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63、阿赖耶识与前六识有什么区别?

前六识是可分别的,是转识。

阿赖耶识是不可分别的,是根本识。

前六识指的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区别:前六识会对境起分别,对于顺境就生贪爱,对于逆境就生嗔恨。第八识不会起分别。

前五识缘的是色、声、香、味、触五境,缘的是色法,所依的根都是依四大(地水火风)所组成的净色根。了别自己界限以内的(超凡入圣除外),缘当下的,是现量境,它没有分别的功能,之色一种直觉,不会去分别,不会去拿它跟其它的外物作比较。而比较是与之俱起的,与前五识俱生而起的意识,

第六意识,称为分别识,产生了别作用。第六识能够遍缘色心二法,主要缘心法,是我们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凡夫一切的精神活动、学习、思考、逻辑、脱离、判断、记忆、乃至喜怒哀乐种种情绪作用,全部都是第六意识的功能。第六意识所依的根不是色法,是心法,是依第七末那识为根,称为意根。第六识能缘过去、现在、未来。

第八识是阿赖耶识,是藏识。它能够藏前七转识诸法的种子。它一直含藏一切万法的种子,没有分别作用。不管是善种子、恶种子、无记种子、有漏或无漏的种子,通通收集。

 

 

阿赖耶识,无分别作用,但能摄藏一切种子,生起万法,故称根本识。阿赖耶识,义译为藏识。藏有三义:‘能藏、所藏、执藏’。能藏者,此识贮藏万法种子,此识是能藏,种子是所藏 。所藏者,种子起现行受七转识熏习,受熏的新种子再藏入此识,此时新种子是能藏,此识是所藏;  执藏者,第七识妄执 第八识见分为“我’,就第七识执持此识来说,称为执藏,亦称我爱执藏。

六识,具分别作用,亦名意识,这是人心识活动的综合中心,有攀缘外境的缘虑心,有采聚功能,在其认识作用中包括著推理、思考、判断在内,且不受时间的限制,而通于过去、未来、现在法都有了别作用。

 

一、阿赖耶识行缘前后行相不间断;前六识缘境会间断

二、阿赖耶识能藏,所藏,能执持身;前六识不能

三、阿赖耶识缘的境是自己;前六识缘的是外境

四、阿赖耶识是根本识,所缘缘差别转、数数间断还复转、生死流转旋还都是依靠阿赖耶识;前六识是转识

五、阿赖耶识无分别;前六识有分别

答:因阿赖耶识含有生起一切法的种子,前五识或第六意识,都依托于第八阿赖耶识而生起;

六识指的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有分別的功能。

阿赖耶识是不会分別的,是根本识。

阿賴耶识缘的境是根身世界,形相跟所缘不可分别,没有什么差别,前前后后等流下去,缘一个同样的东西。

而前六识形相和所缘经常在分别,不断在分别。

阿赖耶识恒能采集(不会断),能藏(种子)所藏(种子现行),但不能了别外境。

前六识为了别,主要了别外境。前六识也能采集,但不能恒时,经常会断。

阿赖耶识:根本的,指最胜心,采集诸行种子,它缘的境是根身世界,行相跟所緣不可分別,前後是同樣的

前六识:是转识,分别,根据所缘的境不同生起不同的识,耳根对声境产生耳识,眼根对色尘产生眼识等,鼻根对香境产生鼻识,舌根对味境产生舌识,身根对触境产生身识,意根对法境产生意识,

      阿赖耶识是第八识,在心里边是最殊胜的,它能把一切行,行是造作,把造作的种子都收集在里边,它的行相和所缘不可分别,一味地能缘下去。

     六识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识,它们的行相和所缘是分别的。

     阿赖耶识是缘根身世界,它的行相、所缘是不可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