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38、末那识是如何转智的?

末那識必須借意識轉智,經常在心裡思維無我慧、菩提心等,改變意識,摧伏我愛執。

极喜地初心,分别我法二执初伏,初转下品平等性智。到第七远行地后(八九十地),俱生我执永断,转中品平等性智。金刚喻定现前,俱生法执永断,转为上品平等性智。

末那为意识之根。故其转智。必借意识转智之功而成。菩萨初极喜地,意识已断分别我法二执。初心转智。故此末那识亦初心转智。而始成平等性。

不动地时,第六识俱生我执之种子已断。此时为第二位转智。则末那识亦于此时第二位转智。此后借无功用行,任运将此识之我执种子。恒常摧灭,不复增长。

入如来地时,则意识之法执种子亦断。为第三转智究竟成就之位。则末那识所转之平等性智。亦复成就。

跟随第六识转  分三步  1. 第一欢喜地 第六识分别我法二执断 第一转智 第七识成平等性  下品转 2. 第七远行第 第六识俱生我执断  法执伏  第七识即于第八不动地 第二位转智 中品转 俱生我执种子 恒常摧灭 不复增长 3. 如来地 第六识法执种子断 转妙观察智 第七识转平等性智

答:末那识为意识之根,末那识转智必须借意识转智而成。

初转智:菩萨在初地极喜地意识已断分别人我执、法我执,此时末那识在初地转成平等性。

二位转智:到第八地,意识第二位转智,此时末那识也第二位转智,任运将末那识俱生人我执摧伏(此时俱生法执尚在),不复增长。

入如来地:意识的妙观察智圆满。此时末那识转成平等性智。

末那识转成平等性智,有三个阶段:1:在菩萨初地,第一次转智,第六识断分别我法二执,第七识开始转成平等性,还未转成。2从初地修到八地不动地,第六识断俱生我执,伏俱生法执,第七识开始第二位转智,借无功用行,恒常摧灭俱生我执。3入如来地,第六识断俱生法执,转妙观察智究竟圆成,七识则转成平等性智。

第六识谢灭成意根,即末那识,末那识同时为意识之根,所以末那识转智必须借助第六识。

1.初心转智:在菩萨初地,意识断了分别我执法执,末那识转成开始有平等性。

2.第二位转智:初地至八地,意识第二位转智,末那识也在此转智,从此以无功用行摧俱生我执,俱生我执再没有了,俱生法执还有。

3.第三位转智:入如来地,第六识断俱生法执,转妙观察智究竟圆成,末那识也转成平等性智。

第六识谢灭后成第七识,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末那识转智借意识转智而成。

第一步初转智:菩萨在初地,意识断分别人我执、法我执,此时末那识在初地转成平等性。

第二步二位转智:到第八地,意识第二位转智,断除俱生人我执,此时末那识也第二位转智,任运将末那识俱生人我执摧伏,俱生人我执不复增长。

第三步入如来地:意识的妙观察智圆满。此时末那识转成平等性智。

末那要识借第六意识之力通过修习善法、积集各种资粮将自身转化成清净无漏的妙观察智后将末那识转识成平等性智(自己的力量欠缺。)

末那识的转识成智,一定需要借助意识转智的功用而成,分三位而转,

第一位:在菩萨初极喜地。意识断分别我法二执,意识初心转智。末那识也是第一位转。

第二位:到菩萨第八不动地。意识第二位转智。末那识此时第二位转智,断除俱生我执的种子。此后借无功用行,任运将此识之我执种子。恒常摧灭,不复增长。

第三位:入如来地,断俱生法执,第六识转妙观察智究竟圆成。末那识识所转之平等性智也圆满成就。

一、第七识为第六识的根,第六识为第七识所发之识。所以第七识的转智,必须借助第六意识的功用才能转智成功,菩萨入初地极喜地时,意识已断除了分别我执和分别法执,到初地入心已证得妙观察智。而末那识也借着第六识断执的力量,压伏俱生起的我法二执现行,生起无漏的体性,由此转为下品的平等性智。这是第一转。

二、到第八不动地时,意识第二位转智妙观察智,这时俱生我执已断除,俱生法执之现行已压伏但未断除。而末那识也于此际第二位转智,此后不加功用行的任运现起,第七识不再恒常地执著第八识的见分为我了,这时俱生人我执的种子没有了,无漏的生空观智,即恒常地不间断现行,俱生我执被恒常摧灭,而且永不再现起。但俱生法我执还没有断。这是第二转,中品的平等性智。

三、金刚喻定现前,俱生法执永断,转为上品平等性智。

极喜地初心,意识已断分别我法二执,初转下品平等性智;到第八不动地,意识第二位转智,第七识于当下时第二位转智,俱生我执已断,转中品平等性智;入如来地,妙观察智圆满,平等性智亦圆满,俱生法执已断。

答:末那识转智,必定是依靠意识转智的功能成就;在初极喜地的时候,意识已经断除了分别人我执和分别法我执的种子,这是意识第一次转智,末那识也是这个时候转智,转成平等性,还没有转到平等性智;到八地,不动地的时候,意识第二次转智,末那识这时也是第二次转智之后,借助意识转成的妙观察智,任运断除人我执、法我执的种子,永远摧灭,再也不会增长;

进入如来地,意识转妙观察智圆满成功,末那识转平等性智业成功,如来所现的自他不二之境,起的他受用身,所依的是平等性智,所显现的佛身也是为了度化初地到十地的菩萨;

末那识的转识成智,一定需要借助意识转智的功用而成,分三位而转,

第一位:在菩萨初极喜地。意识已断分别我法二执种了。初心转智。故此识亦初心转智。而始成平等性。

第二位:第八不动地。意识第二位转智。则此识亦于斯时第二位转智。此后借无功用行,任运将此识之我执种子。恒常摧灭,不复增长。

第三位:入如来地,妙观察智究竟圆成。则此识所转之平等性智。亦复成就

   答:末那识为意识之根,故其转智必借意识转智之功而成。

    它在第一位转智的情况是在初地,意识已断分别我法二执,始成平等性。第二位在第八不动地,任运将此识之俱生我执种子恒常摧灭,不复增长。第三位入如来地将俱生法执亦断,转成平等性智。

初地。意识转成妙观察智断分别二执,七识转成平等性;八地,意识和七识第二次转智,无功用行,将俱生人我执的种子断灭。到佛地,断除俱生法我执,意识的妙观察智和七识的平等性智成就。

末那识为意识之根,末那识转智必须借意识转智而成。

第一位转智:菩萨在初地极喜地,意识已断分别人我执、法我执,此时末那识在初地转成平等性,观一切法平等。

第二位转智:到第八不动地,意识第二位转智,此时末那识也第二位转智。此后借用无功用行,任运地将末那识俱生人我执恒常摧伏,不复增长。(此时俱生法执尚在)

第三位转智:入如来地的时候,意识的妙观察智究竟圆成,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