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83、如何发起求解脱之心?

1、从苦集二谛思惟

思惟苦谛为轮回之过患(思惟人苦;思惟余二善趣之苦;思惟六道所共之苦);

思惟集谛生死流转次第。

2、从思惟十二缘起思惟

1、从苦集二谛思惟;

1.1、思惟苦谛为轮回之过患;

1.1.1、思惟人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者、求不得苦者

出家之人,对治微劣,故而持戒羸弱,智慧低劣,故而闻思未成等苦,
威言转劣,富成乞丐,多成少分等,若观国土,先前之地现不存在,
因此人身亦是苦之自性,于此之理至心体会,未生起前,应当串习

1.1.2、思惟余二善趣之苦;

欲天临死之时,身失光华,心不乐座,花鬘枯萎,衣染垢秽,身上出汗,谓五死相。

阿修罗亦因嫉妒天之盛事,相续烦乱而苦,与天战故,身体断裂,领受如是非一众苦。

上二界中,虽无现前之苦。然如大海舟楫上之鸽子,始终环绕舟楫。能引定力竭时,死已复将领受欲界众苦,应如是思。

1.1.3、思惟六道所共之苦。

若未出离轮回,将能牵往后世苦者是将成之苦。此世之生老病死是已成之苦。

1.2、思惟集谛生死流转次第。

2、从思惟十二缘起思惟。

十二缘起支者,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
老死。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条,永远处于生死轮回之中。

分别思惟苦谛和集谛
思惟苦谛:
应该思惟七种人苦,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思惟余二善趣之苦;
思惟集谛生死流转次第。

  1从总相门思维。中士道在对治业果愚的基础上,明白在轮回之中,纵然通过修五戒十善获得了人天之身,得到了圆满眷属、广大财富、名望地位等,但这一切其实是不可保信的。就算是福报深厚的天人,还是离不开行苦。最可怕的是,福报受尽之后,仍会墮落。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能明白,仅仅修后世人天福报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只有脱离轮回,出三界六道,才能真正脱离生死苦海。

  2从苦集门中思维。学习八苦六苦三苦天趣苦,就会知道,中士道所说的苦比下士的恶趣苦要高了一个层次。这些苦是真实存在的,只要还在轮回之中,都会被各种苦所支配。我们今天之所以受各种苦,主要是我们以前造的恶业所感。为何会造业?是我们的烦恼。要想彻底去除苦,只有灭除烦恼,走向解脱一条路走。

  3从十二缘起门中思维。从无明到行,到生老死,这样顺着发展下去,一定是顺应轮回,无法出离;而从老死一路把原因往回推,就会发现轮回的根落在了无明之上。愚痴不知取舍,不断因烦恼造业,因此一直系缚在轮回。如果我们通过不断的闻思修,把无明的根慢慢挖掉,把我执的根挖掉,就能得到解脱。

于共中士道次第修心分二:一、发起求解脱心;二、决择趣解脱道自性。

发起求解脱心分二:一、思惟轮回总苦; 二、思惟轮回别苦。

思惟轮回总苦: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因我如理持戒断十不善故,已离恶趣苦、得善趣果。然若未获解脱、断苦根本,实无刹那安乐可言。臂如某一个罪犯,旬月当斩,期间日日领受火漆、梃击等刑拷剧痛。纵然因人托情免去梃击之苦,以日日濒近死苦故,心无少乐;乃至未获解脱、断苦根本,从获最上善趣位,于往昔所造善业牵引力尽时,复堕三途,仍需长时邻受种种剧苦等。

思惟轮回别苦:于观修顶上上师本尊之中,作如下思惟:取蕴甫成,即不外乎苦之体。三恶趣不待言,依人取蕴,将受饥渴、追求辛劳、爱别离、怨憎会、所欲求不得、不欲却临头,以及生、老、病、死等苦;依非天取蕴,将受不忍天界圆满嫉妒忧愁之苦,以及由此所生身苦等。

思维苦集二谛。先思维苦谛的八苦六苦三苦,在思维产生苦的因,主要是烦恼。

思维十二缘起。由无明怎样引出后面的一系列苦。惑业苦,如此的循环往复。

反复的串习,求解脱之心会一点点升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