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密护根门有哪五义,请解释?
引用于 修正 在 2024年8月2日, 下午2:13答:密护根门有五义:
① 以何防护:正念、常恒委重正念。时常守护六根,是谓正念;时时观察、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恒长忆念法义, 是谓常恒委重正念,
② 何所防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③ 从何防护: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去引发所有的贪嗔等,这时要特别去防护我们的心不要随着贪嗔而走。
④ 如何防护:以六根而防护,是从根门上去截断,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⑤ 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在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
答:密护根门有五义:
① 以何防护:正念、常恒委重正念。时常守护六根,是谓正念;时时观察、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恒长忆念法义, 是谓常恒委重正念,
② 何所防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③ 从何防护: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去引发所有的贪嗔等,这时要特别去防护我们的心不要随着贪嗔而走。
④ 如何防护:以六根而防护,是从根门上去截断,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⑤ 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在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
引用于 宗清 在 2024年8月2日, 下午4:08答:1.以何防护:遍护正念,常委正念。防护六根不起烦恼,正念要经常起、委细、殷重地起;没有间断委细殷重地去修、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有正知力,正念不会失掉。
2.何所防护:要防守好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上防护。这六根不要随境起烦恼。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3.从何防护:六根要从六境(色声香味触法)上防护。对可爱的境生贪心,对非可爱境生嗔。这时要特别去防护我们的心不要随着贪嗔而走。
4.如何防护: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于可爱境非可爱境生贪嗔。要努力从根门上去截断,不要在境里生贪嗔,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5.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在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
答:1.以何防护:遍护正念,常委正念。防护六根不起烦恼,正念要经常起、委细、殷重地起;没有间断委细殷重地去修、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有正知力,正念不会失掉。
2.何所防护:要防守好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上防护。这六根不要随境起烦恼。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3.从何防护:六根要从六境(色声香味触法)上防护。对可爱的境生贪心,对非可爱境生嗔。这时要特别去防护我们的心不要随着贪嗔而走。
4.如何防护: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于可爱境非可爱境生贪嗔。要努力从根门上去截断,不要在境里生贪嗔,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5.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在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
引用于 宗莺A 在 2024年8月2日, 下午4:28答:密护根门有五义:
① 以何防护:正念、常恒委重正念。时常守护六根,是谓正念;时时观察、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恒长忆念法义, 是谓常恒委重正念,
② 何所防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③ 从何防护: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去引发所有的贪嗔等,这时要特别去防护我们的心不要随着贪嗔而走。
④ 如何防护:以六根而防护,是从根门上去截断,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⑤ 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在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
答:密护根门有五义:
① 以何防护:正念、常恒委重正念。时常守护六根,是谓正念;时时观察、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恒长忆念法义, 是谓常恒委重正念,
② 何所防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③ 从何防护: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去引发所有的贪嗔等,这时要特别去防护我们的心不要随着贪嗔而走。
④ 如何防护:以六根而防护,是从根门上去截断,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⑤ 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在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
引用于 梵心 在 2024年8月2日, 下午4:44密护根门分五:
一、以何防护: 以何防护”(以什么来防护)又分二:一、遍护正念(护持一切正念);二、于正念起常委行。其中,“遍护正念”是指数数修习防护根门之诸法,使正念不忘失而能在心中忆持;“于正念起常委行”,是指对正念恒常恭敬地修习。
二、何所防护: 以正念所防护的就是六根,即眼根乃至意根。
三、从何防护: 应从何处作防护呢?即从悦意和不悦意的六种境界中作防护。
四、如何防护:
如何防护分三:
一、守护诸根:即根境和合生起六识之后,第六意识就对六种悦意的境界生起贪心,或对六种不悦意的境界生起嗔心,自己觉察之后,应当努力依靠对治力,从那些境界中守护诸根,不让烦恼生起。
二、以六根而防护: 如果对某种境界,通过眼根观看等能让人生起烦恼,那么一开始就不放纵诸根和这种境界接触,使烦恼无从生起。
三、细择守护诸根:守护诸根的方法,是对六境不取行相与随好。如果因为忘失正念和烦恼炽盛而生起罪恶心,也能通过防护诸根而止息恶心。
五、何为防护:即六根接触六境时,从烦恼中守护自己的心,让心安住于善性或无记性中。这里所应安住的无记性,是无覆无记,这是指行住坐卧四威仪等时,必须安住无记性,而不是摄心安住善所缘境的时候。所以,应从烦恼中守护好自己的心,也就是:在行住坐卧时,要让心安住无记性;其余能摄心安住善所缘时,应当让心安住于善性。
密护根门分五:
一、以何防护: 以何防护”(以什么来防护)又分二:一、遍护正念(护持一切正念);二、于正念起常委行。其中,“遍护正念”是指数数修习防护根门之诸法,使正念不忘失而能在心中忆持;“于正念起常委行”,是指对正念恒常恭敬地修习。
二、何所防护: 以正念所防护的就是六根,即眼根乃至意根。
三、从何防护: 应从何处作防护呢?即从悦意和不悦意的六种境界中作防护。
四、如何防护:
如何防护分三:
一、守护诸根:即根境和合生起六识之后,第六意识就对六种悦意的境界生起贪心,或对六种不悦意的境界生起嗔心,自己觉察之后,应当努力依靠对治力,从那些境界中守护诸根,不让烦恼生起。
二、以六根而防护: 如果对某种境界,通过眼根观看等能让人生起烦恼,那么一开始就不放纵诸根和这种境界接触,使烦恼无从生起。
三、细择守护诸根:守护诸根的方法,是对六境不取行相与随好。如果因为忘失正念和烦恼炽盛而生起罪恶心,也能通过防护诸根而止息恶心。
五、何为防护:即六根接触六境时,从烦恼中守护自己的心,让心安住于善性或无记性中。这里所应安住的无记性,是无覆无记,这是指行住坐卧四威仪等时,必须安住无记性,而不是摄心安住善所缘境的时候。所以,应从烦恼中守护好自己的心,也就是:在行住坐卧时,要让心安住无记性;其余能摄心安住善所缘时,应当让心安住于善性。
引用于 wangyaojoy 在 2024年8月2日, 下午6:06密护根门分五:
一、以何防护: 以何防护”(以什么来防护)又分二:一、遍护正念(护持一切正念);二、于正念起常委行。其中,“遍护正念”是指数数修习防护根门之诸法,使正念不忘失而能在心中忆持;“于正念起常委行”,是指对正念恒常恭敬地修习。
二、何所防护: 以正念所防护的就是六根,即眼根乃至意根。
三、从何防护: 应从何处作防护呢?即从悦意和不悦意的六种境界中作防护。
四、如何防护:
如何防护分三:
一、守护诸根:即根境和合生起六识之后,第六意识就对六种悦意的境界生起贪心,或对六种不悦意的境界生起嗔心,自己觉察之后,应当努力依靠对治力,从那些境界中守护诸根,不让烦恼生起。
二、以六根而防护: 如果对某种境界,通过眼根观看等能让人生起烦恼,那么一开始就不放纵诸根和这种境界接触,使烦恼无从生起。
三、细择守护诸根:守护诸根的方法,是对六境不取行相与随好。如果因为忘失正念和烦恼炽盛而生起罪恶心,也能通过防护诸根而止息恶心。
五、何为防护:即六根接触六境时,从烦恼中守护自己的心,让心安住于善性或无记性中。这里所应安住的无记性,是无覆无记,这是指行住坐卧四威仪等时,必须安住无记性,而不是摄心安住善所缘境的时候。所以,应从烦恼中守护好自己的心,也就是:在行住坐卧时,要让心安住无记性;其余能摄心安住善所缘时,应当让心安住于善性。
密护根门分五:
一、以何防护: 以何防护”(以什么来防护)又分二:一、遍护正念(护持一切正念);二、于正念起常委行。其中,“遍护正念”是指数数修习防护根门之诸法,使正念不忘失而能在心中忆持;“于正念起常委行”,是指对正念恒常恭敬地修习。
二、何所防护: 以正念所防护的就是六根,即眼根乃至意根。
三、从何防护: 应从何处作防护呢?即从悦意和不悦意的六种境界中作防护。
四、如何防护:
如何防护分三:
一、守护诸根:即根境和合生起六识之后,第六意识就对六种悦意的境界生起贪心,或对六种不悦意的境界生起嗔心,自己觉察之后,应当努力依靠对治力,从那些境界中守护诸根,不让烦恼生起。
二、以六根而防护: 如果对某种境界,通过眼根观看等能让人生起烦恼,那么一开始就不放纵诸根和这种境界接触,使烦恼无从生起。
三、细择守护诸根:守护诸根的方法,是对六境不取行相与随好。如果因为忘失正念和烦恼炽盛而生起罪恶心,也能通过防护诸根而止息恶心。
五、何为防护:即六根接触六境时,从烦恼中守护自己的心,让心安住于善性或无记性中。这里所应安住的无记性,是无覆无记,这是指行住坐卧四威仪等时,必须安住无记性,而不是摄心安住善所缘境的时候。所以,应从烦恼中守护好自己的心,也就是:在行住坐卧时,要让心安住无记性;其余能摄心安住善所缘时,应当让心安住于善性。
引用于 wangyaojoy 在 2024年8月2日, 下午6:07答:1.以何防护:遍护正念,常委正念。防护六根不起烦恼,正念要经常起、委细、殷重地起;没有间断委细殷重地去修、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有正知力,正念不会失掉。
2.何所防护:要防守好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上防护。这六根不要随境起烦恼。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3.从何防护:六根要从六境(色声香味触法)上防护。对可爱的境生贪心,对非可爱境生嗔。这时要特别去防护我们的心不要随着贪嗔而走。
4.如何防护: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于可爱境非可爱境生贪嗔。要努力从根门上去截断,不要在境里生贪嗔,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5.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在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
答:1.以何防护:遍护正念,常委正念。防护六根不起烦恼,正念要经常起、委细、殷重地起;没有间断委细殷重地去修、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有正知力,正念不会失掉。
2.何所防护:要防守好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上防护。这六根不要随境起烦恼。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3.从何防护:六根要从六境(色声香味触法)上防护。对可爱的境生贪心,对非可爱境生嗔。这时要特别去防护我们的心不要随着贪嗔而走。
4.如何防护: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于可爱境非可爱境生贪嗔。要努力从根门上去截断,不要在境里生贪嗔,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5.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在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
引用于 觉慧0517 在 2024年8月3日, 下午6:4091.密护根门有哪五义,请解释?
签:密护根心有五义:
①以何防护:正念,常恒委重正念。时常守护六根,是谓正念;时时观察、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恒长忆法义,是渭常恒委重正念。
②何所防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③从何防护: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去引发所有的贪嗔等,这时要特别去防我们的不要随着贪嗔瓦走。
④如何防护:以六根而防护,是从根门上去截断,不随外境路,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⑤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仕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
91.密护根门有哪五义,请解释?
签:密护根心有五义:
①以何防护:正念,常恒委重正念。时常守护六根,是谓正念;时时观察、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恒长忆法义,是渭常恒委重正念。
②何所防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③从何防护: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去引发所有的贪嗔等,这时要特别去防我们的不要随着贪嗔瓦走。
④如何防护:以六根而防护,是从根门上去截断,不随外境路,非理勿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⑤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仕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
引用于 善生1 在 2024年8月3日, 下午9:21答:密护根门有五义:
1:以何为防护:护持一切的正念及于正念起恒常恭敬行持,对防护根门的诸法数数修习,让它不忘失而于心中能恒忆持,于正念起恒常恭药地修习。
2:何所防护:所防护的就是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
3:从何防护:就是六境中防护(色声香味触法),从这可悦意及不可悦意的六种境中作防护。
4:如何防护:守护诸根,也就是说根和境和合之后生起六识,第六意识对六种可悦意的境生起贪心,对六种不可悦竞的境生起嗔心,对这些境应当努力地依止对治力从诸境中加以防护,并及时断除,不使烦恼生起,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5:防护为何:当根趣入境时,应当从烦恼当中守护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远离贪嗔等诸烦恼,令心安住在善性或无记性之中。
答:密护根门有五义:
1:以何为防护:护持一切的正念及于正念起恒常恭敬行持,对防护根门的诸法数数修习,让它不忘失而于心中能恒忆持,于正念起恒常恭药地修习。
2:何所防护:所防护的就是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
3:从何防护:就是六境中防护(色声香味触法),从这可悦意及不可悦意的六种境中作防护。
4:如何防护:守护诸根,也就是说根和境和合之后生起六识,第六意识对六种可悦意的境生起贪心,对六种不可悦竞的境生起嗔心,对这些境应当努力地依止对治力从诸境中加以防护,并及时断除,不使烦恼生起,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5:防护为何:当根趣入境时,应当从烦恼当中守护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远离贪嗔等诸烦恼,令心安住在善性或无记性之中。
引用于 法慈 在 2024年8月7日, 下午3:3091、密护根门有哪五义,请解释?
答:密护根门初中有五。
【一、以何防护者,谓遍护正念及于正念起常委行。其中初者,谓于防护根门诸法,数数修习令不忘失。二者谓于正念,常恒委重而修习之。】
以何防护:正念、常恒委重正念。时常守护六根,非理勿看、非理勿闻,数数修习令不忘失,是谓正念;时时观察、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恒长忆念法义, 是谓常恒委重正念,
【二、何所防护者,谓六种根。】
何所防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三、从何防护者,谓从可爱及非可爱,六种境界。】
从何防护: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去引发所有的贪嗔等,这时要特别去防护我们的心不要随着贪嗔而走。
【四、如何防护,其中有二,守护根者,谓根境合,起六识后,意识便于六可爱境六非可爱境,发生贪嗔痴应当励力,从彼诸境护令不生。】
如何防护:以六根而防护,是从根门上去截断,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五、防护为何者,谓从杂染守护其意,令住善性,或无记性。此中所住无覆无记者,谓威仪等时,非是持心住善缘时。】
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在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不会起异熟果。
91、密护根门有哪五义,请解释?
答:密护根门初中有五。
【一、以何防护者,谓遍护正念及于正念起常委行。其中初者,谓于防护根门诸法,数数修习令不忘失。二者谓于正念,常恒委重而修习之。】
以何防护:正念、常恒委重正念。时常守护六根,非理勿看、非理勿闻,数数修习令不忘失,是谓正念;时时观察、守护自己的正念,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心有所感触,恒长忆念法义, 是谓常恒委重正念,
【二、何所防护者,谓六种根。】
何所防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比如不乱看,不乱听等等
【三、从何防护者,谓从可爱及非可爱,六种境界。】
从何防护: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贪嗔等六根接触到六境产生六识的时候,由六识去引发所有的贪嗔等,这时要特别去防护我们的心不要随着贪嗔而走。
【四、如何防护,其中有二,守护根者,谓根境合,起六识后,意识便于六可爱境六非可爱境,发生贪嗔痴应当励力,从彼诸境护令不生。】
如何防护:以六根而防护,是从根门上去截断,不随外境跑,非理勿视、勿理勿闻等等。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五、防护为何者,谓从杂染守护其意,令住善性,或无记性。此中所住无覆无记者,谓威仪等时,非是持心住善缘时。】
防护为何:防护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杂染当中远离,安住在善性或无覆的无记性。不会起异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