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481思考题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8月26日, 下午1:08一二五 何謂隨煩惱?何故名隨煩惱?其體是何?
一二六 何謂纏?纏有幾?何故諸煩惱中唯此立爲纏?
一二七 八纏、十纏各依何據?
一二八 釋十纏之行相。
一二九 説明十纏各各是何根本煩惱之等流。
一三〇 詳明「覆諍」之内涵。
一三一 何謂垢?垢有幾?
一三二 釋六垢之各各行相。
一二五 何謂隨煩惱?何故名隨煩惱?其體是何?
一二六 何謂纏?纏有幾?何故諸煩惱中唯此立爲纏?
一二七 八纏、十纏各依何據?
一二八 釋十纏之行相。
一二九 説明十纏各各是何根本煩惱之等流。
一三〇 詳明「覆諍」之内涵。
一三一 何謂垢?垢有幾?
一三二 釋六垢之各各行相。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4年8月26日, 下午8:38一二五 何謂隨煩惱?何故名隨煩惱?其體是何?
答:“此隨眠外,餘纏垢等,名隨煩惱。隨根本煩惱起,故名隨煩惱也。此隨煩惱,是染心所,行藴所攝。”
除了根本煩惱,其他染汙的心所叫隨煩惱;
是隨著根本煩惱而起,故名隨煩惱;
體是行藴中染汙的心所法,包括有覆無記。
一二六 何謂纏?纏有幾?何故諸煩惱中唯此立爲纏?
答:
纏八無慚愧 嫉慳並悔眠 及掉舉昏沉 或十加忿覆
無慚慳掉舉 皆從貪所生 無愧眠昏沉 從無明所起
嫉忿從瞋起 悔從疑覆諍
纏有二義:一是纏縛有情於生死中,二是起惡行,使有情墮於惡趣中。
纏有說八個:無慚、無愧、嫉、慳、悔(追悔)、眠(睡眠)、掉舉、昏沉;
有說十個:前八加忿、覆兩個為十;
纏屬於一百零八個根本煩惱裏,因為過失特別重而立為纏。
大煩惱地法的昏沉障慧,掉舉障定;
大不善地法無慚、無愧凡不善心都有它们;
小煩惱地法的慳、嫉、忿、覆,過失也比其他的重;
不定地法的睡眠障慧,惡作障定。
一二七 八纏、十纏各依何據?
答:八纏是依《品類足論》所説,十纏是依毗婆沙師所。
一二八 釋十纏之行相。
答:
一無慚,無慚愧不重,對有戒定慧功德的人不尊重;
二無愧,於罪不見怖,做壞事造罪不怕業果受報;
三嫉,於他諸興盛事,令心不喜;
四慳,慳謂財法巧施相違,跟善巧地佈施相違,吝財感貧窮報,吝法感愚癡報;
五悔,悔即惡作,對做好事追悔是不善,做了壞事追悔是善;
六眠,眠謂令心昧略爲性。通善惡,十纏唯取染汙。
七掉舉,令心高舉,輕浮躁動的妄想心,與昏沉相反;
八昏沉,昏迷、沉醉,提不起精神;
九忿,令心憤發,説名爲忿;
十覆,隱藏自罪,説名爲覆。
一二九 説明十纏各各是何根本煩惱之等流。
答:“無慚、慳、掉舉,是貪家等流果也。無愧、眠、昏沉,是無明等流。嫉、忿,是瞋家等流。悔是疑等流。覆有説貪等流,有説癡等流,有説貪癡等流。”
一三〇 詳明「覆諍」之内涵。
答:“有説智人覆,是貪等流;無智人覆,是癡等流。頌雲覆諍者,三説不同,故名爲諍。”
覆有三家諍論:
1是明確的為了追名逐利而覆藏罪過,是貪等流;
2是糊裏糊塗的覆藏罪過,是癡等流;
3世親菩薩認為是有智的是貪,無智的是癡,是貪癡等流。
一三一 何謂垢?垢有幾?
答:
煩惱垢六惱 害恨諂誑憍 誑憍從貪生 害恨從瞋起
惱從見取起 諂從諸見生
“此從煩惱生,穢汙相粗,名煩惱垢。”
垢是由貪、嗔、見三個根本煩惱等流出來的,行相比較粗而立為垢。
垢有六個:惱、害、恨、諂、誑、憍。
一三二 釋六垢之各各行相。
答:惱:惱謂堅執諸有罪事,由此不取如理諫誨。
害:害謂逼迫,行打駡等;
恨:恨謂結怨;
諂:諂謂心曲;
誑:誑謂惑他;
憍:憍由染自法。
“誑、憍,貪等流;害、恨,瞋等流;惱,見取等流;諂,五見等流。”
一二五 何謂隨煩惱?何故名隨煩惱?其體是何?
答:“此隨眠外,餘纏垢等,名隨煩惱。隨根本煩惱起,故名隨煩惱也。此隨煩惱,是染心所,行藴所攝。”
除了根本煩惱,其他染汙的心所叫隨煩惱;
是隨著根本煩惱而起,故名隨煩惱;
體是行藴中染汙的心所法,包括有覆無記。
一二六 何謂纏?纏有幾?何故諸煩惱中唯此立爲纏?
答:
纏八無慚愧 嫉慳並悔眠 及掉舉昏沉 或十加忿覆
無慚慳掉舉 皆從貪所生 無愧眠昏沉 從無明所起
嫉忿從瞋起 悔從疑覆諍
纏有二義:一是纏縛有情於生死中,二是起惡行,使有情墮於惡趣中。
纏有說八個:無慚、無愧、嫉、慳、悔(追悔)、眠(睡眠)、掉舉、昏沉;
有說十個:前八加忿、覆兩個為十;
纏屬於一百零八個根本煩惱裏,因為過失特別重而立為纏。
大煩惱地法的昏沉障慧,掉舉障定;
大不善地法無慚、無愧凡不善心都有它们;
小煩惱地法的慳、嫉、忿、覆,過失也比其他的重;
不定地法的睡眠障慧,惡作障定。
一二七 八纏、十纏各依何據?
答:八纏是依《品類足論》所説,十纏是依毗婆沙師所。
一二八 釋十纏之行相。
答:
一無慚,無慚愧不重,對有戒定慧功德的人不尊重;
二無愧,於罪不見怖,做壞事造罪不怕業果受報;
三嫉,於他諸興盛事,令心不喜;
四慳,慳謂財法巧施相違,跟善巧地佈施相違,吝財感貧窮報,吝法感愚癡報;
五悔,悔即惡作,對做好事追悔是不善,做了壞事追悔是善;
六眠,眠謂令心昧略爲性。通善惡,十纏唯取染汙。
七掉舉,令心高舉,輕浮躁動的妄想心,與昏沉相反;
八昏沉,昏迷、沉醉,提不起精神;
九忿,令心憤發,説名爲忿;
十覆,隱藏自罪,説名爲覆。
一二九 説明十纏各各是何根本煩惱之等流。
答:“無慚、慳、掉舉,是貪家等流果也。無愧、眠、昏沉,是無明等流。嫉、忿,是瞋家等流。悔是疑等流。覆有説貪等流,有説癡等流,有説貪癡等流。”
一三〇 詳明「覆諍」之内涵。
答:“有説智人覆,是貪等流;無智人覆,是癡等流。頌雲覆諍者,三説不同,故名爲諍。”
覆有三家諍論:
1是明確的為了追名逐利而覆藏罪過,是貪等流;
2是糊裏糊塗的覆藏罪過,是癡等流;
3世親菩薩認為是有智的是貪,無智的是癡,是貪癡等流。
一三一 何謂垢?垢有幾?
答:
煩惱垢六惱 害恨諂誑憍 誑憍從貪生 害恨從瞋起
惱從見取起 諂從諸見生
“此從煩惱生,穢汙相粗,名煩惱垢。”
垢是由貪、嗔、見三個根本煩惱等流出來的,行相比較粗而立為垢。
垢有六個:惱、害、恨、諂、誑、憍。
一三二 釋六垢之各各行相。
答:惱:惱謂堅執諸有罪事,由此不取如理諫誨。
害:害謂逼迫,行打駡等;
恨:恨謂結怨;
諂:諂謂心曲;
誑:誑謂惑他;
憍:憍由染自法。
“誑、憍,貪等流;害、恨,瞋等流;惱,見取等流;諂,五見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