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51、课

1、何谓观察修?

2、何谓止住修?

3、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1、何谓观察修?

缘诸法义,正观察,就是观修。

即:大量听闻、解义,数数如理思维、分别、观察、抉择。

目的是:调柔心、转变心、生起慧、通达法义,从资粮道闻慧、生起加行道思慧、然后生起见道位修慧(现量通达),对佛法产生决定信。

比喻就是:数数火烧、数数水洗,直至如欲修习。

 

2、何谓止住修?

缘诸法名,心一境性,就是止修。

即:把仪轨等默念过去,专注于上,不用太多观察,不掉不散不沉。

目的是控制心,安住善所缘,直至得定(身心轻安)。

比喻:就是把泥巴用定火烤成陶器,之后才能盛水、就能起作用。

 

3、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以佛教来讲,多分需要观修,少分为止修。对初学者,这个次第尤为重要。

(1)先用观察修数数串习三士道(或者说三主要道),解义、通达、直至生起一点真实的觉受。

(2)通达法义之后、有一点真实觉受了,就用止住修串习、巩固观修的内容,达到心境相合。

(3)以《心经》举例

止修:背下来,慢慢默念,一个字一个地念过去,不思惟法义。

观修:一边慢慢念,一边思惟心经的法义:怎么照见五蕴皆空的?色蕴有没有自性?受蕴有没有自性?五蕴里面有没有人我?有会怎么样?没有又会怎么样?有没有法我?

切换:观得有点散乱了,就用止。止得有点沉没了,就用观。止观互相帮助。数数如此串习,直至双运。

 

1、何谓观察修?

夏刚者,依分别慧而修观。

 

2、何谓止住修?

觉刚者,依不分别慧而修止。

 

3、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凡所修道,不问境相显现与否,总须不沉不掉,在所缘上执持殷重无间之心。而此殷重无间之心力,若不先用观察则不能生起。如思维师德之后,敬师心力自然按抑不住,与未思之前迥然不同,可为明证。倘心不能如欲摄住于一所缘,则不宜夏刚,而须专依觉刚。

例如修《心经》,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念了一遍又一遍是止住修;如果边念边思维每一句的意思就是观察修。

1、何谓观察修?

思维法义就是观察修,不断观察,数数思维,令心改变,变成觉悟的心(声闻觉悟心、菩萨觉悟心、佛觉悟心),观察修的过程就是抉择的过程,产生定解的过程。生起智慧的过程。思慧产生的基础是闻慧。

2、何谓止住修?

缘诸法名,心一境性,把心按自己所欲安住再一个所缘境上(例如念心经不思其中法义)就是止修

3、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初学必须先背熟仪轨,对所修的内容广泛阅读,宥一定的闻慧基础。然后依据仪轨修习。

以乐道为例:皈依境部分以止住修为主,按师父所教的顺序把皈依境观出来,不沉不掉,一直按照仪轨随文观想,心按仪轨住一所缘,如果有昏沉,就观察思维三宝功德令心高举。在正修部分,例如修念死没无常,对三根本九因相的义数数思维观察,生起暇身难得易失的觉受,生起必须速速修行和死亡赛跑的决心,当思维过程出现重的散乱时,就先停止观察,先修数息观令心安住后再观察法义。一般初修以止住修为主。如果熟练,观察修的时候也会出现相似的止。

 

 

 

 

1. 何谓观察修?

依分别慧而修观,即依教理数数观察。我们平时的闻思,也属于修,观察修。

2、何谓止住修?

依不分别慧而修止

3、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用观察心可在所缘上生起殷重无间之心力,如心不能如欲摄住于一所缘,就修止。

有了观察修的基础,利于修止,观察修对于得定有助益。

修止是让心住在一个所缘上,有了止的力量,在止上观察修,就能生起慧。我们可以先通过闻思,了解一个法义,这属于观察修,然后平时在心里串习,记熟,这也是观察修。最后在坐上,通过一定方法先要修止,让心定下来,这是止住修。在心一境性的基础上,再进行对所学法义的观察修,就可以通达一定智慧。

1. 何谓观察修?

答:依分别慧的修就是观察修。比如我们思维视师如佛、思维善知识的功德和对我们的恩德、思维死无常、思维三恶趣的苦、思维菩提心的功德。

2. 何谓止住修?

不依分别慧的修是止住修。比如数息观,从一数到二十一。

3. 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我们在上座后,调身后,可以用数息观或者九节风,让心先静下来,先不那么散乱,然后再开始座上修,比如思维瑕满。

如果座上直接思维瑕满,发现内心散乱,实在无法安住在瑕满上面,这时候就用数息观,把自己散乱的心先止下来,然后再继续修。

 

1、何谓观察修?

从听闻如对善知识修信心,及暇满大义难得、念死无常、业果、流转过患、发菩提心等,皆须修观。数数分别观察而修,则能自作主宰。

比如:于贪境,增益可爱之相,而多所修习,当起猛利贪著,若于怨敌,多思其不可爱相,亦能生起猛利嗔恚。

2、何谓止住修?

将心善安住于所缘。

3、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止修:将心安住在所缘的境上;上座调整身心,先止修调整散乱,将心安住所缘上。

观察修:数数思维所观法义的内涵。止修有点沉没就用观。思维法义,如观三宝功德,思维暇满、念死无常等,止观互相帮助。数数如此串习,直至双运。

1、何谓观察修?

答:依靠自身的分别慧而修观,数数观察佛,通过教理、比喻、因等进行思维修。

 

2、何谓止住修?

答:依靠不分别慧而修止,即止住修。

 

3、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答:学人初期为了了解佛法内容为何 ,通过对暇满人生,念死无常等进行思维观察才能产生佛法是无错谬的 解脱之道这样的定解 ,此种生慧闻思皆属于观修,而在观修的时候,由于宿世旧习心无法按住所缘,比如思维业果的时候,想着想着就昏沉,或者散乱,掉举不能按住所 观察内容,即要进行止住修的训练,令心能所缘一境不流散,而后进行如理观修,这样配合,最终达到在止的状态下能够进行观修,即是止观双运。

1、何谓观察修?

观察修,藏文夏刚,数数思维,要有分别心,数数串习,殷重无间修习。

 

2、何谓止住修?

止住修,名专注,藏文觉刚,心摄住于一所缘,勘能安住之寂止。

3、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双修止观;如缺止,则不能通达,不能证到究竟解脱涅槃;如缺观,则不能积资净瘴。

 

1、何谓观察修?

答:简称观修,依分别慧而修观。反所修道,不问境相现与否,总须不沉不掉,在所缘上执持殷重无间之心。

即对显密诸法,先按照所选的段修,或思其义或观其相,都是观察修。

2、何谓止住修?

答:依不分别慧而修止。就是在熟修所修习的法后,不须观察应专注修一下,即是修止,这样修法 对法义才能易生决定,对诸相才易生清晰和稳固。

3、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答:宗喀巴圣教显密修法,均系先依观察修以求决定知,在依决定知,用专注修以求现证。

观佛相亦然,先依教授用观察修以求佛相现象起来,再依现起之佛相,用专注修以求明显坚固,用观修求明分,用住修求住分,二者交替修习,最后乃能求得清净三摩地。

10组华藏

1:何谓观察修?
答:夏刚者,依分别慧而修观。

2:何谓止住修?
答:觉刚者,依不分别慧而修止。

3:观察修与止住修如何结合?
答:如缺止,则不能得最后通达。如缺观则不能积资净障,长菩提心等也。所以须止观相互结合而修。须知夏刚,觉刚皆属于修,而生起决定,不管是止还是观,都需要修。以佛所说教,大部为夏刚,以我们佛教来说,多数都需要观,的范畴。少数为觉刚,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