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课
引用于 邓艳华 在 2024年8月26日, 下午3:551、四无量心如何修?
答:即慈悲喜舍,此处修法,须先舍,后慈悲喜。
修舍心时,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我渴望其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怨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於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愿无量)。愿一切众生皆安住於平等舍心(随喜无量)。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於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的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先观想,再念文,先发心、次愿、次安住、次愿作,次求加持能作。此为舍无量心。
修时先缘一个众生修(和自己无冤无爱平等的有情,后面2个、3个、、最后在观富裕的,穷的有情等),次在观缘自己的亲人修,修到一定量了,在观缘冤亲来修,心平等了即修好了。
后在修慈(缘有情缺少安乐)、悲(缘有情如慈母之於独子令其拔苦)、喜(缘如母有情得无漏乐)。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答:看一切众生如母想是修菩提心,观功念恩的心。看一切众生如独子想是为了拔苦,修悲心对治嗔心。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答:皈依是相信三宝能救我脱离轮回的苦,而皈依三宝。
发心是一切众生都是慈母有情,生起无量的悲心,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圆满成就佛果。
1、四无量心如何修?
答:即慈悲喜舍,此处修法,须先舍,后慈悲喜。
修舍心时,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我渴望其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怨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於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愿无量)。愿一切众生皆安住於平等舍心(随喜无量)。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於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的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先观想,再念文,先发心、次愿、次安住、次愿作,次求加持能作。此为舍无量心。
修时先缘一个众生修(和自己无冤无爱平等的有情,后面2个、3个、、最后在观富裕的,穷的有情等),次在观缘自己的亲人修,修到一定量了,在观缘冤亲来修,心平等了即修好了。
后在修慈(缘有情缺少安乐)、悲(缘有情如慈母之於独子令其拔苦)、喜(缘如母有情得无漏乐)。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答:看一切众生如母想是修菩提心,观功念恩的心。看一切众生如独子想是为了拔苦,修悲心对治嗔心。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答:皈依是相信三宝能救我脱离轮回的苦,而皈依三宝。
发心是一切众生都是慈母有情,生起无量的悲心,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圆满成就佛果。
引用于 帅雅馨 在 2024年8月26日, 下午6:561、四无量心如何修?
略论释处:四无量心先修舍,之后慈悲喜。
先观想,后念文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我渴望其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一、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
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
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二、慈无量心:
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
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三、悲无量心:
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四、喜无量心。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观一切众生如母想,是为了修菩提心,修观功念恩的心。知母念恩!
观一切众生如独子想,是为了修慈悲心,拔苦与乐。对治嗔心的方法。生起报恩的心和悲心的功德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昄依: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从现在起直到成佛,我皈依三宝,不离开三宝。
发心:
我以所修诸善根,是行菩提心。
为利有情愿成佛,是愿菩提心。先念三宝,之后发心,要像佛菩萨学习,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愿成佛。
1、四无量心如何修?
略论释处:四无量心先修舍,之后慈悲喜。
先观想,后念文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我渴望其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一、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
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
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二、慈无量心:
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
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三、悲无量心:
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四、喜无量心。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观一切众生如母想,是为了修菩提心,修观功念恩的心。知母念恩!
观一切众生如独子想,是为了修慈悲心,拔苦与乐。对治嗔心的方法。
生起报恩的心和悲心的功德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昄依: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从现在起直到成佛,我皈依三宝,不离开三宝。
发心:
我以所修诸善根,是行菩提心。
为利有情愿成佛,是愿菩提心。
先念三宝,之后发心,要像佛菩萨学习,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愿成佛。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8月27日, 下午12:501、四无量心如何修?
寻常说四无量心,为慈、悲、喜、舍。此处修法,须先舍,后慈悲喜。
一、舍无量心: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
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
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
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先观想,再念文。第一句为愿无量,二句为随喜无量。三句为增上无量,四句祈祷无量。亦即先发心,次愿,次安住,次愿作,次求加持能作,此为舍无量心。
二、慈无量心: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三、悲无量心: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四、喜无量心: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藏文为涅盘究竟乐)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如上我能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乐,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慈心观有情为独子是修慈悲心,慈是予乐,对治嗔心;悲是拔苦,对治害心;生起慈悲心的功德;
观有情为母是修菩提心,知母念恩,观功念恩,对治观过念怨;生起菩提心的功德。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六度万行),为利有情愿成佛”。前二句,为皈依,三句为行菩提,四句为愿菩提。此念时如是,修时须先愿后行;
皈依是畏三恶趣,畏轮回,相信三宝能救护,皈依三宝,求救三宝,自身先皈依;
发心是为利益有情发起菩提心,慈悲心等,自己发起想救渡众生的心;
皈依是求救护,发心是去救护他人,能依跟所依的区别。
1、四无量心如何修?
寻常说四无量心,为慈、悲、喜、舍。此处修法,须先舍,后慈悲喜。
一、舍无量心: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
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
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
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先观想,再念文。第一句为愿无量,二句为随喜无量。三句为增上无量,四句祈祷无量。亦即先发心,次愿,次安住,次愿作,次求加持能作,此为舍无量心。
二、慈无量心: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三、悲无量心: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四、喜无量心: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藏文为涅盘究竟乐)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如上我能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乐,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慈心观有情为独子是修慈悲心,慈是予乐,对治嗔心;悲是拔苦,对治害心;生起慈悲心的功德;
观有情为母是修菩提心,知母念恩,观功念恩,对治观过念怨;生起菩提心的功德。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六度万行),为利有情愿成佛”。前二句,为皈依,三句为行菩提,四句为愿菩提。此念时如是,修时须先愿后行;
皈依是畏三恶趣,畏轮回,相信三宝能救护,皈依三宝,求救三宝,自身先皈依;
发心是为利益有情发起菩提心,慈悲心等,自己发起想救渡众生的心;
皈依是求救护,发心是去救护他人,能依跟所依的区别。
引用于 Lisa 在 2024年8月28日, 下午12:401、四无量心如何修?
答:
先修舍心,后修慈悲喜心
修舍心: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希望他们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到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念:“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修慈无量心:
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修悲无量心:
先观想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修喜无量心:
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如上我能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乐,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答:
观有情为母生起慈心,对治观过念冤的心
观有情为独子生起悲心,对治瞋心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答: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到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前二句是皈依,第三句是行菩提,第四句是愿菩提。
1、四无量心如何修?
答:
先修舍心,后修慈悲喜心
修舍心: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希望他们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到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念:“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修慈无量心:
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修悲无量心:
先观想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修喜无量心:
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如上我能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乐,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答:
观有情为母生起慈心,对治观过念冤的心
观有情为独子生起悲心,对治瞋心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答: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到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前二句是皈依,第三句是行菩提,第四句是愿菩提。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4年9月5日, 下午9:451、四无量心如何修?
修四无量心,即修慈悲喜舍,须先舍,后慈悲喜。行者亦须使心平如虚空。故应先修舍心。
(1)修舍无量心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愿其成佛,但尚未成佛,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此处有四句文,须念三遍或多遍。文云:“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先观想,再念文。先发心,次愿,次安住,次愿作,次求加持能作。此为舍无量心。
(2)慈无量心
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3)悲无量心。
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4)喜无量心。
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藏文,为涅槃究竟乐)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如上我能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乐,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至修慈悲二无量心时,可加入自他相换法。即愿以我之福报,化为黄色光明,悉与一切众生。彼之罪过,皆化为黑烟入于我身,悉愿代受。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观有情为独子是为了对治嗔心,修习慈悲心,对众生拔苦予乐。
观有情如母是为了对治观过念冤,修行观功念恩,生起菩提心。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这两句是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这两句是发心,前一句为行菩提,后一句为愿菩提。
皈依的目的是为了常随佛学,为利有情愿而获佛果位。但是为了成佛,又不能离开皈依,需要从今直至菩提不舍皈依。
1、四无量心如何修?
修四无量心,即修慈悲喜舍,须先舍,后慈悲喜。行者亦须使心平如虚空。故应先修舍心。
(1)修舍无量心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愿其成佛,但尚未成佛,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此处有四句文,须念三遍或多遍。文云:“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先观想,再念文。先发心,次愿,次安住,次愿作,次求加持能作。此为舍无量心。
(2)慈无量心
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3)悲无量心。
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4)喜无量心。
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藏文,为涅槃究竟乐)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如上我能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乐,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至修慈悲二无量心时,可加入自他相换法。即愿以我之福报,化为黄色光明,悉与一切众生。彼之罪过,皆化为黑烟入于我身,悉愿代受。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观有情为独子是为了对治嗔心,修习慈悲心,对众生拔苦予乐。
观有情如母是为了对治观过念冤,修行观功念恩,生起菩提心。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这两句是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这两句是发心,前一句为行菩提,后一句为愿菩提。
皈依的目的是为了常随佛学,为利有情愿而获佛果位。但是为了成佛,又不能离开皈依,需要从今直至菩提不舍皈依。
引用于 小景 在 2024年9月6日, 下午10:321、四无量心如何修?
答:四无量心即是慈悲喜舍,按略论释的指导,这里 应该先修舍心,之后再思维慈、悲、喜。
首先我们要观想周围围绕着如母有情,这些有情皆做过我的父母,我渴望其尽皆成佛获得殊胜无漏之乐。但一切如母有情长夜沉沦生死苦海,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无有出离,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一、渴望一切众生远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此为愿无量。
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此为随喜无量。
要思维,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此是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此是祈祷无量。
二、慈无量心:
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无漏之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思维有何不可。
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发愿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三、悲无量心:
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四、喜无量心: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藏文为涅盘究竟乐)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如上我能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乐,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答:慈心观有情为独子是修慈悲心,慈是予乐,对治嗔心;悲是拔苦,对治害心;生起慈悲心的功德;观有情为母是为了修菩提心,按照知母念恩的次第 ,对 母亲观功念恩,对治观过念怨;生起菩提心的功德。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昄依: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从现在起直到成佛,我皈依三宝,不离开三宝。
发心:
我以所修诸善根,是行菩提心。
为利有情愿成佛,是愿菩提心。先念三宝,之后发心,要像佛菩萨学习,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愿成佛。皈依是从自己方面有充分的理据对三宝进行皈投依靠,寻求三宝 庇护,而发心更强调是从自他两个方面来对皈依后的目标进行校准,以发菩提心最为殊胜。
1、四无量心如何修?
答:四无量心即是慈悲喜舍,按略论释的指导,这里 应该先修舍心,之后再思维慈、悲、喜。
首先我们要观想周围围绕着如母有情,这些有情皆做过我的父母,我渴望其尽皆成佛获得殊胜无漏之乐。但一切如母有情长夜沉沦生死苦海,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无有出离,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一、渴望一切众生远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此为愿无量。
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此为随喜无量。
要思维,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此是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此是祈祷无量。
二、慈无量心:
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无漏之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思维有何不可。
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发愿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三、悲无量心:
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四、喜无量心: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藏文为涅盘究竟乐)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如上我能作使一切有情皆得无苦之乐,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答:慈心观有情为独子是修慈悲心,慈是予乐,对治嗔心;悲是拔苦,对治害心;生起慈悲心的功德;观有情为母是为了修菩提心,按照知母念恩的次第 ,对 母亲观功念恩,对治观过念怨;生起菩提心的功德。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昄依: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从现在起直到成佛,我皈依三宝,不离开三宝。
发心:
我以所修诸善根,是行菩提心。
为利有情愿成佛,是愿菩提心。
先念三宝,之后发心,要像佛菩萨学习,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愿成佛。皈依是从自己方面有充分的理据对三宝进行皈投依靠,寻求三宝 庇护,而发心更强调是从自他两个方面来对皈依后的目标进行校准,以发菩提心最为殊胜。
引用于 静心 在 2024年9月29日, 下午10:381、四无量心如何修?
略论释处:四无量心先修舍,之后慈悲喜。
先观想,后念文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我渴望其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一、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
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
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二、慈无量心:
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
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三、悲无量心:
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四、喜无量心。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观一切众生如母想,是为了修菩提心,修观功念恩的心。知母念恩!
观一切众生如独子想,是为了修慈悲心,拔苦与乐。对治嗔心的方法。生起报恩的心和悲心的功德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昄依: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从现在起直到成佛,我皈依三宝,不离开三宝。
发心:
我以所修诸善根,是行菩提心。
为利有情愿成佛,是愿菩提心。先念三宝,之后发心,要像佛菩萨学习,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愿成佛。
1、四无量心如何修?
略论释处:四无量心先修舍,之后慈悲喜。
先观想,后念文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我渴望其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一、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
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
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二、慈无量心:
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
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三、悲无量心:
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四、喜无量心。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观一切众生如母想,是为了修菩提心,修观功念恩的心。知母念恩!
观一切众生如独子想,是为了修慈悲心,拔苦与乐。对治嗔心的方法。
生起报恩的心和悲心的功德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昄依: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从现在起直到成佛,我皈依三宝,不离开三宝。
发心:
我以所修诸善根,是行菩提心。
为利有情愿成佛,是愿菩提心。
先念三宝,之后发心,要像佛菩萨学习,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愿成佛。
引用于 具慧 在 2024年10月10日, 下午3:131、四无量心如何修?
四无量心,为慈悲喜舍。此处修法,须先舍,后慈悲喜。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慈心观有情为独子可对治是为了修慈悲心,拔苦与乐。对治嗔心的方法。
观有情为母对治为了修菩提心,修观功念恩的心。知母念恩!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皈依要具备二个条件:皈依境、皈依因;发心:发起善心所,即发起菩提心为救一切众生(拔苦予乐),愿速成佛
1、四无量心如何修?
四无量心,为慈悲喜舍。此处修法,须先舍,后慈悲喜。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慈心观有情为独子可对治是为了修慈悲心,拔苦与乐。对治嗔心的方法。
观有情为母对治为了修菩提心,修观功念恩的心。知母念恩!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皈依要具备二个条件:皈依境、皈依因;发心:发起善心所,即发起菩提心为救一切众生(拔苦予乐),愿速成佛
引用于 静心 在 2024年10月13日, 下午9:271、四无量心如何修?
略论释处:四无量心先修舍,之后慈悲喜。
先观想,后念文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我渴望其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一、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
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
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二、慈无量心:
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
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三、悲无量心:
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四、喜无量心。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观一切众生如母想,是为了修菩提心,修观功念恩的心。知母念恩!
观一切众生如独子想,是为了修慈悲心,拔苦与乐。对治嗔心的方法。生起报恩的心和悲心的功德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昄依: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从现在起直到成佛,我皈依三宝,不离开三宝。
发心:
我以所修诸善根,是行菩提心。
为利有情愿成佛,是愿菩提心。先念三宝,之后发心,要像佛菩萨学习,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愿成佛。
1、四无量心如何修?
略论释处:四无量心先修舍,之后慈悲喜。
先观想,后念文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我渴望其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一、渴望一切众生皆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无量心,有何不可(此为愿无量)。
愿一切众生皆安住于平等舍心(随喜无量)。
我今能作,使一切众生离冤亲憎爱入于平等舍心(增上无量)。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离冤亲憎爱入平等心,祈请上师即佛,特别加持(祈祷无量)。
二、慈无量心:
先观一切如母有情缺乏安乐。次念渴望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有何不可。
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如上我能作使众生皆具足乐及乐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三、悲无量心:
先观想须如慈母之于独子,见其受苦之情状。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远离苦及苦因,有何不可。愿一切有情皆得离苦及苦因。我今愿作使一切有情皆离苦及苦因。如上我能作使一切众生皆离苦及苦因,请求上师即佛,特别加持。
四、喜无量心。先观想,次念渴望一切如母有情皆得无苦之无漏乐。
2、慈心观有情为独子与观有情为母各对治什么烦恼?生起什么功德?
观一切众生如母想,是为了修菩提心,修观功念恩的心。知母念恩!
观一切众生如独子想,是为了修慈悲心,拔苦与乐。对治嗔心的方法。
生起报恩的心和悲心的功德
3、皈依与发心有什么区别?
昄依: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从现在起直到成佛,我皈依三宝,不离开三宝。
发心:
我以所修诸善根,是行菩提心。
为利有情愿成佛,是愿菩提心。
先念三宝,之后发心,要像佛菩萨学习,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愿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