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38、善之定义是何?如何才能生起善心?善心所是如何成为善的?

1、善首先是不害别人,舍、不放逸、现世后世令自他得轻安(身心愉悦),能感安乐果。

《百法》中,善是唯善心中可得生故。(善业,只有在善心中生起),此世、他世俱顺益故(善心的客观标准:这个心生起来,对现世好、对下世好,能利益现/后世,从客观业果的角度),性离愆秽(善的本性,就是离开罪恶、染污的、不干净的东西,即能对现世后世带来痛苦的东西)、胜过恶故(因为善心所多,所以心的善的力量很强,所以,善业超过了过失、恶业、带来苦的东西)。

2、世间法对父母师长生起念恩报恩的心。出世间法对上师三宝生起观功德的心,就能生起善心。

3、善心所是依所缘的对境而决定其善的,缘谛实(真实)、有(存在)、无欺诳的境,相信并承许就会成为善心所。

善的定义,首先是有不害心;二是远离贪嗔的平等舍心;善近能使身心轻安,远能感后世安乐;

善的状态,大多有无贪无嗔无痴有惭有愧有信等心所随伴。

对谛实的、存在的、无欺诳的境,能信、能承许,那么生起的心一定是善心。若信的是不存在的东西,如执牛戒,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那就不是善心。按俱舍论所说,与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等三善根相应而起之一切心、心所,都是善心

善业:能感安乐果之业。

如何才能生起善心?对于一个没学佛的人,只要生起报恩的心,如报父母恩就一定是善心。对学佛的来说,只有缘佛法僧三宝(功德田)、父母(恩德田)才能生起善心。俱舍中说缘羁旅客、行人、病人等苦田行布施的心、广论中所说以菩提心摄持,都是缘三宝中的法。

只要善心生起,则随转的心所一般都是善的,包含五遍行心所。

华菁 对这个帖子回复。
华菁
  • 善首先不害别人,现世身心轻安后世能感安乐果的叫善。
  • 生起善心的方法有二:有念恩报恩的心;缘三宝而生起善心。
  • 善心所要随善的心王而转就成善心。

无不害之心且感安乐之果即为善

缘佛法僧、观功念恩即可生起善心

善心主要指善的心王,心所是伴随心王存在,如果心王是善,那么心所即善

善以不害为基础,不仅当下能给自他带来快乐没有痛苦,且未来能感安乐果的,称之为善。

 生善心方便有:缘父母念恩德;缘三宝观功德。

只有心王是善的,善心所才会是善的(五遍行,五别境的参与)。因为心所系属于心,恒依心起,与心相应。喻心王为太阳,心所即是它所放出的七个颜色之光芒。

 

 

7组

善首先是不害,舍,不放逸,身心感到轻安;善的特点是当下带来轻安,远的后世带来安乐的果;

生起善心要缘三宝,缘父母,对三宝跟父母生起观功念恩的心;

生起善的心王就会跟着生起善的心所。

善:不害众生万物,能带来当下快乐,感后世安乐。

如何生起善心:缘三宝,对父母念恩报恩。

善心所如何成为善:心王善心所即善。

38、善之定义是何?如何才能生起善心?善心所是如何成为善的?
①能得安乐果,不恼害众生。
②善的心王要生起来,要靠五遍行心所、五别境心所,才能生起来。用世间法是报父母恩;佛教之善是缘三宝、报佛恩。
③善心所要随着心王而转,多提示自己,多生起善心,善心生起来,善心所就有了

10组华藏

38:善之定义是何?如何才能生起善心?善心所是如何成为善的?
答:善之定义首先要有不害别人心,对有情有平等的舍心。内心深处常念利乐众生能感安乐之果就会得到轻安。
生起感恩的心,对三宝,自已的师长:生起感恩的心。自已今天所知的一切佛法皆来自师父的教授之恩。自已的色身来自父母,对众生发一切来自父母的生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
常常思维。这样才能生起善心。
善心所是不断思维善能感安乐之果,恶业定会感苦果。今得暇满人身,难得易失。若不持戒修善,后得人生,实不不易。以此思维,久久薰习,就会生起善心。

善的定义:1能造善业感安乐果2不害,于心不忍,不忍伤害3心平等4止恶,防护罪恶5身心安住6对善法心生欢喜心7慧坚定8没有伤害损害之心9心无欲无取10自罪对自己对他人觉得羞耻11对于谛实、有、无欺诳的信。

生起善心:1念父母恩德2观上师三宝功德。

善心所围绕着善。

善:不害,舍,不放逸,轻安。能得安乐果。

善的心王生起,靠五遍行,五别境心所。世间人感恩父母,有报恩心。佛弟子可以缘上师三宝,观上师三宝的恩德和功德。

生起善心所要先有善的心王,善心所会随着善的心王而生起

1、做善业定感安乐果是善之定义

2、观父母的恩德能生起善心;观上师三宝的功德能生善心。

3、心王是善的那它的眷属也是善的

 

 

 

 

善之定义:从特点上说、从心所上说,首先不害众生(害肯定就不善);

从果上讲,能感安乐果的,令现在后世都安乐。

生起善心的方法:观功念恩。

世间:报父母恩(恩田)

佛法:缘上师三宝,对佛法僧三宝的功德生起观功念恩之心(功德田)。

善的心王先要生起来,一靠五遍行,一靠五别境。

答:善的定义是能感安乐果,令现在后世都安乐。

生起善心靠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才能生起。如观功念恩:①佛法,缘上师三宝;②世问法,报父母恩。

善心所成为善有:不害众生之心,有舍心,加上不放逸。

一组

        答:1、善:不害众生防罪恶,勇悦善法离沉掉,后世能得安乐果。

        2、如何生起善心:一是观父母恩德,生起报恩心;二是观三宝功德,生起善心。

        3、善心所如何成为善:善心所随着善心转,善的心王生起,才会生起善心所。而要生起善的心王,一是靠五别境心所,全是善的;二是靠善的五遍行心所(因其通三性),会指挥、牵动生起善心。

  • 善:现世能感身心轻安,后世能感安乐果。具体为不害,有舍心、不放逸(即依无贪、无嗔、无痴、精进四法,对治不善法)。
  • 以三宝和父母为对境,行持善法,生起善心。
  • 十一善心所随善心而转。

答:能感安乐果;不害是善;

       做了恶事,能生起追悔心、惭愧心;

       随善心转;对三宝,父母等具感恩心、报恩心;

九组:

善即是不害,给现世以及后世都能带来安乐的果。

缘三宝功德、缘父母的恩德比较容易生起善心。

善心所成为善:首先善的心王要生起来,一是靠五遍行心所、二是靠五别境心所(通三性)随善心转。

     答:善是不害,能给现世及下世带来安乐的果便是善。

     缘三宝功德,缘父母恩,知道感恩的容易生起善心。

    善心所随善而转。

善是不害,能感后世安乐果。

缘三宝功德,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容易生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