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501思考题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9月27日, 上午11:52二二 云何方便勤修,趣見諦道?
二三 試述「住戒」的重要性。
二四 綜合本書前後所述,詳釋聞、思、修慧。
二五 如何淨身器,令修速成?
二六 云何身心遠離?對照自己找差距。
二七 何謂「不足」、「大欲」?以何對治?
二八 詳述喜足、少欲自性差别。
二九 何謂四聖種?爲什麼叫聖種?
三〇 詳釋四聖種。
三一 何以立此四聖種?
三二 何故安立助道生具及助道事業二事?
三三 何謂我所我事欲?云何息除此二事欲?
二二 云何方便勤修,趣見諦道?
二三 試述「住戒」的重要性。
二四 綜合本書前後所述,詳釋聞、思、修慧。
二五 如何淨身器,令修速成?
二六 云何身心遠離?對照自己找差距。
二七 何謂「不足」、「大欲」?以何對治?
二八 詳述喜足、少欲自性差别。
二九 何謂四聖種?爲什麼叫聖種?
三〇 詳釋四聖種。
三一 何以立此四聖種?
三二 何故安立助道生具及助道事業二事?
三三 何謂我所我事欲?云何息除此二事欲?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9月27日, 下午7:22二二 云何方便勤修,趣見諦道?
答:將趣見諦道,應住戒勤修,聞思修所成,謂名俱義境
一住戒;二聞所成慧;三思所成慧;四修所成慧
二三 試述「住戒」的重要性。
答:住戒是趣入見諦的首要條件
二四 綜合本書前後所述,詳釋聞、思、修慧。
答:
聞慧,親近具德的上師,聽聞正法;
思慧,聞法之后依法義如理思惟、法隨法行
修慧,依思慧能夠生起修慧
二五 如何淨身器,令修速成?
答:
具身心遠離,離相雜住&離不善尋;
無不足大欲,已得衣等不更多希求&未得衣等不欲多希求
四圣種,隨得衣服喜足對治衣服愛&隨午飲食喜足對治飲食愛&隨得臥具喜足對治臥具愛&樂斷樂修圣種對治有、無有愛
二六 云何身心遠離?對照自己找差距。
二七 何謂「不足」、「大欲」?以何對治?
答:
不足,已得衣等更多希求;
大欲,未得衣等更多欲求;
知足常樂
二八 詳述喜足、少欲自性差别。
答:
有漏者,通三界;
無漏者,通九地;
無漏無貪者,喜足少欲,亦通無漏,無貪為體
二九 何謂四聖種?爲什麼叫聖種?
答:能生眾圣,故名圣種
三〇 詳釋四聖種。
答:
衣服喜足圣種
飲食喜足圣種
臥具喜足圣種
樂斷樂修圣種,樂斷煩惱,樂修圣道
三一 何以立此四聖種?
答:三生具后業
前三圣種助道生具;
最后圣種助道事業
三二 何故安立助道生具及助道事業二事?
答:為治四愛生,衣服愛、飲食愛、臥具愛、有無有愛
三三 何謂我所我事欲?云何息除此二事欲?
答:我所事欲,對衣服等三上起貪心;我事欲,身上起貪;
立前三圣種永除我所及我事欲
二二 云何方便勤修,趣見諦道?
答:將趣見諦道,應住戒勤修,聞思修所成,謂名俱義境
一住戒;二聞所成慧;三思所成慧;四修所成慧
二三 試述「住戒」的重要性。
答:住戒是趣入見諦的首要條件
二四 綜合本書前後所述,詳釋聞、思、修慧。
答:
聞慧,親近具德的上師,聽聞正法;
思慧,聞法之后依法義如理思惟、法隨法行
修慧,依思慧能夠生起修慧
二五 如何淨身器,令修速成?
答:
具身心遠離,離相雜住&離不善尋;
無不足大欲,已得衣等不更多希求&未得衣等不欲多希求
四圣種,隨得衣服喜足對治衣服愛&隨午飲食喜足對治飲食愛&隨得臥具喜足對治臥具愛&樂斷樂修圣種對治有、無有愛
二六 云何身心遠離?對照自己找差距。
二七 何謂「不足」、「大欲」?以何對治?
答:
不足,已得衣等更多希求;
大欲,未得衣等更多欲求;
知足常樂
二八 詳述喜足、少欲自性差别。
答:
有漏者,通三界;
無漏者,通九地;
無漏無貪者,喜足少欲,亦通無漏,無貪為體
二九 何謂四聖種?爲什麼叫聖種?
答:能生眾圣,故名圣種
三〇 詳釋四聖種。
答:
衣服喜足圣種
飲食喜足圣種
臥具喜足圣種
樂斷樂修圣種,樂斷煩惱,樂修圣道
三一 何以立此四聖種?
答:三生具后業
前三圣種助道生具;
最后圣種助道事業
三二 何故安立助道生具及助道事業二事?
答:為治四愛生,衣服愛、飲食愛、臥具愛、有無有愛
三三 何謂我所我事欲?云何息除此二事欲?
答:我所事欲,對衣服等三上起貪心;我事欲,身上起貪;
立前三圣種永除我所及我事欲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10月8日, 下午6:45二二 云何方便勤修,趣見諦道?
答:將趣見諦道 應住戒勤修 聞思修所成 謂名俱義境
“將趣見諦道,應先住戒,然後勤修聞思修慧。因聞思修,所成慧故,慧名所成。依聞所成慧,起思所成慧,依思所成慧,起修所成慧。”
二三 試述「住戒」的重要性。
答:不持戒不能見諦,戒是首要條件。
二四 綜合本書前後所述,詳釋聞、思、修慧。
答:聽聞正法(名)得到的慧是聞慧;經過自己內心思惟名義得到的慧是思慧;在定中離文觀義得到的慧是修慧。
二五 如何淨身器,令修速成?
答:淨身器令修速成要具三因:“一、身心遠離,二、喜足少欲,三、住四聖種。”
二六 云何身心遠離?對照自己找差距。
答:“具身心遠離者,身遠離者,離相雜住,心遠離者,離不善尋。”
二七 何謂「不足」、「大欲」?以何對治?
答:“頌言:謂已得未得,多求名所無,謂已得衣等,更多希求,名不喜足,是喜足所無也。若未得衣等,更多希求,名爲大欲,是少欲所無也。”
“無不足者,喜足也;無大欲者,少欲也。前二易可成,由喜足少欲。”
沒有不足,沒有大欲,即喜足少欲就能對治不足大欲。
二八 詳述喜足、少欲自性差别。
答:“喜足少欲,若有漏者,通三界,若無漏者,通九地,所治二種唯在欲界。無漏無貪性者,喜足少欲,亦通無漏,無貪爲體,所治二種,以貪爲性。”
二九 何謂四聖種?爲什麼叫聖種?
答:“一、衣服喜足聖種,二、飲食喜足聖種,三、臥具喜足聖種,四、樂斷樂修聖種,謂樂斷煩惱,樂修聖道也。”
“能生衆聖,故名聖種。四聖種體,亦是無貪,同前喜等,故言亦爾。”
三〇 詳釋四聖種。
答:一衣服能夠禦寒能修行,是衣服喜足聖種;
二飲食只要吃下去身體能修行,是飲食喜足聖種;
三臥具不嫌好壞能滿足修行,是臥具喜足聖種,此三都是不攀緣貪求更多,無貪為體;四是有意樂心去斷煩惱,修善法,能棄捨欲貪、有貪是樂斷樂修聖種,故亦無貪為體。
三一 何以立此四聖種?
答:“頌言:三生具後業,前三聖種,助道生具,最後聖種,助道事業。以諸弟子,捨俗生具,及俗事業,世尊哀愍,立此助聖道生具事業,令修行者,解脱非久也。”
三二 何故安立助道生具及助道事業二事?
答:“頌言:爲治四愛生,一、衣服愛,二、飲食愛,三、臥具愛,四、有無有愛,治四愛故,立四聖種。”
三三 何謂我所我事欲?云何息除此二事欲?
答:“我所事欲者,衣服等三,此上起貪心,名我所事欲也。我事欲者,謂身也,身上起貪,名我事欲。”
對自所有的衣服、飲食、臥具都不起貪著,知足,修愛斷樂斷、愛修樂修。
二二 云何方便勤修,趣見諦道?
答:將趣見諦道 應住戒勤修 聞思修所成 謂名俱義境
“將趣見諦道,應先住戒,然後勤修聞思修慧。因聞思修,所成慧故,慧名所成。依聞所成慧,起思所成慧,依思所成慧,起修所成慧。”
二三 試述「住戒」的重要性。
答:不持戒不能見諦,戒是首要條件。
二四 綜合本書前後所述,詳釋聞、思、修慧。
答:聽聞正法(名)得到的慧是聞慧;經過自己內心思惟名義得到的慧是思慧;在定中離文觀義得到的慧是修慧。
二五 如何淨身器,令修速成?
答:淨身器令修速成要具三因:“一、身心遠離,二、喜足少欲,三、住四聖種。”
二六 云何身心遠離?對照自己找差距。
答:“具身心遠離者,身遠離者,離相雜住,心遠離者,離不善尋。”
二七 何謂「不足」、「大欲」?以何對治?
答:“頌言:謂已得未得,多求名所無,謂已得衣等,更多希求,名不喜足,是喜足所無也。若未得衣等,更多希求,名爲大欲,是少欲所無也。”
“無不足者,喜足也;無大欲者,少欲也。前二易可成,由喜足少欲。”
沒有不足,沒有大欲,即喜足少欲就能對治不足大欲。
二八 詳述喜足、少欲自性差别。
答:“喜足少欲,若有漏者,通三界,若無漏者,通九地,所治二種唯在欲界。無漏無貪性者,喜足少欲,亦通無漏,無貪爲體,所治二種,以貪爲性。”
二九 何謂四聖種?爲什麼叫聖種?
答:“一、衣服喜足聖種,二、飲食喜足聖種,三、臥具喜足聖種,四、樂斷樂修聖種,謂樂斷煩惱,樂修聖道也。”
“能生衆聖,故名聖種。四聖種體,亦是無貪,同前喜等,故言亦爾。”
三〇 詳釋四聖種。
答:一衣服能夠禦寒能修行,是衣服喜足聖種;
二飲食只要吃下去身體能修行,是飲食喜足聖種;
三臥具不嫌好壞能滿足修行,是臥具喜足聖種,此三都是不攀緣貪求更多,無貪為體;四是有意樂心去斷煩惱,修善法,能棄捨欲貪、有貪是樂斷樂修聖種,故亦無貪為體。
三一 何以立此四聖種?
答:“頌言:三生具後業,前三聖種,助道生具,最後聖種,助道事業。以諸弟子,捨俗生具,及俗事業,世尊哀愍,立此助聖道生具事業,令修行者,解脱非久也。”
三二 何故安立助道生具及助道事業二事?
答:“頌言:爲治四愛生,一、衣服愛,二、飲食愛,三、臥具愛,四、有無有愛,治四愛故,立四聖種。”
三三 何謂我所我事欲?云何息除此二事欲?
答:“我所事欲者,衣服等三,此上起貪心,名我所事欲也。我事欲者,謂身也,身上起貪,名我事欲。”
對自所有的衣服、飲食、臥具都不起貪著,知足,修愛斷樂斷、愛修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