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494思考题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9月13日, 下午12:41一七四 何故一一斷不别立遍知,唯就九位建立?
一七五 何謂「無漏斷得」?詳釋之。
一七六 何謂「缺有頂」?詳釋之。
一七七 何謂「滅雙因」?詳釋之。
一七八 雜心論師與毗婆沙師就此有無不同論點?
一七九 誰成就幾遍知?
一八〇 何故第七、第九總集諸斷爲一遍知?
一八一 誰捨、誰得幾種遍知?
一七四 何故一一斷不别立遍知,唯就九位建立?
一七五 何謂「無漏斷得」?詳釋之。
一七六 何謂「缺有頂」?詳釋之。
一七七 何謂「滅雙因」?詳釋之。
一七八 雜心論師與毗婆沙師就此有無不同論點?
一七九 誰成就幾遍知?
一八〇 何故第七、第九總集諸斷爲一遍知?
一八一 誰捨、誰得幾種遍知?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9月13日, 下午3:38一七四 何故一一斷不别立遍知,唯就九位建立?
答:立遍知需要滿足四個條件
一得無漏斷得;二闕第一有;三滅雙因;四越界 只有這九個才符合這四個條件,故僅安立此九
一七五 何謂「無漏斷得」?詳釋之。
答:得無漏擇滅得
一七六 何謂「缺有頂」?詳釋之。
答:有頂地,五部惑中,隨不成就一部惑故,不成名闕
一七七 何謂「滅雙因」?詳釋之。
答:自部同類因和他部遍行因,這兩個因都能滅掉
一七八 雜心論師與毗婆沙師就此有無不同論點?
答:毗婆沙師立四緣,雜心論師立五緣,於前四上,加離俱系,離自部系和他部系
一七九 誰成就幾遍知?
答:
住見諦位無,或成一至五,修成六一二,無學唯成一
見道前五心(苦法忍、苦法智、苦類忍、苦類智、集法忍),無遍知
見道第六(集法智)、第七(集類忍),成一遍知
見道第八(集類智)、第九(滅法忍),成二遍知
見道第十(滅法智)、第十一(滅類忍),成三遍知
見道第十二(滅類智)、第十三(道法忍),成四遍知
見道第十四(道法智)、第十五(道類忍),成五遍知
修道第十六(道類智)、未離欲染,成六遍知
離欲者卻退,成六遍知
全離欲染,色愛未盡,成一遍知(順下分)
從色愛盡起色纏退、無學位起色纏退,成一遍知(順下分)
色愛永盡,成二遍知(順下分及色愛盡)
先離色愛,來入見道,從道類智,后起色愛盡勝果道,至未全離無色愛前,成二遍知(順下分及色愛盡)
從無學位,起無色纏退,成二遍知(順下分、色愛盡)
無學位,成一遍知(一切結盡遍知)
一八〇 何故第七、第九總集諸斷爲一遍知?
答:
二緣:
1、越界,離欲染時,越欲界,得不還果
2、得果,離無色染時,越無色界,得無學果
以上兩個地方安立集遍知
一八一 誰捨、誰得幾種遍知?
答:
捨一二五六,得亦然除五
無學道退,捨一切結盡,一遍知
色愛盡退,捨色愛盡遍知,一遍知
全離欲退,捨五順下分一遍知,一遍知
不還果,從色愛盡,起欲纏退,捨色愛盡和順下分,二遍知
阿羅漢果,捨色愛盡和順下分,二遍知
先離欲,來入見道,至道類智,證不還果時,得順下分,捨前見道五遍知
未離欲圣,得離欲時,得五順下分遍知,捨前忍果六遍知
得未得九遍知,一一漸得,一遍知
從無學,起色纏退,亦得一遍知(順下分)
從無學,起無色纏退,為得二遍知(色愛盡及順下分)
從不還果退,一剎那中,得忍果六遍知
一七四 何故一一斷不别立遍知,唯就九位建立?
答:立遍知需要滿足四個條件
一得無漏斷得;二闕第一有;三滅雙因;四越界 只有這九個才符合這四個條件,故僅安立此九
一七五 何謂「無漏斷得」?詳釋之。
答:得無漏擇滅得
一七六 何謂「缺有頂」?詳釋之。
答:有頂地,五部惑中,隨不成就一部惑故,不成名闕
一七七 何謂「滅雙因」?詳釋之。
答:自部同類因和他部遍行因,這兩個因都能滅掉
一七八 雜心論師與毗婆沙師就此有無不同論點?
答:毗婆沙師立四緣,雜心論師立五緣,於前四上,加離俱系,離自部系和他部系
一七九 誰成就幾遍知?
答:
住見諦位無,或成一至五,修成六一二,無學唯成一
見道前五心(苦法忍、苦法智、苦類忍、苦類智、集法忍),無遍知
見道第六(集法智)、第七(集類忍),成一遍知
見道第八(集類智)、第九(滅法忍),成二遍知
見道第十(滅法智)、第十一(滅類忍),成三遍知
見道第十二(滅類智)、第十三(道法忍),成四遍知
見道第十四(道法智)、第十五(道類忍),成五遍知
修道第十六(道類智)、未離欲染,成六遍知
離欲者卻退,成六遍知
全離欲染,色愛未盡,成一遍知(順下分)
從色愛盡起色纏退、無學位起色纏退,成一遍知(順下分)
色愛永盡,成二遍知(順下分及色愛盡)
先離色愛,來入見道,從道類智,后起色愛盡勝果道,至未全離無色愛前,成二遍知(順下分及色愛盡)
從無學位,起無色纏退,成二遍知(順下分、色愛盡)
無學位,成一遍知(一切結盡遍知)
一八〇 何故第七、第九總集諸斷爲一遍知?
答:
二緣:
1、越界,離欲染時,越欲界,得不還果
2、得果,離無色染時,越無色界,得無學果
以上兩個地方安立集遍知
一八一 誰捨、誰得幾種遍知?
答:
捨一二五六,得亦然除五
無學道退,捨一切結盡,一遍知
色愛盡退,捨色愛盡遍知,一遍知
全離欲退,捨五順下分一遍知,一遍知
不還果,從色愛盡,起欲纏退,捨色愛盡和順下分,二遍知
阿羅漢果,捨色愛盡和順下分,二遍知
先離欲,來入見道,至道類智,證不還果時,得順下分,捨前見道五遍知
未離欲圣,得離欲時,得五順下分遍知,捨前忍果六遍知
得未得九遍知,一一漸得,一遍知
從無學,起色纏退,亦得一遍知(順下分)
從無學,起無色纏退,為得二遍知(色愛盡及順下分)
從不還果退,一剎那中,得忍果六遍知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9月18日, 下午9:54一七四 何故一一斷不别立遍知,唯就九位建立?
答:得無漏斷得 及闕第一有 滅雙因越界 故立九遍知
因為要滿足,一得無漏斷得,二闕第一有,三滅雙因,四越界這四個條件纔立遍知。
一七五 何謂「無漏斷得」?詳釋之。
答:要由無漏道斷的煩惱,得到擇滅是無漏斷得。
一七六 何謂「缺有頂」?詳釋之。
答:有頂的五部煩惱隨缺一部不成就就是缺有頂。
一七七 何謂「滅雙因」?詳釋之。
答:謂滅自部同類因,及他部遍行因。謂五部各自部爲同類因,若苦集互爲遍行因,餘三部用苦集爲遍行因。
一七八 雜心論師與毗婆沙師就此有無不同論點?
答:“雜心論師,總立五緣,於前四上,加離俱繫。謂離自部繫,及他部繫,名離俱繫。與雙因别者,因寬繫狹故也。謂繫唯隨眠,因通相應俱有法也。”
一七九 誰成就幾遍知?
答:住見諦位無 或成一至五 修成六一二 無學唯成一
見道位:十五個刹那的前五:苦法忍到集法忍時,沒有成就一個遍知;
“或成一至五者,於見道位,至第六集法智,及集類忍,唯成一遍知;至第八集類智,及滅法忍,成二遍知;至第十滅法智,及滅類忍,成三遍知;至第十二滅類智,及道法忍,成四遍知;至第十四道法智,及第十五道類忍,成五遍知;故言一至五也。”
修道位:道類忍時成就六個或一個、二個遍知,無學道時,成就一個遍知。
“從道類智乃至未離欲染,成六遍知,及離欲者卻退亦成六遍知。全離欲染,色愛未盡,成一遍知,謂順下分。或先離欲,來入見道,至道類智,未起色愛盡勝果道時,亦成就一,謂順下分。又從色愛盡起色纏退,及無學位起色纏退,亦成順下分一也。若色愛永盡,成二遍知,謂順下分,及色愛盡。或先離色愛者,來入見道,從道類智,後起色愛盡勝果道,至未全離無色愛前,成順下分及色愛盡二。從無學位,起無色纏退,亦成順下分、色愛盡二。無學唯成一者,謂一切結盡遍知。”
一八〇 何故第七、第九總集諸斷爲一遍知?
答:越界得果故 二處集遍知
“具二緣故,總集遍知:一者越界,二者得果。離欲染時,越欲界故,得不還故;離無色染時,越無色界故,得無學果故。故於兩果,總集遍知。”
因為越界和得果兩種條件,所以順下分結盡遍知和一切結盡遍知叫集遍知。
一八一 誰捨、誰得幾種遍知?
答:捨一二五六 得亦然除五
捨時,有捨一,捨二,捨五,捨六。得時,有得一,得二,得六。
“捨一者,謂無學道退,捨一切結盡一遍知也;及色愛盡退,捨色愛盡遍知;並全離欲退,捨五順下分一遍知也。捨二者,謂諸不還,從色愛盡,起欲纏退,捨色愛盡,及順下分,二遍知也;及得阿羅漢時,亦捨前二遍知也。捨五者,謂先離欲,來入見道,至道類智,證不還果時,得順下分一,捨前見道五遍知也。言捨六者,謂未離欲聖,得離欲時,得五順下分一遍知,捨前忍果六遍知也。得亦然除五者,謂得遍知,有得一、得二、得六,如前捨數,故言亦然,唯除得五。言得一者,謂得未得九遍知中,一一漸得,皆名得一。前見道位,成二、三、四、五等者,約成就説,成通先後故也。得唯據初,故漸得中,無有初得二、三、四、五等遍知也。此下言得二、六者,唯約退位得説,非據漸得也。及從無學,起色纏退,亦名得一,謂順下分。言得二者,謂從無學,起無色纏退,名爲得二,謂色愛盡,及順下分。言得六者,謂從不還退,一刹那中,得忍果六也。”
一七四 何故一一斷不别立遍知,唯就九位建立?
答:得無漏斷得 及闕第一有 滅雙因越界 故立九遍知
因為要滿足,一得無漏斷得,二闕第一有,三滅雙因,四越界這四個條件纔立遍知。
一七五 何謂「無漏斷得」?詳釋之。
答:要由無漏道斷的煩惱,得到擇滅是無漏斷得。
一七六 何謂「缺有頂」?詳釋之。
答:有頂的五部煩惱隨缺一部不成就就是缺有頂。
一七七 何謂「滅雙因」?詳釋之。
答:謂滅自部同類因,及他部遍行因。謂五部各自部爲同類因,若苦集互爲遍行因,餘三部用苦集爲遍行因。
一七八 雜心論師與毗婆沙師就此有無不同論點?
答:“雜心論師,總立五緣,於前四上,加離俱繫。謂離自部繫,及他部繫,名離俱繫。與雙因别者,因寬繫狹故也。謂繫唯隨眠,因通相應俱有法也。”
一七九 誰成就幾遍知?
答:住見諦位無 或成一至五 修成六一二 無學唯成一
見道位:十五個刹那的前五:苦法忍到集法忍時,沒有成就一個遍知;
“或成一至五者,於見道位,至第六集法智,及集類忍,唯成一遍知;至第八集類智,及滅法忍,成二遍知;至第十滅法智,及滅類忍,成三遍知;至第十二滅類智,及道法忍,成四遍知;至第十四道法智,及第十五道類忍,成五遍知;故言一至五也。”
修道位:道類忍時成就六個或一個、二個遍知,無學道時,成就一個遍知。
“從道類智乃至未離欲染,成六遍知,及離欲者卻退亦成六遍知。全離欲染,色愛未盡,成一遍知,謂順下分。或先離欲,來入見道,至道類智,未起色愛盡勝果道時,亦成就一,謂順下分。又從色愛盡起色纏退,及無學位起色纏退,亦成順下分一也。若色愛永盡,成二遍知,謂順下分,及色愛盡。或先離色愛者,來入見道,從道類智,後起色愛盡勝果道,至未全離無色愛前,成順下分及色愛盡二。從無學位,起無色纏退,亦成順下分、色愛盡二。無學唯成一者,謂一切結盡遍知。”
一八〇 何故第七、第九總集諸斷爲一遍知?
答:越界得果故 二處集遍知
“具二緣故,總集遍知:一者越界,二者得果。離欲染時,越欲界故,得不還故;離無色染時,越無色界故,得無學果故。故於兩果,總集遍知。”
因為越界和得果兩種條件,所以順下分結盡遍知和一切結盡遍知叫集遍知。
一八一 誰捨、誰得幾種遍知?
答:捨一二五六 得亦然除五
捨時,有捨一,捨二,捨五,捨六。得時,有得一,得二,得六。
“捨一者,謂無學道退,捨一切結盡一遍知也;及色愛盡退,捨色愛盡遍知;並全離欲退,捨五順下分一遍知也。捨二者,謂諸不還,從色愛盡,起欲纏退,捨色愛盡,及順下分,二遍知也;及得阿羅漢時,亦捨前二遍知也。捨五者,謂先離欲,來入見道,至道類智,證不還果時,得順下分一,捨前見道五遍知也。言捨六者,謂未離欲聖,得離欲時,得五順下分一遍知,捨前忍果六遍知也。得亦然除五者,謂得遍知,有得一、得二、得六,如前捨數,故言亦然,唯除得五。言得一者,謂得未得九遍知中,一一漸得,皆名得一。前見道位,成二、三、四、五等者,約成就説,成通先後故也。得唯據初,故漸得中,無有初得二、三、四、五等遍知也。此下言得二、六者,唯約退位得説,非據漸得也。及從無學,起色纏退,亦名得一,謂順下分。言得二者,謂從無學,起無色纏退,名爲得二,謂色愛盡,及順下分。言得六者,謂從不還退,一刹那中,得忍果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