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37、等持何意?如何修等持?

Page 1 of 2Next

         答:“等持”的意思是,不沉不掉,把心平起来,并且保持住。 使所观境,专注在一个点上,不散动。

等持是平等持心。按数量次第,专注一境来修等持。

等持:平等持心

如何修等持:让心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散乱,需要多练习专注不散乱。

等持:令心平等。

修等持:令心专注和心一境性。

我们在所观的境里面,心要专注不流散;所观的境在数量和次第决定的基础上要做到你要住哪个境就能够按住哪个境。

  答:等持的定义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要想得到等持,就必须依靠教授,按照次第,长期坚持不懈的数数修习。

答:等持:平等持心。

        如何修:让心专注一境,多练习专注不散乱。

等持:平等持心,专注一境令心不流散。

根据仪轨按数量、按次第数数修习。例乐道晨修。

等持: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不沉不掉,平等持心。

对所观的境根据数量和次第来决定的,专注集中,一心一意,心想往哪个地方住,就往哪个地方住,不乱攀缘。

對所觀的境,持平等心,讓心不沉掉,并把持住

等持需要依照師父教授的次第和數量不斷地修

等持是平等持心,精神统一,心就不会散乱,完全清净,心一境性称为等持。

修等持:按数量次第,对专注一境来修等持。於所观境,令心不散。对“所乐境”“决定境”“曾习境”“所观境”专注所缘,定在所缘那个点,不散动。

等持即定、三摩地,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

缘所观境(曾习境和决定境),令心专注,平等持心,不散不沉不掉。用决定的数量、次第进行修习,能生起智慧。

37、等持何意?如何修等持?

1、等持:平等持心。于所观境,令心专注安住在上面不散为性,智依为业。

2、按照数量跟次第决定之后,心一境性,依此而修,就能得定。如依乐道里面的修行次第,师父现在每天带着我们修,心一境性,依此而修,从量变到质变,定能得定

1.等持就是平等持心,不沉不掉,心平下来,把心持住。心一境性,心专注在境上不散乱。

2.修等持要按照数量跟次第,根据师父教授来修,需要长期坚持练习。首先有一个所缘境,用正念安住所缘,用正知看住缘所缘的心,然后尽量远离沉掉。对治沉掉可以用做行之思。

答:等持也叫做禅定,也叫静虑,就是远离昏沉掉举。如何修,心安住一所缘境,远离昏沉掉举。

等持就是平等持心。

于所观的境上,使心专注不散乱,就安住在所缘境上。

等持是平等持心。修等持方法是观曾习境,决定境,或由欲心所对应的所乐或非乐境,按照决定的数量、次第之后,从头到尾,按照这个标准去修,使心专注的意思是专注在想要观的境上,就能够注,便有决择智生。

平等持心,又叫定,是定的别名;如何修等持意思就是如何修定

答案就在念者当中

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

令不忘失,能引定故。

消文:

念:在曾经接触过的了解的境中,令心明记不忘,这就是念的性用,定就是依靠这个念的业力。(要得定先要有念。我们修三皈依观,然后依观起修,修了之后得定。)内心中数数回忆摄持曾经所领受过的境相,令心明记不忘失,由这念力引生正定;

等持就是平等持心,是止,是心一境性,是对于所缘境,心专注不流散为性。

(1)持戒

(2)学习修定的方法。

(3)按照修定的方法,数量次第决定,心缘所观境,念念不忘,心专注于所缘境不流散到其他境上,但是境是按照次第是可以变化的,不是仅仅缘一境,原则是心应该缘在哪个境上,都专注在该缘的境上不流散。

等持是平等持心。

修等持方法是按照决定的数量、次第、标准去修,专注在想要观的境上,专注所缘,平等持心,不散不沉不掉。

等持:平等持心,专注一境令心不流散。

根据仪轨按数量、按次第数数修习。例乐道晨修。

等持就是平等持心。

于所观的境上,使心专注不散乱,就安住在所缘境上。

 

      等持——平等持心,也就是说不沈不掉,心平下来,要把它持住。

     如何修——于所观境,有所乐境,决定境,曾习境,不管哪亇对境令心专注不散动,按着数量,次第决定去修。

等持,就是平等持心。对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

如何修等持:一是确定所观境,可以观有功德的如皈依境、观有过失的如不净观,或不好不坏的如数息观;二是确定所修内容,给心一个思维轨道或范围;三是令心专注所观境思维不散乱,并数数修习,能引发智慧。

等持:意为平等持心。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

如何修等持:把曾经所学的内容明记不忘,清清楚楚地知道,然后在定中依它为所缘境而修,有正知便不散乱,而能安住,勤习不辍,由串习力胜心便不沉不掉,能持平等。

答:等持——专注所缘,平等持心,一心不乱,不沉不掉不散。

如何修等持:先把所缘境搞清楚,所缘境一定是曾习境和决定境,不一定是所乐境,观的内容是得(功德)失(过失,但不可引发嗔心)俱非(无好与坏,如数息观)境,选择自己所修相应的所缘境后,再专注所缘境,心不散乱,保持心一境性,不昏沉、不掉举,能够控制自己的心安住在所要修的不同所缘境上。

答:等持:平等持心(不沉不掉,专注一趣);

控制境的范围,于所观境,功德、过失、俱非,令心专注不散;

等持的意思,平等持心。不昏沉不掉举,把心平起来,并且保持住。使所观境专注于一点上不散乱。修等持要按数量次第修习,用正念安住所缘,观照所缘的心。长期串习。

答:等持,谓平等持心,不沉不掉,按数量次第观修,专注一境来修等持。

答:等持及平等持心,不沉不掉。在一坐上,心按住所缘境,提起正知正念,令心不散乱,按照初决定的次第数量,专注所缘境修至究竟,

Page 1 of 2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