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596思考题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12月23日, 下午8:29七九 通有幾?各列其名。
答:
1、神境智證通,神謂等持(定),境謂行化,智證神境無擁名通
2、天眼智證通,天眼,所依根也,智是識相應慧體,智證於境,無擁名通
3、天耳智證通,天耳,所依根也,智是識相應慧體,智證於境,無擁名通
4、他心智證通,智證他心無擁名通
5、宿住隨念智證通,於宿住事,隨所憶念,智證宿住無擁名通
6、漏盡智證通,漏盡者擇滅也,智證漏盡無擁名通,或漏盡身中,所有智證,名漏盡智證通
八〇 何緣前五通依四根本,不依無色?
答:
不依無色之因:
神境、天眼、天耳通,緣色為境,無色界無色
他心通初修之時以色為門,故亦不緣無色界
宿住通漸次憶念分位差別,漸復逆觀,乃至能憶中有前一念之心,能憶念過去生中某處、某姓種種事故,
無色界無處、姓等,故不緣無色界
無色地觀減止增,五通必依止觀均等,觀少智慧的能力則弱
未到、中間地觀多止少,止的力量則弱,亦無通
八一 五通緣境云何?
答:
五通唯緣自下地,如神境通,於初禪發,能於初禪及下欲界,行化自在,於上不然,勢力劣故,余四通亦而
八二 五通起用,能至何境?聲、緣、大覺有何不同?
答:
聲聞能於二千世界起神通作用
獨覺能於三千世界起神通作用
佛能於無數世界神通自在
八三 五通加行得,抑離染得?
答:
五通,於無始來若未曾得,由加行得,曾已串習,由離染得
八四 六通念住分别如何?
答:
神境、天眼、天耳通,身念住,緣色起故
他心通,三念住,不知色故,無身念住
宿住及漏盡通,四念住,緣五蘊一切法
八五 六通三性分别如何?
答:
天眼、天耳通,無記性攝,以二通體是眼、耳識相應慧故,謂眼、耳識,生得善者非異地起,若色界生得不能生定,此二通與定相生,故唯無記性,四無記中(異熟生、威儀路、工巧明、通果),通果無記
神境、他心、宿住、漏盡通,唯善攝
七九 通有幾?各列其名。
答:
1、神境智證通,神謂等持(定),境謂行化,智證神境無擁名通
2、天眼智證通,天眼,所依根也,智是識相應慧體,智證於境,無擁名通
3、天耳智證通,天耳,所依根也,智是識相應慧體,智證於境,無擁名通
4、他心智證通,智證他心無擁名通
5、宿住隨念智證通,於宿住事,隨所憶念,智證宿住無擁名通
6、漏盡智證通,漏盡者擇滅也,智證漏盡無擁名通,或漏盡身中,所有智證,名漏盡智證通
八〇 何緣前五通依四根本,不依無色?
答:
不依無色之因:
神境、天眼、天耳通,緣色為境,無色界無色
他心通初修之時以色為門,故亦不緣無色界
宿住通漸次憶念分位差別,漸復逆觀,乃至能憶中有前一念之心,能憶念過去生中某處、某姓種種事故,
無色界無處、姓等,故不緣無色界
無色地觀減止增,五通必依止觀均等,觀少智慧的能力則弱
未到、中間地觀多止少,止的力量則弱,亦無通
八一 五通緣境云何?
答:
五通唯緣自下地,如神境通,於初禪發,能於初禪及下欲界,行化自在,於上不然,勢力劣故,余四通亦而
八二 五通起用,能至何境?聲、緣、大覺有何不同?
答:
聲聞能於二千世界起神通作用
獨覺能於三千世界起神通作用
佛能於無數世界神通自在
八三 五通加行得,抑離染得?
答:
五通,於無始來若未曾得,由加行得,曾已串習,由離染得
八四 六通念住分别如何?
答:
神境、天眼、天耳通,身念住,緣色起故
他心通,三念住,不知色故,無身念住
宿住及漏盡通,四念住,緣五蘊一切法
八五 六通三性分别如何?
答:
天眼、天耳通,無記性攝,以二通體是眼、耳識相應慧故,謂眼、耳識,生得善者非異地起,若色界生得不能生定,此二通與定相生,故唯無記性,四無記中(異熟生、威儀路、工巧明、通果),通果無記
神境、他心、宿住、漏盡通,唯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