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82、课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谢盈 对这个帖子回复。
谢盈

明贤师兄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答:什么是皈依体?三恶趣我坚决不去,信三宝能救我。皈依以信慧为体,对三宝有信心,以这样的智慧脱离三恶趣之苦。
怎么样生起皈依体呢?因善业薄弱,恶业重大,既于堕入恶趣生起怖畏。想:我坚决不去恶趣,能不让自己去恶趣,能救自己的只有三宝。如此之皈依是由信仰产生的,不是拿了皈依证,是通过学习无常、恶趣苦、皈依,真正理解了。想:真幸运啊,我皈依三宝,学习佛法,我对三宝的信心这么强大,我真的不想去恶趣,而佛能救我不去恶趣,多好呀!有这样的想法,你对佛的信心坚定,对恶趣的痛苦坚决远离,这样皈依体就生起来了。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答:1、自离怖畏。2、能令他离怖畏,具足方便善巧。3、以大悲对一切有情,无怨亲憎爱。4、不重财供,唯重法供。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答:外因为三宝功德,决无欺诳。内因为行人决定认识与真切信仰之心力。
二因之中,外因三宝功德无缺,已具足。唯在内因方面,内因不具,虽外因常在目前,仍不免于流转轮回。依靠观恶趣苦生起怖畏之心及信三宝能救,以决定心发起真切皈依,希求救护之心,且二种发心殷重坚固。如此修内因,决无不得其救护者。

谢盈 对这个帖子回复。
谢盈
引用于 师父 在 2025年1月7日, 下午9:56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1、答:皈依体:能知皈依因、皈依境、皈依法以及皈依后应学之次第。

生起皈依体:生起皈依体主要有二种:一、怖畏;即为今世既不能久住,而随业流转,又不能自在,堕入三途,极为容易,回思自己,又复恶多善少,由此怖畏,生起皈依。二,信仰,白业力弱,黑业力强,思惟由是堕入恶趣之理,既于恶趣生起怖畏,又唯深信三宝能救,第二因始能坚固,否则多起邪皈依。

2、‘谁于一切恶,从本悉皆无,谁于一切中,住一切功德。设若有心(智)者,于彼应皈依,赞彼恭敬彼,住彼教应理。’唯佛为皈依境,因其恶净德圆,堪为皈依。

3、内因:能以决定心发起真切皈依,希求救怙,决无不得其救护者。皈依分内外二因:外因,为三宝功德,决无欺诳。内因,为行人决定认识与真切信仰之心力。

枝儿 and 谢盈 have reacted to this post.
枝儿谢盈

1、 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答:皈依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皈依的因、皈依的对象、皈依的方法、皈依之后应学的内容。

这四个方面都做好了,就能得到皈依体,就是真正的佛弟子。

皈依体的生起需要二心:
一、对三恶道生起怖畏心。
二、深信唯三宝能救我们。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答:皈依境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第一、 自己离开了怖畏。
第二、 能让别人也离开怖畏,具足方便善巧。
第三、 悲心遍一切处,没有冤亲爱憎之分,冤亲平等。
第四、 不论有恩无恩于自己,一视同仁,都作利益。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答:外因是三宝的功德,决无欺诳。内因是我们对三宝至诚皈依的心。

我们要全面仔细的了解佛法僧三宝的功德,知道佛有什么样的功德、法有什么样的功德、僧有什么样的功德,知道三宝和外道的区别,对三宝生起真实无伪的信心,知道三宝有功德有能力能救度我们,知道三宝是我们唯一的皈依处。

然后再思维不论我们想脱离恶趣,想得到人天的安乐, 还是想出离轮回,乃至于想发菩提心成佛利益众生,我们都必须要皈依三宝,真心实意、至诚恳切的皈依三宝。

枝儿 and 谢盈 have reacted to this post.
枝儿谢盈
引用于 师父 在 2025年1月7日, 下午9:56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答:一、依何者为皈依之因。二、依于彼因明皈依境。三、皈依之法如何。四、皈依后应学次第。能具此四为皈依体。

如何生起皈依体:一、怖畏。即为今世不能久住,而随业流转,又不能自在,堕入三途,极为容易,回思自己,又复恶多善少,由此怖畏,生起皈依。二、信仰。白业力弱,黑业力强,思惟由是堕入恶趣之理,既于恶趣生起怖畏,又唯深信三宝能救。以是二心而行皈依。但若徒有言者,则皈依之效亦仅尔,若彼二种殷重坚固者,则其皈依必能变更心境,故应励力修此二因。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答:皈依之境:1.自离怖畏。2.能令他离怖畏,具足方便善巧。3.以大悲心对一切有情,无冤亲憎爱。4.不重财供,唯重法供。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答:外因,为三宝功德,决无欺诳。

内因,为行人决定认识与真切信仰之心力。故二因中,外因无缺,唯在内因方面。内因不具,外因虽长在眼前,仍不免于流转,所以我们要重视内因,以决定心发起真切皈依,希求救怙,解脱生死,出离轮回。

 

谢盈 对这个帖子回复。
谢盈
引用于 师父 在 2025年1月7日, 下午9:56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已上传的文件:
  • 您必须登录才有权限上传。
妙悟 and 枝儿 have reacted to this post.
妙悟枝儿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答: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皈依天魔外道、不皈依外道典籍、不皈依外道邪眾,受持皈依后即得到皈依體。

佛具足一切功德,從內心深深地相信佛一定會救我出離輪回,對佛法僧有強烈的信心,除佛以外沒有任何人可以救我出離輪回,有如此堅定的信心,即可生起皈依體。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答:

惡業清凈、功德圓滿

具足辨別善惡邪正皈依的智慧,于佛能生起無諂誑之皈依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答:

外因三寶功德,決無欺誑

觀察佛的功德,佛自己是解脫一切怖畏,又有令他解脫怖畏之方便善巧,對一切行大悲、無親疏之分,于一切有情無恩有情皆作義利。

佛證得了此功德,決不會有欺誑,所以我們皈依佛法僧也一樣能夠證到如佛一樣的功德。

除佛以外,如大自在天等皆無此等功德,因為如果自己有恐怖者絕不能救人,佛自斷二障盡凈,證得無怖畏之果位。

內因決定認識與真切信仰之心力

了知佛具如此殊勝的功德,我們應對佛、法、僧生起不可動搖的信心,只要按照佛指明的方向,我們一定能夠到達彼岸。

枝儿 对这个帖子回复。
枝儿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答:皈依由二因为体。

①,对三恶趣苦生怖畏心,如:今世不能久住,而随业流转,又不能自在,堕入三途极为容易,反思自已又復恶多善少,由此怖畏,生起真实皈依。

②,由“信仰”三宝而生皈依,亦如因寒求衣,因雨求蓋,因善业薄弱,恶业重大,怖畏三途苦,欲求三宝加持,必须具有深切信仰,而后皈依体乃能生起。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答:如[皈依七十颂]云:佛法及僧伽,是求解脱者所依。此二语含有应行应止之二仪,应行者谓佛法僧应皈依。应止者谓佛法僧以外不应皈依。

此即说明唯佛为皈依境,因佛是断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者,法为断证之工具,僧为断证之助伴,此为可皈之相。其中有四:1自离怖畏。2能令他离怖畏,是具足方便善巧。3以大悲对一切有情,无冤亲憎受。4不重财供,唯重法供。故佛法僧皆堪为皈依境。凡是具足辨别善恶邪见与正皈依智慧,自能於佛生起无谄诳之皈依。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答:能以决定心发起真切皈依,希求救怙,决无不得其救护者。故皈依分内外二因。①外因为三宝功德决无欺逛。②内因为行人决定认识与真切信仰之心力。欲二因中,虽外因无缺。然以内因至诚皈依之心不生,则唯是其苦。藏语常云:佛钩不能引无环之锤,故应思怖畏三恶趣苦,从此出离,唯以自心发起至诚恳切的心皈依三宝是为最胜。

枝儿 对这个帖子回复。
枝儿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答,,皈依了三宝,相信得到了三宝的护佑,就是归依体。对恶趣生起恐惧,相信三宝有能力能救护自己,就生起了皈依体。

2皈依知境有什么条件?

答:自己离开怖畏,能令他离开怖畏,具足善巧方便。依于大悲心对一切有情远离亲疏贪嗔。不重财物,为重法供。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答,外因已具有,内因是自己已皈依三宝,依教奉行,法随法行。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皈依体即具足皈依之因,明皈依境,知皈依法皈依学之次。

生起皈依体:怖畏三途苦,唯三宝能救护,皈依三宝,深切信仰,求三宝加持,挚诚受持皈依。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唯佛为皈依境,一自离怖畏二能令他离怖畏具足方便善巧三以大悲对一切有情,无冤亲憎爱,四不重财供,唯重法供。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皈依分为内外二因:外因为三宝功德,决无欺诳。内因为决定认识与真切信仰之心力。内外二因,修习应重在内因,于决定心发起真切皈依,希求救护,决无不得其救护者。

因明10组 颜虹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答: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的皈依境,若能于佛法僧前生起无谄诳之皈依,可得皈依体。
知佛断一切恶,证一切德者,法为断证之工具,僧为断证之助伴,依止他们可得皈依体。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答:一、自离怖畏。二、能令他离怖畏,具足方便善巧。三、以大悲对一切有情,无冤亲憎爱。四、不重财供,唯重法供。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答:外因为三宝功德外,决无欺诳。内因,为行人决定认识与真切信仰之心力。
内因要至诚皈依,外因具足更好。

因明10组 华藏学长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答:在心里生起怖畏堕三恶趣因,而寻救依靠三宝救护心。
生起皈依体:是从内心深处生起对三恶趣的怖畏因而生起皈依。二:乃由信仰而生,以此为因,亦如因寒求衣,因雨求盖,因善业薄弱,恶业重大,怖三塗苦,乃求三宝加持。必须具有深切信仰,而皈依乃能生起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答:皈依之境有四个:一:自离怖畏:二:能令他离怖畏,具足方便善巧。三:以大悲对一切有情,无冤親憎爱。四:不重财供,唯重法供。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答 :内因与外因于二因中,虽外因无缺,,然以内因至诚皈依之心不生,则唯是其苦矣。
故二因中,不在外因方面,唯在内因方面。内因不具,外因虽长在目前,仍不免于法转。藏语常云:佛钩不能引无环之锤。

1、何谓皈依体?如何生起皈依体?

皈依有多种,有下士发心皈依,有中士发心皈依、上士发心皈依。又有依显依密之皈依。此处就下士道说,明下士共道之共通皈依,其因分二:

一、怖畏。即为今世既不能久住,而随业流转,又不能自在,堕入三途极为容易,回思自己,又复恶多善少,由此怖畏,生起皈依,此为第一因,亦即善念之初萌。如此之皈依,乃由信仰而生,以此为因,亦如因寒求衣,因雨求盖;因善业薄弱、恶业重大、怖三途苦,乃求三宝加持。欲求三宝加持,必先具有深切信仰,而后皈依乃能生起,此为第二因。

如上所说之二因,若仅具有第一因,犹为不足,必有第二因始能坚固,否则多起邪皈依,而求救于天神外道等。但是二因虽具,若徒言说,对于三途苦况与三宝救护功能,心中无真实感动、真实认识,则皈依之力亦属甚微。

 

2、皈依之境有什么条件?

唯佛为皈依境,因其恶净德圆,堪为皈依。行人如具足辨别善恶邪正皈依智慧,自能于佛生起无谄诳之皈依。法与僧,亦由此可以类推。月称菩萨《皈依七十颂》二语,含有应行应止之二义。应行者,佛法僧应皈依;应止者,佛法僧以外不应皈依。

以佛为断一切恶、证一切德者,法为断证之工具,僧为断证之助伴故,此为可皈之相,亦即可皈之因,其中有四:一、自离怖畏。二、能令他离怖畏,具足方便善巧。三、以大悲对一切有情,无冤亲憎爱。四、不重财供,唯重法供。

 

3、内因与外因如何修习?

能以决定心发起真切皈依,希求救怙,决无不得其救护者。

故皈依分内外二因:外因,为三宝功德,决无欺诳。内因,为行人决定认识与真切信仰之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