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课。
引用于 邓艳华 在 2024年8月23日, 下午3:021、如何修皈依境?
答:境即观所缘。于前面虚空中,观只剩下干干净净、蓝蓝的虚空。距眉间一箭远,有光明、灿烂、宽广、众宝庄严八大狮子擎举的高广宝座。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客巴无别,相则释迦牟尼佛,具诸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放在膝盖上向下),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看到佛像,你的手挥过去,也没有什么障碍。)
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也是八大狮子抬的,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等希有功德。
2、皈依之因是何?
答:(一)、生怖畏
由怖畏三恶道苦,而又极易堕入,为此希求救护。
(二)、真诚认识
由认明确实能具救护功能者,惟有三宝。
以此二因,始为正皈依。
3、皈依如何修?
答:一、首先思维我与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唯一救护我者,只有三宝。
二、多次念诵皈依上师,猛励祈请,前54遍,观想能仁上师身上降下白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心中净除依师所生的所有罪障,自他有情身体变成光明体性。后54遍,观想能仁上师身上降下五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身心,一切寿命、财富、福德、教证功德昔皆增长。由上师身语意加持安住自他有情,作意皈依上师而作救护。
三、多次念诵皈依佛,猛励祈请,前54遍,观想金刚持等诸佛身上降下白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心中净除依佛所生的所有罪障,自他有情身体变成光明体性。后54遍,观想金刚持等诸佛身上降下五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身心,一切寿命、财富、福德、教证功德昔皆增长。由诸佛身语意加持安住自他有情,作意皈依佛而作救护。
四、多次念诵皈依法,猛励祈请,前54遍,观想诸法经函身上降下白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心中净除一切谤法恶业罪障,自他有情身体变成光明体性。后54遍,观想诸佛经函降下五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身心,一切寿命、财富、福德、教证功德昔皆增长。作意皈依法而作救护。
五、多次念诵皈依僧,猛励祈请,前54遍,观想菩萨声闻缘觉勇士勇母护法智慧尊圣众身上降下白色甘露续流,溶入自他有情心中净除一切依僧宝所生罪障,自他有情身体变成光明体性。后54遍,观想菩萨声闻缘觉勇士勇母护法智慧尊圣众降下五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身心,一切寿命、财富、福德、教证功德昔皆增长。作意皈依僧伽而作救护。于此生喜。
六、多次念诵“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观想资粮田诸尊身中降下甘露续流,融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治所有罪障,身转为清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教证功德悉皆增广,由三宝加持安住自他一切有情。
七、次后多念“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猛励修习发心,观想能仁身分出相同之身,融入自身,自身转成能仁之身,从自成能仁之身而放光明,照射周咋一切父母有情,净除其各自罪障及一切痛苦,心间吽字继续放光照射到有情头顶,每个有情头顶光端都有一尊释迦摩尼佛,融入有情身心,继续念诵释迦摩尼佛心咒,一切有情安住佛果。
八、修四无量心,明显观想诸所缘,口诵:“愿诸如母有情具乐及乐因,愿诸有情离苦及苦因,愿诸众生不离无苦之乐,愿诸众生远离亲疏贪嗔住平等舍。观想资粮田诸尊,身中降下无量甘露续流,融入一切父母有情,净治亲疏贪嗔等一切罪障业惑,及由此所出之苦。”获的圆满无漏安乐,安住意念四无量心。
九、念诵普贤七支、供奉曼扎以及三事求加祈请。
十、收皈依境。观想上师能仁心间放光,照耀安住轮围之资粮田诸尊,一切化光融入能仁心间,能仁化光融入自之眉间,深信相续得此加持,念诵21遍释迦摩尼佛心咒。
出气、动动手指下座。
1、如何修皈依境?
答:境即观所缘。于前面虚空中,观只剩下干干净净、蓝蓝的虚空。距眉间一箭远,有光明、灿烂、宽广、众宝庄严八大狮子擎举的高广宝座。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客巴无别,相则释迦牟尼佛,具诸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放在膝盖上向下),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看到佛像,你的手挥过去,也没有什么障碍。)
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也是八大狮子抬的,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等希有功德。
2、皈依之因是何?
答:(一)、生怖畏
由怖畏三恶道苦,而又极易堕入,为此希求救护。
(二)、真诚认识
由认明确实能具救护功能者,惟有三宝。
以此二因,始为正皈依。
3、皈依如何修?
答:一、首先思维我与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唯一救护我者,只有三宝。
二、多次念诵皈依上师,猛励祈请,前54遍,观想能仁上师身上降下白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心中净除依师所生的所有罪障,自他有情身体变成光明体性。后54遍,观想能仁上师身上降下五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身心,一切寿命、财富、福德、教证功德昔皆增长。由上师身语意加持安住自他有情,作意皈依上师而作救护。
三、多次念诵皈依佛,猛励祈请,前54遍,观想金刚持等诸佛身上降下白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心中净除依佛所生的所有罪障,自他有情身体变成光明体性。后54遍,观想金刚持等诸佛身上降下五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身心,一切寿命、财富、福德、教证功德昔皆增长。由诸佛身语意加持安住自他有情,作意皈依佛而作救护。
四、多次念诵皈依法,猛励祈请,前54遍,观想诸法经函身上降下白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心中净除一切谤法恶业罪障,自他有情身体变成光明体性。后54遍,观想诸佛经函降下五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身心,一切寿命、财富、福德、教证功德昔皆增长。作意皈依法而作救护。
五、多次念诵皈依僧,猛励祈请,前54遍,观想菩萨声闻缘觉勇士勇母护法智慧尊圣众身上降下白色甘露续流,溶入自他有情心中净除一切依僧宝所生罪障,自他有情身体变成光明体性。后54遍,观想菩萨声闻缘觉勇士勇母护法智慧尊圣众降下五色甘露,溶入自他有情身心,一切寿命、财富、福德、教证功德昔皆增长。作意皈依僧伽而作救护。于此生喜。
六、多次念诵“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观想资粮田诸尊身中降下甘露续流,融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净治所有罪障,身转为清净光明体性,寿命、福德、教证功德悉皆增广,由三宝加持安住自他一切有情。
七、次后多念“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猛励修习发心,观想能仁身分出相同之身,融入自身,自身转成能仁之身,从自成能仁之身而放光明,照射周咋一切父母有情,净除其各自罪障及一切痛苦,心间吽字继续放光照射到有情头顶,每个有情头顶光端都有一尊释迦摩尼佛,融入有情身心,继续念诵释迦摩尼佛心咒,一切有情安住佛果。
八、修四无量心,明显观想诸所缘,口诵:“愿诸如母有情具乐及乐因,愿诸有情离苦及苦因,愿诸众生不离无苦之乐,愿诸众生远离亲疏贪嗔住平等舍。观想资粮田诸尊,身中降下无量甘露续流,融入一切父母有情,净治亲疏贪嗔等一切罪障业惑,及由此所出之苦。”获的圆满无漏安乐,安住意念四无量心。
九、念诵普贤七支、供奉曼扎以及三事求加祈请。
十、收皈依境。观想上师能仁心间放光,照耀安住轮围之资粮田诸尊,一切化光融入能仁心间,能仁化光融入自之眉间,深信相续得此加持,念诵21遍释迦摩尼佛心咒。
出气、动动手指下座。
引用于 帅雅馨 在 2024年8月26日, 下午5:591、如何修皈依境?
于前面虚空中,经常要观(蓝空),距眉间一箭远,有光明灿烂宽广众宝庄严狮子座(八大狮子表八大自在),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 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
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喀巴无别。相则释迦,具诸 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 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
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 等希有。
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
莲,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表世 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
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 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
坐此上者,表 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
右边坐弥勒菩萨,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
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不应想其缺陷相,不管你的善知识是什么样子,都要观他年轻的模样,没有缺陷的样子。
住世者为绣座,涅槃者为莲座,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
各上师座前,都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
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
2、皈依之因是何?
一、生怖畏,害怕三恶趣的痛苦生起怖畏之心。
二、真诚认识,真诚认识到只有三宝能救自己,唯有三宝是我的依怙,这样的心生起来,是下士道的皈依。
3、皈依如何修?
一、观皈依境后,于自身周围观想六道有情,如草满大地,相状皆如生母,体性则为曾受大苦之六道有情,与之同一皈依三宝。
如但口诵亦非真实皈依,应思我与一切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又如自遭冤害,刀已在颈,命悬须臾,忽见有能救者至,呼出至诚垦切求救之声。此心生起,方口诵教授。
先念皈依上师,皈依上师——如念百遍,前五十遍,观想上师及一切受恩师和传承诸师,身上放白光,照于自身及如草满大地之如母有情,光入毛孔,化白色甘露,如雨倾注,直入自身心中,即得加持。从无始所造依师罪业,悉化为浓烟黑汁,由光明甘露涤除净尽,由诸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后,光明甘露充满全身。此为消罪加持法。又想黄光及黄色甘露,入于自身心中,驱除病痛,使寿命、福报、受用、智慧、一切增长。同时自与自周围绕之一切如母有情,皆在上师甘露加持之下获得救护矣。后五十遍、为增长福报加持法。
皈依佛—— 如前所讲之五十遍,以忏无始来于佛所犯诸罪,如出佛身血,当卖佛像以糊口,以像作财产想,及皈依天神外道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法—— 如前所讲各尊前,各有三部经函,体性乃诸佛菩萨五智。继思经函放白黄二光(如前讲先白后黄,先忏后增。)以忏无始以来谤法及起邪见,与典当受用及不恭敬,与残害有情(佛法无残害有情者。)等罪,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僧—— 缘念住于菩萨、独觉、声闻,依密加勇士、空行、护法。启请后,如前讲,放白黄光,以忏夺取僧食、破和合僧,与外道为伴侣,及不恭敬等罪。以上诸罪,尤以夺取僧食为重。所感地狱,如黑绳、铁臼、夹壁等,皆为夺取僧食而设,黑绳,表其长,铁臼,表其坚圆,夹壁,表其逼窄。皆如前说观想。
念四皈依
最后念:我于上师本尊三宝之前而皈依。于念四皈依后,须加此一句。
不共皈依: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自为渴愿速得大乘三宝果位而皈依。自念从今起,直至成佛前一刹那,为利一切有情,正诚皈依。
观想主座释迦,悦意微笑,其体分为二入于自身心中。于刹那间自变为佛相,起佛慢想。想自为真佛,自身放光,照遍周围如母有情,使皆化为佛。
修四无量心:先观想再念文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我渴望其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愿一切有情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
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
愿一切有情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有情不离增上及解脱妙乐
1、如何修皈依境?
于前面虚空中,经常要观(蓝空),距眉间一箭远,有光明灿烂宽广众宝庄严狮子座(八大狮子表八大自在),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 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
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喀巴无别。相则释迦,具诸 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 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
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 等希有。
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
莲,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表世 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
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 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
坐此上者,表 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
右边坐弥勒菩萨,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
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
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不应想其缺陷相,不管你的善知识是什么样子,都要观他年轻的模样,没有缺陷的样子。
住世者为绣座,涅槃者为莲座,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
各上师座前,都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
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
2、皈依之因是何?
一、生怖畏,害怕三恶趣的痛苦生起怖畏之心。
二、真诚认识,真诚认识到只有三宝能救自己,唯有三宝是我的依怙,这样的心生起来,是下士道的皈依。
3、皈依如何修?
一、观皈依境后,于自身周围观想六道有情,如草满大地,相状皆如生母,体性则为曾受大苦之六道有情,与之同一皈依三宝。
如但口诵亦非真实皈依,应思我与一切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又如自遭冤害,刀已在颈,命悬须臾,忽见有能救者至,呼出至诚垦切求救之声。此心生起,方口诵教授。
先念皈依上师,皈依上师——如念百遍,前五十遍,观想上师及一切受恩师和传承诸师,身上放白光,照于自身及如草满大地之如母有情,光入毛孔,化白色甘露,如雨倾注,直入自身心中,即得加持。从无始所造依师罪业,悉化为浓烟黑汁,由光明甘露涤除净尽,由诸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后,光明甘露充满全身。此为消罪加持法。又想黄光及黄色甘露,入于自身心中,驱除病痛,使寿命、福报、受用、智慧、一切增长。同时自与自周围绕之一切如母有情,皆在上师甘露加持之下获得救护矣。后五十遍、为增长福报加持法。
皈依佛—— 如前所讲之五十遍,以忏无始来于佛所犯诸罪,如出佛身血,当卖佛像以糊口,以像作财产想,及皈依天神外道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法—— 如前所讲各尊前,各有三部经函,体性乃诸佛菩萨五智。继思经函放白黄二光(如前讲先白后黄,先忏后增。)以忏无始以来谤法及起邪见,与典当受用及不恭敬,与残害有情(佛法无残害有情者。)等罪,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僧—— 缘念住于菩萨、独觉、声闻,依密加勇士、空行、护法。启请后,如前讲,放白黄光,以忏夺取僧食、破和合僧,与外道为伴侣,及不恭敬等罪。以上诸罪,尤以夺取僧食为重。所感地狱,如黑绳、铁臼、夹壁等,皆为夺取僧食而设,黑绳,表其长,铁臼,表其坚圆,夹壁,表其逼窄。皆如前说观想。
念四皈依
最后念:我于上师本尊三宝之前而皈依。于念四皈依后,须加此一句。
不共皈依: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自为渴愿速得大乘三宝果位而皈依。自念从今起,直至成佛前一刹那,为利一切有情,正诚皈依。
观想主座释迦,悦意微笑,其体分为二入于自身心中。于刹那间自变为佛相,起佛慢想。想自为真佛,自身放光,照遍周围如母有情,使皆化为佛。
修四无量心:先观想再念文
观想周围如母有情,我渴望其尽皆成佛。但一切如母有情,尚未得成,仍在苦中,因彼等皆由冤亲憎爱,起惑造业所致。复想自与一切有情均安住于平等舍心。
愿一切有情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
愿一切有情具足乐及乐因
愿一切有情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有情不离增上及解脱妙乐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8月27日, 下午12:161、如何修皈依境?
于前面虚空中,距眉间一箭远,有光明灿烂宽广众宝庄严狮子座(八大狮子表八大自在,负此宝座),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喀巴无别。相则释迦,具诸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稀有,表诸佛菩萨等稀有。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莲,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表世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此言真空正见亦如是)。坐此上者,表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法衣,表具足一切戒。左手钵中,充满智慧、长寿、药甘露。盖以智慧降烦恼魔,以长寿降死魔,以药降病魔,右手按地印(即降魔印),表降天子魔。成佛后已降伏烦恼、病、死、天子等四魔。跏趺坐,表空乐不二。右边坐弥勒,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不应想其缺陷相。分:住世者为绣座;涅盘者,为莲座。)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各上师座前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又真实想曼荼罗(资粮田)中各像,皆喜悦亲爱,如母之于子。依吾人平日作业,本不应上博佛喜,须想作忤逆独子,偶为善事,慈母对之亦甚喜悦。再从对境身口意不可思议功德,恭敬承事,起皈依想。
2、皈依之因是何?
皈依之因有二:(一)、生怖畏,(二)、真诚认识。由怖畏三恶道苦,而又极易堕入,为此希求救护,为第一因。由认明确实能具救护功能者,惟有三宝,为第二因。以此二因皈依,始为正皈依。
3、皈依如何修?
观皈依境已,于自身周围观想六道有情,如草满大地,相状皆如生母,体性则为曾受大苦之六道有情,与之同一皈依三宝。如但口诵亦非真实皈依,应思我与一切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又如自遭冤害,刀已在颈,命悬须臾,忽见有能救者至,呼出至诚恳切求救之声。此心生起,方口诵教授。先念皈依上师,次念三宝,合为四皈依。
皈依上师——如念百遍,前五十遍,观想上师及一切受恩师和传承诸师,身上放白光,照于自身及如草满大地之如母有情,光入毛孔,化白色甘露,如雨倾注,直入自身心中,即得加持。从无始所造依师罪业,悉化为浓烟黑汁,由光明甘露涤除净尽,由诸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后,光明甘露充满全身,此为消罪加持法。又想黄光及黄色甘露,入于自身心中,驱除病痛,使寿命、福报、受用、智慧、一切增长。同时自与自周围绕之一切如母有情,皆在上师甘露加持之下获得救护矣。后五十遍,为增长福报加持法。
皈依佛——亦如前讲,惟皈依境,以中座释迦佛,及密宗四部佛,及周边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为境。如前所讲之五十遍,以忏无始来于佛所犯诸罪,如出佛身血,当卖佛像以糊口,以像作财产想,及皈依天神外道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法——如前所讲各尊前,各有三部经函,以表三藏,体性乃诸佛菩萨五智。继思经函放白黄二光(如前讲先白后黄,先忏后增。)以忏无始以来谤法及起邪见,与典当受用及不恭敬,与残害有情(佛法无残害有情者)等罪。
皈依僧——缘念住于菩萨、独觉、声闻,依密加勇士、空行、护法。启请后,如前讲,放白黄光,以忏夺取僧食、破和合僧,与外道为伴侣,及不恭敬等罪。
总上为共皈依,乃大小三乘之所共。最后念:我于上师本尊三宝之前而皈依。此为颇公所传,于念四皈依后,须加此一句。
不共皈依。“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六度万行),为利有情愿成佛”。前二句,为皈依,三句为行菩提,四句为愿菩提。此念时如是。修时须先愿后行。缘念应思念三宝,皆是大乘,即独觉声闻亦是大乘。自为渴愿速得大乘三宝果位而皈依。境,即依前所观想之皈依境,不另观想。但观为大乘三宝。自念从今起,直至成佛前一刹那,为利一切有情,正诚皈依。以所修诸善根回向佛果,(即换取佛果),愿速成佛,(即修愿菩提)。凡六度万行,我皆愿学愿作,(即修行菩提)。为利有情愿成佛故,不舍皈依。此兼有显密习气教授在内。观想主座释迦,悦意微笑,其体分为二(亦如灯上点火,分而为二),入于自身心中。于刹那间自变为佛相,起佛慢想。想自为真佛,自身放光,照遍周围如母有情,使皆化为佛,此为有情果道用。显密二种习气,皆得薰习,即一座间具足显密道用。
1、如何修皈依境?
于前面虚空中,距眉间一箭远,有光明灿烂宽广众宝庄严狮子座(八大狮子表八大自在,负此宝座),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喀巴无别。相则释迦,具诸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稀有,表诸佛菩萨等稀有。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莲,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表世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此言真空正见亦如是)。坐此上者,表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法衣,表具足一切戒。左手钵中,充满智慧、长寿、药甘露。盖以智慧降烦恼魔,以长寿降死魔,以药降病魔,右手按地印(即降魔印),表降天子魔。成佛后已降伏烦恼、病、死、天子等四魔。跏趺坐,表空乐不二。右边坐弥勒,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不应想其缺陷相。分:住世者为绣座;涅盘者,为莲座。)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各上师座前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又真实想曼荼罗(资粮田)中各像,皆喜悦亲爱,如母之于子。依吾人平日作业,本不应上博佛喜,须想作忤逆独子,偶为善事,慈母对之亦甚喜悦。再从对境身口意不可思议功德,恭敬承事,起皈依想。
2、皈依之因是何?
皈依之因有二:(一)、生怖畏,(二)、真诚认识。由怖畏三恶道苦,而又极易堕入,为此希求救护,为第一因。由认明确实能具救护功能者,惟有三宝,为第二因。以此二因皈依,始为正皈依。
3、皈依如何修?
观皈依境已,于自身周围观想六道有情,如草满大地,相状皆如生母,体性则为曾受大苦之六道有情,与之同一皈依三宝。如但口诵亦非真实皈依,应思我与一切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又如自遭冤害,刀已在颈,命悬须臾,忽见有能救者至,呼出至诚恳切求救之声。此心生起,方口诵教授。先念皈依上师,次念三宝,合为四皈依。
皈依上师——如念百遍,前五十遍,观想上师及一切受恩师和传承诸师,身上放白光,照于自身及如草满大地之如母有情,光入毛孔,化白色甘露,如雨倾注,直入自身心中,即得加持。从无始所造依师罪业,悉化为浓烟黑汁,由光明甘露涤除净尽,由诸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后,光明甘露充满全身,此为消罪加持法。又想黄光及黄色甘露,入于自身心中,驱除病痛,使寿命、福报、受用、智慧、一切增长。同时自与自周围绕之一切如母有情,皆在上师甘露加持之下获得救护矣。后五十遍,为增长福报加持法。
皈依佛——亦如前讲,惟皈依境,以中座释迦佛,及密宗四部佛,及周边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为境。如前所讲之五十遍,以忏无始来于佛所犯诸罪,如出佛身血,当卖佛像以糊口,以像作财产想,及皈依天神外道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法——如前所讲各尊前,各有三部经函,以表三藏,体性乃诸佛菩萨五智。继思经函放白黄二光(如前讲先白后黄,先忏后增。)以忏无始以来谤法及起邪见,与典当受用及不恭敬,与残害有情(佛法无残害有情者)等罪。
皈依僧——缘念住于菩萨、独觉、声闻,依密加勇士、空行、护法。启请后,如前讲,放白黄光,以忏夺取僧食、破和合僧,与外道为伴侣,及不恭敬等罪。
总上为共皈依,乃大小三乘之所共。最后念:我于上师本尊三宝之前而皈依。此为颇公所传,于念四皈依后,须加此一句。
不共皈依。“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六度万行),为利有情愿成佛”。前二句,为皈依,三句为行菩提,四句为愿菩提。此念时如是。修时须先愿后行。缘念应思念三宝,皆是大乘,即独觉声闻亦是大乘。自为渴愿速得大乘三宝果位而皈依。境,即依前所观想之皈依境,不另观想。但观为大乘三宝。自念从今起,直至成佛前一刹那,为利一切有情,正诚皈依。以所修诸善根回向佛果,(即换取佛果),愿速成佛,(即修愿菩提)。凡六度万行,我皆愿学愿作,(即修行菩提)。为利有情愿成佛故,不舍皈依。此兼有显密习气教授在内。观想主座释迦,悦意微笑,其体分为二(亦如灯上点火,分而为二),入于自身心中。于刹那间自变为佛相,起佛慢想。想自为真佛,自身放光,照遍周围如母有情,使皆化为佛,此为有情果道用。显密二种习气,皆得薰习,即一座间具足显密道用。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4年9月5日, 下午9:431、如何修皈依境?
先观虚空,于前面虚空中,距眉间一箭远,有八大狮子擎举的高广宝座,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
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喀巴无别。相则释迦,具诸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
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等希有。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莲,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表世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坐此上者,表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法衣,表具足一切戒。左手钵中,充满智慧、长寿、药甘露。盖以智慧降烦恼魔,以长寿降死魔,以药降病魔,右手按地印(即降魔印),表降天子魔。成佛后已降伏烦恼、病、死、天子等四魔。跏趺坐,表空乐不二。
右边坐弥勒,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
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
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
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
各上师座前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
又真实想资粮田中各像,皆喜悦亲爱,如母之于子。依吾人平日作业,本不应上博佛喜,须想作忤逆独子,偶为善事,慈母对之亦甚喜悦。
再从对境身口意不可思议功德,恭敬承事,起皈依想。
2、皈依之因是何?
(1)怖畏恶趣之苦,众地狱有冷热诸苦之相;诸饿鬼有饥渴诸苦之相;众旁生有互相吞啖愚痴等不可思议之苦。且众生多恶少善,极易堕入恶趣,生起极大的怖畏心,欲求出离,希求救护。
(2)思维唯有三宝有此功德能力和悲心能救护我们出离众苦。
3、皈依如何修?
观想皈依境于前,于自身周围观想六道有情,左父右母前冤后亲,与之同一皈依三宝。思我与一切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如刀已在颈,命悬须臾,于能救之三宝呼出至诚垦切求救之声。此心生起,方口诵教授。依次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合为四皈依。
先念皈依上师:
若念108遍,则前54遍,观想上师及一切受恩师和传承诸师,身上放白光,照于自身及一切有情,光入毛孔,化白色甘露,如雨倾注,直入自身心中,即得加持。从无始所造依师罪业,悉化为浓烟黑汁,由光明甘露涤除净尽,由诸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后,光明甘露充满全身。此为消罪加持法。
后54遍又想黄光及黄色甘露,入于自身心中,驱除病痛,使寿命、福报、受用、智慧、一切增长。同时自与自周围绕之一切如母有情,皆在上师甘露加持之下获得救护,此为增长福报加持法。
皈依佛:同前,以中座释迦佛,及密宗四部佛,及外围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为境。前54遍,以忏无始来于佛所犯诸罪,如出佛身血,当卖佛像以糊口,以像作财产想,及皈依天神外道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法:同前,以诸尊面前宝案经函为境,各有三部经函,以表三藏,体性乃诸佛菩萨五智。继思经函放白黄二光(如前讲先白后黄,先忏后增。)以忏无始以来谤法及起邪见,与典当受用及不恭敬,与残害有情(佛法无残害有情者。)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僧:缘念住于菩萨、独觉、声闻,依密加勇士、空行、护法。启请后,前54遍放白光,以忏夺取僧食、破和合僧,与外道为伴侣,及不恭敬等罪。后54遍集福如前。
之后念不共皈依:”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前二句,为皈依。三句为行菩提。四句为愿菩提。自念从今起,直至成佛前一刹那,为利一切有情,正诚皈依。以所修诸善根回向佛果,愿速成佛。(即修愿菩提)。凡六度万行,我皆愿学愿作。(即修行菩提)。为利有情愿成佛故,不舍皈依。
念后两句观想主座释迦,悦意微笑,其体分为二(亦如灯上点火,分而为二。)入于自身心中。于刹那间自变为佛相,起佛慢想。想自为真佛,自身放光,照遍周围如母有情,使皆化为佛。此为有情果道用。
1、如何修皈依境?
先观虚空,于前面虚空中,距眉间一箭远,有八大狮子擎举的高广宝座,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
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喀巴无别。相则释迦,具诸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
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等希有。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莲,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表世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坐此上者,表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法衣,表具足一切戒。左手钵中,充满智慧、长寿、药甘露。盖以智慧降烦恼魔,以长寿降死魔,以药降病魔,右手按地印(即降魔印),表降天子魔。成佛后已降伏烦恼、病、死、天子等四魔。跏趺坐,表空乐不二。
右边坐弥勒,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
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
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
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
各上师座前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
又真实想资粮田中各像,皆喜悦亲爱,如母之于子。依吾人平日作业,本不应上博佛喜,须想作忤逆独子,偶为善事,慈母对之亦甚喜悦。
再从对境身口意不可思议功德,恭敬承事,起皈依想。
2、皈依之因是何?
(1)怖畏恶趣之苦,众地狱有冷热诸苦之相;诸饿鬼有饥渴诸苦之相;众旁生有互相吞啖愚痴等不可思议之苦。且众生多恶少善,极易堕入恶趣,生起极大的怖畏心,欲求出离,希求救护。
(2)思维唯有三宝有此功德能力和悲心能救护我们出离众苦。
3、皈依如何修?
观想皈依境于前,于自身周围观想六道有情,左父右母前冤后亲,与之同一皈依三宝。思我与一切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如刀已在颈,命悬须臾,于能救之三宝呼出至诚垦切求救之声。此心生起,方口诵教授。依次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合为四皈依。
先念皈依上师:
若念108遍,则前54遍,观想上师及一切受恩师和传承诸师,身上放白光,照于自身及一切有情,光入毛孔,化白色甘露,如雨倾注,直入自身心中,即得加持。从无始所造依师罪业,悉化为浓烟黑汁,由光明甘露涤除净尽,由诸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后,光明甘露充满全身。此为消罪加持法。
后54遍又想黄光及黄色甘露,入于自身心中,驱除病痛,使寿命、福报、受用、智慧、一切增长。同时自与自周围绕之一切如母有情,皆在上师甘露加持之下获得救护,此为增长福报加持法。
皈依佛:同前,以中座释迦佛,及密宗四部佛,及外围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为境。前54遍,以忏无始来于佛所犯诸罪,如出佛身血,当卖佛像以糊口,以像作财产想,及皈依天神外道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法:同前,以诸尊面前宝案经函为境,各有三部经函,以表三藏,体性乃诸佛菩萨五智。继思经函放白黄二光(如前讲先白后黄,先忏后增。)以忏无始以来谤法及起邪见,与典当受用及不恭敬,与残害有情(佛法无残害有情者。)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僧:缘念住于菩萨、独觉、声闻,依密加勇士、空行、护法。启请后,前54遍放白光,以忏夺取僧食、破和合僧,与外道为伴侣,及不恭敬等罪。后54遍集福如前。
之后念不共皈依:”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前二句,为皈依。三句为行菩提。四句为愿菩提。自念从今起,直至成佛前一刹那,为利一切有情,正诚皈依。以所修诸善根回向佛果,愿速成佛。(即修愿菩提)。凡六度万行,我皆愿学愿作。(即修行菩提)。为利有情愿成佛故,不舍皈依。
念后两句观想主座释迦,悦意微笑,其体分为二(亦如灯上点火,分而为二。)入于自身心中。于刹那间自变为佛相,起佛慢想。想自为真佛,自身放光,照遍周围如母有情,使皆化为佛。此为有情果道用。
引用于 小景 在 2024年9月6日, 下午10:081、如何修皈依境?
答:观想我们正对面虚空中,距眉间一箭远,有八大狮子擎举的高广宝座,座上还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与日垫。座上有我们的根本上师,体性是宗喀巴大师无二无别,外相则是释迦摩尼佛,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触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
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等希有。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莲花,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垫表世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
坐此上的佛陀,表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佛的法衣表具足一切戒。左手钵中,充满智慧、长寿、药甘露。盖以智慧降烦恼魔,以长寿降死魔,以药降病魔,右手按地印(即降魔印),表降天子魔。成佛后已降伏烦恼、病、死、天子等四魔。跏趺坐,表空乐不二。
右边坐弥勒,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
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
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
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
各上师座前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
2、皈依之因是何?
(1)由知三恶趣苦而心生畏惧,欲求出离,从而引发希求救护的皈依之心。
(2)由了知三宝有无狂欺的救护能力,能 使人从恶趣脱离,从而皈投依靠三宝。
此二是皈依的正因。
3、皈依如何修?
观想皈依境于前,于自身周围观想六道有情,左父右母前冤后亲,与之同一皈依三宝。思我与一切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如刀已在颈,命悬须臾,于能救之三宝呼出至诚垦切求救之声。此心生起,方口诵教授。依次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合为四皈依。
先念皈依上师:
若念108遍,则前54遍,观想上师及一切受恩师和传承诸师,身上放白光,照于自身及一切有情,光入毛孔,化白色甘露,如雨倾注,直入自身心中,即得加持。从无始所造依师罪业,悉化为浓烟黑汁,由光明甘露涤除净尽,由诸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后,光明甘露充满全身。此为消罪加持法。
后54遍又想黄光及黄色甘露,入于自身心中,驱除病痛,使寿命、福报、受用、智慧、一切增长。同时自与自周围绕之一切如母有情,皆在上师甘露加持之下获得救护,此为增长福报加持法。
皈依佛:同前,以中座释迦佛,及密宗四部佛,及外围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为境。前54遍,以忏无始来于佛所犯诸罪,如出佛身血,当卖佛像以糊口,以像作财产想,及皈依天神外道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法:同前,以诸尊面前宝案经函为境,各有三部经函,以表三藏,体性乃诸佛菩萨五智。继思经函放白黄二光(如前讲先白后黄,先忏后增。)以忏无始以来谤法及起邪见,与典当受用及不恭敬,与残害有情(佛法无残害有情者。)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僧:缘念住于菩萨、独觉、声闻,依密加勇士、空行、护法。启请后,前54遍放白光,以忏夺取僧食、破和合僧,与外道为伴侣,及不恭敬等罪。后54遍集福如前。
之后念不共皈依:”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前二句,为皈依。三句为行菩提。四句为愿菩提。自念从今起,直至成佛前一刹那,为利一切有情,正诚皈依。以所修诸善根回向佛果,愿速成佛。(即修愿菩提)。凡六度万行,我皆愿学愿作。(即修行菩提)。为利有情愿成佛故,不舍皈依。
念后两句观想主座释迦,悦意微笑,其体分为二(亦如灯上点火,分而为二。)入于自身心中。于刹那间自变为佛相,这里修我是佛的慢心,想自为真佛,自身放光,照遍周围如母有情,使皆化为佛。此为有情果道用。
1、如何修皈依境?
答:观想我们正对面虚空中,距眉间一箭远,有八大狮子擎举的高广宝座,座上还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与日垫。座上有我们的根本上师,体性是宗喀巴大师无二无别,外相则是释迦摩尼佛,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触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
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等希有。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莲花,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垫表世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
坐此上的佛陀,表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佛的法衣表具足一切戒。左手钵中,充满智慧、长寿、药甘露。盖以智慧降烦恼魔,以长寿降死魔,以药降病魔,右手按地印(即降魔印),表降天子魔。成佛后已降伏烦恼、病、死、天子等四魔。跏趺坐,表空乐不二。
右边坐弥勒,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
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
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
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
各上师座前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
2、皈依之因是何?
(1)由知三恶趣苦而心生畏惧,欲求出离,从而引发希求救护的皈依之心。
(2)由了知三宝有无狂欺的救护能力,能 使人从恶趣脱离,从而皈投依靠三宝。
此二是皈依的正因。
3、皈依如何修?
观想皈依境于前,于自身周围观想六道有情,左父右母前冤后亲,与之同一皈依三宝。思我与一切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如刀已在颈,命悬须臾,于能救之三宝呼出至诚垦切求救之声。此心生起,方口诵教授。依次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合为四皈依。
先念皈依上师:
若念108遍,则前54遍,观想上师及一切受恩师和传承诸师,身上放白光,照于自身及一切有情,光入毛孔,化白色甘露,如雨倾注,直入自身心中,即得加持。从无始所造依师罪业,悉化为浓烟黑汁,由光明甘露涤除净尽,由诸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后,光明甘露充满全身。此为消罪加持法。
后54遍又想黄光及黄色甘露,入于自身心中,驱除病痛,使寿命、福报、受用、智慧、一切增长。同时自与自周围绕之一切如母有情,皆在上师甘露加持之下获得救护,此为增长福报加持法。
皈依佛:同前,以中座释迦佛,及密宗四部佛,及外围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为境。前54遍,以忏无始来于佛所犯诸罪,如出佛身血,当卖佛像以糊口,以像作财产想,及皈依天神外道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法:同前,以诸尊面前宝案经函为境,各有三部经函,以表三藏,体性乃诸佛菩萨五智。继思经函放白黄二光(如前讲先白后黄,先忏后增。)以忏无始以来谤法及起邪见,与典当受用及不恭敬,与残害有情(佛法无残害有情者。)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僧:缘念住于菩萨、独觉、声闻,依密加勇士、空行、护法。启请后,前54遍放白光,以忏夺取僧食、破和合僧,与外道为伴侣,及不恭敬等罪。后54遍集福如前。
之后念不共皈依:”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前二句,为皈依。三句为行菩提。四句为愿菩提。自念从今起,直至成佛前一刹那,为利一切有情,正诚皈依。以所修诸善根回向佛果,愿速成佛。(即修愿菩提)。凡六度万行,我皆愿学愿作。(即修行菩提)。为利有情愿成佛故,不舍皈依。
念后两句观想主座释迦,悦意微笑,其体分为二(亦如灯上点火,分而为二。)入于自身心中。于刹那间自变为佛相,这里修我是佛的慢心,想自为真佛,自身放光,照遍周围如母有情,使皆化为佛。此为有情果道用。
引用于 静心 在 2024年9月27日, 下午10:131、如何修皈依境?
先观虚空,于前面虚空中,距眉间一箭远,有八大狮子擎举的高广宝座,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
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喀巴无别。相则释迦,具诸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
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等希有。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莲,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表世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坐此上者,表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法衣,表具足一切戒。左手钵中,充满智慧、长寿、药甘露。盖以智慧降烦恼魔,以长寿降死魔,以药降病魔,右手按地印(即降魔印),表降天子魔。成佛后已降伏烦恼、病、死、天子等四魔。跏趺坐,表空乐不二。
右边坐弥勒,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
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
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
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
各上师座前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
又真实想资粮田中各像,皆喜悦亲爱,如母之于子。依吾人平日作业,本不应上博佛喜,须想作忤逆独子,偶为善事,慈母对之亦甚喜悦。
再从对境身口意不可思议功德,恭敬承事,起皈依想。
2、皈依之因是何?
(1)怖畏恶趣之苦,众地狱有冷热诸苦之相;诸饿鬼有饥渴诸苦之相;众旁生有互相吞啖愚痴等不可思议之苦。且众生多恶少善,极易堕入恶趣,生起极大的怖畏心,欲求出离,希求救护。
(2)思维唯有三宝有此功德能力和悲心能救护我们出离众苦。
3、皈依如何修?
观想皈依境于前,于自身周围观想六道有情,左父右母前冤后亲,与之同一皈依三宝。思我与一切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如刀已在颈,命悬须臾,于能救之三宝呼出至诚垦切求救之声。此心生起,方口诵教授。依次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合为四皈依。
先念皈依上师:
若念108遍,则前54遍,观想上师及一切受恩师和传承诸师,身上放白光,照于自身及一切有情,光入毛孔,化白色甘露,如雨倾注,直入自身心中,即得加持。从无始所造依师罪业,悉化为浓烟黑汁,由光明甘露涤除净尽,由诸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后,光明甘露充满全身。此为消罪加持法。
后54遍又想黄光及黄色甘露,入于自身心中,驱除病痛,使寿命、福报、受用、智慧、一切增长。同时自与自周围绕之一切如母有情,皆在上师甘露加持之下获得救护,此为增长福报加持法。
皈依佛:同前,以中座释迦佛,及密宗四部佛,及外围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为境。前54遍,以忏无始来于佛所犯诸罪,如出佛身血,当卖佛像以糊口,以像作财产想,及皈依天神外道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法:同前,以诸尊面前宝案经函为境,各有三部经函,以表三藏,体性乃诸佛菩萨五智。继思经函放白黄二光(如前讲先白后黄,先忏后增。)以忏无始以来谤法及起邪见,与典当受用及不恭敬,与残害有情(佛法无残害有情者。)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僧:缘念住于菩萨、独觉、声闻,依密加勇士、空行、护法。启请后,前54遍放白光,以忏夺取僧食、破和合僧,与外道为伴侣,及不恭敬等罪。后54遍集福如前。
之后念不共皈依:”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前二句,为皈依。三句为行菩提。四句为愿菩提。自念从今起,直至成佛前一刹那,为利一切有情,正诚皈依。以所修诸善根回向佛果,愿速成佛。(即修愿菩提)。凡六度万行,我皆愿学愿作。(即修行菩提)。为利有情愿成佛故,不舍皈依。
念后两句观想主座释迦,悦意微笑,其体分为二(亦如灯上点火,分而为二。)入于自身心中。于刹那间自变为佛相,起佛慢想。想自为真佛,自身放光,照遍周围如母有情,使皆化为佛。此为有情果道用。
1、如何修皈依境?
先观虚空,于前面虚空中,距眉间一箭远,有八大狮子擎举的高广宝座,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
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喀巴无别。相则释迦,具诸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
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等希有。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莲,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表世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坐此上者,表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法衣,表具足一切戒。左手钵中,充满智慧、长寿、药甘露。盖以智慧降烦恼魔,以长寿降死魔,以药降病魔,右手按地印(即降魔印),表降天子魔。成佛后已降伏烦恼、病、死、天子等四魔。跏趺坐,表空乐不二。
右边坐弥勒,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
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
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
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
各上师座前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
又真实想资粮田中各像,皆喜悦亲爱,如母之于子。依吾人平日作业,本不应上博佛喜,须想作忤逆独子,偶为善事,慈母对之亦甚喜悦。
再从对境身口意不可思议功德,恭敬承事,起皈依想。
2、皈依之因是何?
(1)怖畏恶趣之苦,众地狱有冷热诸苦之相;诸饿鬼有饥渴诸苦之相;众旁生有互相吞啖愚痴等不可思议之苦。且众生多恶少善,极易堕入恶趣,生起极大的怖畏心,欲求出离,希求救护。
(2)思维唯有三宝有此功德能力和悲心能救护我们出离众苦。
3、皈依如何修?
观想皈依境于前,于自身周围观想六道有情,左父右母前冤后亲,与之同一皈依三宝。思我与一切如母有情,同在生死漩涡中而求救护。如刀已在颈,命悬须臾,于能救之三宝呼出至诚垦切求救之声。此心生起,方口诵教授。依次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合为四皈依。
先念皈依上师:
若念108遍,则前54遍,观想上师及一切受恩师和传承诸师,身上放白光,照于自身及一切有情,光入毛孔,化白色甘露,如雨倾注,直入自身心中,即得加持。从无始所造依师罪业,悉化为浓烟黑汁,由光明甘露涤除净尽,由诸根门及一切毛孔向外溢出后,光明甘露充满全身。此为消罪加持法。
后54遍又想黄光及黄色甘露,入于自身心中,驱除病痛,使寿命、福报、受用、智慧、一切增长。同时自与自周围绕之一切如母有情,皆在上师甘露加持之下获得救护,此为增长福报加持法。
皈依佛:同前,以中座释迦佛,及密宗四部佛,及外围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为境。前54遍,以忏无始来于佛所犯诸罪,如出佛身血,当卖佛像以糊口,以像作财产想,及皈依天神外道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法:同前,以诸尊面前宝案经函为境,各有三部经函,以表三藏,体性乃诸佛菩萨五智。继思经函放白黄二光(如前讲先白后黄,先忏后增。)以忏无始以来谤法及起邪见,与典当受用及不恭敬,与残害有情(佛法无残害有情者。)等罪。消罪、增福,皆如前说观想。
皈依僧:缘念住于菩萨、独觉、声闻,依密加勇士、空行、护法。启请后,前54遍放白光,以忏夺取僧食、破和合僧,与外道为伴侣,及不恭敬等罪。后54遍集福如前。
之后念不共皈依:”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前二句,为皈依。三句为行菩提。四句为愿菩提。自念从今起,直至成佛前一刹那,为利一切有情,正诚皈依。以所修诸善根回向佛果,愿速成佛。(即修愿菩提)。凡六度万行,我皆愿学愿作。(即修行菩提)。为利有情愿成佛故,不舍皈依。
念后两句观想主座释迦,悦意微笑,其体分为二(亦如灯上点火,分而为二。)入于自身心中。于刹那间自变为佛相,起佛慢想。想自为真佛,自身放光,照遍周围如母有情,使皆化为佛。此为有情果道用。
引用于 具慧 在 2024年10月10日, 下午3:151、如何修皈依境?
于前面虚空中,距眉间一箭远,有光明灿烂宽广众宝庄严狮子座(八大狮子表八大自在,负此宝座),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喀巴无别。相则释迦,具诸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等希有。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莲,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表世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此言真空正见亦如是)。坐此上者,表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
2、皈依之因是何?
答:1)生怖畏;2)真诚认识。由怖畏三恶道苦,而又极易堕入,为此希求救护。为第一因。由认识明确,实能具救护功能者,惟有三宝。为第二因。以此二因皈依,始为正皈依
3、皈依如何修?
法衣,表具足一切戒。左手钵中,充满智慧、长寿、药甘露。盖以智慧降烦恼魔,以长寿降死魔,以药降病魔,右手按地印(即降魔印),表降天子魔。成佛后已降伏烦恼、病、死、天子等四魔。跏趺坐,表空乐不二。右边坐弥勒,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不应想其缺陷相。分:住世者为绣座;涅槃者,为莲座。)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各上师座前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又真实想曼荼罗(资粮田)中各像,皆喜悦亲爱,如母之于子。依吾人平日作业,本不应上博佛喜,须想作忤逆独子,偶为善事,慈母对之亦甚喜悦。再从对境身口意不可思议功德,恭敬承事,起皈依想。
1、如何修皈依境?
于前面虚空中,距眉间一箭远,有光明灿烂宽广众宝庄严狮子座(八大狮子表八大自在,负此宝座),座中有四座,中座较高,左右及前各一。每座均有莲瓣垫,莲垫上有月垫日垫。中座体性为上师与宗喀巴无别。相则释迦,具诸相好。左手入定印持钵,满注甘露,右手降魔印。光明为性,手挥之无碍。各护法座,亦皆如佛具八大自在。宝座满饰珍宝,为世间希有,表诸佛菩萨等希有。广座上四座,表四无畏。莲,表出离心,出污泥而不染。月,表世俗菩提心,清凉皎洁,能除热恼。日,表胜义菩提心。凡世间一切生物,如禾麦等,无不赖日光而生长成熟。(此言真空正见亦如是)。坐此上者,表具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此为皈依境
2、皈依之因是何?
答:1)生怖畏;2)真诚认识。由怖畏三恶道苦,而又极易堕入,为此希求救护。为第一因。由认识明确,实能具救护功能者,惟有三宝。为第二因。以此二因皈依,始为正皈依
3、皈依如何修?
法衣,表具足一切戒。左手钵中,充满智慧、长寿、药甘露。盖以智慧降烦恼魔,以长寿降死魔,以药降病魔,右手按地印(即降魔印),表降天子魔。成佛后已降伏烦恼、病、死、天子等四魔。跏趺坐,表空乐不二。右边坐弥勒,广行派诸菩萨围绕之。左边坐文殊,深观派诸菩萨围绕之。前座上师,但想其圆满相(不应想其缺陷相。分:住世者为绣座;涅槃者,为莲座。)受恩具相各师围绕。其后为译师等。佛后虚空中,自大日如来以下加持派悉集。周围先观无上瑜伽、瑜伽、及行部,作部本尊。次佛、次菩萨、独觉、声闻、勇士、空行、护法。各上师座前有宝经函,俱显现光明。又真实想曼荼罗(资粮田)中各像,皆喜悦亲爱,如母之于子。依吾人平日作业,本不应上博佛喜,须想作忤逆独子,偶为善事,慈母对之亦甚喜悦。再从对境身口意不可思议功德,恭敬承事,起皈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