题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若知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因中观和唯识了义教的标准不同,故唯识说般若不了义。诸法自性空一语,不应如文取义,说遍计执无自性,依他圆成有自性,然后才显了。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内中又分两派: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信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中观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应中观和唯识了义教的标准的不同,所以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说诸法空的胜义谛。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中观和唯识的大不同处,便是唯识说境无识有,中观说要说没有实境,便该识也非实有;没有所取的实境,便也没有能取的实在的识。要说有实在的识,要说有实识,也该有实境。
中观不唯说识非实有,真如也非实有。真见道时,正智才能缘真如,但是见道时,实无真如可见,不过证知诸法皆空而己。能所取相皆没有,何有实体的真如呢。
真见道时,现观真如而不见真如,则真如亦是由比量安立的了。
唯识宗人,总爱把中观的见解,拉唯识里去。所以说若执唯识实有,亦是法执。总之中观和唯识的争论太多,中观内部的争论也不少。佛护论师解释诸法不自生句,未立比量,未加简别。又清辩派和月称派不同之点,谓就胜义,清辩亦不许有自性和自体,但在世俗中则说有自性,这一点执着,和唯识宗所说的有自性相似。但是唯识宗的自性是就正智所得而立,此则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那么在清辩论师等的意思,是觉得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今总而言之,在月称派中胜义有,真实有,自性有,自体有,自相有名异义同,无论乎就世俗和胜义,皆不许有,谁若执为如是有,便是法执。皆是错误。
引用于 慧悦 在 2025年1月11日, 上午9:39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认为佛讲法一时二时的言教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了义和不了义,依如文取义是否犯过失为标准而判断的。
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不用另外再做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
如果如文取义有过失的言教,需要另外再做解释,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然则如何信解呢?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无明爱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说为父母。有情因无明爱取,不得解脱,故说杀父母才得解脱,这样的教,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分两派: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观自续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认为佛讲法一时二时的言教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了义和不了义,依如文取义是否犯过失为标准而判断的。
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不用另外再做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
如果如文取义有过失的言教,需要另外再做解释,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然则如何信解呢?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无明爱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说为父母。有情因无明爱取,不得解脱,故说杀父母才得解脱,这样的教,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分两派: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观自续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引用于 Lisa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12:13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
了義,凡可以如文取義而不犯過失的言教即是了義教
如:佛說諸行無常,用不著再進行解釋,直接信解諸行是無常
不了義,若如文取義便有過失的言教,須求其別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義教
如攝大乘論四意趣四秘密中說,佛教有情殺父母才得解脫,這句話便是不了義教,如文取義,便有過失,佛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殺無明之父和愛取之母,無明愛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說為父母,有情因無明愛取,不得解脫,故佛說殺父母才得解脫,這樣的教,是不了義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
中觀對于了不了義有兩派之說
一派主張,凡說諸法無自性勝義諦的教是了義教,余皆是不了義教;
一派主張,凡說諸法無自性,還要在言說上簡別的不犯過失的,才是了義教
中觀說般若是了義,說諸法性空是勝義諦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
清辨论师(中觀自續派),宇宙萬有的諸法若以勝義的正智觀察,雖然沒有一點兒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現量等諸世俗量觀察,則須得到一點自性才好安,如果一點自性也不承認,則宇宙萬有諸法,理應雜亂混淆,無法井井有條。諸根現量,既可名之為量,則應是沒有錯誤的,其于境之錯不錯誤,也非是單就境的現相上而說,是于觀察此心所見的彼境之相和他的體性有無錯誤,倘若境的體性是白色而識自見他為黃色,或境是固體而見為動體,這都是所見的境的相不稱其體,這是錯誤的。所以安立諸根識為量,應須要他對于境的體性上沒有一點錯誤才可,能緣的識既無錯誤則所緣境的自性當然就是有。
勝義有、真實有、諦實有許為一義,無論就勝義和世俗皆不許有,但是把自性有、自相有、自體有,收為一類,謂于勝義不許為有,而于世俗則說是有。
月稱論師(中觀應成派),境上雖然沒有一點自性,但由有情無始以來的無明和妄執的熏習,也可以見為有自性,也可成立井井有條的宇宙萬法,譬如夢境雖無自性,以虛妄熏習力也能見井井有條的萬有,如鏡中雖無一點兒對境自性,但由于眾緣和合,也能現起有條不紊的種種形色,只要有眾緣湊和便能有各種境界顯現,實不須妄執諸法各有自性,才能安立萬法。
世俗和勝義皆不許有,若世俗執有自性,也是法執,亦無不錯誤之根現量。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
了義,凡可以如文取義而不犯過失的言教即是了義教
如:佛說諸行無常,用不著再進行解釋,直接信解諸行是無常
不了義,若如文取義便有過失的言教,須求其別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義教
如攝大乘論四意趣四秘密中說,佛教有情殺父母才得解脫,這句話便是不了義教,如文取義,便有過失,佛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殺無明之父和愛取之母,無明愛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說為父母,有情因無明愛取,不得解脫,故佛說殺父母才得解脫,這樣的教,是不了義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
中觀對于了不了義有兩派之說
一派主張,凡說諸法無自性勝義諦的教是了義教,余皆是不了義教;
一派主張,凡說諸法無自性,還要在言說上簡別的不犯過失的,才是了義教
中觀說般若是了義,說諸法性空是勝義諦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
清辨论师(中觀自續派),宇宙萬有的諸法若以勝義的正智觀察,雖然沒有一點兒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現量等諸世俗量觀察,則須得到一點自性才好安,如果一點自性也不承認,則宇宙萬有諸法,理應雜亂混淆,無法井井有條。諸根現量,既可名之為量,則應是沒有錯誤的,其于境之錯不錯誤,也非是單就境的現相上而說,是于觀察此心所見的彼境之相和他的體性有無錯誤,倘若境的體性是白色而識自見他為黃色,或境是固體而見為動體,這都是所見的境的相不稱其體,這是錯誤的。所以安立諸根識為量,應須要他對于境的體性上沒有一點錯誤才可,能緣的識既無錯誤則所緣境的自性當然就是有。
勝義有、真實有、諦實有許為一義,無論就勝義和世俗皆不許有,但是把自性有、自相有、自體有,收為一類,謂于勝義不許為有,而于世俗則說是有。
月稱論師(中觀應成派),境上雖然沒有一點自性,但由有情無始以來的無明和妄執的熏習,也可以見為有自性,也可成立井井有條的宇宙萬法,譬如夢境雖無自性,以虛妄熏習力也能見井井有條的萬有,如鏡中雖無一點兒對境自性,但由于眾緣和合,也能現起有條不紊的種種形色,只要有眾緣湊和便能有各種境界顯現,實不須妄執諸法各有自性,才能安立萬法。
世俗和勝義皆不許有,若世俗執有自性,也是法執,亦無不錯誤之根現量。
引用于 宗乡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2:13有部经部:由自之不共增上缘的具色根所生,离分别、新、不欺诳的明了。眼等五根皆有根现量。根现量所对是实有的外境
唯识分二:
真相唯识派,凡夫的根现量,如其所见而存在,不受无明染污
假相唯识派,凡夫的根现量皆是错觉,如其所见而不存在,受无明染污。
根现量所对非是实有的外境,乃是自识所变现的相分而已。
中观分二:
中观自续派,由最初直接观察而不经由推测所得的正确认知,不能有一点错误。既然无错误,那应该有自性。若一点自性也不承认,则宇宙万有诸法,理应杂乱混淆,不可能如现实这般井井有条、毫不杂乱。
根现量所对外境要有自性。
中观应成派,如执色法的眼识,第一剎那显现为黄色的无分别眼识,是根现量;有情生命相续之根识皆被无明染污,都是错误的的认知,故非无错误之根现量;但是,凡是带有二显的认知,观待其所现境相而言,皆是现量。
根现量所对外境无有自性,但以虚妄熏习力依然能见有井井有条的万法;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
有部经部:由自之不共增上缘的具色根所生,离分别、新、不欺诳的明了。眼等五根皆有根现量。根现量所对是实有的外境
唯识分二:
真相唯识派,凡夫的根现量,如其所见而存在,不受无明染污
假相唯识派,凡夫的根现量皆是错觉,如其所见而不存在,受无明染污。
根现量所对非是实有的外境,乃是自识所变现的相分而已。
中观分二:
中观自续派,由最初直接观察而不经由推测所得的正确认知,不能有一点错误。既然无错误,那应该有自性。若一点自性也不承认,则宇宙万有诸法,理应杂乱混淆,不可能如现实这般井井有条、毫不杂乱。
根现量所对外境要有自性。
中观应成派,如执色法的眼识,第一剎那显现为黄色的无分别眼识,是根现量;有情生命相续之根识皆被无明染污,都是错误的的认知,故非无错误之根现量;但是,凡是带有二显的认知,观待其所现境相而言,皆是现量。
根现量所对外境无有自性,但以虚妄熏习力依然能见有井井有条的万法;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
引用于 如是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4:12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便不是如此。这内中又分两派:
中观宗说了不了义又分两派:1、有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应成派)
2、有一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加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自续派)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1、唯识的根现量安立①凡夫的根现量,如其所见而存在,不受无明染污
②凡夫的根现量皆是错觉,如其所见而不存在,受无明染污。
2、中观的根现量安立,①清辨论师等的意思,是觉着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②月称论师的意思,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
唯识四组学员:慧名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便不是如此。这内中又分两派:
中观宗说了不了义又分两派:1、有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应成派)
2、有一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加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自续派)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1、唯识的根现量安立①凡夫的根现量,如其所见而存在,不受无明染污
②凡夫的根现量皆是错觉,如其所见而不存在,受无明染污。
2、中观的根现量安立,①清辨论师等的意思,是觉着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②月称论师的意思,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
唯识四组学员:慧名
引用于 丽媚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5:14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认为佛讲法一时二时的言教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了义和不了义,依如文取义是否犯过失为标准而判断的。
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不用另外再做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
如果如文取义有过失的言教,需要另外再做解释,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然则如何信解呢?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无明爱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说为父母。有情因无明爱取,不得解脱,故说杀父母才得解脱,这样的教,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分两派: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观自续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认为佛讲法一时二时的言教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了义和不了义,依如文取义是否犯过失为标准而判断的。
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不用另外再做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
如果如文取义有过失的言教,需要另外再做解释,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然则如何信解呢?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无明爱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说为父母。有情因无明爱取,不得解脱,故说杀父母才得解脱,这样的教,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分两派: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观自续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引用于 zhangying 88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5:23唯识四组张英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a.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的解释,直接信解诸行就是无常。
b.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话便是不了义教。须再作解释方可明了。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对了义不了义的标准有两派:
a.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b.自续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所以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说诸牲空的胜义谛;而唯识却说般若是不了义,诸法自性空一语,不应如文取义,应再下注说遍计执无自性,依他圆成有自性,然后才显了。)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中观自续派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应成派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唯识四组张英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a.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的解释,直接信解诸行就是无常。
b.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话便是不了义教。须再作解释方可明了。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对了义不了义的标准有两派:
a.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b.自续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所以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说诸牲空的胜义谛;而唯识却说般若是不了义,诸法自性空一语,不应如文取义,应再下注说遍计执无自性,依他圆成有自性,然后才显了。)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中观自续派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应成派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引用于 慧帆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5:40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认为佛的第三时说的经时了义的,第一、二时说的不了义;
以文取义不犯过失就是了义,否则是不了义。如 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以文取义宥过失,故心经不了义。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判了不了义分两派:应承派,凡说诸法自性空胜义谛的都是了义的,除此都是不了义。自续派,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语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自续派主张安立根现量,认为能缘的识没有错乱,那么所缘的境的相和体就没有错乱,所缘的境肯定有自性的。
应成派反对安立根现量,认为,境上没有一点自性,但是有情无始以来被无明妄执取熏习,没自性也执为有自性。根现量执的境没有自性。而且,无明妄执也可以建立井井有条的世界,就像梦里镜像轻轻楚楚一样。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认为佛的第三时说的经时了义的,第一、二时说的不了义;
以文取义不犯过失就是了义,否则是不了义。如 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以文取义宥过失,故心经不了义。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判了不了义分两派:应承派,凡说诸法自性空胜义谛的都是了义的,除此都是不了义。自续派,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语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自续派主张安立根现量,认为能缘的识没有错乱,那么所缘的境的相和体就没有错乱,所缘的境肯定有自性的。
应成派反对安立根现量,认为,境上没有一点自性,但是有情无始以来被无明妄执取熏习,没自性也执为有自性。根现量执的境没有自性。而且,无明妄执也可以建立井井有条的世界,就像梦里镜像轻轻楚楚一样。
引用于 华韵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6:08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认为佛讲法一时二时的言教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了义和不了义,依如文取义是否犯过失为标准而判断的。
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不用另外再做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
如果如文取义有过失的言教,需要另外再做解释,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然则如何信解呢?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无明爱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说为父母。有情因无明爱取,不得解脱,故说杀父母才得解脱,这样的教,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分两派: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观自续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认为佛讲法一时二时的言教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了义和不了义,依如文取义是否犯过失为标准而判断的。
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不用另外再做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
如果如文取义有过失的言教,需要另外再做解释,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然则如何信解呢?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无明爱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说为父母。有情因无明爱取,不得解脱,故说杀父母才得解脱,这样的教,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分两派: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观自续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引用于 曲肱乐云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6:455组华证
第5课论坛问答题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1)唯识宗认为,了就是显了,决定,如文而取,不犯过失之言教。而不了义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如文取义便有过失之言教,还需要引申解释。
(2)唯识认为《心经》之“无色”,没有直接说识外无境,却在说没有色,就是不了义。又如摄大乘论四意四密中说,佛说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文取义,便有过失。实际指的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
(3)以此为依据,唯识以时间来判教,来决定了不了义。佛三转法轮是了义,《解深密经》是了义法,直接显示如言而取,没有过失,不需理路辩论。而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认为,正显示世俗谛为主之经教谓不了义经。正显示胜义谛为主之经教谓了义经故,《心经》是了义经,跟几转法论无关。
中观又分成两派:
(1)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2) 中观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1)中观自续派认为又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这个量应是没有错误的;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以上是中观自续派观。
(2)中观应成派观点认为,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5组华证
第5课论坛问答题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1)唯识宗认为,了就是显了,决定,如文而取,不犯过失之言教。而不了义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如文取义便有过失之言教,还需要引申解释。
(2)唯识认为《心经》之“无色”,没有直接说识外无境,却在说没有色,就是不了义。又如摄大乘论四意四密中说,佛说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文取义,便有过失。实际指的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
(3)以此为依据,唯识以时间来判教,来决定了不了义。佛三转法轮是了义,《解深密经》是了义法,直接显示如言而取,没有过失,不需理路辩论。而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认为,正显示世俗谛为主之经教谓不了义经。正显示胜义谛为主之经教谓了义经故,《心经》是了义经,跟几转法论无关。
中观又分成两派:
(1)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2) 中观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1)中观自续派认为又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这个量应是没有错误的;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以上是中观自续派观。
(2)中观应成派观点认为,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引用于 华玉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7:081,唯识说的了义是直接显示如言而取。如空性等。佛说第三识教是了义,就是了义,不在理路上辩论。也可以说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
不了义是不直接显示如言而取。也可以说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如佛说杀父杀母可解脱,理解成杀我们的生身父母可解脱就错了。是杀无明之父,烦恼之母。我们因无明和烦恼不得解脱,故说杀父母才得解脱。
2,中观认为讲胜义谛是了义,讲世俗谛是不了义。
中观的了义不了义分两派:
一派认为: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除此以外皆不了义教。
一派认为:凡说诸元自性,还要名言上简别不犯过失的是了义教。
3,清辨论师等,认为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自性,但以根现量等世俗量观察,有一点自性才好安立。如果世俗一点儿自性没有,诸法就杂乱混淆,杂乱无章。。又诸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就应该是没有错误的。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不是单就境的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该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的。总之他们认为胜义无自性,世俗有。
月称论师的意思大不以然,境上谁没有一点儿自性,但是由于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如梦境虽无自性,以虚妄熏习力也能见有井井平然的万有法。总之,月称论师认为胜义、世俗皆无自性。
1
1,唯识说的了义是直接显示如言而取。如空性等。佛说第三识教是了义,就是了义,不在理路上辩论。也可以说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
不了义是不直接显示如言而取。也可以说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如佛说杀父杀母可解脱,理解成杀我们的生身父母可解脱就错了。是杀无明之父,烦恼之母。我们因无明和烦恼不得解脱,故说杀父母才得解脱。
2,中观认为讲胜义谛是了义,讲世俗谛是不了义。
中观的了义不了义分两派:
一派认为: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除此以外皆不了义教。
一派认为:凡说诸元自性,还要名言上简别不犯过失的是了义教。
3,清辨论师等,认为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自性,但以根现量等世俗量观察,有一点自性才好安立。如果世俗一点儿自性没有,诸法就杂乱混淆,杂乱无章。。又诸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就应该是没有错误的。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不是单就境的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该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的。总之他们认为胜义无自性,世俗有。
月称论师的意思大不以然,境上谁没有一点儿自性,但是由于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如梦境虽无自性,以虚妄熏习力也能见有井井平然的万有法。总之,月称论师认为胜义、世俗皆无自性。
1
引用于 妙芳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7:18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派主张(中观应成派),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有一派说(中观自续派),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中观自续派清辨论师认为:
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清辨论师安立根现量:于境是否错误,不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而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一定要是正确的。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
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中观应成派月称论师认为: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批判自续派的),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总之,月称派世俗和胜义,皆不许有,谁若执为如是有,便是法执,皆是错误。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派主张(中观应成派),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有一派说(中观自续派),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中观自续派清辨论师认为:
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清辨论师安立根现量:于境是否错误,不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而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一定要是正确的。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
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中观应成派月称论师认为: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批判自续派的),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总之,月称派世俗和胜义,皆不许有,谁若执为如是有,便是法执,皆是错误。
引用于 一觉醒来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8:37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唯识认为佛的第三时说的经时了义的,第一、二时说的不了义; 以文取义不犯过失就是了义,否则是不了义。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应承派,凡说诸法自性空胜义谛的都是了义的,除此都是不了义。自续派,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语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根现量,即无错乱,对境的相和体是一致的。自续派认为能缘的识没有错乱,那么所缘的境的相和体就没有错乱,所缘的境肯定有自性的。应成派认为,境上没有一点自性,但是有情无始以来被无明妄执取熏习,没自性也执为有自性。根现量执的境没有自性。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唯识认为佛的第三时说的经时了义的,第一、二时说的不了义; 以文取义不犯过失就是了义,否则是不了义。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应承派,凡说诸法自性空胜义谛的都是了义的,除此都是不了义。自续派,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语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根现量,即无错乱,对境的相和体是一致的。自续派认为能缘的识没有错乱,那么所缘的境的相和体就没有错乱,所缘的境肯定有自性的。应成派认为,境上没有一点自性,但是有情无始以来被无明妄执取熏习,没自性也执为有自性。根现量执的境没有自性。
引用于 觉湘(2组)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8:46唯识五组 觉湘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
依唯识宗说,佛一转法轮二转法轮的言教在揭示真实义理上不够全面。义尚未竟,是不了义;
第三时教才是了义,通过阐述万法唯识的观念,直接揭示了一切法的本质是心识的变现,这种表述是直接而完整的。。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
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例如:佛说四法印中“诸行无常”,用不着其他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例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这句话应该解释“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无明爱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说为父母。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内部两派:自续派和应成派在了义不了义标准上有分歧。
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中观自续派的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中观应成派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中观应成派认为境上有自性。
唯识五组 觉湘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
依唯识宗说,佛一转法轮二转法轮的言教在揭示真实义理上不够全面。义尚未竟,是不了义;
第三时教才是了义,通过阐述万法唯识的观念,直接揭示了一切法的本质是心识的变现,这种表述是直接而完整的。。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
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例如:佛说四法印中“诸行无常”,用不着其他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例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这句话应该解释“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无明爱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说为父母。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内部两派:自续派和应成派在了义不了义标准上有分歧。
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中观自续派的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中观应成派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中观应成派认为境上有自性。
引用于 天涯111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8:50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然则如何信解呢?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无明爱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说为父母。有情因无明爱取,不得解脱,故说杀父母才得解脱,这样的教,是不了义教。
唯识说第一时,第二时教都是不了义教。第三时教是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 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又分两派: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观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清辨论师等的意思,是觉着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假若这一点自性也不承认,则宇宙万有诸法,理应杂乱混淆,又何能够这样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呢?又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则应是没有错误;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非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倘境的体性是白色而识自见他为黄色,或境是固体而见为动体,或境非某事物而见为某事物,这都是所见的境的相不称其体,这是错误!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在月称论师的意思大不为然,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譬如梦境虽无自性,以虚妄熏习力也能见有井井条然的万有,又如镜中虽无一丝儿的对境自性,但由众缘和合,也能现起条然不乱的种种形色。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然则如何信解呢?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无明爱取,能生有情于三界中,故说为父母。有情因无明爱取,不得解脱,故说杀父母才得解脱,这样的教,是不了义教。
唯识说第一时,第二时教都是不了义教。第三时教是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 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又分两派: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观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清辨论师等的意思,是觉着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假若这一点自性也不承认,则宇宙万有诸法,理应杂乱混淆,又何能够这样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呢?又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则应是没有错误;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非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倘境的体性是白色而识自见他为黄色,或境是固体而见为动体,或境非某事物而见为某事物,这都是所见的境的相不称其体,这是错误!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在月称论师的意思大不为然,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譬如梦境虽无自性,以虚妄熏习力也能见有井井条然的万有,又如镜中虽无一丝儿的对境自性,但由众缘和合,也能现起条然不乱的种种形色。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引用于 吴莹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9:25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派主张(中观应成派),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有一派说(中观自续派),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派主张(中观应成派),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有一派说(中观自续派),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引用于 邓艳华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9:35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中观应承派)
有一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中观自续派)
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诸法自性空一语,不应如文取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中观应承派)
有一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中观自续派)
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诸法自性空一语,不应如文取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
引用于 明慧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10:033组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实则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分两派: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名言许有自性),其他是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唯识宗的有自性是就正智所得而立,此则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那末在清辨论师等的意思,是觉着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假若这一点自性也不承认,则宇宙万有诸法,理应杂乱混淆,又何能够这样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呢?
又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则应是没有错误: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非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倘境的体性是白色而识自见他为黄色,或境是固体而见为动体,或境非某事物而见为某事物,这都是所见的境的相不称其体,这是错误!
应成派: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
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的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在月称论师的意思大不为然,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如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譬如梦境虽无自性,以虚妄熏习力也能见井井条然的万有。又如镜中虽无一丝儿的对境自性,但由众缘和合,也能现起条然不乱的种种形色。只要众缘湊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3组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实则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分两派:
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名言许有自性),其他是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唯识宗的有自性是就正智所得而立,此则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那末在清辨论师等的意思,是觉着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假若这一点自性也不承认,则宇宙万有诸法,理应杂乱混淆,又何能够这样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呢?
又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则应是没有错误: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非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倘境的体性是白色而识自见他为黄色,或境是固体而见为动体,或境非某事物而见为某事物,这都是所见的境的相不称其体,这是错误!
应成派: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
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的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在月称论师的意思大不为然,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如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譬如梦境虽无自性,以虚妄熏习力也能见井井条然的万有。又如镜中虽无一丝儿的对境自性,但由众缘和合,也能现起条然不乱的种种形色。只要众缘湊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引用于 慧定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11:10唯识3组 德慧学长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实则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分两派,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名言许有自性),其他是不了义。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有部、经部、中观自续派都主张根现量是正确的认知,唯识中主张根现量是错乱的(现外境离心实有),应成派主张根现量也是错乱的(现外境有自性)。
唯识3组 德慧学长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实则佛说杀父母,是杀无明之父,爱取之母。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分两派,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名言许有自性),其他是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有部、经部、中观自续派都主张根现量是正确的认知,唯识中主张根现量是错乱的(现外境离心实有),应成派主张根现量也是错乱的(现外境有自性)。
引用于 慧定 在 2025年1月11日, 下午11:12唯识3组 华藏学长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 :了不义唯识是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胜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对了不了义的安立内部又分二派: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应成派)
有一派说,凡是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因中观和唯识,了义教的标准不同,所以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说诸法性空的胜义谛,故唯识说般若是不了义。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唯识宗的有自性是就正智所得而立,此则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那末在清辨论师等的意思,是觉着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假若这一点自性也不承认,则宇宙万有诸法,理应杂乱混淆,又何能够这样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呢?
又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则应是没有错误: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非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倘境的体性是白色而识自见他为黄色,或境是固体而见为动体,或境非某事物而见为某事物,这都是所见的境的相不称其体,这是错误!
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
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的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在月称论师的意思大不为然,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如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譬如梦境虽无自性,以虚妄熏习力也能见井井条然的万有。又如镜中虽无一丝儿的对境自性,但由众缘和合,也能现起条然不乱的种种形色。只要众缘湊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唯识3组 华藏学长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 :了不义唯识是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胜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对了不了义的安立内部又分二派: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应成派)
有一派说,凡是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因中观和唯识,了义教的标准不同,所以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说诸法性空的胜义谛,故唯识说般若是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唯识宗的有自性是就正智所得而立,此则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那末在清辨论师等的意思,是觉着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假若这一点自性也不承认,则宇宙万有诸法,理应杂乱混淆,又何能够这样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呢?
又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则应是没有错误: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非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倘境的体性是白色而识自见他为黄色,或境是固体而见为动体,或境非某事物而见为某事物,这都是所见的境的相不称其体,这是错误!
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
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的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在月称论师的意思大不为然,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如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譬如梦境虽无自性,以虚妄熏习力也能见井井条然的万有。又如镜中虽无一丝儿的对境自性,但由众缘和合,也能现起条然不乱的种种形色。只要众缘湊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引用于 妙悟 在 2025年1月12日, 上午8:19唯识2组 明贤师兄
一、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了义和不了义依何标准而判断呢?
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二、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另一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三、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中观自续派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唯识2组 明贤师兄
一、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了义和不了义依何标准而判断呢?
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二、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另一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三、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中观自续派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引用于 清祥 在 2025年1月12日, 上午9:32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答:唯识认为佛一时二时说的言教是不了义的:第三时教才是了义教。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答:中观宗说了不了义。自内分两派:有一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2,有一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加上鉴别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中观自续说)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答;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 ,非就能不缘境界自性而言,就所见境相而言 ,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相识也。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答:唯识认为佛一时二时说的言教是不了义的:第三时教才是了义教。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答:中观宗说了不了义。自内分两派:有一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2,有一派主张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加上鉴别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中观自续说)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答;清辨论师主张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以,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月称论师主张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 ,非就能不缘境界自性而言,就所见境相而言 ,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相识也。
引用于 妙悟 在 2025年1月12日, 下午2:031、 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
(1) 从时间上来说,唯识宗认为佛一时和二时的言教,都是不了义教;只有第三时的言教,才是了义教。(2) 从内容上说:能如文而取,不犯过失的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勿须解释,就是了义教。
不能如文而取,需要解释的,就是不了义教。如《心经》就是不了义教。如佛教众生杀父母才得解脱,就是不了义教。2、 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
中观应成派:凡说诸法无自性的,就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教。
中观自续派:凡说诸法无自性的,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凡过失的,才是了义教。3、 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
清辨论师:需要自心所见的所缘境的现相和体性都是正确的。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比如一个物体是白色的,自己看成是黄色,那就是错误的,那就不是根现量。
或者路边的树木实际是没动,但自己坐在车子上的时候,觉得树木在动,那就不是根现量。月称论师:即就世俗若执有自性,也是法执,亦无不错误之根现量,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自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
1、 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
(1) 从时间上来说,唯识宗认为佛一时和二时的言教,都是不了义教;只有第三时的言教,才是了义教。
(2) 从内容上说:能如文而取,不犯过失的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勿须解释,就是了义教。
不能如文而取,需要解释的,就是不了义教。如《心经》就是不了义教。如佛教众生杀父母才得解脱,就是不了义教。
2、 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
中观应成派:凡说诸法无自性的,就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教。
中观自续派:凡说诸法无自性的,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凡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 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
清辨论师:需要自心所见的所缘境的现相和体性都是正确的。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比如一个物体是白色的,自己看成是黄色,那就是错误的,那就不是根现量。
或者路边的树木实际是没动,但自己坐在车子上的时候,觉得树木在动,那就不是根现量。
月称论师:即就世俗若执有自性,也是法执,亦无不错误之根现量,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自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
引用于 海慧 在 2025年1月12日, 下午6:26唯识二组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二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因中观和唯识,了义教的标准不同,所以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说诸性空的胜义谛,故唯识说般若是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清辨派和月称派不同之点,谓就胜义,清辨亦不许有自性和自体,但在世俗中则说有自性。这一点执着,和唯识宗所说的有自性相似;但是唯识宗的有自性是就正智所得而立,此则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那末在清辨论师等的意思,是觉着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月称论师则说即就世俗若执有自性,也是法执,亦无不错误之根现量,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唯识二组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二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因中观和唯识,了义教的标准不同,所以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说诸性空的胜义谛,故唯识说般若是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清辨派和月称派不同之点,谓就胜义,清辨亦不许有自性和自体,但在世俗中则说有自性。这一点执着,和唯识宗所说的有自性相似;但是唯识宗的有自性是就正智所得而立,此则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那末在清辨论师等的意思,是觉着这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月称论师则说即就世俗若执有自性,也是法执,亦无不错误之根现量,凡是凡夫之心识,一定皆被无明染污,于境界之无性真理,皆起错误妄见为有自性,故立诸根识为量者,非就能不能缘境界自性而言,是就所见境相而言,若就境体则没有不错误之凡夫心识也。
引用于 心愿 在 2025年1月12日, 下午7:21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
不能如言而取的是不了义;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显示世俗谛的是不了义经,显示胜义谛的是了义经;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辩论师: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月称论师: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
不能如言而取的是不了义;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显示世俗谛的是不了义经,显示胜义谛的是了义经;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辩论师: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月称论师: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
引用于 慧根 在 2025年1月12日, 下午8:32
第五课思考题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
唯识宗认为佛讲法一时二时的言教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认为讲胜义谛是了义,讲世俗谛是不了义。
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派主张(中观应成派),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有一派说(中观自续派),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中观自续派清辨论师认为:
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清辨论师安立根现量:于境是否错误,不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而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一定要是正确的。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
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中观应成派月称论师认为: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批判自续派的),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总之,月称派世俗和胜义,皆不许有,谁若执为如是有,便是法执,皆是错误。
有部、经部、中观自续派都主张根现量是正确的认知,唯识中主张根现量是错乱的(现外境离心实有),应成派主张根现量也是错乱的(现外境有自性)。
第五课思考题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
唯识宗认为佛讲法一时二时的言教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接信解诸行是无常。
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认为讲胜义谛是了义,讲世俗谛是不了义。
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分两派:
一派主张(中观应成派),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有一派说(中观自续派),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中观自续派清辨论师认为:
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宇宙万有的诸法,若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
清辨论师安立根现量:于境是否错误,不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而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一定要是正确的。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
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中观应成派月称论师认为: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批判自续派的),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总之,月称派世俗和胜义,皆不许有,谁若执为如是有,便是法执,皆是错误。
有部、经部、中观自续派都主张根现量是正确的认知,唯识中主张根现量是错乱的(现外境离心实有),应成派主张根现量也是错乱的(现外境有自性)。
引用于 具慧 在 2025年1月12日, 下午10:52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有一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唯识宗的有自性是就正智所得而立,此则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清辨论师等意思宇宙万有的诸法如果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行,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是有。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答: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答: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有一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答:唯识宗的有自性是就正智所得而立,此则是以世俗量所得而立的;清辨论师等意思宇宙万有的诸法如果以胜义的正智观察,虽没有一丝儿自性可得,但是以根现量等诸世俗量观察,则须得到一点自性才好安立。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行,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是有。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5年1月12日, 下午10:53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官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认为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则应是没有错误;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非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倘境的体性是白色而识自见他为黄色,或境是固体而见为动体,或境非某事物而见为某事物,这都是所见的境的相不称其体,这是错误!
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在月称论师的意思大不为然,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譬如梦境虽无自性,以虚妄熏习力也能见有井井条然的万有,又如镜中虽无一丝儿的对境自性,但由众缘和合,也能现起条然不乱的种种形色。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
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应成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官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认为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则应是没有错误;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非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倘境的体性是白色而识自见他为黄色,或境是固体而见为动体,或境非某事物而见为某事物,这都是所见的境的相不称其体,这是错误!
由境的体相错误的关系,其能缘的识当然也是错误的识,那就不合乎是量的条件了。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
在月称论师的意思大不为然,境上虽没有一点自性,但由有情无始以来的无明和妄执的熏习,也可以见为有自性,也可以成立条然不乱的宇宙万法,譬如梦境虽无自性,以虚妄熏习力也能见有井井条然的万有,又如镜中虽无一丝儿的对境自性,但由众缘和合,也能现起条然不乱的种种形色。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
引用于 华菁 在 2025年1月13日, 下午10:48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唯识宗判断的标准:凡可以如文(言)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言)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显示世俗谛的是不了义,显示胜义谛是是了义。中观又分两派:
中观应承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观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因中观和唯识,了义教的标准不同,所以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说诸性空的胜义谛,故唯识说般若是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中观自续派: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则应是没有错误;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非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清辨论师则把胜义有,真实有,谛实有许为一义,无论乎就胜义和世俗皆不许有,但是他把自性有自相有自体有,收为一类,谓于胜义不许为有,而于世俗则说是有。
月称论师中观应承派: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在月称派中胜义有,真实有,自性有,自体有,自相有名异义同。无论乎就世俗和胜义,皆不许有,谁若执为如是有,便是法执,皆是错误。月称则说即就世俗若执有自性,也是法执,亦无不错误之根现量。
1、了不了义唯识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唯识宗判断的标准:凡可以如文(言)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言)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如摄大乘论四意趣四秘密中说,佛教有情杀父母才得解脱,这句话便是不了义教。如果父母可以杀害,何以说是无间业呢?如文取义,便有过失。
2、了不了义中观是如何安立的?
中观宗说了义不了义的标准,显示世俗谛的是不了义,显示胜义谛是是了义。中观又分两派:
中观应承一派主张,凡说诸法无自性胜义谛的教是了义教,此外皆不了义教。
中观自续派说,凡是说诸法无自性,还要言说上简别的不犯过失的,才是了义教。
因中观和唯识,了义教的标准不同,所以中观说般若是了义,说诸性空的胜义谛,故唯识说般若是不了义。
3、根现量的安立有什么区别?
清辨论师中观自续派:诸根现量,既可名之为量,则应是没有错误;其于境之错不错误,也非是单就境的现相上说,是于观察此心所见的彼境之相和他的体性,有无错误。故安立诸根识为量,就须要他对于境的体性上没有一点错误才可,能缘的识既无错误则所缘境的自性当然是有了。清辨论师则把胜义有,真实有,谛实有许为一义,无论乎就胜义和世俗皆不许有,但是他把自性有自相有自体有,收为一类,谓于胜义不许为有,而于世俗则说是有。
月称论师中观应承派:只要有众缘凑和便能有各种的境界显现,实不须妄执诸法各有自性,然后才能安立万法也。在月称派中胜义有,真实有,自性有,自体有,自相有名异义同。无论乎就世俗和胜义,皆不许有,谁若执为如是有,便是法执,皆是错误。月称则说即就世俗若执有自性,也是法执,亦无不错误之根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