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39、四不定何意?如何才能让四不定成为善心所?

不定的意思是:1、于善染等皆不定故,三性不定,通三性。2、非如触等定遍心故,不一定遍一切心。3、非如欲等定遍地故,不一定遍一切处,故不立定名也。

如何才能让四不定成为善心所?

1、睡眠心所是需要断的,因为过多的睡眠没有什么用,越睡,心越暗劣、昧略,恶性循环。修行到最后会没有睡眠。

2、恶作心所:因为是三性不定,所以只对治恶的那部分,不是全部对治掉。

(1)靠智慧对治。用正确的慧去确定方向,产生了决断的力量。

(2)靠精进对治:比如不会虎头蛇尾、比如念咒念一会儿就念不下去了。胜解力、功能慢、事业慢、烦恼慢,这些合起来解决恶作。

(3)正知而行,每一次做事都有正知、有抉择。如果错过了,马上能补救,能决断(比如说了要捐款,忘了,错过了,那就把款拿出来,做另外一件好事,就了了)。

(4)学空性、无常理论,学深一点。掉举多,活在过去,还想的是好的事。恶作多、后悔多,也多数活在过去,但是很痛苦,长期纠结。

(5)我们是大人了,不要像小孩做事一样后悔,做对了,就坚持,做错了,就改。

(6)靠信心对治:对善法要有信心,不要对恶法有信心

(7)修随喜。比如做坏事,忏悔了,随喜自己遇到了佛法,终于能忏悔掉。

(8)修暇满。一件事,已经作决定(已经作了很多努力),就不要再后悔了

(9)鼓励自己有承担后果的心

(10)对善事,绝不后悔。对坏事,忏悔了,就信解确实忏掉了,相信法有力量。

3、寻伺心所:缘智慧之境,或以粗略心,或以细察心趋入,寻伺心所修强大后,会生轻安,进入初禅。

眠、恶作、寻、伺四,因通善恶无记三性,故为不定。

眠,首先要知道睡眠本身是不好的,最好少睡。修行修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睡眠。现阶段水平不够仍需要睡,可以在睡前观想佛菩萨放光加持,念心经入睡;总之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光明六想入睡,这样睡眠就可以转成善。

恶作,即是后悔所作也。尽量对所做的善不起悔心;若是对所作不善起追悔心,则成为善。

寻伺,缘智慧之境,粗略地思维是寻,思维后趣入这个境仔细地观察,为伺。若寻伺之境为佛法僧三宝,父母恩,如思维观察佛的身语意功德、僧功德,心经每一句经文的内涵,此寻伺心所即转为善。反之为不善。寻伺能力强的人,一般智慧都较高;依靠寻伺喜乐定,才能入初禅。

1主要指善恶无记三性不定,《俱舍》这四个也是不定地法,主要是与心王生起的辨证关系不定,没特定的规律。

2(1)睡眠心所的话,就在睡前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光明,以善心入睡。

(2)恶作,在做了善事多修随喜,不起恶作,在做了恶事,起追悔心,破坏现行力,止息恶行,如法忏悔清净。

(3)寻和伺就缘智慧之境,缘三宝起寻伺心 ,则是善心。

四个不定心所随境而转即四不定,通善、恶、无记

睡眠,睡前阅读佛法书籍,带着善心入睡

恶作,对已作坏事生起追悔之心

寻,思维佛的功德

伺,细细思维佛的功德

四不定:不定是善,不定是烦恼,不定遍一切心,不定遍一切地,故名不定。

如何才能让四不定成为善心所:

眠:睡眠是五盖之一,需要我们去对冶的。观其过患(眠如死人,不省人事)则会增长无明,失去正念。以修暇满,无常对冶,生起警觉,抖擞身心,策励精进,勤求善法。

恶作:

厌恶自己此前所做的事情,然后产生追悔,此为恶作之体性。无论是追悔善法还是恶法,它的结果都会导致我们的内心不能够安住,患得患失,与掉举合为一盖,能障碍禅定。也是需要我们去对治的。修数息观,关注当下;多修睱满、随喜、精进、惭愧,提高对自我的肯定,及对未来的向往,积极主动行持善法。

寻:若漫无目的地到处攀缘,以至于无有定力,心思散乱,寻则属于恶心所;如果在寻一个真理,比如是寻究“信”、“无常”,则属于善心所。

伺:若在伺察世俗法,心神不定,障碍正智的生起,则属于恶心所;如果为了明了一个佛法的真实义,有了目标,专一深细思维,则属于善心所。

答:四不定,通善恶无记。

眠,睡前安住在善心中睡眠。

恶作:做了善事当下,随喜自己,免得以后后悔,做了恶事,应有惭愧心,向三宝忏悔。

寻:依文意念佛菩萨的经论是寻。

司,仔细思维经文论里每一个字每一段的内涵是伺。

39、四不定何意?如何才能让四不定成为善心所?
四不定包括眠、恶作、寻、伺,通善恶不定。
眠:逐渐减少睡眠,睡时常做光明想。
恶作:对所做恶事多起追悔心。
寻:多缘智慧之境,粗粗观察,心趣入这个境。
伺:多缘智慧之境,细细观察,心趣入这个境。

因通三性,不定遍一切地,不定遍一切心,故言不定。

眠:在佛法僧光明中入睡

恶作:做了错事忏愧改过即可,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不会念念不舍过错。

寻,伺:以智慧对境为所缘。

10组华藏

39:四不定何意?如何才能让四不定成为善心所?
答:四不定是:眠,恶作,寻,伺其四个都是不定心所。
眠:能让眠少一点或者不眠,能控制好自已的心,不要向内收敛。如早上打座时心缘所缘的佛像,使心专注于境,让心清晰明朗,而生起善的以所。
恶作:对已作的善法善行,不要去追悔,把不满意,不舒服的心改成满意舒服。并马上回向无上菩提,回向一切众生。生起善心所
寻:缘智慧之境,心缘佛像,佛经文字,追寻其义,通过思维寻心所,而生起善心所。
伺:缘智慧之境,所缘的佛伺其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对经文文字仔细思维而产生智慧,生起善心所。

四不定通三性,所以不定。

眠,修勂寤瑜伽

恶作,做善事之前好好思考,做了就不要后悔。做恶事之后要好好想一想,生起惭愧之心,向上师三宝忏悔

寻伺,选善的能增长智慧的所缘境去粗寻细伺。

一、眠、恶作、寻、伺四不定心所通三性,所以叫不定。

二、

眠:1 、分析贪睡对身心的害处:贪睡令人相貌变得丑陋、身心粗重、障碍修善法等等;

2、晚上睡觉令缘在善法上,缘光明想

寻、伺心缘智慧境,令心安住在法上

四不定者,指眠、恶作、寻、伺。通善恶无记。

睡眠: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作光明想。

恶作:先是以智慧、精进和胜解心所对已做事不生恶作。已做善事不生追悔,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众生,已做的恶事及时忏悔心生惭愧,并加以防护止恶。

寻伺:比如缘心经,缘了以后能产生智慧,粗粗地去念、去观察这个智慧境,心略略趣入了这个境 即是善心之寻。

以智慧能以仔细观察相,比如一个字、一句话地仔细深入思维心经、开发智慧,心趋入这个境,即是善心之伺。

答:四不定:不定是善、不定是恶、不定遍一切心、不定遍一切地。

眠:睡眠多不是好事,要对治。人生无常,在睡前多念上师三宝、念戒、念光明。

恶作:缘已所作之事(色括好事和坏事),作了善事不起悔心;做了坏事,起惭愧心,并发落忏悔,即是善。

缘智慧之境,有粗略地思维是寻;思维后能仔细观之趣入是伺。若寻伺的境是上师三宝的身、口、意之功德,及念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即是善。相反即为不善。

 

一组

答:1、四不定心所有:眠、恶作、寻、伺。因其善恶无记不定,不定遍一切心,不定遍一切地,故名不定。

2、让四不定成为善心所:睡眠前,忆念三宝功德等,以此善心进入睡眠;恶作,如对以前所作恶事后悔,以后不再作;寻,缘三宝之境,以粗略心趋入;伺,缘三宝之境,仔细观察。

四不定:眠、恶作、寻、伺四个心所,它是通善恶无记三性;它不是遍一切心;

让四不定成为善心所:

1睡眠心所,睡眠时念光明、念三宝功德、忏悔;

2恶作心所,善事随喜,恶事忏悔不再犯;

3寻伺心所,思维善法,对佛法经论从粗到细思维通达。

四不定者,眠、恶作、寻、伺。其通善、恶、无记三性,故为四不定。

让四不定成为善心所如下:

眠,正知而眠,念三宝、念光明,修习悎寤瑜伽。

恶作,缘已所作之事,非如所欲,意具铭记相之心所,即是恶作。若对所作不善起恶作,则成为善心所。

寻,缘智慧之境已,以粗略心相趋入之心所,即是寻。以三宝、父母为对境所缘,如对《心经》以粗略心相趋入念诵思维,寻则成为善心所。

伺,缘智慧之境已,能以仔细观察相趋入之心所,即是伺。以三宝、父母为对境所缘,如对《心经》中句意内涵以仔细观察相趋入念诵思维,伺则成为善心所。

邓艳华 对这个帖子回复。
邓艳华

答:眠、恶作、寻,伺通三性;

       在睡眠时,修习悎寤瑜伽;

       只对造作的恶业起追悔;(做善不后悔);

      寻,思维如何能更好的利益他人;

      伺:仔细思维利他方法;

九组

答:

四不定者,眠、恶作、寻、伺。其通善、恶、无记三性,故为四不定。

让四不定成为善心所如下:

眠,正知而眠,念三宝、念光明,修习悎寤瑜伽。

恶作,缘已所作之事,非如所欲,意具铭记相之心所,即是恶作。若对所作不善起恶作,则成为善心所。

寻,缘智慧之境已,以粗略心相趋入之心所,即是寻。以三宝、父母为对境所缘,如对《心经》以粗略心相趋入念诵思维,寻则成为善心所。

伺,缘智慧之境已,能以仔细观察相趋入之心所,即是伺。以三宝、父母为对境所缘,如对《心经》中句意内涵以仔细观察相趋入念诵思维,伺则成为善心所。

不定是通善、恶、无记三性;四不定心所是眠、恶作、寻、伺;

睡眠是属于烦恼,需要对治,修习悎寤瑜伽,可以光明想入睡,要作意下明天要几点起床;

恶作对于做了善事不要起追悔心,对于恶事要起惭愧心;

寻伺都是要去缘智慧的境,不要缘那些令不好的心所起来的境;

    答:四不定谓眠,恶作,寻,伺,体是通三性的,善,恶,无记。

     让四不定转为善心所——①眠要正知而眠。②恶作:假如对所作不善起恶作,则成为善心。③寻:以三宝恩为境所缘,趣入思维则成善心所。④伺:观父母恩为境,痛哭流涕转为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