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课
引用于 邓艳华 在 2024年8月28日, 下午5:551、皈依境与资粮田有什么区别?
答:皈依境主要是用来修皈依。资粮田是修供养积资净值。用来对治不同的烦恼。
2、为什么修资粮田?
答:一是、观想资粮田,显现明了。宗大师云:有念易忘,而不易持,或思而不易知,及稍知而修不易通达正知者,于如是愚钝时期中,一意依于资粮田,是对治此知最盛教授。
二是、初由宗大师问本尊文殊,依何种资粮田而积福忏罪,依何种为本尊。依何种次第,始能迅速积集二中资粮而成佛。
三是、修行中以观想资粮田为要,故列此于集福忏罪之前。如大日如来所说密乘经中云:“一切最尊供养皆离去,而精勤于上师供养。” 因凡佛之一切智,皆可于上师前而获得,如认上师与三宝一体而行供养,则可得 大加持,及迅速成就。
3、如何修资粮田?
答:于悦意处,安乐座上,身具八法,威仪而坐,从殊胜善心之中,观想自己面前虚空之中。
先修皈依、发心与四无量。
特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必须速速获得,无上正等大觉宝位,故以甚深妙道上师本尊瑜伽门中,趣入修习菩提道次第之引导。(念七遍不等)
继而观想:自之面前,虚空之中,有八大狮子擎举高广宝座,上有杂色莲花、月、日轮垫之上,体性是自之具恩根本上师,相为释迦牟尼佛,身纯金色、金刚跏趺而坐,安住光明中。释迦摩尼佛安住心间,其心间蓝色金刚持安住,其心间吽字放光照射
其之后上方,杂色莲花、月、日轮垫之上为胜者金刚持,修行加持派众师长围绕而住。
右为至尊弥勒,广大行派,众师长围绕而住。
左为至尊文殊,甚深见派,众师长围绕而住。
前方为具恩根本上师,与结有法缘众师长,围绕而住。
周匝本尊、诸佛、菩萨、勇士、勇女、智慧护法等围绕而住。
诸尊各自面前几案上,摆放各自所宣诸教正法之经函,光明体性。
资粮田诸尊向外调伏随机变化之幻化身不可思议,周遍十方。
资粮田中所有主尊,头顶“嗡”字白色光,喉见“阿”字红色光,心间“吽”字蓝色光,脐间“梭”黄色字光,密处“哈”字绿色光,放五色光。上师能仁自在心间“吽”字,放光照射十方,从自性处迎请与自所修相同之“智慧尊” 融入各各“三味耶尊”,胜解各尊为总摄皈依处之体性。
接念普贤七支,奉献曼扎
复次,上师能仁自在心间的“吽”字放光,照耀周匝主尊,彼等化光融入能仁自在,能仁自在亦融入自之顶上根本上师。
如是转为自之根本上师已,观想顶上狮座、莲花、日月轮垫上,体性是自之具恩根本上师,相是释迦摩尼佛,金刚跏趺而坐。
随念略七支、曼扎
继而观想自与周匝一切如母有情同声祈请:
四身体性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离障法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大乐报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种种化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一切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一切本尊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诸佛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正法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僧伽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空行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护法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特启:
总摄皈处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祈请顶上上师降下白色甘露续流融入自他有情身心,净除一切障碍 ,自他有情转为光明体性,继续祈请顶上上师加持,降下五色光明溶人自他有情身心,获得寿命,福德,教证功德增广。
祈请顶上上师净除障碍能生起意乐、加行的罪障。加持相续中生起意乐、加行依止善知识殊胜功德。
祈请顶上上师净除障碍暇满利大、难得殊胜的罪障。加持相续中生起暇满利大、难得殊胜的殊胜功德。
顶上上师缩拇指大小,从中脉慢慢进入心间明点的莲花瓣打开,上师安坐在莲花上,半截金刚杵安放在合的莲花瓣上。
念诵释迦牟尼佛心咒7遍 ,密遮玛7遍
呼气 、动动手指下座。
1、皈依境与资粮田有什么区别?
答:皈依境主要是用来修皈依。资粮田是修供养积资净值。用来对治不同的烦恼。
2、为什么修资粮田?
答:一是、观想资粮田,显现明了。宗大师云:有念易忘,而不易持,或思而不易知,及稍知而修不易通达正知者,于如是愚钝时期中,一意依于资粮田,是对治此知最盛教授。
二是、初由宗大师问本尊文殊,依何种资粮田而积福忏罪,依何种为本尊。依何种次第,始能迅速积集二中资粮而成佛。
三是、修行中以观想资粮田为要,故列此于集福忏罪之前。如大日如来所说密乘经中云:“一切最尊供养皆离去,而精勤于上师供养。” 因凡佛之一切智,皆可于上师前而获得,如认上师与三宝一体而行供养,则可得 大加持,及迅速成就。
3、如何修资粮田?
答:于悦意处,安乐座上,身具八法,威仪而坐,从殊胜善心之中,观想自己面前虚空之中。
先修皈依、发心与四无量。
特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必须速速获得,无上正等大觉宝位,故以甚深妙道上师本尊瑜伽门中,趣入修习菩提道次第之引导。(念七遍不等)
继而观想:自之面前,虚空之中,有八大狮子擎举高广宝座,上有杂色莲花、月、日轮垫之上,体性是自之具恩根本上师,相为释迦牟尼佛,身纯金色、金刚跏趺而坐,安住光明中。释迦摩尼佛安住心间,其心间蓝色金刚持安住,其心间吽字放光照射
其之后上方,杂色莲花、月、日轮垫之上为胜者金刚持,修行加持派众师长围绕而住。
右为至尊弥勒,广大行派,众师长围绕而住。
左为至尊文殊,甚深见派,众师长围绕而住。
前方为具恩根本上师,与结有法缘众师长,围绕而住。
周匝本尊、诸佛、菩萨、勇士、勇女、智慧护法等围绕而住。
诸尊各自面前几案上,摆放各自所宣诸教正法之经函,光明体性。
资粮田诸尊向外调伏随机变化之幻化身不可思议,周遍十方。
资粮田中所有主尊,头顶“嗡”字白色光,喉见“阿”字红色光,心间“吽”字蓝色光,脐间“梭”黄色字光,密处“哈”字绿色光,放五色光。上师能仁自在心间“吽”字,放光照射十方,从自性处迎请与自所修相同之“智慧尊” 融入各各“三味耶尊”,胜解各尊为总摄皈依处之体性。
接念普贤七支,奉献曼扎
复次,上师能仁自在心间的“吽”字放光,照耀周匝主尊,彼等化光融入能仁自在,能仁自在亦融入自之顶上根本上师。
如是转为自之根本上师已,观想顶上狮座、莲花、日月轮垫上,体性是自之具恩根本上师,相是释迦摩尼佛,金刚跏趺而坐。
随念略七支、曼扎
继而观想自与周匝一切如母有情同声祈请:
四身体性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离障法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大乐报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种种化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一切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一切本尊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诸佛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正法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僧伽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空行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总摄护法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特启:
总摄皈处上师殊胜尊,能仁金刚持前作启白
祈请顶上上师降下白色甘露续流融入自他有情身心,净除一切障碍 ,自他有情转为光明体性,继续祈请顶上上师加持,降下五色光明溶人自他有情身心,获得寿命,福德,教证功德增广。
祈请顶上上师净除障碍能生起意乐、加行的罪障。加持相续中生起意乐、加行依止善知识殊胜功德。
祈请顶上上师净除障碍暇满利大、难得殊胜的罪障。加持相续中生起暇满利大、难得殊胜的殊胜功德。
顶上上师缩拇指大小,从中脉慢慢进入心间明点的莲花瓣打开,上师安坐在莲花上,半截金刚杵安放在合的莲花瓣上。
念诵释迦牟尼佛心咒7遍 ,密遮玛7遍
呼气 、动动手指下座。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9月5日, 下午1:311、皈依境与资粮田有什么区别?
皈依境主要是修皈依,修信心,求佛菩萨加持消除业障;
资粮田主要是修供养,积累福报,消除违缘。
2、为什么修资粮田?
宗喀大师云:有念易忘,而不易持,或思而不易知,及稍知而修不易通达正知者,于如是愚钝时期中,一意依于资粮田,是对治此之最胜教授。若意不依资粮田,则礼拜、供养、启请,皆无所依,积福忏罪,更无从作矣。
1、皈依境与资粮田有什么区别?
皈依境主要是修皈依,修信心,求佛菩萨加持消除业障;
资粮田主要是修供养,积累福报,消除违缘。
2、为什么修资粮田?
宗喀大师云:有念易忘,而不易持,或思而不易知,及稍知而修不易通达正知者,于如是愚钝时期中,一意依于资粮田,是对治此之最胜教授。若意不依资粮田,则礼拜、供养、启请,皆无所依,积福忏罪,更无从作矣。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4年9月5日, 下午9:471、皈依境与资粮田有什么区别?
皈依境目的是为了修习皈依。
资粮田的目的是为了修习集资忏净,最主要是为了积累福报,增加福智资粮。
2、为什么修资粮田?
宗喀巴大师说:有念易忘,而不易持,或思而不易知,及稍知而修不易通达正知者,于如是愚钝时期中,一意依于资粮田,是对治此之最胜教授。若意不依资粮田,则礼拜、供养、启请,皆无所依,积福忏罪,更无从作矣。
广论也说听闻而不能忆持,思维而不能解义,修持而不能通达时,就需要集资忏净,最好的方法就是依资粮田而修。
就是我们修行中出现障碍,心力弱,没有长进,违缘丛生的时候,就是福报不足,甚至会被俗务缠身,没有时间,精力,金钱修行时,都需要积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所以需要缘念资粮田而忏罪积福。
3、如何修资粮田?
(1)先收前所观皈依境。
(2)加持地基,观地基如清净刹土,极乐世界,众宝庄严。
(3)加持供养。如香、灯、花、食等以为代表,变化满虚空界,诵供养云咒三遍。以咒加持力,即可使有形体之一炷香,变为供养无量佛之供养云。
(4)面前虚空中,观一八大狮子所负无边广座,座中有一小宝座,座上有释迦像。心中大日如来像,其心中吽字放光。
右显弥勒及广行派,左显现文殊及深观派。
其上稍后显现大日如来及修行加持派。
前显现根本上师及曾受恩诸师。
俱在光中,周围(不放光)四部本尊、佛、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
诸尊各自面前有各所宣诸教证法之经函,以光明为其体相。
再观诸顶、喉、心间、脐、密处,五种子字放五色光。各尊心间吽字放钩形光,照遍十方,迎请各自智慧尊与之相合为一。念“扎吽榜火”,边念边想所请之智慧尊与面前三昧耶尊相合安住,心生欢喜。
(5)为诸尊沐浴。供养上妙涂香,衣服。
(6)之后就在资粮田诸尊面前修习普贤七支等集资忏净。
1、皈依境与资粮田有什么区别?
皈依境目的是为了修习皈依。
资粮田的目的是为了修习集资忏净,最主要是为了积累福报,增加福智资粮。
2、为什么修资粮田?
宗喀巴大师说:有念易忘,而不易持,或思而不易知,及稍知而修不易通达正知者,于如是愚钝时期中,一意依于资粮田,是对治此之最胜教授。若意不依资粮田,则礼拜、供养、启请,皆无所依,积福忏罪,更无从作矣。
广论也说听闻而不能忆持,思维而不能解义,修持而不能通达时,就需要集资忏净,最好的方法就是依资粮田而修。
就是我们修行中出现障碍,心力弱,没有长进,违缘丛生的时候,就是福报不足,甚至会被俗务缠身,没有时间,精力,金钱修行时,都需要积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所以需要缘念资粮田而忏罪积福。
3、如何修资粮田?
(1)先收前所观皈依境。
(2)加持地基,观地基如清净刹土,极乐世界,众宝庄严。
(3)加持供养。如香、灯、花、食等以为代表,变化满虚空界,诵供养云咒三遍。以咒加持力,即可使有形体之一炷香,变为供养无量佛之供养云。
(4)面前虚空中,观一八大狮子所负无边广座,座中有一小宝座,座上有释迦像。心中大日如来像,其心中吽字放光。
右显弥勒及广行派,左显现文殊及深观派。
其上稍后显现大日如来及修行加持派。
前显现根本上师及曾受恩诸师。
俱在光中,周围(不放光)四部本尊、佛、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
诸尊各自面前有各所宣诸教证法之经函,以光明为其体相。
再观诸顶、喉、心间、脐、密处,五种子字放五色光。各尊心间吽字放钩形光,照遍十方,迎请各自智慧尊与之相合为一。念“扎吽榜火”,边念边想所请之智慧尊与面前三昧耶尊相合安住,心生欢喜。
(5)为诸尊沐浴。供养上妙涂香,衣服。
(6)之后就在资粮田诸尊面前修习普贤七支等集资忏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