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无常之后为什么是思维恶趣苦?
引用于 妙乐 在 2023年2月28日, 下午12:31通过死无常的思维发现人生极短,时间急促,等待的是什么呢?思维恶趣苦会发现因为我们的各种苦果,比如病苦,老苦,死苦等等都是由自己内心的烦恼导致造恶业的果报显现。如果对恶趣苦没有认知,没有产生恐惧的话,由于烦恼的驱使会不断造恶,形成恶性循环,引申现前乃至将来堕落恶趣的大苦。如对恶趣有恐惧心,就会对恶业产生厌离。
通过死无常的思维发现人生极短,时间急促,等待的是什么呢?思维恶趣苦会发现因为我们的各种苦果,比如病苦,老苦,死苦等等都是由自己内心的烦恼导致造恶业的果报显现。如果对恶趣苦没有认知,没有产生恐惧的话,由于烦恼的驱使会不断造恶,形成恶性循环,引申现前乃至将来堕落恶趣的大苦。如对恶趣有恐惧心,就会对恶业产生厌离。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3年2月28日, 下午2:47人死之后不是去善趣就是去恶趣。如果去了善趣,短暂来讲没有什么太可怕的,长远来讲,还是会因为烦恼炽盛造作恶业,而堕恶趣。如果去了恶趣,就会领受无边众苦,无有出期。
无常之后,就要学恶趣苦,思维不利用暇满修习善法,修习正法,大概率是要去到恶趣受苦的。对恶趣苦产生畏惧心,才想现在利用暇满,在无常到来之前改变结果,生起精进修法的心。
人死之后不是去善趣就是去恶趣。如果去了善趣,短暂来讲没有什么太可怕的,长远来讲,还是会因为烦恼炽盛造作恶业,而堕恶趣。如果去了恶趣,就会领受无边众苦,无有出期。
无常之后,就要学恶趣苦,思维不利用暇满修习善法,修习正法,大概率是要去到恶趣受苦的。对恶趣苦产生畏惧心,才想现在利用暇满,在无常到来之前改变结果,生起精进修法的心。
引用于 具慧 在 2023年2月28日, 下午4:12答:思维三恶趣的苦,主要是让自己清醒的认识到无常后投生的去处,如果现在无常到来,自己所投生的地方是三恶趣,那三趣恶的苦是无法想象无法承受的,内心极大的焦虑、吃不好睡不好,坐立不安,趁现在还有些时间,无常还没来之前赶紧寻找解决办法,如同世间知道了结果是不好的,在结果没同来前,赶紧提前托人找关系改善不好的结果。
答:思维三恶趣的苦,主要是让自己清醒的认识到无常后投生的去处,如果现在无常到来,自己所投生的地方是三恶趣,那三趣恶的苦是无法想象无法承受的,内心极大的焦虑、吃不好睡不好,坐立不安,趁现在还有些时间,无常还没来之前赶紧寻找解决办法,如同世间知道了结果是不好的,在结果没同来前,赶紧提前托人找关系改善不好的结果。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3年2月28日, 下午5:37龙猛依怙云:“日日恒应念,极寒热地狱。亦应念饥渴,憔悴诸饿鬼,应观念极多,愚苦诸旁生。断彼因行善,赡部洲人身,难得今得时,励断恶趣因。”
修无常后生起了畏惧心,死后的去处不是善趣即恶趣,而观察自心都是多恶少善,因此要思惟恶趣苦,多修善业来“励断恶趣因”。
龙猛依怙云:“日日恒应念,极寒热地狱。亦应念饥渴,憔悴诸饿鬼,应观念极多,愚苦诸旁生。断彼因行善,赡部洲人身,难得今得时,励断恶趣因。”
修无常后生起了畏惧心,死后的去处不是善趣即恶趣,而观察自心都是多恶少善,因此要思惟恶趣苦,多修善业来“励断恶趣因”。
引用于 宗乡 在 2023年3月2日, 下午5:42此期生命结束,能去的地方不外善恶两趣。如果能去善趣,当然很好;如果去了恶趣,那就更难逃离了。畜生道愚痴,难以行善,无法闻法修法;鬼道虽有智慧,能理解佛法,但因为鬼道因为业力,常被饥渴寒热所困扰,外障内障痛苦不堪,难以行善学法;地狱道更是纯粹苦受,无有心力行善学法。故无常之后要思维恶趣苦,以苦提起修行的心力,因为不修善、积集资粮就会到恶趣。
此期生命结束,能去的地方不外善恶两趣。如果能去善趣,当然很好;如果去了恶趣,那就更难逃离了。畜生道愚痴,难以行善,无法闻法修法;鬼道虽有智慧,能理解佛法,但因为鬼道因为业力,常被饥渴寒热所困扰,外障内障痛苦不堪,难以行善学法;地狱道更是纯粹苦受,无有心力行善学法。故无常之后要思维恶趣苦,以苦提起修行的心力,因为不修善、积集资粮就会到恶趣。
引用于 帅雅馨 在 2023年3月2日, 下午6:2341、无常之后为什么是思维恶趣苦?
因为人死后只能去两个地方:恶趣、善趣。决非人死如灯灭,是心在领受后世之苦与今世之苦。《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我们生前所作之业,恶多善少,能生至善道者,寥若晨星”。所以唯有三宝能救护我们出离苦海,当至心归投三宝,依佛所开示的因果道理取舍修习。
41、无常之后为什么是思维恶趣苦?
因为人死后只能去两个地方:恶趣、善趣。决非人死如灯灭,是心在领受后世之苦与今世之苦。《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我们生前所作之业,恶多善少,能生至善道者,寥若晨星”。所以唯有三宝能救护我们出离苦海,当至心归投三宝,依佛所开示的因果道理取舍修习。
引用于 华菁 在 2023年3月2日, 下午9:20后世去处无非善趣或恶趣;人死非如火烧草堆,同类相续断灭,然须决定受生,生复依赖于业。善业去善趣,然而我们所积集之不善业者,力大数量众多如国王宝库,满目皆是所造恶业,而善业者,虽一所造清净之业,亦未能念,因此除投恶趣,别无他所。只有皈依佛陀,勤修正法,才能从根本上断除一切恶行,成就一切功德。
后世去处无非善趣或恶趣;人死非如火烧草堆,同类相续断灭,然须决定受生,生复依赖于业。善业去善趣,然而我们所积集之不善业者,力大数量众多如国王宝库,满目皆是所造恶业,而善业者,虽一所造清净之业,亦未能念,因此除投恶趣,别无他所。只有皈依佛陀,勤修正法,才能从根本上断除一切恶行,成就一切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