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86、为什么初修每次时间不须太长?

请回复

答:初修时,若坐太久,易生昏沉、掉举,故须时间短少,次数增多,要稍留余趣,以引起下次欲修之心,防止出现厌畏的心态。

86、为什么初修每次时间不须太长?
答:初修时,若坐太久,易生昏沉、掉举,故须时间短少,次数增多,要稍留余趣,以引起下次欲修之心,防止出现厌畏的心态。
   初修的时候,我们时间应该短、次数多。每一座的时间短,次数增加。譬如说我一开始练习打坐时,可能我的脚很硬啊,坐一下就腰酸背痛啊,没关系,可以甚至从五分钟、十分钟开始练习都可好。可以早上坐十分钟、下午坐十分钟、晚上坐十分钟,这十分钟我都坐得很安稳,心安住在所缘境上,不散乱、不昏沉、不掉举,这每一个十分钟效果都很好。坐到很舒服的时候,很法喜的时候、赶快停止,赶快下座,以后就很喜欢打坐,很喜欢修了。假如每次都在那边熬熬熬,苦啊、痛啊,以后就很怕修行。修行的过程也是要让自己很开心得来成就,所以我们先从时间短、次数多,有空就修、有空就修,时间短短没关系,因为短短比较有可能。

答:初修时,若时太久,易随昏沉、掉举自在而转,如果经常这样成为习惯,那么昏沉掉举习气难以改掉,所以初修时间要短少。

初修时可以增加次数,当中稍作休息。每次打坐时候保持身心清明,不要产生昏沉掉举,要稍留余趣,即对所缘境正有清明趣味时,立即暂休,引起下次的乐修之心。

86、为什么初修每次时间不须太长?

答:此复初修,若时长久,易随掉沉自在而转。比若串习,极难医改,故应时短,次数增多。如云:“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则于后次心欲趣入。若不尔者,见座位时,即觉发呕。”

初修时,若坐太久,易生昏沉、掉举,若形成习惯,也是极其难改的,故应时间缩短,次数增多,要稍留余趣,以引起下次欲修之心,防止出现厌畏的心态。

答:对于一个初修者来说,如果修的时间过长,很容易随着沉默,掉举而转,如果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很难纠正,每次修法就会容易陷入沉掉的状态中,所以初修者的学习方式:时间易短次数易多。

答:初修时,若坐太久,易生昏沉、掉举,故须时间短少,次数增多,要稍留余趣,以引起下次欲修之心,防止出现厌畏的心态。

86、为什么初修每次时间不须太长?

答:初修时,若坐太久,易生昏沉、掉举,故须时间短少,次数增多,要稍留余趣,以引起下次欲修之心,防止出现厌畏的心态。

【此复初修,若时长久,易随掉沉自在而转。此若串习,极难医改,故应时短,次数增多。如云:“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则于后次心欲趣入;若不尔者,见座位时,即觉发呕。”】

刚开始修行的阶段,如果修的时间过长,心就容易随着掉举、昏沉而转。这样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纠正,因此最开始修的方式,就是每次入座修的时间应短,次数宜多。西藏修行者当中流行一种说法:还有修法的兴趣时,就要立刻停止,这样下次入座修时,内心就会想趣入。如果不这样的话,恐怕一见到座位时就会想呕吐。

所以,“消化能力尚弱”的初学者,应以“少食多餐”为妙,如果“暴饮狂食”,一次就会让人见到食物便想呕吐。莲花生大师说:“初修禅座时宜短,座数应多如水滴,屋檐滴水短时持,如是久修定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