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
引用于 慧悦 在 2025年1月4日, 上午10:32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唯识说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都无自性。
遍计所执性是相无自性,如牛上没有马的性,实际承许了牛上有牛的性。
依他起性是生无自性,不自然生故。如杯子上没有“我”的性,实际承许了杯子有杯子的性。
圆成实性是胜义无自性,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遍计执是无谛实成立或无自相成立,依他起和圆成实是谛实成立或自相成立。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一切法皆无谛实成立、无自相成立。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的三转法轮是依据《解深密经》中所说的。《解深密经》分十品,其中第七品胜义生菩萨请问佛陀时出现“三转法轮”的内容。胜义生菩萨请问佛陀:“您在有些地方说自相成立、有些地方说无自相成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有相违的内容”——佛陀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讲到“三转法轮”的内容。关于《解深密经》中三转法轮的分类方式、以及了义与不了义的内容的解释,在宗大师的《辩了不了义善说藏论》中有出现。
《解深密经》所讲的三转法轮的次第与佛陀讲法的时间先后次序一样,但它的分类方式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是从所诠的内容、所诠的角度去分析的。
初转法轮:仅有四谛法轮,即导师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在鹿野苑对五比丘所讲的法
中转法轮:仅有广、中、略《般若经》,以及与它内容相似的一些经
后转法轮:《解深密经》中的一个部分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所说的教法如实诠显全部理趣。
不了义:教法未能如实诠显理趣之方便说。
(1)唯识、中观自续派关于《解深密经》中所说的三转法轮与了义、不了义:
a、共许的部分:
初转法轮是不了义经,也是小乘的经。
中转法轮是大乘的教典。
后转法轮是了义,是大乘的法轮。
b、不共的部分:
中观自续派:《解深密经》中所说的中转法轮有了义、不了义之分,如广、中、略的《般若经》是了义,《心经》是不了义。
唯识:中转法轮完全是不了义。
(2)中观应成派关于《解深密经》中所说的三转法轮的观点:
初转法轮:也会讲一些空性的内容,因为对小乘也要讲空性
中转法轮:因为讲的是般若空性的内容,所以完全是了义
后转法轮:不是真正的后转法轮,因为它讲的是唯识派的空性
真正的后转法轮:《如来藏经》,其中讲到种姓、空性的内容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唯识说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都无自性。
遍计所执性是相无自性,如牛上没有马的性,实际承许了牛上有牛的性。
依他起性是生无自性,不自然生故。如杯子上没有“我”的性,实际承许了杯子有杯子的性。
圆成实性是胜义无自性,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遍计执是无谛实成立或无自相成立,依他起和圆成实是谛实成立或自相成立。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一切法皆无谛实成立、无自相成立。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的三转法轮是依据《解深密经》中所说的。《解深密经》分十品,其中第七品胜义生菩萨请问佛陀时出现“三转法轮”的内容。胜义生菩萨请问佛陀:“您在有些地方说自相成立、有些地方说无自相成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有相违的内容”——佛陀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讲到“三转法轮”的内容。关于《解深密经》中三转法轮的分类方式、以及了义与不了义的内容的解释,在宗大师的《辩了不了义善说藏论》中有出现。
《解深密经》所讲的三转法轮的次第与佛陀讲法的时间先后次序一样,但它的分类方式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是从所诠的内容、所诠的角度去分析的。
初转法轮:仅有四谛法轮,即导师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在鹿野苑对五比丘所讲的法
中转法轮:仅有广、中、略《般若经》,以及与它内容相似的一些经
后转法轮:《解深密经》中的一个部分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所说的教法如实诠显全部理趣。
不了义:教法未能如实诠显理趣之方便说。
(1)唯识、中观自续派关于《解深密经》中所说的三转法轮与了义、不了义:
a、共许的部分:
初转法轮是不了义经,也是小乘的经。
中转法轮是大乘的教典。
后转法轮是了义,是大乘的法轮。
b、不共的部分:
中观自续派:《解深密经》中所说的中转法轮有了义、不了义之分,如广、中、略的《般若经》是了义,《心经》是不了义。
唯识:中转法轮完全是不了义。
(2)中观应成派关于《解深密经》中所说的三转法轮的观点:
初转法轮:也会讲一些空性的内容,因为对小乘也要讲空性
中转法轮:因为讲的是般若空性的内容,所以完全是了义
后转法轮:不是真正的后转法轮,因为它讲的是唯识派的空性
真正的后转法轮:《如来藏经》,其中讲到种姓、空性的内容
引用于 如是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12:30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的三自性是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并不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说的诸法无自性是: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牛身上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所以唯识所说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是说缘起的诸法都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认为:初于鹿野苑转四谛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灵鹫山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唯识认为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而中观宗说无相法轮是了义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简单的说,了义教是究竟说,是实的;不了义教是不究竟说,是应众生根机权巧而说的教。
唯识四组 慧名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的三自性是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并不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说的诸法无自性是: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牛身上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所以唯识所说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是说缘起的诸法都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认为:初于鹿野苑转四谛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灵鹫山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唯识认为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而中观宗说无相法轮是了义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简单的说,了义教是究竟说,是实的;不了义教是不究竟说,是应众生根机权巧而说的教。
唯识四组 慧名
引用于 觉湘(2组)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12:48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与三无性是佛教唯识学派的重要概念。
三自性指: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自性:三无性是依据三性而立,是为了破除众生对三性的不正确执着,显示三性各具空义。具体为:相无性:依遍计所执自性而立。生无性:依依他起自性而立。胜义无性:依圆成实自性而立。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宗主张世间万物(外境)皆为识所变现,外境本身并无独立于识之外的真实存在,因此是 “空” 的。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
中观学的自性指的是常一自主之我,即不依因缘而存在的固有自体,认为一切现象的本质就是 “空”,即无自性。中观:牛就没有牛的自性,马和牛没关系,根本不需要去说。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依佛讲法的时间安立,都是辩了不了义。唯识宗说:初在仙人堕(鹿野苑)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鹫岭(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三转法轮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唯识和中观就会判了义不了义。
唯识宗说:佛陀三时说法,是佛陀根据众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法,都是为了帮助众生摆脱烦恼和痛苦。中观宗如《般若经》强调 “一切法空”,这种空性的阐述是究竟的,引导修行者直接领悟万法的真实本质,从而获得解脱。
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了义还是不了义的教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众生走向解脱和觉悟。
唯识五组 觉湘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与三无性是佛教唯识学派的重要概念。
三自性指: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自性:三无性是依据三性而立,是为了破除众生对三性的不正确执着,显示三性各具空义。具体为:相无性:依遍计所执自性而立。生无性:依依他起自性而立。胜义无性:依圆成实自性而立。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宗主张世间万物(外境)皆为识所变现,外境本身并无独立于识之外的真实存在,因此是 “空” 的。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
中观学的自性指的是常一自主之我,即不依因缘而存在的固有自体,认为一切现象的本质就是 “空”,即无自性。中观:牛就没有牛的自性,马和牛没关系,根本不需要去说。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依佛讲法的时间安立,都是辩了不了义。唯识宗说:初在仙人堕(鹿野苑)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鹫岭(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三转法轮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唯识和中观就会判了义不了义。
唯识宗说:佛陀三时说法,是佛陀根据众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法,都是为了帮助众生摆脱烦恼和痛苦。中观宗如《般若经》强调 “一切法空”,这种空性的阐述是究竟的,引导修行者直接领悟万法的真实本质,从而获得解脱。
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了义还是不了义的教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众生走向解脱和觉悟。
唯识五组 觉湘
引用于 日光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1:441.三自性指:一.遍计所执性:分别心产生的一些幻境,二.依他起性: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性:就是一切法的真如实性。三无自性:唯识说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无自性,是说圆成实即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依靠解说密经,唯识宗认为无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而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是依靠般若经,说一切法无自性,如牛没有自性。
3.唯识宗按时间:第一转法轮讲四谛等,第二转法轮讲般若(无相法、无自性),第三转法论讲涅槃寂静等。
4.了不了义,是指判别佛说的经,有了义,有不了义,权即是不了义,也可说不究竟方便说。实即是了义,也可说究竟。
六组日光
1.三自性指:一.遍计所执性:分别心产生的一些幻境,二.依他起性: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性:就是一切法的真如实性。三无自性:唯识说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无自性,是说圆成实即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依靠解说密经,唯识宗认为无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而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是依靠般若经,说一切法无自性,如牛没有自性。
3.唯识宗按时间:第一转法轮讲四谛等,第二转法轮讲般若(无相法、无自性),第三转法论讲涅槃寂静等。
4.了不了义,是指判别佛说的经,有了义,有不了义,权即是不了义,也可说不究竟方便说。实即是了义,也可说究竟。
六组日光
引用于 Lisa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1:51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
唯識三自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
遍計所執是相無自性,遍計所執的自性是虛妄的,是分別心所產生的幻境;
依他起是生無自性,不自然而生故;
圓成實是勝義無自性,是遍計所執無自性所顯現出來,圓成實既是勝義無自性,同時也是無遍計所執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
唯識的諸法無自性,是指遍計所執的境才無自性,因為這個境是相分,離識就沒有了,而依他起和圓成實是有自性的;
中觀的諸法無自性,諸法都是緣起論,因緣和合而已,并沒有法的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
初轉法輪時,說色蘊自性,色蘊生,色蘊滅,遍知永斷等,不了义
二轉法輪時,說諸法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性凈涅槃,不了义
三轉法輪時,說諸法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性凈涅槃,在二转法轮的基础上加了遍计所执无自性,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
了不了義,就是指佛所說的法,究不究竟,了義即究竟,不了義即不究竟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
唯識三自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
遍計所執是相無自性,遍計所執的自性是虛妄的,是分別心所產生的幻境;
依他起是生無自性,不自然而生故;
圓成實是勝義無自性,是遍計所執無自性所顯現出來,圓成實既是勝義無自性,同時也是無遍計所執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
唯識的諸法無自性,是指遍計所執的境才無自性,因為這個境是相分,離識就沒有了,而依他起和圓成實是有自性的;
中觀的諸法無自性,諸法都是緣起論,因緣和合而已,并沒有法的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
初轉法輪時,說色蘊自性,色蘊生,色蘊滅,遍知永斷等,不了义
二轉法輪時,說諸法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性凈涅槃,不了义
三轉法輪時,說諸法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性凈涅槃,在二转法轮的基础上加了遍计所执无自性,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
了不了義,就是指佛所說的法,究不究竟,了義即究竟,不了義即不究竟
引用于 曲肱乐云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2:28五组华证
第3課思考題
1、 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⑴唯识宗三自性
①遍计执自性:人们用名言概念普遍地计较、执著客观世界为实有,谓之“遍
计执性”。
②依他起自性:依他众缘而得起的一切现象的自性谓之“依他起自性”。
③圆成实自性:宇宙万有,依众缘而生起,都是“假有”,并非真实。即一切现象既无“人我”,又无“法我”。从而显示出真假实性,取得所谓最真实最圆满的认识,谓之“圆成实自性”。
⑵三无自性
①遍计执性(相无自性):体相都无,为“相无自性”。
②依他起性(生无自性):从“众缘”生,不“自然”生,谓之“生无自性”。
③圆成实性(胜义无自性):圆成实即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先出来的;圆成实即是胜义,也是无边际所执的自性。
2、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要知道解深密说无自性,和般若说无自性,本不相同。
中观说牛无自性,马跟牛无关,没必要说。
唯识的《解深密经》解释说,牛上无马之自性,牛的自性是在的;或者唯识只说心上没有色的性,没有说心上也没有性。它们都是无自性,实际上是不同的。
3、 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三转法论是按照佛讲法的时间来判定的:第一个地方是鹿野苑,佛讲了四谛、三转、十二形相法门;第二个在灵鹫峰讲波若,讲无相法门,也就是无自性;第三个在庄严城讲善变法轮,辩他了不了义。
4、 了不了义是何义?
权是不了义,实是了义,了义是究竟法,不了义不是究竟法。
五组华证
第3課思考題
1、 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⑴唯识宗三自性
①遍计执自性:人们用名言概念普遍地计较、执著客观世界为实有,谓之“遍
计执性”。
②依他起自性:依他众缘而得起的一切现象的自性谓之“依他起自性”。
③圆成实自性:宇宙万有,依众缘而生起,都是“假有”,并非真实。即一切现象既无“人我”,又无“法我”。从而显示出真假实性,取得所谓最真实最圆满的认识,谓之“圆成实自性”。
⑵三无自性
①遍计执性(相无自性):体相都无,为“相无自性”。
②依他起性(生无自性):从“众缘”生,不“自然”生,谓之“生无自性”。
③圆成实性(胜义无自性):圆成实即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先出来的;圆成实即是胜义,也是无边际所执的自性。
2、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要知道解深密说无自性,和般若说无自性,本不相同。
中观说牛无自性,马跟牛无关,没必要说。
唯识的《解深密经》解释说,牛上无马之自性,牛的自性是在的;或者唯识只说心上没有色的性,没有说心上也没有性。它们都是无自性,实际上是不同的。
3、 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三转法论是按照佛讲法的时间来判定的:第一个地方是鹿野苑,佛讲了四谛、三转、十二形相法门;第二个在灵鹫峰讲波若,讲无相法门,也就是无自性;第三个在庄严城讲善变法轮,辩他了不了义。
4、 了不了义是何义?
权是不了义,实是了义,了义是究竟法,不了义不是究竟法。
引用于 明慧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4:413组
一, 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1,唯识宗三自性
遍计所执性:是指虚妄的执迷为有。
依他起性: 依托各种因缘而生起的一切现象;
圆成实自性:指依他起上遣除遍计所执性而证得的圆满实性。
三无自性 ,
1,遍计所执无自性:是相无性。
依他起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
圆成实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执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胜义无自性。
二,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要知道解深密说无自性,和般若说无自性,根本不相同。
中观说:牛无自性,马跟牛无关,没必要说。
唯识的《解深密经》解释说,牛上无马之自性,牛的自性是在的;或者唯识只说心上没有色的性,没有说心上也没有性。它们都是无自性,实际上是不同的。
三,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三转法论是按照佛讲法的时间来判定的第一次在鹿野苑,佛讲了五蕴四谛等
第二次在灵鹫峰讲大乘波若,讲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
第三次在广严城讲解深密经,才说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了不了义教。
四、 了不了义是何义?
权是不了义,实是了义,了义是究竟法,不了义不是究竟法。
3组
一, 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1,唯识宗三自性
遍计所执性:是指虚妄的执迷为有。
依他起性: 依托各种因缘而生起的一切现象;
圆成实自性:指依他起上遣除遍计所执性而证得的圆满实性。
三无自性 ,
1,遍计所执无自性:是相无性。
依他起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
圆成实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执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胜义无自性。
二,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要知道解深密说无自性,和般若说无自性,根本不相同。
中观说:牛无自性,马跟牛无关,没必要说。
唯识的《解深密经》解释说,牛上无马之自性,牛的自性是在的;或者唯识只说心上没有色的性,没有说心上也没有性。它们都是无自性,实际上是不同的。
三,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三转法论是按照佛讲法的时间来判定的
第一次在鹿野苑,佛讲了五蕴四谛等
第二次在灵鹫峰讲大乘波若,讲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
第三次在广严城讲解深密经,才说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了不了义教。
四、 了不了义是何义?
权是不了义,实是了义,了义是究竟法,不了义不是究竟法。
引用于 天涯111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4:48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就是所周遍的,计量的这些境都是虚妄的,不是实有的。
依他起性是生无自性,万法依脱众缘而生,没有实体。
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即是胜义无自性,也是遍计所执的自性。遍计所执如果执著的是正确的,圆满的,了义的就是圆成实的显现。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无自性是说三性都无自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
中观的无自性是说一起法都是因缘所生,因缘和合,缘起性空。只是说这些法都是因缘际会,没有本体的自性。只是自性空。不是说没有一切法。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佛陀初转法轮在仙人堕处鹿野苑说小乘教,落于常见。
二转法轮在灵鹫山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
三转法轮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义就是究竟的,都合乎正法的准则。比如大乘的教理,人无我,法无我。缘起性空都是了义的。
不了义就是不究竟的,比如小乘说的法是自性有的就是不了义的。
(唯识四组)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就是所周遍的,计量的这些境都是虚妄的,不是实有的。
依他起性是生无自性,万法依脱众缘而生,没有实体。
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即是胜义无自性,也是遍计所执的自性。遍计所执如果执著的是正确的,圆满的,了义的就是圆成实的显现。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无自性是说三性都无自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
中观的无自性是说一起法都是因缘所生,因缘和合,缘起性空。只是说这些法都是因缘际会,没有本体的自性。只是自性空。不是说没有一切法。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佛陀初转法轮在仙人堕处鹿野苑说小乘教,落于常见。
二转法轮在灵鹫山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
三转法轮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义就是究竟的,都合乎正法的准则。比如大乘的教理,人无我,法无我。缘起性空都是了义的。
不了义就是不究竟的,比如小乘说的法是自性有的就是不了义的。
(唯识四组)
引用于 小景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5:14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安立的三性为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自性是说遍计所执性相无自性,依他起性无生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对自性的定义与中观不同,遍计所执的无自性是说它无自相性,它是把牛错看成马枉执着牛身上有马的性质,所以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性无生自性是以缘而生,圆成实是胜义谛无自性,遣除了遍计所执的虚妄认识后所得,即牛身上没有马的性,牛还是有牛的性质,此性质即胜义。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则是说,诸法都是观待因缘而生,没有不观待因缘自己支持自己独立存在的这一种性质。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第一次在鹿野苑,佛讲了五蕴四谛等法。在唯识宗看来第一次讲法偏向有。
第二次在灵鹫峰讲大乘波若,讲诸法本自寂静,无相无生性空。第二次讲法偏向空。
第三次在广严城讲解深密经,说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了不了义教。第三次讲法才是空有不二。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义就是究竟的意思,不了义就是不究竟。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安立的三性为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自性是说遍计所执性相无自性,依他起性无生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对自性的定义与中观不同,遍计所执的无自性是说它无自相性,它是把牛错看成马枉执着牛身上有马的性质,所以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性无生自性是以缘而生,圆成实是胜义谛无自性,遣除了遍计所执的虚妄认识后所得,即牛身上没有马的性,牛还是有牛的性质,此性质即胜义。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则是说,诸法都是观待因缘而生,没有不观待因缘自己支持自己独立存在的这一种性质。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第一次在鹿野苑,佛讲了五蕴四谛等法。在唯识宗看来第一次讲法偏向有。
第二次在灵鹫峰讲大乘波若,讲诸法本自寂静,无相无生性空。第二次讲法偏向空。
第三次在广严城讲解深密经,说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了不了义教。第三次讲法才是空有不二。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义就是究竟的意思,不了义就是不究竟。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5:32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这样说的: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
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所以唯识所说依圆无自性,是下得有界说的,其实是说依圆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
但是中观是说一切法无自性,就是牛没有牛的自性,跟马没有关系。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唯识宗是按照时间来分的。
中观宗说的是只要讲到诸法无自性,诸法空的都是了义的,是按理来分的,不按时间来分的。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究竟不究竟的意思,了义是究竟(实说)的意思,不了义是不究竟(权说)的意思。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这样说的: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
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所以唯识所说依圆无自性,是下得有界说的,其实是说依圆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
但是中观是说一切法无自性,就是牛没有牛的自性,跟马没有关系。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唯识宗是按照时间来分的。
中观宗说的是只要讲到诸法无自性,诸法空的都是了义的,是按理来分的,不按时间来分的。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究竟不究竟的意思,了义是究竟(实说)的意思,不了义是不究竟(权说)的意思。
引用于 庆莲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5:371. 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理解?
答:唯识宗的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不成实故(如执绳为蛇)。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谓诸法依他起相,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他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 性(如杯子上没有我的自性)。
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故,说名无自性那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法无 我真如清净所缘。
2.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指遍计所执的境无自性,境即是相分,它离开识就不存在了。而依他起和 圆成实是有自性的。
中观的洁法无自性:是认为诸法都是因缘和合的,而法本生是没有自性的。
3. 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按时间来安立的。《解深密经》说:初转法轮时是佛成佛后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讲四谛十六行相。即色蓝自性、色蕴生、色蕴灭、遍知永断等。二转法轮时是佛在灵鹫山,为大乘者讲无相般若。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三转法轮时,佛曾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不了义是指佛说的法,是权还是实。权说的是不了义(不究竟),实说的是了义的(究竟的)。
1. 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理解?
答:唯识宗的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不成实故(如执绳为蛇)。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谓诸法依他起相,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他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 性(如杯子上没有我的自性)。
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故,说名无自性那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法无 我真如清净所缘。
2.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指遍计所执的境无自性,境即是相分,它离开识就不存在了。而依他起和 圆成实是有自性的。
中观的洁法无自性:是认为诸法都是因缘和合的,而法本生是没有自性的。
3. 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按时间来安立的。《解深密经》说:初转法轮时是佛成佛后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讲四谛十六行相。即色蓝自性、色蕴生、色蕴灭、遍知永断等。二转法轮时是佛在灵鹫山,为大乘者讲无相般若。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三转法轮时,佛曾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不了义是指佛说的法,是权还是实。权说的是不了义(不究竟),实说的是了义的(究竟的)。
引用于 华韵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5:39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就是所周遍的,计量的这些境都是虚妄的,不是实有的。
依他起性是生无自性,万法依脱众缘而生,没有实体。
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即是胜义无自性,也是遍计所执的自性。遍计所执如果执著的是正确的,圆满的,了义的就是圆成实的显现。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就是所周遍的,计量的这些境都是虚妄的,不是实有的。
依他起性是生无自性,万法依脱众缘而生,没有实体。
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即是胜义无自性,也是遍计所执的自性。遍计所执如果执著的是正确的,圆满的,了义的就是圆成实的显现。
引用于 华玉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6:171,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
三无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说一法之上无其他法的自性,而不是说这个法无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中观的无自性是说一切法无自性。
3,唯识宗说: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弟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经,才有非有非空了义之教,唯识是按时间来判定教义,是比较粗的。
4,了义:揭示佛法真谛究竟圆满的教义。
不了义:不彻底和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1,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
三无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说一法之上无其他法的自性,而不是说这个法无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中观的无自性是说一切法无自性。
3,唯识宗说: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弟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经,才有非有非空了义之教,唯识是按时间来判定教义,是比较粗的。
4,了义:揭示佛法真谛究竟圆满的教义。
不了义:不彻底和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引用于 净智_清夏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6:251,三自性与三无自性如何理解?
答,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遍计所执相无自性,是说相分无自性。依他起生无自性,是说见分是依相分生起的。圆成实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即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相无自性所显现出来的,是说圆成实是胜义,是没有遍计所执上的自性。
2,唯识诸法无自性与中观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遍计所执相无自性,依他起生无自性,圆成实胜义无自性。
中观,世俗名言法无自性,胜义法无自性。
3三转法轮如何安立?
答,第一时转法轮在鹿野苑,佛转四谛法轮。第二时转法轮在林鹫峰,佛说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第三时转法轮,佛说善变法轮。
4,了不了意是何意?
答。了义经是佛直接说,不了义经是佛方便说。
1,三自性与三无自性如何理解?
答,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遍计所执相无自性,是说相分无自性。依他起生无自性,是说见分是依相分生起的。圆成实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即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相无自性所显现出来的,是说圆成实是胜义,是没有遍计所执上的自性。
2,唯识诸法无自性与中观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遍计所执相无自性,依他起生无自性,圆成实胜义无自性。
中观,世俗名言法无自性,胜义法无自性。
3三转法轮如何安立?
答,第一时转法轮在鹿野苑,佛转四谛法轮。第二时转法轮在林鹫峰,佛说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第三时转法轮,佛说善变法轮。
4,了不了意是何意?
答。了义经是佛直接说,不了义经是佛方便说。
引用于 华韵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6:26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无自性是说三性都无自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
中观的无自性是说一起法都是因缘所生,因缘和合,缘起性空。只是说这些法都是因缘际会,没有本体的自性。只是自性空。不是说没有一切法。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无自性是说三性都无自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
中观的无自性是说一起法都是因缘所生,因缘和合,缘起性空。只是说这些法都是因缘际会,没有本体的自性。只是自性空。不是说没有一切法。
引用于 华韵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6:36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第一次在鹿野苑,佛讲了五蕴四谛等法。在唯识宗看来第一次讲法偏向有。
第二次在灵鹫峰讲大乘波若,讲诸法本自寂静,无相无生性空。第二次讲法偏向空。
第三次在广严城讲解深密经,说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了不了义教。第三次讲法才是空有不二。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义就是究竟的意思,不了义就是不究竟。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第一次在鹿野苑,佛讲了五蕴四谛等法。在唯识宗看来第一次讲法偏向有。
第二次在灵鹫峰讲大乘波若,讲诸法本自寂静,无相无生性空。第二次讲法偏向空。
第三次在广严城讲解深密经,说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了不了义教。第三次讲法才是空有不二。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义就是究竟的意思,不了义就是不究竟。
引用于 慧旺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7:19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的三自性分别是指: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因为是妄念产生的。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就是说这个东西不是凭空而来的,好比果是由因来的,果是依因起。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说的诸法无自性是说:法外无自性。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是说:诸法都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认为:初于鹿野苑转四谛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灵鹫山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唯识认为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而中观宗说无相法轮是了义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简单的说,了义就是说一切法无自性。不了义教就是说法有自性。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的三自性分别是指: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因为是妄念产生的。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就是说这个东西不是凭空而来的,好比果是由因来的,果是依因起。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说的诸法无自性是说:法外无自性。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是说:诸法都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唯识宗认为:初于鹿野苑转四谛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灵鹫山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唯识认为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而中观宗说无相法轮是了义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简单的说,了义就是说一切法无自性。不了义教就是说法有自性。
引用于 雪蘭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7:28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
遍计所执:指相无自性,并没有说遍计所执无自性(遍计所执是有自性的)。
依他起:是说他不自然生所以叫生无自性(依他起是有自性的,只是他身上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破了遍计所执后就变成圆成实(圆成实也是有自性的,只是说圆成实身上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说的是在自己身上,没有其它法的自性,并不是说没有自身的自性,例如:说牛,牛身上没有马的自性,并没有说牛是无自性的。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说的是本身、自法是没有自性的,例如:说牛,中观说牛是无自性的。
唯识的无自性指自法上没有其它法的自性,中观的无自性指自法本身就是无自性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以佛讲法的时间来安立的
初转法轮:佛在鹿野苑讲四谛法(落于常见)
二转法轮:佛在灵鹫山讲般若经叫无相法也叫无自性(落于断见)
三转法轮:佛在广严城讲解深密叫善辯法(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诠法是不了义之法,诠巧方便的法;实法是了义之法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
遍计所执:指相无自性,并没有说遍计所执无自性(遍计所执是有自性的)。
依他起:是说他不自然生所以叫生无自性(依他起是有自性的,只是他身上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破了遍计所执后就变成圆成实(圆成实也是有自性的,只是说圆成实身上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说的是在自己身上,没有其它法的自性,并不是说没有自身的自性,例如:说牛,牛身上没有马的自性,并没有说牛是无自性的。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说的是本身、自法是没有自性的,例如:说牛,中观说牛是无自性的。
唯识的无自性指自法上没有其它法的自性,中观的无自性指自法本身就是无自性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以佛讲法的时间来安立的
初转法轮:佛在鹿野苑讲四谛法(落于常见)
二转法轮:佛在灵鹫山讲般若经叫无相法也叫无自性(落于断见)
三转法轮:佛在广严城讲解深密叫善辯法(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诠法是不了义之法,诠巧方便的法;实法是了义之法
引用于 wfj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7:52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性 遍计所执 依他起 圆成实
答:遍计所执性、是相无自性
依他起性、是生无自性 是说他不自然生的
圆成实性 是胜义无自性 是说圆成即是胜义 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说的是在自己身上,没有其它法的自性,并不是说没有自身的自性,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是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 因缘合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以佛讲法的时间来安立的
初转法轮 佛在鹿野苑讲小乘教 四谛法(落于常见)
二转法轮:佛在灵鹫山说大乘般若叫无相法也叫无自性(落于空见)
三转法轮:佛在广严城讲解深密等(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 了不了义是何义
讲空性的都是了义的
讲实有的都是不了义的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性 遍计所执 依他起 圆成实
答:遍计所执性、是相无自性
依他起性、是生无自性 是说他不自然生的
圆成实性 是胜义无自性 是说圆成即是胜义 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说的是在自己身上,没有其它法的自性,并不是说没有自身的自性,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是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 因缘合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以佛讲法的时间来安立的
初转法轮 佛在鹿野苑讲小乘教 四谛法(落于常见)
二转法轮:佛在灵鹫山说大乘般若叫无相法也叫无自性(落于空见)
三转法轮:佛在广严城讲解深密等(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 了不了义是何义
讲空性的都是了义的
讲实有的都是不了义的
引用于 妙芳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8:35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指,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诸法无自性,是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也就是说依起和圆成实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而中观的无自性是指牛身上没有牛的自性,即一切法无自性。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五蕴四谛,唯识宗认为堕于常见。
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讲的主要是无我跟法无我,唯识宗认为堕于断见。
广的《大般若经》,就是汉文六百卷十万颂的《般若经》;
中等的《般若经》是《小品般若》、《金刚经》;
还有略的《般若经》,就指的《心经》之类的。
这是三种《般若经》,广明补特伽罗无我与法无我。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也叫善辩法轮,讲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佛法教义,“不了义”指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唯识的判教比较粗,按时间来判初、二次法轮都是不了义,第三次法轮是了义的。
凡是佛说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中观:是按理、内容来判的,只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一切法空都是了义的。只要是有自性的法就是不了义的。
应成派凡是佛说主展胜义谛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主展世俗谛者,即为不了义经。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指,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诸法无自性,是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也就是说依起和圆成实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而中观的无自性是指牛身上没有牛的自性,即一切法无自性。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五蕴四谛,唯识宗认为堕于常见。
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讲的主要是无我跟法无我,唯识宗认为堕于断见。
广的《大般若经》,就是汉文六百卷十万颂的《般若经》;
中等的《般若经》是《小品般若》、《金刚经》;
还有略的《般若经》,就指的《心经》之类的。
这是三种《般若经》,广明补特伽罗无我与法无我。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也叫善辩法轮,讲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佛法教义,“不了义”指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唯识的判教比较粗,按时间来判初、二次法轮都是不了义,第三次法轮是了义的。
凡是佛说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中观:是按理、内容来判的,只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一切法空都是了义的。只要是有自性的法就是不了义的。
应成派凡是佛说主展胜义谛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主展世俗谛者,即为不了义经。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8:37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
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依《解深密经》而立,假如说牛无自性,是说牛上没有马的自性,不提牛的自性问题,表示牛是有自性的;
而中观说牛无自性就是牛本身没有牛的自性,不会提马,诸法无自性,是因缘和合才有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按佛讲法的时间安立的,初转法轮是在鹿野苑,讲的三转四谛十二行相;
二转法轮是在灵鹫峰,讲《般若经》,无相法门,即无自性;
三转法轮是在广严城等处讲善辨法轮,《解深密经》。
唯识判教是按时间来判,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是不了义)。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也是不了义)。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中观是按意思来判,讲法空是了义,讲诸法有自性是不了义。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义是究竟法,不了义非究竟法。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三自性: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三无性: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
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依《解深密经》而立,假如说牛无自性,是说牛上没有马的自性,不提牛的自性问题,表示牛是有自性的;
而中观说牛无自性就是牛本身没有牛的自性,不会提马,诸法无自性,是因缘和合才有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答:三转法轮是按佛讲法的时间安立的,初转法轮是在鹿野苑,讲的三转四谛十二行相;
二转法轮是在灵鹫峰,讲《般若经》,无相法门,即无自性;
三转法轮是在广严城等处讲善辨法轮,《解深密经》。
唯识判教是按时间来判,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是不了义)。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也是不了义)。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中观是按意思来判,讲法空是了义,讲诸法有自性是不了义。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义是究竟法,不了义非究竟法。
引用于 帅雅馨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8:53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遍计所执相无自性,并没有说遍计所执无自性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因缘成熟还是会生,并没有说依他起是无自性的。如杯子上没有我性,并没有说杯子无自性。
圆成实胜义无自性,圆成实本身是胜义,但上面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
如牛上没有马的自性,并没说牛无自性。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牛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佛在鹿野苑初转四谛十二行相
在灵鹫峰二转般若经,叫无相法
在庄严城三转善辨法轮,深密经等等
唯识宗以时间来安立:前二是不了义的,第三是了义的。
中观以理路来安立
小乘及根本乘没有安立的习惯,只要是佛说的,都是了义的。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意思
不了义指不究竟的意思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遍计所执相无自性,并没有说遍计所执无自性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因缘成熟还是会生,并没有说依他起是无自性的。如杯子上没有我性,并没有说杯子无自性。
圆成实胜义无自性,圆成实本身是胜义,但上面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
如牛上没有马的自性,并没说牛无自性。
中观的诸法无自性: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牛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佛在鹿野苑初转四谛十二行相
在灵鹫峰二转般若经,叫无相法
在庄严城三转善辨法轮,深密经等等
唯识宗以时间来安立:前二是不了义的,第三是了义的。
中观以理路来安立
小乘及根本乘没有安立的习惯,只要是佛说的,都是了义的。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意思
不了义指不究竟的意思
引用于 吴莹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8:55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这样说的: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所以唯识所说依圆无自性,是下得有界说的,其实是说依圆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诸法无自性是指,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牛无自性。中观讲缘起性空,一切法因缘和合,故说一切法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这样说的: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所以唯识所说依圆无自性,是下得有界说的,其实是说依圆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诸法无自性是指,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牛无自性。中观讲缘起性空,一切法因缘和合,故说一切法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引用于 海慧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9:09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这样说的: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所以唯识所说依圆无自性,是下得有界说的,其实是说依圆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诸法无自性是指,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牛无自性。中观讲缘起性空,一切法因缘和合,故说一切法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答: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这样说的: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依他起的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故,谓之生无自性。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做牛无自性。所以唯识所说依圆无自性,是下得有界说的,其实是说依圆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答:唯识诸法无自性是指,圆成实的胜义无自性,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又是遍计所执无自性所显出来的。就是说圆成实既是胜义也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他牛无自性。中观讲缘起性空,一切法因缘和合,故说一切法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宗说: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次于鹫岭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落于空见。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答:了就是显了,决定;不了即是不显了,未决定之意。依唯识宗说一时二时的言教未显了说,义尚未竟,是不了义;第三时教才是了义。了义和不了义,依何为标准而判断呢?唯识宗说,凡可以如文取义而不犯过失的言教,就是了义教。如佛说诸行无常,用不着别下解释,直截信解诸行是无常。若如文取义便有过失的言教,须求其别解,才可信受的,便是不了义教。
引用于 妙芳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9:13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指,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诸法无自性,是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也就是说依起和圆成实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而中观的无自性是指牛身上没有牛的自性,即一切法无自性。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五蕴四谛,唯识宗认为堕于常见。
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讲的主要是无我跟法无我,唯识宗认为堕于断见。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也叫善辩法轮,讲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佛法教义,“不了义”指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唯识的判教比较粗,按时间来判初、二次法轮都是不了义,第三次法轮是了义的。凡是佛说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中观:是按理、内容来判的,只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一切法空都是了义的。只要是有自性的法就是不了义的。
应成派凡是佛说主展胜义谛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主展世俗谛者,即为不了义经。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指,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诸法无自性,是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也就是说依起和圆成实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而中观的无自性是指牛身上没有牛的自性,即一切法无自性。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五蕴四谛,唯识宗认为堕于常见。
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讲的主要是无我跟法无我,唯识宗认为堕于断见。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也叫善辩法轮,讲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佛法教义,“不了义”指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唯识的判教比较粗,按时间来判初、二次法轮都是不了义,第三次法轮是了义的。凡是佛说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中观:是按理、内容来判的,只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一切法空都是了义的。只要是有自性的法就是不了义的。
应成派凡是佛说主展胜义谛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主展世俗谛者,即为不了义经。
引用于 妙芳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9:18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指,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诸法无自性,是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也就是说依起和圆成实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而中观的无自性是指牛身上没有牛的自性,即一切法无自性。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五蕴四谛,唯识宗认为堕于常见。
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讲的主要是无我跟法无我,唯识宗认为堕于断见。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也叫善辩法轮,讲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佛法教义,“不了义”指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唯识的判教比较粗,按时间来判初、二次法轮都是不了义,第三次法轮是了义的。凡是佛说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中观:是按理、内容来判的,只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一切法空都是了义的。只要是有自性的法就是不了义的。
应成派凡是佛说主展胜义谛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主展世俗谛者,即为不了义经。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
唯识说三性都无自性是指,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是胜义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诸法无自性,是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只有遍计执才无自性。也就是说依起和圆成实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如说牛本身是牛,同时也没有马的自性,就叫牛无自性。
而中观的无自性是指牛身上没有牛的自性,即一切法无自性。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初转法轮说五蕴四谛,唯识宗认为堕于常见。
次于灵鹫峰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讲的主要是无我跟法无我,唯识宗认为堕于断见。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也叫善辩法轮,讲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宗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佛法教义,“不了义”指不究竟的佛法教义。
唯识的判教比较粗,按时间来判初、二次法轮都是不了义,第三次法轮是了义的。凡是佛说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从字面上直接认识、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中观:是按理、内容来判的,只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一切法空都是了义的。只要是有自性的法就是不了义的。
应成派凡是佛说主展胜义谛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主展世俗谛者,即为不了义经。
引用于 阿兰若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9:39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自性有:非唯名言安立,从其自境不共而有,这一分叫「自性有、或真实有」
三无自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 圆成实性是胜义无自性
比如:牛本身是牛,同时没有马的自性,叫无自性。但对牛本身来说,不说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的无自性:只有遍计所执无自性 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无自性是有局限的,其实说是有自性的。
唯识:牛身上没有马的自性,叫无自性。但不否认牛有牛的自性
中观:牛本身是没自性 更没有马的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是按照佛陀转法沦的时间来说的
初于鹿野苑转四谛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
次于灵鹫山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唯识认为落于空见。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而中观宗说无相法轮是了义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凡是佛说能如言而取、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如言而取、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唯识认为初转法论和二转法论都是不了义的 只有三转的才是了义的
中观以内容来判断 只要是讲空性的都是了义的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自性有:非唯名言安立,从其自境不共而有,这一分叫「自性有、或真实有」
三无自性:遍计所执是相无自性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 圆成实性是胜义无自性
比如:牛本身是牛,同时没有马的自性,叫无自性。但对牛本身来说,不说无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说的无自性:只有遍计所执无自性 说依他起和圆成实无自性是有局限的,其实说是有自性的。
唯识:牛身上没有马的自性,叫无自性。但不否认牛有牛的自性
中观:牛本身是没自性 更没有马的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唯识是按照佛陀转法沦的时间来说的
初于鹿野苑转四谛法轮说小乘教,落于常见。
次于灵鹫山二转法轮说大乘般若,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性净涅槃,唯识认为落于空见。
第三在广严城等处说解深密等,才说非有非空了义之教。而中观宗说无相法轮是了义教。
4、了不了义是何义?
凡是佛说能如言而取、不必另加解释的如实语者,即为了义经。
凡是佛说不能如言而取、必须另外加以解释的非如实语者,即为不了义经。
唯识认为初转法论和二转法论都是不了义的 只有三转的才是了义的
中观以内容来判断 只要是讲空性的都是了义的
引用于 一觉醒来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9:53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遍计所执相无自性,并没有说遍计所执无自性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因缘成熟还是会生,并没有说依他起是无自性的。如杯子上没有我性,并没有说杯子无自性。
圆成实胜义无自性,圆成实本身是胜义,但上面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如牛上没有马的自性,并没说牛无自性。中观的诸法无自性: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牛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佛在鹿野苑初转四谛十二行相
在灵鹫峰二转般若经,叫无相法
在庄严城三转善辨法轮,深密经等等
唯识宗以时间来安立:前二是不了义的,第三是了义的。
中观以理路来安立,小乘及根本乘没有安立的习惯,只要是佛说的,都是了义的。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意思
不了义指不究竟的意思
1、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遍计所执相无自性,并没有说遍计所执无自性
依他起是生无自性,是说他不自然生,因缘成熟还是会生,并没有说依他起是无自性的。如杯子上没有我性,并没有说杯子无自性。
圆成实胜义无自性,圆成实本身是胜义,但上面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
2、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是:如牛上没有马的自性,并没说牛无自性。中观的诸法无自性: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牛无自性
3、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佛在鹿野苑初转四谛十二行相
在灵鹫峰二转般若经,叫无相法
在庄严城三转善辨法轮,深密经等等
唯识宗以时间来安立:前二是不了义的,第三是了义的。
中观以理路来安立,小乘及根本乘没有安立的习惯,只要是佛说的,都是了义的。
4、了不了义是何义?
了义指究竟的意思
不了义指不究竟的意思
引用于 无忧 在 2025年1月4日, 下午11:311. 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
三无性:遍计所执相无自性,是说牛上没有马的自性,但是没否定牛上有牛的自性。遍计所执是没有的,是识变现出来的,识还是有的
依他起生无自性:是说它不能靠自己生起,一个瓶子上没有“我”性,但瓶子还是有瓶子的性
圆成实胜义无自性:圆成实即是胜义,又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圆成实自己还是有自性的
2.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只是否定了一部分法的自性。阿赖耶识是有自性的,所以圆成实依他起有自性,其他都是由阿赖耶识变现的,无自性
中观是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有的。无法自己独立,永远不变地存在
3. 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转法轮: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轮,根本乘
二转法轮:在灵鹫峰,讲大乘般若,一切法空无自性,无相
三转法轮:在广严城,说解深密,非有非空之教,大乘唯识
4. 了不了义是何义?
权实,了义为实,是究竟说,不了义是权巧方便,是不究竟说
下部派不讨论了不了义,唯识是按照时间判断了不了义,中观按理路来判断
1. 三自性与三无性如何解释?
三自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
三无性:遍计所执相无自性,是说牛上没有马的自性,但是没否定牛上有牛的自性。遍计所执是没有的,是识变现出来的,识还是有的
依他起生无自性:是说它不能靠自己生起,一个瓶子上没有“我”性,但瓶子还是有瓶子的性
圆成实胜义无自性:圆成实即是胜义,又是无遍计所执的自性,圆成实自己还是有自性的
2.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与中观的诸法无自性有什么不同?
唯识的诸法无自性只是否定了一部分法的自性。阿赖耶识是有自性的,所以圆成实依他起有自性,其他都是由阿赖耶识变现的,无自性
中观是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有的。无法自己独立,永远不变地存在
3. 三转法轮是如何安立的?
初转法轮: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轮,根本乘
二转法轮:在灵鹫峰,讲大乘般若,一切法空无自性,无相
三转法轮:在广严城,说解深密,非有非空之教,大乘唯识
4. 了不了义是何义?
权实,了义为实,是究竟说,不了义是权巧方便,是不究竟说
下部派不讨论了不了义,唯识是按照时间判断了不了义,中观按理路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