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不信是如何生起的?会引发什么心理疾病?如何对治?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3年6月13日, 下午6:34
- 不信主要是由于无明,不去深入学习了解,仅以自己的偏见或者愚昧无知的见解,去看待业果三宝四谛等引起的,现实中很多人对自己完全不理解的领域,再没有学习了解的情况下,却人云亦云或者妄加评判取舍。属于愚痴的表现。
- 不信容易疑心病,没有安全感,焦虑,恐惧,疑神疑鬼。
- 用信对治,思维三宝的功德,学习思维业果、四谛。如理的闻思修。
- 不信主要是由于无明,不去深入学习了解,仅以自己的偏见或者愚昧无知的见解,去看待业果三宝四谛等引起的,现实中很多人对自己完全不理解的领域,再没有学习了解的情况下,却人云亦云或者妄加评判取舍。属于愚痴的表现。
- 不信容易疑心病,没有安全感,焦虑,恐惧,疑神疑鬼。
- 用信对治,思维三宝的功德,学习思维业果、四谛。如理的闻思修。
引用于 清净ptxmsyg 在 2023年6月13日, 下午6:42不信是自己闻思佛法的正理储备不足,再者自身烦恼炽盛,被邪思,邪见所裹缠,会引发心理疾病最大问题就是怀疑,而且都是不正当的怀疑,对治就是深信诸佛菩萨善知识,,乃至于一呼一吸都是为了唤醒众生觉悟菩提,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予乐拔苦,一饭一食也是为了利生事业所食用,世间繁华三千,我师之富贵皆过于此,而我师每每所需却只有一席团和简陋的一日三餐。我师需之甚少甚少,却用几十年独自一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惧艰难,遍访名师,精进堪忍闻思修,把所得之智慧奉献给有情,把身体奉献给有情,随着无常的冷酷性,我师将是把圆满的一生,投身于利生事业。我是把自身之福报摄受布施给有情,我师把所有财富体现为建寺安僧,目的为了共聚有情,以正法久住为动机,成熟有情布施菠萝蜜得以圆满。百年后我师空空来空空去,留下的是几十年精进堪忍闻思修所留下的智慧法宝,留下的是宝贵的一生,尽其所有都奉献给了利生事业。
不信是自己闻思佛法的正理储备不足,再者自身烦恼炽盛,被邪思,邪见所裹缠,会引发心理疾病最大问题就是怀疑,而且都是不正当的怀疑,对治就是深信诸佛菩萨善知识,,乃至于一呼一吸都是为了唤醒众生觉悟菩提,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予乐拔苦,一饭一食也是为了利生事业所食用,世间繁华三千,我师之富贵皆过于此,而我师每每所需却只有一席团和简陋的一日三餐。我师需之甚少甚少,却用几十年独自一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惧艰难,遍访名师,精进堪忍闻思修,把所得之智慧奉献给有情,把身体奉献给有情,随着无常的冷酷性,我师将是把圆满的一生,投身于利生事业。我是把自身之福报摄受布施给有情,我师把所有财富体现为建寺安僧,目的为了共聚有情,以正法久住为动机,成熟有情布施菠萝蜜得以圆满。百年后我师空空来空空去,留下的是几十年精进堪忍闻思修所留下的智慧法宝,留下的是宝贵的一生,尽其所有都奉献给了利生事业。
引用于 梵志 在 2023年6月13日, 下午7:28五蕴论中的不信,指的是对业果三宝,四谛的不信。
对以上内容的不信,并不一定导致心理疾病。
而导致心理疾病的是一般世俗上的不信,怀疑一切,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被骗的次数多了,而不敢相信,或者是被骗之后付出 的代价太大,而采取的一种偏激的自保模式。
本质上来讲,是不存在绝对的不信。如果存在绝对的不信,那么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五蕴论中的不信,指的是对业果三宝,四谛的不信。
对以上内容的不信,并不一定导致心理疾病。
而导致心理疾病的是一般世俗上的不信,怀疑一切,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被骗的次数多了,而不敢相信,或者是被骗之后付出 的代价太大,而采取的一种偏激的自保模式。
本质上来讲,是不存在绝对的不信。如果存在绝对的不信,那么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引用于 慧定 在 2023年6月13日, 下午7:44不信生起原因:
1、因为愚痴,障碍等,对事物没有正确的认识,令心不清净。
2、内心恐惧,没有安全感,内在自我欺骗,自我保护。
3、不愿意面对现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当然或心存侥幸心理。
4、恶知识、邪说的引导
5、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也会产生不信。
会引发心理疾病:多疑、恐惧、焦虑、没有安全感、狂妄自大。
如何对治:1、广学多闻思 ,生起正信 ,用信来对治
2、依止善知识 ,勤修善法
3、了解三宝业果四谛等,忏悔业障,生起正知、正念
不信生起原因:
1、因为愚痴,障碍等,对事物没有正确的认识,令心不清净。
2、内心恐惧,没有安全感,内在自我欺骗,自我保护。
3、不愿意面对现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当然或心存侥幸心理。
4、恶知识、邪说的引导
5、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也会产生不信。
会引发心理疾病:多疑、恐惧、焦虑、没有安全感、狂妄自大。
如何对治:1、广学多闻思 ,生起正信 ,用信来对治
2、依止善知识 ,勤修善法
3、了解三宝业果四谛等,忏悔业障,生起正知、正念
引用于 修正 在 2023年6月13日, 下午10:24不信,谓愚痴分,缺乏智慧,对业果、三宝、四谛不信。
信有三种:忍可信(业果)、清净信(三宝功德)、希望信(四圣谛)。比如说我们能不能脱离轮回,看集谛跟苦谛的关系,发现可以脱离轮回。能不能得解脱的果位,看一看灭谛跟道谛的关系,就发现有希望,可以得解脱。所以四圣谛会带来希望。
心理疾病:恐惧症、缺乏安全感。
对治:修信,观三宝功德。
不信,谓愚痴分,缺乏智慧,对业果、三宝、四谛不信。
信有三种:忍可信(业果)、清净信(三宝功德)、希望信(四圣谛)。比如说我们能不能脱离轮回,看集谛跟苦谛的关系,发现可以脱离轮回。能不能得解脱的果位,看一看灭谛跟道谛的关系,就发现有希望,可以得解脱。所以四圣谛会带来希望。
心理疾病:恐惧症、缺乏安全感。
对治:修信,观三宝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