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47、课

1、如何修守护根门?

2、如何作正知而行?

1、如何修守护根门?

答:依于根塵生六識已,再于識了解別悅意六境及不悅意六境,生貪瞋時,當好自防護莫令生起。

對悅意境生貪,對不悅意境生瞋,保持隨時警覺(正念),貪瞋一起,立即遮止。

2、如何作正知而行?

答:噶當大德有云:“動中常察語,獨處常觀心。”

身口意三業中,意為主,觀察心意比較言行尤為重要。

如何修守护根门?

答:方便(法)有守与遮二者。

一者:守(不令生起)。以正念将六根固守,于悦意之六境与不悦意之六境不生贪嗔,令心处于无记或善心所。至少处于无记中,将现行烦恼压服住,不令生起;如于不悦意境起嗔时,观察嗔之过患,明白取舍,于他无损,于己害大,以慧对治防护。

二者:遮(挡住、消除)。若对治无效,则须先择净地,远离可欲境或不可欲境。使心不乱。

如何作正知而行?

答:一切时处数数观察身心于彼彼事转时,察其应作即作,否则即止,使其入于善而不入于不善。(知道什么是以正知而行的事,如念经时,知道当下念经这件事是最重要的,就专心致志地念,不一心二用或多用,并清楚明了所念之经的真实内涵。使念经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安住在正知上。)

又三业中,意业为主,故观心犹为重要,每天以观心为专务,即作正知而行。

1、如何修守护根门?

“谓依于根尘生六识已,再于识所了别之悦意六境及不悦意六境,生贪瞋时,当好自防护莫令生起。”

即一守、二遮。如色声香味触,有悦意不悦意六种,由悦意之六种而生贪,不悦意六种而生瞋,随时警觉,贪瞋一起,立即遮止。

 

2、如何作正知而行?

“如《入行论》云:‘身心于时时,应数数观察,专务于此者,即护正知相。’此谓身等于彼彼事转时,须依正所了知之应作不应作而行。”

身心能于时时数数观察,即具足正知教授。噶当大德有云:“动中常察语,独处常观心。”此能观之心,即正知相;

故身心于彼彼事转时,须依正知察其应不应作而作,应作即作,否则即止,不使入于不善一面,而入于善之一面。如是不放逸,是正知相;

“任修何法,若心是如何思维,自己尚不明了,纵所修为安乐因,亦无意义。”以三业中意为主故。

1. 如何修守护根门

一守,二遮

对于外面悦意境和不悦意境所生的贪嗔,随时警觉,一旦发现立即遮止。

以正念发现问题,用无记或善心固守,但根本对治还需通达空性智慧。第一步,先发现自己起了什么烦恼,第二步,以法来对治所生的贪和嗔,以上是守。如果依然没效果,就采用遮,就是让六根远离对境。

2.如何作正知而行?

身心能于时时数数观察,身语意业中意最重要,以观心为要。

身心,尤其是心被外境所转时,需要自己察觉到,然后依正知观察身心是不是正确的。正确的作,错误的不作,让心始终被拴在善的和应作的事上。

1、如何修守护根门?

答:方法有二,一者守,二者遮。

即修作意心所,随时警觉,以正念将六根守护牢固,于悦意之六境与不悦意之六境不生贪嗔,将心的所缘放在善法或者无记上,不令生起。比如烦恼来时,以念佛、念经、礼拜,思维业果等佛理来打断烦恼或者转移所缘不令相续。对于道力不强,或者烦恼过盛的情况,则需择一阿兰若处,远离对境来让烦恼暂时不能现行。

2、如何作正知而行?

答:对心首先要做时时刻刻的观察,看看心按住在何种所缘,是否随着对境的变化,升起种种贪嗔痴,或者散乱流荡难以集中,对于心的所缘进行慧的拣择,尽力把心安住在善法的所缘上,让心能如理所引,以对心的观察,对慧的修习来提升正知而行。

1、如何修守护根门?

答:一我们的眼睛等六根,碰到外面的六境,产生六识之后,要让心尽量不要生起贪嗔的心;二随时警觉,贪嗔一起,慧心所抉择取舍,立即挡住消除,不要让它生起;三时时警觉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随着外境转;四固守正念,对境生起心无记或善心所。

2、如何作正知而行?

答:正知而行,在于“行”,“身心于时时应数数观察”,时时观察身心,专护于此,护正知相。

一做事情的时候,一件事一件事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二须依正所了知,正所知道的事情,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而行。

三正知观自己的语,正知观自己的心,尤以观自己的心为要,不为世间八风所动,把心调整好,不能让心乱驰。

四专事观心,善则赞叹,恶即自责、忏悔。

1、如何修守护根门?

答:即一守、二遮。用正念所守护六根,如色声香味触,有悦意不悦意六种,由悦意之六种而生贪,不悦意六种而生嗔,随时警觉,贪嗔一起,立即遮止,如是,《朗忍》谓之固守。固守本体在无记或善心所。

2、如何作正知而行?

答:身心能于时时数数观察,即具足正知教授。故身心于彼彼事转时,须依正知察其应不应作而作,应作即作,否则即止,不使入于不善一面,而入于善之一面。如是不放逸,是正知相。

1、如何修守护根门?

有两种方法:一守、二遮。

(1)面对悦意境的时候,我们会生贪。此时,我们要想这个东西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去贪,要想到这东西也是没有自性的。
是人的话,会变老变丑;是东西的话,过几年会变坏,会过时。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又带不走它,所以实在没什么好贪的。

(2)面对不悦意境的时候,我们会生嗔。此时我们要想到嗔心的过患,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以及火烧功德林等等。

再思维,自己生嗔心,对自己有好处吗,对他人有害处吗?继而想到,自己生嗔心,只会导致自己心里不舒服,心里难受,对他人是一点害处都没有,伤害不到别人的。
开心也是一天,生气也是一天,为何不开开心心的呢?

总之,当我们的贪心嗔心生起来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立即遮止。

如果对治不了的话,那我们就想办法远离。

 

2、如何作正知而行?

当我们身心随着各种事情转的时候,我们要依于正知,知道哪些是应作的,哪些是不应作的,应作的就作,不应作的就不要作,让我们的心进入善的一面。

应作的,我们做的时候,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

1、如何修守护根门?

守护根门,即根律仪。需要警觉(悎寤瑜伽)。

守什么:六根。

防什么:悦意六境、不悦意六境。

守护的目标是什么:根对境时,最好是生善心,其次无记心。切忌生恶心。

用什么守:正念。

怎么守:用“正知”守,随时觉知自己生了什么心。

基础的对治现行烦恼:用教授教诫遮止贪嗔(如思维无常、修不净观、四无量等等)、护戒、知取舍、系念正修。最简单的就是不要被别人遥控。

现行对治不了,怎么办:先远离对境。

根本的治疗方案:通达空性。

 

2、如何作正知而行?

正知

(1)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时数数校正自己,做得对不对。学得少,对错善恶都不知道,埋头苦干半天,也没有意义。

(2)善观察自己的身语意三,但是,以观心为要。独处常观心。看看自己有没有随着外境乱跑。随时调整自己的动机。

行: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去做。

正知而行:座下,最主要者,仍为系念正修,数数忆念。广修助道顺缘。勤忏障道罪垢。宜善护持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