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课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11月20日, 上午11:061、如何修念死?
答:
思惟死王必來,任何法不能避免
任何身不能免死,如諸佛、緣覺、聲聞,其已獲得生死自在、不受后有,悉皆舍身而示涅槃相,更何況於生死不能自在者。如空中、海中、陸中,均無有死王不能到之處。
思惟壽無增而無間有滅
《入行論》云:“晝夜無有住,此壽常滅壞,無有余可增,我豈能不死。”
《大戲樂經》云:“三有無常同秋云,眾生生死等觀戲,眾生壽行似空電,如崖瀑流疾疾行。”
《四百頌注》中引云:“人之勇識如初夜,若于世間住胎已,從此彼于日月中,無少止憩而趣死。”
所以,依上多門數數思惟,自可生起決定,如少修剛無益,如真實由死無常心生起后,一切余法亦隨之而生,是為第一決定。
思惟雖存在時無修法之暇,而死必決定
縱能至彼許之壽算,亦無有余暇修行。如《入胎經》言,初嬰兒時,于十歲內,未獲修法之意樂。垂老之二十年,無修法之氣力。中時亦為睡眠耗去一半,復以病等耗去多時,僅少許光陰可修法耳。“
所以,如伽喀巴云:“以六十為命期計算,除去睡眠、飲食、疾病、閒話等,真修法不及五年。“人生壽命既如上述,即使能至前說爾許,亦不能執為有暇,以于無義中耗去大多數。
應當思惟,如是現生一切圓滿,當思皆同作夢,于臨死時,僅成一種意境,死敵既其必來,胡為現世之心所欺而猶喜?應于必須修法生起決定,多為誓愿。
2、思维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什么?
答:生起修法之決定,如諸善法未能修習,一旦臨死,當安頓者未安頓妥當,當預備者未預備齊全,如何能不慌?若能念死,恰與此相反,有何可畏!
3、死王指的是什么?
答:
老病死衰
老相來時,定將少壯路中所有一切,悉行摧毀;
死無常來時,所催毀者,恰為眾生壽命;
疾病來時,病痛將其肉身折磨到心力交瘁;
衰老來時,想看書眼花了,想學習記憶力衰退了等等諸事心有余而力不足
1、如何修念死?
答:
思惟死王必來,任何法不能避免
任何身不能免死,如諸佛、緣覺、聲聞,其已獲得生死自在、不受后有,悉皆舍身而示涅槃相,更何況於生死不能自在者。如空中、海中、陸中,均無有死王不能到之處。
思惟壽無增而無間有滅
《入行論》云:“晝夜無有住,此壽常滅壞,無有余可增,我豈能不死。”
《大戲樂經》云:“三有無常同秋云,眾生生死等觀戲,眾生壽行似空電,如崖瀑流疾疾行。”
《四百頌注》中引云:“人之勇識如初夜,若于世間住胎已,從此彼于日月中,無少止憩而趣死。”
所以,依上多門數數思惟,自可生起決定,如少修剛無益,如真實由死無常心生起后,一切余法亦隨之而生,是為第一決定。
思惟雖存在時無修法之暇,而死必決定
縱能至彼許之壽算,亦無有余暇修行。如《入胎經》言,初嬰兒時,于十歲內,未獲修法之意樂。垂老之二十年,無修法之氣力。中時亦為睡眠耗去一半,復以病等耗去多時,僅少許光陰可修法耳。“
所以,如伽喀巴云:“以六十為命期計算,除去睡眠、飲食、疾病、閒話等,真修法不及五年。“人生壽命既如上述,即使能至前說爾許,亦不能執為有暇,以于無義中耗去大多數。
應當思惟,如是現生一切圓滿,當思皆同作夢,于臨死時,僅成一種意境,死敵既其必來,胡為現世之心所欺而猶喜?應于必須修法生起決定,多為誓愿。
2、思维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什么?
答:生起修法之決定,如諸善法未能修習,一旦臨死,當安頓者未安頓妥當,當預備者未預備齊全,如何能不慌?若能念死,恰與此相反,有何可畏!
3、死王指的是什么?
答:
老病死衰
老相來時,定將少壯路中所有一切,悉行摧毀;
死無常來時,所催毀者,恰為眾生壽命;
疾病來時,病痛將其肉身折磨到心力交瘁;
衰老來時,想看書眼花了,想學習記憶力衰退了等等諸事心有余而力不足
引用于 净智_清夏 在 2024年11月21日, 下午7:14如何修念死?
答,思维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死亡一定会来临,生老病死来的时候无法抗拒,我们的寿命不断减少,如果我们不挤时间修法是没有时间修法的答。
思维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什么?
答,远离世间八法,精进修习证法。
死主是什么?
答,是老病死衰四大山王。
如何修念死?
答,思维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死亡一定会来临,生老病死来的时候无法抗拒,我们的寿命不断减少,如果我们不挤时间修法是没有时间修法的答。
思维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什么?
答,远离世间八法,精进修习证法。
死主是什么?
答,是老病死衰四大山王。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11月24日, 下午7:391、如何修念死?
从三根本、九因相、三决定来修念死。
2、思维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什么?
故常念死者,上等死时生喜,中等视若平常,下等亦不生厌。所谓现在即须怖畏者,死如旅行(出门上路),先须灭除上路之累赘。为死时累赘者,即眷属、财物、名闻、利养等,恒人于此多生贪恋,同时,即于诸善法未能修习,一旦临死,当安顿者未安顿停妥,当预备者未预备齐全,如何不慌?若能念死,恰与此相反,有何可畏。
3、死王指的是什么?
老病衰死。
1、如何修念死?
从三根本、九因相、三决定来修念死。
2、思维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什么?
故常念死者,上等死时生喜,中等视若平常,下等亦不生厌。所谓现在即须怖畏者,死如旅行(出门上路),先须灭除上路之累赘。为死时累赘者,即眷属、财物、名闻、利养等,恒人于此多生贪恋,同时,即于诸善法未能修习,一旦临死,当安顿者未安顿停妥,当预备者未预备齐全,如何不慌?若能念死,恰与此相反,有何可畏。
3、死王指的是什么?
老病衰死。
引用于 妙悟 在 2024年11月25日, 上午10:411、如何修念死?
答:应从三根本、九因相、三决定去修念死。
三根本:思维定死、思维死无定期、思维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思维定死的三个因相:
(1)死王来时,任何法不能免死。
(2)我们的寿量无增,而无间有灭。
(2)即使我们现在还活着,但是也没有时间修法,而我们是一定会死的。思维死无定期的三个因相:
(1) 我们南瞻部洲人的寿量无定,劫初的时候人的寿命有无量岁,而劫末的时候人的寿命最多只有十岁,即使现在,有的人还没出生就死了,有的人刚出生或者几岁就死了,有的在中年的时候死去,所以死无定期。
(2) 我们的死缘很多,活缘甚少。
(3) 我们的身命危脆,很容易死。思维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的三个因相:
(1) 我们死的时候,即使最怜爱的亲人,也帮不了我们,也没办法让我们不死,他们也不会随我们而去。
(2) 我们最珍爱的珍宝财物,也帮不了我们。
(3) 和我们俱生的身体,也帮不了我们,也要舍离我们。三决定:
我要修法,我现在就要修法,除佛法外余皆无益。2、思维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产生一个决定,我要修习佛法。
放弃对现世的贪恋,为后世准备资粮,积集善业,抓紧时间修法,为增上生和决定胜培植福德资粮。3、死王指的是什么?
答:死王指的是老病衰死。
1、如何修念死?
答:应从三根本、九因相、三决定去修念死。
三根本:思维定死、思维死无定期、思维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思维定死的三个因相:
(1)死王来时,任何法不能免死。
(2)我们的寿量无增,而无间有灭。
(2)即使我们现在还活着,但是也没有时间修法,而我们是一定会死的。
思维死无定期的三个因相:
(1) 我们南瞻部洲人的寿量无定,劫初的时候人的寿命有无量岁,而劫末的时候人的寿命最多只有十岁,即使现在,有的人还没出生就死了,有的人刚出生或者几岁就死了,有的在中年的时候死去,所以死无定期。
(2) 我们的死缘很多,活缘甚少。
(3) 我们的身命危脆,很容易死。
思维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的三个因相:
(1) 我们死的时候,即使最怜爱的亲人,也帮不了我们,也没办法让我们不死,他们也不会随我们而去。
(2) 我们最珍爱的珍宝财物,也帮不了我们。
(3) 和我们俱生的身体,也帮不了我们,也要舍离我们。
三决定:
我要修法,我现在就要修法,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2、思维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产生一个决定,我要修习佛法。
放弃对现世的贪恋,为后世准备资粮,积集善业,抓紧时间修法,为增上生和决定胜培植福德资粮。
3、死王指的是什么?
答:死王指的是老病衰死。
引用于 慧定 在 2024年11月27日, 下午12:4810组 华藏
1、如何修念死?
答:有情决定死。死无常遍于三界,三界有情,无不为死无常权威之所极,无可逃避。死毫无宽恕於人,亦无可赎免。死无常非由他力发动,而由自力使然。人决定死,但死后不成空无,仍须受生。受生之处亦不超岀善,恶二聚。所以我们得此暇满利大人身之际,应当珍惜暇满,勤修善法,免堕恶趣,获增上生,得决定胜。2、思维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修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轻现世,重后世。决定死,死后名誉,地位,财产,身体皆不能带走,只有善法可给你带来乐果。3、死王指的是什么?
答:死王指的是:谁为三界之死主,自死而无他作者。
10组 华藏
1、如何修念死?
答:有情决定死。死无常遍于三界,三界有情,无不为死无常权威之所极,无可逃避。死毫无宽恕於人,亦无可赎免。死无常非由他力发动,而由自力使然。人决定死,但死后不成空无,仍须受生。受生之处亦不超岀善,恶二聚。所以我们得此暇满利大人身之际,应当珍惜暇满,勤修善法,免堕恶趣,获增上生,得决定胜。
2、思维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修有情决定死的目的是:轻现世,重后世。决定死,死后名誉,地位,财产,身体皆不能带走,只有善法可给你带来乐果。
3、死王指的是什么?
答:死王指的是:谁为三界之死主,自死而无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