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526思考题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10月25日, 上午11:51九七 何謂煖等勝利?
九八 順解脱分與煖,皆必得涅槃,二者何殊?
九九 云何上忍位「於此生處身有惑中,得非擇滅」?
一〇〇 何謂正性離生?
一〇一 三乘種姓,能轉根否?詳述能轉之客觀規律性。
一〇二 三乘種姓,極速極遲,各需幾生?
一〇三 世第一後復生何道?
一〇四 何謂十六心聖諦現觀?詳述其内涵並釋名相。
一〇五 何謂法智、類智?
一〇六 忍、智有何差别?
一〇七 現觀有幾種?各述其詳及相互關係。
一〇八 詳述正性離生。何謂正性?何謂離生?
一〇九 何謂正性決定?
九七 何謂煖等勝利?
九八 順解脱分與煖,皆必得涅槃,二者何殊?
九九 云何上忍位「於此生處身有惑中,得非擇滅」?
一〇〇 何謂正性離生?
一〇一 三乘種姓,能轉根否?詳述能轉之客觀規律性。
一〇二 三乘種姓,極速極遲,各需幾生?
一〇三 世第一後復生何道?
一〇四 何謂十六心聖諦現觀?詳述其内涵並釋名相。
一〇五 何謂法智、類智?
一〇六 忍、智有何差别?
一〇七 現觀有幾種?各述其詳及相互關係。
一〇八 詳述正性離生。何謂正性?何謂離生?
一〇九 何謂正性決定?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10月25日, 下午8:29九七 何謂煖等勝利?
答:煖必至涅槃,頂終不斷善,忍不墮惡趣,第一入離生
九八 順解脱分與煖,皆必得涅槃,二者何殊?
答:順解脫分在前,順決擇分在后,一定要有順解脫分,才能能得到煖善根,
九九 云何上忍位「於此生處身有惑中,得非擇滅」?
答:以上忍位,必入見道,得成圣果,故於卵等,得非擇滅
一〇〇 何謂正性離生?
答:見道名也,證到圣道,脫離輪回
一〇一 三乘種姓,能轉根否?詳述能轉之客觀規律性。
答:煖、頂位可由聲聞轉佛位;煖、頂、忍可以聲聞轉獨覺;麟角獨覺和佛不可再轉
一〇二 三乘種姓,極速極遲,各需幾生?
答:最快三生,最慢百劫
一〇三 世第一後復生何道?
答:見道
一〇四 何謂十六心聖諦現觀?詳述其内涵並釋名相。
答:
一〇五 何謂法智、類智?
一〇六 忍、智有何差别?
一〇七 現觀有幾種?各述其詳及相互關係。
一〇八 詳述正性離生。何謂正性?何謂離生?
一〇九 何謂正性決定?
九七 何謂煖等勝利?
答:煖必至涅槃,頂終不斷善,忍不墮惡趣,第一入離生
九八 順解脱分與煖,皆必得涅槃,二者何殊?
答:順解脫分在前,順決擇分在后,一定要有順解脫分,才能能得到煖善根,
九九 云何上忍位「於此生處身有惑中,得非擇滅」?
答:以上忍位,必入見道,得成圣果,故於卵等,得非擇滅
一〇〇 何謂正性離生?
答:見道名也,證到圣道,脫離輪回
一〇一 三乘種姓,能轉根否?詳述能轉之客觀規律性。
答:煖、頂位可由聲聞轉佛位;煖、頂、忍可以聲聞轉獨覺;麟角獨覺和佛不可再轉
一〇二 三乘種姓,極速極遲,各需幾生?
答:最快三生,最慢百劫
一〇三 世第一後復生何道?
答:見道
一〇四 何謂十六心聖諦現觀?詳述其内涵並釋名相。
答:
一〇五 何謂法智、類智?
一〇六 忍、智有何差别?
一〇七 現觀有幾種?各述其詳及相互關係。
一〇八 詳述正性離生。何謂正性?何謂離生?
一〇九 何謂正性決定?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10月28日, 下午8:04一〇七 現觀有幾種?各述其詳及相互關係。
答:三種
見現觀
緣現觀
事現觀
一〇八 詳述正性離生。何謂正性?何謂離生?
答:正性者,所謂涅槃;見道能越,故名離生;見道能證,名為正性離生,正性之離生,依主釋
一〇九 何謂正性決定?
答:又此見道,或名正性決定,謂決取涅槃故,或決了諦相故,名決定;若正性是涅槃,即正性之決定,若正性目見道,正性即決定
一〇七 現觀有幾種?各述其詳及相互關係。
答:三種
見現觀
緣現觀
事現觀
一〇八 詳述正性離生。何謂正性?何謂離生?
答:正性者,所謂涅槃;見道能越,故名離生;見道能證,名為正性離生,正性之離生,依主釋
一〇九 何謂正性決定?
答:又此見道,或名正性決定,謂決取涅槃故,或決了諦相故,名決定;若正性是涅槃,即正性之決定,若正性目見道,正性即決定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10月30日, 下午12:12九七 何謂煖等勝利?
答:煖必至涅槃 頂終不斷善 忍不墮惡趣 第一入離生
煖:煖位雖退,又斷善根,造無間業,墮三惡道,而無久流轉,必至涅槃故;
頂:雖有退等,必不斷善
忍:雖命終捨,而無有退,不墮惡趣。
世第一法:雖是異生,能起無間,入正性離生。
九八 順解脱分與煖,皆必得涅槃,二者何殊?
答:順解脫分到涅槃時間緩慢,而煖是很快;
順解脫分是散心的善根;煖是定中的善根;
順解脫分是單起一善心供花,禮佛,煖是觀四諦十六行相;
順解脫分是七賢位資糧道之前,而煖屬於四加行,二者各種差別很多。
九九 云何上忍位「於此生處身有惑中,得非擇滅」?
答:“以上忍位,必入見道,得成聖果,故於卵等,得非擇滅。若見斷惑,雖即未斷,以必不起,故得非擇滅也。”
雖然見道的煩惱沒有斷,但因爲現行不起,緣不夠,不會再生,得非擇滅。
一〇〇 何謂正性離生?
答:正性就是涅槃性,見道能證到涅槃性。
一〇一 三乘種姓,能轉根否?詳述能轉之客觀規律性。
答:轉聲聞種姓 二成佛三餘 麟角佛無轉 一座成覺故
可以轉根。
按有部:聲聞的煖、頂兩個善根可以轉成佛的種姓,忍位成就,不能轉佛;煖、頂、忍三善根都能轉成獨覺種姓;麟角獨覺或佛的種姓在煖、頂、忍、世第一位都不會轉。
一〇二 三乘種姓,極速極遲,各需幾生?
答:“聲聞極速三生,極遲六十劫,獨覺極速四生,極遲百劫。”
一〇三 世第一後復生何道?
答:生无漏见道。
一〇四 何謂十六心聖諦現觀?詳述其内涵並釋名相。
答:世第一無間 即緣欲界苦 生無漏法忍 忍次生法智
次緣餘界苦 生類忍類智 緣集滅道諦 各生四亦然
如是十六心 名聖諦現觀 此總有三種 謂見緣事别
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圣谛各生四個,法忍、法智、類忍、類智,四四共十六心,這十六刹那都是諦現觀,觀察四諦十六行相。
一〇五 何謂法智、類智?
答:“最初證知諸法真理,故名法智。此後境智,與前相似,故立類名。”
見道時最初證到观欲界四谛,叫法智;色界、無色界跟欲界有相似之處,觀察上二界四谛的智慧叫類智。
一〇六 忍、智有何差别?
答:“智是忍果,是等流果,智唯無漏,爲顯此忍亦唯無漏,舉後等流,以爲標别,故忍爲智者,從果爲名故也。”
忍是無間道斷煩惱;智是解脱道,證到擇滅。
一〇七 現觀有幾種?各述其詳及相互關係。
答:“此有三種:一、見現觀,唯無漏慧,見諦分明故,名見現觀;二、緣現觀,此無漏慧,及慧相應心心所法,同一所緣,名緣現觀;三、事現觀,謂前相應及餘俱有,同一事業,名事現觀。餘俱有者,謂道共戒及生等四相,俱有因故,名俱有也。”
一〇八 詳述正性離生。何謂正性?何謂離生?
答:“又論明得苦法智忍,名入正性離生。見所斷惑,令諸有情墮在惡趣,受諸劇苦,猶如生食在有情身,作苦惱事,故名爲生。或由見惑,令諸善根不能淳熟,故名爲生。見道能越,故名離生。”
一〇九 何謂正性決定?
答:“又此見道,或名正性決定,謂決取涅槃故,或決了諦相故,名決定也。若正性是涅槃,即正性之決定;若正性目見道,正性即決定。”
九七 何謂煖等勝利?
答:煖必至涅槃 頂終不斷善 忍不墮惡趣 第一入離生
煖:煖位雖退,又斷善根,造無間業,墮三惡道,而無久流轉,必至涅槃故;
頂:雖有退等,必不斷善
忍:雖命終捨,而無有退,不墮惡趣。
世第一法:雖是異生,能起無間,入正性離生。
九八 順解脱分與煖,皆必得涅槃,二者何殊?
答:順解脫分到涅槃時間緩慢,而煖是很快;
順解脫分是散心的善根;煖是定中的善根;
順解脫分是單起一善心供花,禮佛,煖是觀四諦十六行相;
順解脫分是七賢位資糧道之前,而煖屬於四加行,二者各種差別很多。
九九 云何上忍位「於此生處身有惑中,得非擇滅」?
答:“以上忍位,必入見道,得成聖果,故於卵等,得非擇滅。若見斷惑,雖即未斷,以必不起,故得非擇滅也。”
雖然見道的煩惱沒有斷,但因爲現行不起,緣不夠,不會再生,得非擇滅。
一〇〇 何謂正性離生?
答:正性就是涅槃性,見道能證到涅槃性。
一〇一 三乘種姓,能轉根否?詳述能轉之客觀規律性。
答:轉聲聞種姓 二成佛三餘 麟角佛無轉 一座成覺故
可以轉根。
按有部:聲聞的煖、頂兩個善根可以轉成佛的種姓,忍位成就,不能轉佛;煖、頂、忍三善根都能轉成獨覺種姓;麟角獨覺或佛的種姓在煖、頂、忍、世第一位都不會轉。
一〇二 三乘種姓,極速極遲,各需幾生?
答:“聲聞極速三生,極遲六十劫,獨覺極速四生,極遲百劫。”
一〇三 世第一後復生何道?
答:生无漏见道。
一〇四 何謂十六心聖諦現觀?詳述其内涵並釋名相。
答:世第一無間 即緣欲界苦 生無漏法忍 忍次生法智
次緣餘界苦 生類忍類智 緣集滅道諦 各生四亦然
如是十六心 名聖諦現觀 此總有三種 謂見緣事别
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圣谛各生四個,法忍、法智、類忍、類智,四四共十六心,這十六刹那都是諦現觀,觀察四諦十六行相。
一〇五 何謂法智、類智?
答:“最初證知諸法真理,故名法智。此後境智,與前相似,故立類名。”
見道時最初證到观欲界四谛,叫法智;色界、無色界跟欲界有相似之處,觀察上二界四谛的智慧叫類智。
一〇六 忍、智有何差别?
答:“智是忍果,是等流果,智唯無漏,爲顯此忍亦唯無漏,舉後等流,以爲標别,故忍爲智者,從果爲名故也。”
忍是無間道斷煩惱;智是解脱道,證到擇滅。
一〇七 現觀有幾種?各述其詳及相互關係。
答:“此有三種:一、見現觀,唯無漏慧,見諦分明故,名見現觀;二、緣現觀,此無漏慧,及慧相應心心所法,同一所緣,名緣現觀;三、事現觀,謂前相應及餘俱有,同一事業,名事現觀。餘俱有者,謂道共戒及生等四相,俱有因故,名俱有也。”
一〇八 詳述正性離生。何謂正性?何謂離生?
答:“又論明得苦法智忍,名入正性離生。見所斷惑,令諸有情墮在惡趣,受諸劇苦,猶如生食在有情身,作苦惱事,故名爲生。或由見惑,令諸善根不能淳熟,故名爲生。見道能越,故名離生。”
一〇九 何謂正性決定?
答:“又此見道,或名正性決定,謂決取涅槃故,或決了諦相故,名決定也。若正性是涅槃,即正性之決定;若正性目見道,正性即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