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541-543思考题

一五二 何謂經生聖者?

一五三 欲界經生聖與色界經生聖者有何不同?

一五四 欲界經生聖與色界經生聖者有何相同處?

一五五 經欲界生聖,云何必不往上色、無色界?

一五六 何謂雜修靜慮?先應雜修何等靜慮?

一五七 由何等位,知雜修成?

一五八 何緣而修雜修靜慮?

一五九 何緣淨居處唯有五?

一六〇 何謂身證?依何勝德立身證名?

一六一 何謂有學十八,無學有九?

一六二 何緣身證不預其數?

一五二 何謂經生聖者?

答:

經欲界生圣,不往余界生,此及往上生,無練根并退

若在圣位,經欲界生,厭欲界生,厭苦心強,必不往上色界無色界,證不還已,定於現身般涅槃;若于色界,經生圣者,容有上生無色界,因色界無苦,厭心劣故,容生無色天;

一五三 欲界經生聖與色界經生聖者有何不同?

答:

經欲界生,厭欲界生,厭苦心強,必不往上色界無色界,證不還已,定於現身般涅槃;

若于色界,經生圣者,容有上生無色界,因色界無苦,厭心劣故,容生無色天;

一五四 欲界經生聖與色界經生聖者有何相同處?

答:無練根,無有退

一五五 經欲界生聖,云何必不往上色、無色界?

答:厭苦心強,必不往上色無色佛羅里達

一五六 何謂雜修靜慮?先應雜修何等靜慮?

答:先雜修第四,成由一念雜

先修第四靜慮,以第四靜慮最堪能故;

阿羅漢或是不還,彼必先入第四靜慮,多念無漏相續現前,從此引生多念有漏,后復多念無漏現前,如是旋還,后后漸減,及至最后

一五七 由何等位,知雜修成?

答:入第四靜慮,多念無漏相續現前,從此引生多念有漏,后復多念無漏現前,如是旋還,后后漸減,及至最后,二念無漏,次引二念有漏現前,無間后生二念無漏,名雜修定加行滿

一五八 何緣而修雜修靜慮?

答:一為受生,生凈居故;二為現樂,受法樂故;三為遮止起煩惱退;

若不還修,由此三緣;

若阿羅漢修,除受生

一五九 何緣淨居處唯有五?

答:由雜修五品,生有五凈居

由雜修第四靜慮,有五品故,凈居唯五

一六〇 何謂身證?依何勝德立身證名?

答:得滅定不還,轉名為身證

若不還果,修得滅定,轉名身證;

滅定無心,由身證得,故名身證

一六一 何謂有學十八,無學有九?

答:有學十八者,於有學中,有四向、三果為七,及隨法行、隨信行、信解、見至、家家、一間、五種那含,故成十八;

無學九者,退法、護法、思法、安住法、堪達、不動、不退、慧解脫、俱解脫

一六二 何緣身證不預其數?

答:無漏三學,是圣者因,擇滅涅槃,是圣者果,滅定有漏,不是依因,依因無故,不預其數

一五二 何謂經生聖者?

答:

 

一五三 欲界經生聖與色界經生聖者有何不同?

答:

 

一五四 欲界經生聖與色界經生聖者有何相同處?

答:

 

一五五 經欲界生聖,云何必不往上色、無色界?

答:

 

一五六 何謂雜修靜慮?先應雜修何等靜慮?

答:

 

一五七 由何等位,知雜修成?

答:

 

一五八 何緣而修雜修靜慮?

答:

 

一五九 何緣淨居處唯有五?

答:因爲雜修靜慮有五類,生的淨居處亦唯是五種。

 

一六〇 何謂身證?依何勝德立身證名?

答:滅盡定沒有心,得滅盡定的不還果,只有身來證,叫身證。

 

一六一 何謂有學十八,無學有九?

答:“於有學中,有四向、三果爲七,及隨法行、隨信行、信解、見至、家家、一間、五種那含,故成十八。無學九者:一退法,二護法,三思法,四安住法,五堪達,六不動,七不退,八慧解脱,九俱解脱。”

 

一六二 何緣身證不預其數?

答:“無漏三學,是聖者因,擇滅涅槃,是聖者果。滅定有漏,不是依因,依因無故,不預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