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32、如何结合暇满修习无常?

1

先思维八无暇十圆满的具体内容,再思维暇满义大难得易失的特点。接着思维这么好的暇身自己没能好好珍惜,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日常的琐事上,浪费在追名逐利上,浪费在恩怨情仇上,浪费在追求现世安乐上,在追求恶趣的路上越走越远却不自知,反倒沾沾自喜,白白的浪费了暇身。如入宝洲空手而返,世上还有比这更愚蠢的人吗?关键是我们的这个暇身,必死无疑,并且随时随地都会死去,自己毫无主宰。死时除了法余皆无益。现世追求的财富名誉,爱惜的亲人等都不会随己而去,只有善恶业随利去善趣或恶趣,所以现在必须好好修习正法,止恶修善,无常来时心才不会慌,精进的修习吧!

如不考虑暇满,无常也不会让人恐惧,如同人们常说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甚至很多人自杀来结束此世所谓的苦难。殊不知能得到这样的人身有多么难得,这一生结束后,再得暇满人身,如盲龟浮木,万劫难遇。正因为暇满难得,才更加畏惧无常,畏惧未修法而死,堕入恶趣求出无期。生起舍现世重后世,精进修法之心。

      无常者,思维定死、死期无定、死时除法外余皆无益也。明天与后世谁先来尚未可知。但如果只修无常,可能会走错方向,陷入随时会死的恐惧之中。因此要配合修习暇满,如思维万幸今已获得宝贵难得的暇满人身,可为后世、乃至无上菩提早做准备,勤修善法、积累资粮;即使无常速至,心中亦能坦然度之。结合暇满修习无常,是为了生起欢喜心,信心,对治自卑。

首先很庆幸得了人身又遇见了佛法,进而了解到了暇满,可是暇满的时间长短并不是控制在我们手中,生命随时会逝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此生偶获暇满义大难得之人身,又极易失。为什么?因死决定,不管在何处何时死主当来。《无常集》云:“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尚必舍此身,何况诸庸夫”;寿无可添,无间有减,命根每分每秒都在流失,任何的资财,咒药都无法增添。《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且生时无闲暇修正法,死决定!

又因死无定期。此寿无定,何时何处死无定。男女老少强壮衰弱死无定。内外死缘无定;死缘多活缘少。自身四大违害,外缘有心无心皆有违害,必死!《宝鬘论》云:“死绿极众多,活缘唯少许,此等亦成死,故当常修法”。改变心意!

且死时除法而外其它无益。死时亲朋无益,钱财名誉无益,身体无益,如博朵凡云:除我光荣,即是修习无常”,故我今已获得的暇满义大之身,又极易失,唯抓住至宝洲的机会,不能让其空过,励力依善知识闻思法义,积资净障,不负暇满!愿在利他的动机下,早日升起真实出离,生生世世不离宗大师教法,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生生世世殊胜增上,至直成佛!

修习无常,首先多思维三根本九因相,升起希求后世的心,放下对现世五欲的贪恋。但是由于无常修不好的时候会容易升起恐惧的心理,觉得自己随时会死,所以需要配合暇满来修。暇满难得,通过无常,更要体会现每一天能修行的可贵,生命的可贵,而更加珍惜时间来改变自己。

宥德 对这个帖子回复。
宥德

修习无常,了知决定死,容易生起断见或者恐惧。结合暇满,了知现已经得到殊胜的人身,犹如如意宝,能生起欢喜心而精进修行。

暇满人身难得今已得,此暇满人身也是刹那无常,从三根本、九因相、三决断门中思惟死殁无常,对治不死之心,珍惜暇满,当下即应修习善法。

 

32、如何结合暇满修习无常?

必须以净戒为基础,以布施为助缘,加上不贪着现世的无垢净愿方可获得暇满身

思维暇满人身的难得、利大如同十八种无价的珍宝凑在一起,由修无常知道这暇身易失,如果不以念死无常来指导我们求取心要。那么我们就只会考虑现世的种种需要,总惦记升官发财,为衣食名忙碌等事,永远没有修法的时间,空耗一生的时光。所以结合暇满念无常能促使我们修真正的佛法,成办三士道殊胜的功德,同时也不会产生悲观恐惧的情绪

现在得八有暇十圆满的人身,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但如此贤妙之身,非恒常不变,是不断迁流变坏的,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个先到,今偶一次得脱,若将此身弃舍,沉迷世间无益之事,或许就在明年乃至明天,便措手不及地失去了唯一可以自主的机会。因此要用暇满义大之身抓紧修学正法,成办三士道的功德,否则如既至宝州,空手而返,岂不哀哉。

1、以修无常为主,暇满为辅

2、修无常对治常、恐惧、焦虑和不确定的烦恼,除了自身无常以外,还涵盖山河大地等,范围较广

3、虽然无常给我们带来一种抓不住的心慌慌的感觉,但如今我已得暇满人身,不由得暗自庆幸,我还有学修的机会和时间,故殷勤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