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引用于 修正 在 2024年7月18日, 下午11:15“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此即“毗卢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此即“毗卢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引用于 宗莺A 在 2024年7月19日, 上午7:5868. 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此即“毗卢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68. 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此即“毗卢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引用于 法慈 在 2024年7月19日, 下午4:1868. 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此即“毗卢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68. 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此即“毗卢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引用于 宗清 在 2024年7月19日, 下午7:06毗卢七法为: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毗卢七法为: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引用于 wangyaojoy 在 2024年7月20日, 下午6:1668. 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此即“毗卢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68. 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此即“毗卢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引用于 觉慧0517 在 2024年7月20日, 下午7:2268.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此即“毗卢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68.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
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
1、双足结金刚咖趺或半跏趺。
2、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应挺直,身直的话脉也直,脉内流动的风也直,这样就会提升心的堪能性。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干扰入定。
5、牙齿和嘴唇,应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这样避免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巴内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略抵喉结。
7、二肩应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
此即“毗卢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就是身具八法。
引用于 梵心 在 2024年7月21日, 下午1:33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足与手及腰,唇齿舌为四。
头眼肩息四,为毗卢八支。
毗卢遮那七支坐
1.双足金刚跏趺坐
金刚跏趺坐,就是双腿盘坐,这是诸佛端坐的法相之一。双腿盘坐,有助于把水大之气,引入中脉,净化五毒烦恼中的嫉妒。
2.双手结等持印
等持印,就是平等禅定印。双掌相叠,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左右拇指相触,放在脐下,双肩和手臂要自然放松垂下。手结等持印,有助于把空大之气,引入中脉,净化嗔恨。
3.脊背挺直
脊背挺直,不可东倒西歪,也不可前俯后仰。平常我们坐着的时候,背部习惯稍微弯着,现在要将腰背自然伸直,让脊椎骨一块一块叠起,就像钱币一个个叠起来一样,但不要过度用力。可以在座位上放个坐垫,坐垫的后半部稍微垫高一些,这样坐起来前低后高,背部比较能自然挺直。
因为心识明点,是靠气来推动,并依着脉而运转。所以,有些修行窍诀中说,身端直则脉端直,脉端直则心端直,心端直则觉性自然现前。脊背挺直,有助于把地大之气,引入中脉,净化无明愚痴。
4.下巴内缩,颈部稍向前屈
下巴稍微往下倾,颈部稍微向前,不能往后仰,也不能左右歪斜。这样能使妄念减少,可避免火大之气过于上升。
5.双肩舒展
肩膀保持平衡,不要左右倾斜;两臂要放松展开,不要向胸前内缩。这样有助于水大及地大之气自然下降,火大之气则能上升。
6.双唇微张,舌尖轻抵上牙根
双唇微微张开,大概可以容下一根牙签的空隙,呼吸会比较顺畅,也不会让双唇因为摩擦而出声,造成分心。舌尖轻轻抵住上牙根,可以让口水回流,不会累积在口中,而让吞口水造成分心,对健康也很有帮助。舌尖抵住上牙根,有助于将火大之气,引入中脉,净化贪欲。
7.双眼半开,垂视鼻尖前的虚空
因为眼睛转动,会使心跟着转动,所以眼睛不要全闭上,放松地半开半合,视线停留在鼻尖前面的虚空,专注不动,这样注意力不容易涣散。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状况来调整眼睛,如果出现昏沉时,眼睛可以稍微向上看。这样有助于风大之气,引入中脉,净化傲慢。
总之,七支坐法的要诀,就是身直则脉直,脉直则气顺,气顺则心静。身体要完全放松,呼吸要自然,不要刻意憋气或用力深呼吸,这些都会影响到心的平静。
这七个要点,可以帮助我们让身心保持清明和稳定,对治粗大的烦恼,生起慈悲和内在的觉受,慢慢培养出定力,而容易生起内在的觉悟,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第八种法为“数息观”。如果心王与不善心所相应的话,要生起殊胜善心是很困难的。例如,当我们极为生气的时候,想简单地依靠念诵“为利一切如母有情”等文来生起菩提心,那是一点儿也办不到的。因此,在心王与不善心所相应的时候,我们暂时先不忙于生起善心,而应先将心转为无记状态,然后再转为善心就容易多了。譬如,一块白布被污染时难以染色,但用水将它彻底地清洗之后,它就能被染成红、黄等各种颜色,非善非不善的无记心就像无垢的白布一样。 那么,怎样以“数息观”将心转成无记呢? 首先,摄心向内观察自己的动机,如果发现它受到贪嗔等烦恼影响的话,(我们便应专注于自己的呼吸:)用鼻孔向外缓缓地呼气,不要出声、也不要用力,心思不要散乱等,并在呼气时心想:“气已呼出”。然后用鼻孔向内吸气,心想:“气已吸进。”以此为一次,心中默数“一”,这样从“二”,数到“七”、“九”、“十一”、“十五”或“二十一”等。不用数珠,心不散乱而数呼吸。因为凡夫一心不能二用,所以贪等烦恼将渐渐平息,心将转成无记状态。
何谓毗卢七法、八法?
足与手及腰,唇齿舌为四。
头眼肩息四,为毗卢八支。
毗卢遮那七支坐
1.双足金刚跏趺坐
金刚跏趺坐,就是双腿盘坐,这是诸佛端坐的法相之一。双腿盘坐,有助于把水大之气,引入中脉,净化五毒烦恼中的嫉妒。
2.双手结等持印
等持印,就是平等禅定印。双掌相叠,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左右拇指相触,放在脐下,双肩和手臂要自然放松垂下。手结等持印,有助于把空大之气,引入中脉,净化嗔恨。
3.脊背挺直
脊背挺直,不可东倒西歪,也不可前俯后仰。平常我们坐着的时候,背部习惯稍微弯着,现在要将腰背自然伸直,让脊椎骨一块一块叠起,就像钱币一个个叠起来一样,但不要过度用力。可以在座位上放个坐垫,坐垫的后半部稍微垫高一些,这样坐起来前低后高,背部比较能自然挺直。
因为心识明点,是靠气来推动,并依着脉而运转。所以,有些修行窍诀中说,身端直则脉端直,脉端直则心端直,心端直则觉性自然现前。脊背挺直,有助于把地大之气,引入中脉,净化无明愚痴。
4.下巴内缩,颈部稍向前屈
下巴稍微往下倾,颈部稍微向前,不能往后仰,也不能左右歪斜。这样能使妄念减少,可避免火大之气过于上升。
5.双肩舒展
肩膀保持平衡,不要左右倾斜;两臂要放松展开,不要向胸前内缩。这样有助于水大及地大之气自然下降,火大之气则能上升。
6.双唇微张,舌尖轻抵上牙根
双唇微微张开,大概可以容下一根牙签的空隙,呼吸会比较顺畅,也不会让双唇因为摩擦而出声,造成分心。舌尖轻轻抵住上牙根,可以让口水回流,不会累积在口中,而让吞口水造成分心,对健康也很有帮助。舌尖抵住上牙根,有助于将火大之气,引入中脉,净化贪欲。
7.双眼半开,垂视鼻尖前的虚空
因为眼睛转动,会使心跟着转动,所以眼睛不要全闭上,放松地半开半合,视线停留在鼻尖前面的虚空,专注不动,这样注意力不容易涣散。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状况来调整眼睛,如果出现昏沉时,眼睛可以稍微向上看。这样有助于风大之气,引入中脉,净化傲慢。
总之,七支坐法的要诀,就是身直则脉直,脉直则气顺,气顺则心静。身体要完全放松,呼吸要自然,不要刻意憋气或用力深呼吸,这些都会影响到心的平静。
这七个要点,可以帮助我们让身心保持清明和稳定,对治粗大的烦恼,生起慈悲和内在的觉受,慢慢培养出定力,而容易生起内在的觉悟,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