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36、念者,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爲性,定依爲業。这一段请举例说明?

Page 1 of 2Next

      答:比如曾经串习过“四念处”,一听到四念处,现在马上可以想到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然后依次定在一个词上,一个一个观自己。修定就是依念的作用。

比如早晨修皈依境,先要反复串习,把整个皈依境需要观想的内容熟记于心,坐在那里一个一个观想,反复修,定才能慢慢生起来。

念心所,五遍行心所里第三个心所,所缘的是曾经经历过的、学习过的境,对于这个境,能够清清楚楚的记得、不忘记;念心所产生的业用是定心所所依,依这个念可以得到定。

比如:我们我们观皈依境,这个皈依境的修法肯定是善知识曾经传授给我们的,我们依止善知识,通过不断地修皈依境,慢慢的,我们在境里面越来越专注,定心所就慢慢生起来了。

 

比如我们见过也熟悉佛菩萨像,在观修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回忆出佛菩萨的样子,就是念。当我们的心专注在观佛菩萨这一个境上,定就可以慢慢生起来。

  答:如每天早上打坐修定,所修的内容和所缘的境都是先前反复学习过的,再按照善知识所讲的修习方法和次第日复一日的练习,会令心明记不忘,还会产生定的力量。

答:例如,座上观昄依境和资粮田,每天反复练习,把整个要观的境熟记在心里。

如:皈依境被传授后,对皈依境反复串习,就能够清晰记得、不会忘失;修习的数量和次第决定后,会逐步生起定心所。

例如,每天修习师父传的文殊心咒,经过不断的反复练习,把整个咒语修法牢记于心

观修下士道,因为曾经学习过下士道的具体内容,并将其反复记忆,直至不忘,于是在观修的时候才能生起念心所,从而由此生定。

早上晨修乐道,把整个仪轨全部反复记忆,每一部分都铭记在心。这样座上观修的时候才能令心不忘,以此所缘,专念不移,就会产生定。

师父传的文殊法一直坚持在修。对于曾习境,明记在心,念起修法的境的时候,能安在那个所缘境中。比如:会经常观想文殊菩萨的样子(略)和咒论围绕种子字 di 字在心间放光,加持自己和一切如母有情。自成本尊观时,也感受到自己业障消除,福德智慧得到增长。所以,心会很平静,会更有信心面对一些违缘障碍。

如晨修时令心对师父的教授皈依境、资粮田等明记不忘,反复串习,自己在打座时按照师父的教授一个一个来修,依念生定。

如觀皈依境,一開始需要看著儀軌才能隨文入觀,隨著修的數量增加,將儀軌牢牢地記住了,无数次地串习后就可以得定。

答:广论下十道,中十道内容,反复学习多变,比较熟悉,容易记起来。

如观皈依境,曾经学习过皈依,背过皈依学处,现在每天早上修皈依,就会不断的去忆念曾经学过的内容,由于不断的忆念串习令心明记不忘,皈依境作为所缘,定依正念而生

比如说曾经看过的一段文字,经常想、反复想,令心记得清清楚楚的,像打座修皈依这样就容易得定,这样就是念心所。

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

例如观修《上师瑜伽》,首先依止善知识学习了解《上师瑜伽》的观修方法。之后不断地去忆念串习之前学过的观修内容、方法、步骤。并将观修仪轨熟读成诵,明明白白地记在心里。然后以学过的内容这个曾习境作为所缘,通过不断地修,随着量的增加,念的力量越大越强,会让我们修定时缘曾习境速度越来越快,慢慢的定就会生岀来。

比方说,我们学了《五蕴论》,不断看书思维,心里七个年头,就想下是什么心所,刚开始还琢磨一会,最后一念闪过,便知道了,不让烦恼生根发芽,修定的时候,容易静下来。

我们每天早上的晨修,观皈依境,资粮田,

内心中数数回忆摄持所观的皈依境和资粮田,令心明记不忘失,由这念力引生正定

比如我们念咒,对于我们曾经学过的咒,比如金刚萨埵百字明,我们念诵的时候,因为已经修习过多遍,念的时候如何观想,如何念咒就全部能记住,不会出错,不会忘失教授,然后心一直专注念咒,不流散到其他境上,时间久了,定力就会逐渐增强,由念能生定。

正在学习的百法,对前面学过的内容,反复读诵以及听师父讲过的音频,使心明记不忘各个心所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时观察起心动念的生灭以此来对治烦恼,以此引生定心所。

比如曾经念过“心经”,一听到心经,现在马上可以想到五蕴皆空、度一起苦厄,然后依次定在一个词上,以此生定心所

比如修皈依境,观佛像时,佛的顶、双眼,福耳。穿的法衣,怎么坐的。坐的莲花台,左手甘露盈满之钵,右手持地。。都要能够清晰的观想出来。对佛像这个境一直铭记不忘。如果以前没有见过佛像,或见过了却想不起来,就不能缘到这个境。

如修皈依境,听闻善知识教授后,熟记如何观想皈依境及所修内容,令心明记不忘,并坚持不断修习,就能得到定。

答:修皈依的时候,念皈依仪轨,不用专门作意,很容易就能顺利的念下去,这是念的作用;在思维上师三宝功德的时候,心一直缘在境中专注不散,念能引生定;

记得第一次跟着师父破我品的时候,刚开始还不习惯学习,也听不懂,但是每天都有组员一起学习讨论,自己抽时间反复听师父课件,不断的坚持反复听串习,慢慢的就习惯了开始有点理解,后来就能定下心来学习。

      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这个我们平时修皈依时,师父一再强调不要忘记所缘佛像,佛长啥样,前后左右由哪些菩萨随从名记于心,把四皈依,四无量心仪规背熟,坚持依次而修便能得定。

比如,《心经》讲记内容背熟了,多次串习,背熟,经常背诵不忘,打坐时,能自如运用观想思维《心经》里的内容,内心不浮躁,令心平静,慢慢得定,注意力集中不分散。

比如,每天早晚课坚持不间断,对法本内容明记与心,久而久之形成记忆,若能用与修定,修定能生慧。

Page 1 of 2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