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540思考题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11月8日, 下午9:47一四六 何謂九種不還?
答:行色界有九 謂三各分三 業惑根有殊 故成三九别
行色界的五個不還,攝為中般、生般、上流般三種,其中有行、無行都是色界生得般涅槃攝入生般,此三因爲業報、煩惱、根器不同各各又分三個,成九不還。
中般:一速般,二非速般,三經久般;
生般:一生般,二有行般,三無行般;
上流:一全超,二半超,三者遍没。
一四七 九種不還與七種不還相互關係如何?
答:相互是寬窄的關係,九種不還属七種不還裏的行色界攝。
一四八 云何由業、惑、根有殊,安立九種不還?
答:“如是三種,及與九種,皆由業、惑、根有差别故,有速、非速、經久不同。由業三者:造順起業,成中般故;造順生業,成生般故;造順後業,成上流故。由惑三者:下品煩惱,中般現行;中品煩惱,生般現行;上品煩惱,上流現行。由根三品者:中般上根,生般中根,上流下根。”
一四九 何謂七善士趣?
答:立七善士趣 由上流無别 善惡行不行 有往無還故
中般、生般各有速、非速、經久三個,上流,三合爲一,此七因为皆行善業,不行惡業;皆往上界,不復還來,故称七善士趣。
一五〇 何故須、斯二果不立七善士趣名?
答:因為須、斯二果,善惡雜行,往而復來。
一五一 何故阿羅漢果不立七善士趣名?
答:因為阿羅漢果已是无学,是聲聞乘的頂峰,七善士趣只指阿那含。
一四六 何謂九種不還?
答:行色界有九 謂三各分三 業惑根有殊 故成三九别
行色界的五個不還,攝為中般、生般、上流般三種,其中有行、無行都是色界生得般涅槃攝入生般,此三因爲業報、煩惱、根器不同各各又分三個,成九不還。
中般:一速般,二非速般,三經久般;
生般:一生般,二有行般,三無行般;
上流:一全超,二半超,三者遍没。
一四七 九種不還與七種不還相互關係如何?
答:相互是寬窄的關係,九種不還属七種不還裏的行色界攝。
一四八 云何由業、惑、根有殊,安立九種不還?
答:“如是三種,及與九種,皆由業、惑、根有差别故,有速、非速、經久不同。由業三者:造順起業,成中般故;造順生業,成生般故;造順後業,成上流故。由惑三者:下品煩惱,中般現行;中品煩惱,生般現行;上品煩惱,上流現行。由根三品者:中般上根,生般中根,上流下根。”
一四九 何謂七善士趣?
答:立七善士趣 由上流無别 善惡行不行 有往無還故
中般、生般各有速、非速、經久三個,上流,三合爲一,此七因为皆行善業,不行惡業;皆往上界,不復還來,故称七善士趣。
一五〇 何故須、斯二果不立七善士趣名?
答:因為須、斯二果,善惡雜行,往而復來。
一五一 何故阿羅漢果不立七善士趣名?
答:因為阿羅漢果已是无学,是聲聞乘的頂峰,七善士趣只指阿那含。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11月12日, 下午10:19一四六 何謂九種不還?
答:
行色界有九,謂三各分三,業惑根有殊,故成三九別
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三者上流般,此三各三故成九種
中般三,速般、非速般、經久般;
生般三,生般、有行般、無行般;
上流般三,全超、半超、遍沒
皆由業、惑、根有差別,有速、非速、經久不同,
由業三者,造順起業,成中般故,生順生業,成生般故,造順后業,成上流故
一四七 九種不還與七種不還相互關係如何?
答:
立七善士趣,由上流無別,善惡行不行,有往無還故
七種不還相:中生各三,上流為一(將三合為一)
一四八 云何由業、惑、根有殊,安立九種不還?
答:
皆由業、惑、根有差別,有速、非速、經久不同
由業三者,造順起業,成中般故,生順生業,成生般故,造順后業,成上流故
由惑三者,下品煩惱中般現行,中品煩惱生般現行,上品煩惱上流現行
由惑、根分為三者,業有別者,謂順后業有差別故,謂全超業及半超業及遍沒業
一四九 何謂七善士趣?
答:中生各三,上流為一,經依此立七善士趣
一五〇 何故須、斯二果不立七善士趣名?
答:
趣是行義,唯此七種,皆行善業,不行惡業,須、斯二果,善惡難行;
又此七種,皆往上界,不復還果,須、斯二果,往而復來,故唯此七種,立善士趣
一五一 何故阿羅漢果不立七善士趣名?
答:阿羅漢是無學,無法再上去
一四六 何謂九種不還?
答:
行色界有九,謂三各分三,業惑根有殊,故成三九別
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三者上流般,此三各三故成九種
中般三,速般、非速般、經久般;
生般三,生般、有行般、無行般;
上流般三,全超、半超、遍沒
皆由業、惑、根有差別,有速、非速、經久不同,
由業三者,造順起業,成中般故,生順生業,成生般故,造順后業,成上流故
一四七 九種不還與七種不還相互關係如何?
答:
立七善士趣,由上流無別,善惡行不行,有往無還故
七種不還相:中生各三,上流為一(將三合為一)
一四八 云何由業、惑、根有殊,安立九種不還?
答:
皆由業、惑、根有差別,有速、非速、經久不同
由業三者,造順起業,成中般故,生順生業,成生般故,造順后業,成上流故
由惑三者,下品煩惱中般現行,中品煩惱生般現行,上品煩惱上流現行
由惑、根分為三者,業有別者,謂順后業有差別故,謂全超業及半超業及遍沒業
一四九 何謂七善士趣?
答:中生各三,上流為一,經依此立七善士趣
一五〇 何故須、斯二果不立七善士趣名?
答:
趣是行義,唯此七種,皆行善業,不行惡業,須、斯二果,善惡難行;
又此七種,皆往上界,不復還果,須、斯二果,往而復來,故唯此七種,立善士趣
一五一 何故阿羅漢果不立七善士趣名?
答:阿羅漢是無學,無法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