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565思考题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11月27日, 下午12:11二一九 何位何覺分增?
二二〇 見、修道中何覺分增,有幾種説法?
二二一 此三十七,何地有幾?
二二二 何謂證淨?證淨有幾?
二二三 四證淨依何位得?
二二四 證淨實體是何?
二二五 證淨屬有漏抑無漏耶?
二二六 證淨云何次第?
二二七 何謂有學八支、無學十支?
二二八 何謂正解脱?
二二九 何謂正智?
二三〇 有學位中云何僅八支?
二三一 正智、正脱其體云何?與五分法身有無關聯?
二三二 正智、正脱於何位得?
二一九 何位何覺分增?
二二〇 見、修道中何覺分增,有幾種説法?
二二一 此三十七,何地有幾?
二二二 何謂證淨?證淨有幾?
二二三 四證淨依何位得?
二二四 證淨實體是何?
二二五 證淨屬有漏抑無漏耶?
二二六 證淨云何次第?
二二七 何謂有學八支、無學十支?
二二八 何謂正解脱?
二二九 何謂正智?
二三〇 有學位中云何僅八支?
二三一 正智、正脱其體云何?與五分法身有無關聯?
二三二 正智、正脱於何位得?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11月28日, 下午12:41二一九 何位何覺分增?
答:
初業順決擇,及修見道位,念住等七品,應知次第增
初業(未入加行道),修總相念住、別相念住,因此位能審照了身等四境,慧用勝故,念住增
順決擇分(加行道)
煖位中能證異品殊勝功德,勤用勝故,正斷增;
頂位中趣無退位,定用勝故,神足增;
忍位中必不退墮,善根堅固,得增上義,五根增;
世第一中非世惑法所能屈伏,得無屈義,五力增;
二二〇 見、修道中何覺分增,有幾種説法?
答:
有部的说法:
見道速疾而轉,通行勝故,八正道增;
修道中近菩提位,助覺勝故,七覺增
余師的說法:
見道位建立覺支,如實覺知四圣諦故,於見修二位建立八道支,以此二位,俱通直往涅槃故;
念住等七品,應知次第增者,結上初業等位,有念住等七品增也。
二二一 此三十七,何地有幾?
答:
初靜慮一切,未至除喜根,二靜慮除尋,三四中除二
前三無色地,除戒前二種,於欲界有頂,除覺及道支
初靜慮,三十七
未至地,三十六,除喜根,以近分地勵力轉故,於下地法,猶疑慮故
二靜慮,三十六,除尋,無正思惟
三靜慮,三十五,除喜&尋
四靜慮,三十五,除喜&尋
三無色地,三十二,除喜&尋&正語&正業&正命
欲界有頂,二十二,除七覺支&八正道支,無無漏故
二二二 何謂證淨?證淨有幾?
答:
於四諦理故名為證,正信三寶和妙屍羅故名為凈
離不信垢信名為凈,離破戒垢戒名為凈
由證得凈,立證凈名
由所信別,證凈有四種
佛證凈,於佛證到清凈的信心
法證凈,於法的功德證到清凈的信心
僧證凈,於僧的功德證到清凈的信心
戒證凈,見道后所證的無漏戒即是清凈的戒
二二三 四證淨依何位得?
答:
見苦、集、滅諦得法、戒證凈
見道諦得法、戒、佛、僧證凈
菩薩和獨覺得法證凈,以一人出現故
二二四 證淨實體是何?
答:
佛、法、僧證凈以信為體
戒證凈以戒為體
二二五 證淨屬有漏抑無漏耶?
答:四證凈唯無漏
二二六 證淨云何次第?
答:信佛如良醫,信法如良藥,信僧如看病者,由信心淨,故發聖戒,是故尸羅,說爲第四,要具前信,此戒現前,如遇三緣,病方除故。
二一九 何位何覺分增?
答:
初業順決擇,及修見道位,念住等七品,應知次第增
初業(未入加行道),修總相念住、別相念住,因此位能審照了身等四境,慧用勝故,念住增
順決擇分(加行道)
煖位中能證異品殊勝功德,勤用勝故,正斷增;
頂位中趣無退位,定用勝故,神足增;
忍位中必不退墮,善根堅固,得增上義,五根增;
世第一中非世惑法所能屈伏,得無屈義,五力增;
二二〇 見、修道中何覺分增,有幾種説法?
答:
有部的说法:
見道速疾而轉,通行勝故,八正道增;
修道中近菩提位,助覺勝故,七覺增
余師的說法:
見道位建立覺支,如實覺知四圣諦故,於見修二位建立八道支,以此二位,俱通直往涅槃故;
念住等七品,應知次第增者,結上初業等位,有念住等七品增也。
二二一 此三十七,何地有幾?
答:
初靜慮一切,未至除喜根,二靜慮除尋,三四中除二
前三無色地,除戒前二種,於欲界有頂,除覺及道支
初靜慮,三十七
未至地,三十六,除喜根,以近分地勵力轉故,於下地法,猶疑慮故
二靜慮,三十六,除尋,無正思惟
三靜慮,三十五,除喜&尋
四靜慮,三十五,除喜&尋
三無色地,三十二,除喜&尋&正語&正業&正命
欲界有頂,二十二,除七覺支&八正道支,無無漏故
二二二 何謂證淨?證淨有幾?
答:
於四諦理故名為證,正信三寶和妙屍羅故名為凈
離不信垢信名為凈,離破戒垢戒名為凈
由證得凈,立證凈名
由所信別,證凈有四種
佛證凈,於佛證到清凈的信心
法證凈,於法的功德證到清凈的信心
僧證凈,於僧的功德證到清凈的信心
戒證凈,見道后所證的無漏戒即是清凈的戒
二二三 四證淨依何位得?
答:
見苦、集、滅諦得法、戒證凈
見道諦得法、戒、佛、僧證凈
菩薩和獨覺得法證凈,以一人出現故
二二四 證淨實體是何?
答:
佛、法、僧證凈以信為體
戒證凈以戒為體
二二五 證淨屬有漏抑無漏耶?
答:四證凈唯無漏
二二六 證淨云何次第?
答:信佛如良醫,信法如良藥,信僧如看病者,由信心淨,故發聖戒,是故尸羅,說爲第四,要具前信,此戒現前,如遇三緣,病方除故。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11月28日, 下午1:36二二七 何謂有學八支、無學十支?
答:
有學八支即八正道,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有學八支即煩惱還未斷完,故無正智、正解脫,正智是解脫知見,沒有解脫就沒有正智
無學十支即八正道加正智、正解脫
二二八 何謂正解脱?
答:勝解、惑滅、擇滅
二二九 何謂正智?
答:正智即是覺,即盡智、無生智,即解脫知見
二三〇 有學位中云何僅八支?
答:有學八支即八正道,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有學八支即煩惱還未斷完,故無正智、正解脫,正智是解脫知見,沒有解脫就沒有正智
二三一 正智、正脱其體云何?與五分法身有無關聯?
答:
盡無生智為正智體
與心&慧相應的勝解心所是正解脫的體
五分法身中,名為解脫蘊,無漏的五蘊就是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二三二 正智、正脱於何位得?
答:
初無學心,於未來正生時,從煩惱障正得解脫,名正解脫,現在世名已解脫即非正解脫;
正滅位,即現在,金剛喻定能斷障
二二七 何謂有學八支、無學十支?
答:
有學八支即八正道,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有學八支即煩惱還未斷完,故無正智、正解脫,正智是解脫知見,沒有解脫就沒有正智
無學十支即八正道加正智、正解脫
二二八 何謂正解脱?
答:勝解、惑滅、擇滅
二二九 何謂正智?
答:正智即是覺,即盡智、無生智,即解脫知見
二三〇 有學位中云何僅八支?
答:有學八支即八正道,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有學八支即煩惱還未斷完,故無正智、正解脫,正智是解脫知見,沒有解脫就沒有正智
二三一 正智、正脱其體云何?與五分法身有無關聯?
答:
盡無生智為正智體
與心&慧相應的勝解心所是正解脫的體
五分法身中,名為解脫蘊,無漏的五蘊就是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二三二 正智、正脱於何位得?
答:
初無學心,於未來正生時,從煩惱障正得解脫,名正解脫,現在世名已解脫即非正解脫;
正滅位,即現在,金剛喻定能斷障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11月29日, 下午11:24二一九 何位何覺分增?
答:初業順決擇 及修見道位 念住等七品 應知次第增
初業位,纔進入七賢,未進入加行道,開始修總相念住、別相念住,觀身、受、心、法四境,除四顛倒,慧的作用最勝,這時主要增上修念住;
順決擇分四位,加行道煖、頂、忍、世第一。煖位,能證決擇分,證見道的殊勝功德,精勤的力量勝,修四正斷是重點;頂位是正趣向不退的忍位,這時定的力量殊勝,修四神足是重點。忍位是不退,善根堅固,得到殊勝的增上,這時是五根增上。
世第一時,一切世惑法不能令屈伏,五力的力量增長。
修道位,相對靠近無學的盡無生智。助覺勝故,重點修七覺支;
見道位,速疾而轉,通行勝故,主要修八正道。
二二〇 見、修道中何覺分增,有幾種説法?
答:兩種說法,上一種及“有餘師説,於見道位,建立覺支,如實覺知四聖諦故,於見修二位,建立八道支,以此二位,俱通直往涅槃城故。”
二二一 此三十七,何地有幾?
答:
初靜慮一切 未至除喜根 二靜慮除尋 三四中除二
前三無色地 除戒前二種 於欲界有頂 除覺及道支
依初靜慮三十七道品都能修;
未到地定,能修三十六,除喜,下地欲界法未全斷,心猶疑慮,不生喜心;
二靜慮,修三十六,除尋,無正思惟支;
第三、第四靜慮,中間禪,各修三十五,除喜、尋;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各修三十二,除喜、尋,及戒三支,正語、正業、正命。
欲界、有頂,各修二十二,無無漏故,除七覺支,及八道支。
564-565思考题
二二二 何謂證淨?證淨有幾?
答:“證四諦理,故名爲證;正信三寶,及妙尸羅,故名爲淨。離不信垢,信名爲淨;離破戒垢,戒名爲淨。由證得淨,立證淨名。”
證淨有四種 謂佛法僧戒
“經説證淨總有四種:一、於佛證淨,二、於法證淨,三、於僧證淨,四、聖戒證淨也。”
二二三 四證淨依何位得?
答:見三得法戒 見道兼佛僧 法謂三諦全 菩薩獨覺道
見到苦集滅三諦時起信有法證淨,同時有無漏戒(跟諦現觀同時生起道共戒)有戒證淨;見道諦時有法證淨及戒證淨,同時兼有佛證淨、僧證淨;佛證淨是成佛的無學法,僧證淨是成聲聞的有學、無學法,法證淨包括苦、集、滅三諦,及道諦裏成菩薩、獨覺的兩個道。法證淨,戒證淨通四諦。
二二四 證淨實體是何?
答:信戒二爲體
“由所信别,故名有四,實體唯二。三寶證淨,以信爲體,聖戒證淨,以戒爲體,故唯有二。”
二二五 證淨屬有漏抑無漏耶?
答:四皆唯無漏
“四皆唯無漏者,四種證淨,唯無漏法,以有漏法非證淨故。”
二二六 證淨云何次第?
答:“此四次第者,信佛如良醫,信法如良藥,信僧如看病者,由信心淨,故發聖戒,是故尸羅,説爲第四,要具前信,此戒現前,如遇三緣,病方除故。”
565
二二七 何謂有學八支、無學十支?
答:有學八支是一正精進,二正念,三正定,四正見,五正思惟,六正語,七正業,八正命。
無學十支是再加正智、正解脫支兩支。
二二八 何謂正解脱?
答:解脱爲無爲 謂勝解惑滅 有爲無學支 即二解脱藴
解脱有二:有爲解脱(名無學支)和無爲解脱“謂無學勝解,名有爲解脱,一切惑滅,名無爲解脱。”
二二九 何謂正智?
答:正智如覺説 謂盡無生智
二三〇 有學位中云何僅八支?
答:學有餘縛故 無正脱智支
“學有餘縛故,無正脱智支者,學位中,尚有餘縛,無解脱支,由解脱支無故,亦不立正智支也。”
二三一 正智、正脱其體云何?與五分法身有無關聯?
答:解脫爲無爲 謂勝解惑滅 有爲無學支 即二解脫藴
正智如覺説 謂盡無生智
解脫的體是有爲和無爲。有爲是勝解,無爲是惑滅,擇滅,有爲方面無學支就是慧解脫、心解脫兩個解脫藴。
正智的體是盡智、無生智。
正解脫、正智(解脫知見)屬五分法身的後兩個。
二三二 正智、正脱於何位得?
答:於無學位得。
二一九 何位何覺分增?
答:初業順決擇 及修見道位 念住等七品 應知次第增
初業位,纔進入七賢,未進入加行道,開始修總相念住、別相念住,觀身、受、心、法四境,除四顛倒,慧的作用最勝,這時主要增上修念住;
順決擇分四位,加行道煖、頂、忍、世第一。煖位,能證決擇分,證見道的殊勝功德,精勤的力量勝,修四正斷是重點;頂位是正趣向不退的忍位,這時定的力量殊勝,修四神足是重點。忍位是不退,善根堅固,得到殊勝的增上,這時是五根增上。
世第一時,一切世惑法不能令屈伏,五力的力量增長。
修道位,相對靠近無學的盡無生智。助覺勝故,重點修七覺支;
見道位,速疾而轉,通行勝故,主要修八正道。
二二〇 見、修道中何覺分增,有幾種説法?
答:兩種說法,上一種及“有餘師説,於見道位,建立覺支,如實覺知四聖諦故,於見修二位,建立八道支,以此二位,俱通直往涅槃城故。”
二二一 此三十七,何地有幾?
答:
初靜慮一切 未至除喜根 二靜慮除尋 三四中除二
前三無色地 除戒前二種 於欲界有頂 除覺及道支
依初靜慮三十七道品都能修;
未到地定,能修三十六,除喜,下地欲界法未全斷,心猶疑慮,不生喜心;
二靜慮,修三十六,除尋,無正思惟支;
第三、第四靜慮,中間禪,各修三十五,除喜、尋;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各修三十二,除喜、尋,及戒三支,正語、正業、正命。
欲界、有頂,各修二十二,無無漏故,除七覺支,及八道支。
564-565思考题
二二二 何謂證淨?證淨有幾?
答:“證四諦理,故名爲證;正信三寶,及妙尸羅,故名爲淨。離不信垢,信名爲淨;離破戒垢,戒名爲淨。由證得淨,立證淨名。”
證淨有四種 謂佛法僧戒
“經説證淨總有四種:一、於佛證淨,二、於法證淨,三、於僧證淨,四、聖戒證淨也。”
二二三 四證淨依何位得?
答:見三得法戒 見道兼佛僧 法謂三諦全 菩薩獨覺道
見到苦集滅三諦時起信有法證淨,同時有無漏戒(跟諦現觀同時生起道共戒)有戒證淨;見道諦時有法證淨及戒證淨,同時兼有佛證淨、僧證淨;佛證淨是成佛的無學法,僧證淨是成聲聞的有學、無學法,法證淨包括苦、集、滅三諦,及道諦裏成菩薩、獨覺的兩個道。法證淨,戒證淨通四諦。
二二四 證淨實體是何?
答:信戒二爲體
“由所信别,故名有四,實體唯二。三寶證淨,以信爲體,聖戒證淨,以戒爲體,故唯有二。”
二二五 證淨屬有漏抑無漏耶?
答:四皆唯無漏
“四皆唯無漏者,四種證淨,唯無漏法,以有漏法非證淨故。”
二二六 證淨云何次第?
答:“此四次第者,信佛如良醫,信法如良藥,信僧如看病者,由信心淨,故發聖戒,是故尸羅,説爲第四,要具前信,此戒現前,如遇三緣,病方除故。”
565
二二七 何謂有學八支、無學十支?
答:有學八支是一正精進,二正念,三正定,四正見,五正思惟,六正語,七正業,八正命。
無學十支是再加正智、正解脫支兩支。
二二八 何謂正解脱?
答:解脱爲無爲 謂勝解惑滅 有爲無學支 即二解脱藴
解脱有二:有爲解脱(名無學支)和無爲解脱“謂無學勝解,名有爲解脱,一切惑滅,名無爲解脱。”
二二九 何謂正智?
答:正智如覺説 謂盡無生智
二三〇 有學位中云何僅八支?
答:學有餘縛故 無正脱智支
“學有餘縛故,無正脱智支者,學位中,尚有餘縛,無解脱支,由解脱支無故,亦不立正智支也。”
二三一 正智、正脱其體云何?與五分法身有無關聯?
答:解脫爲無爲 謂勝解惑滅 有爲無學支 即二解脫藴
正智如覺説 謂盡無生智
解脫的體是有爲和無爲。有爲是勝解,無爲是惑滅,擇滅,有爲方面無學支就是慧解脫、心解脫兩個解脫藴。
正智的體是盡智、無生智。
正解脫、正智(解脫知見)屬五分法身的後兩個。
二三二 正智、正脱於何位得?
答:於無學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