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课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8月14日, 下午10:191、六加行是何?
加行六法:(一)净地设像,(二)庄严供具,(三)入座皈依,(四)观想圣像,(五)积资忏净,(六)三事求加。
2、第一加行如何修?对治何等烦恼?
净地设像分四:
(1)净地。《现观庄严论》云:须具五功德地:甲、易求资粮(容易生活)。乙、无盗贼残害(无野兽残害)。丙、不易生病(不太寒太湿太燥)。丁、常有胜友(法侣,指见行同道。择友,须信业果,轻现世,重后世。)若已得定,通达正见,方可独居。戊、修法顺缘(距上师不远,随时得问难),此为修行共法。若修定,尤须具此五者,而于师友更为重要。
(2)房舍。虽不求宽广,但行住坐卧,亦须稍有回旋余地,若不能得,至低限度,亦须有大德曾在此修行,获有胜果者。
(3)作意。行者心境,为迎请三世诸佛降临,故应洁除。如何洁除,即以通达无我之慧为帚,以之扫我与众生宿世烦恼罪业。以此作意回向菩提心,为众生意义,我愿成佛。至平常扫除,亦可感得:甲、自悦、乙、他喜、丙、护法常来守护、丁、可意身、戊、生佛清净刹土。并可获增福生慧,去贪瞋痴诸烦恼之功德。
( 4 )陈设。谓身语意之所依。就中以设像尤为重要。昔舍利弗,自言过去为人作致书邮,一次夜宿一矮平房,见壁间绘有佛像,心生欢喜,愿常随佛,后得值遇释迦,未尝或离,而得胜果。
3、第二加如何作?
庄严供具,谓无谄供,至少要供七杯水;其中有应念供养云陀罗尼(咒),加持供品,令转胜妙;最低限度,亦应念嗡、阿、吽。
(1)供具非由欺骗谄诳而来。
(2)供具非由邪命而来。
4、第三加行如何修?修什么内容?
(三)入座皈依。须以柔软毛垫,方圆不拘,先于地下画白卍字形,表地为金刚地基。置吉祥草三四茎,草内向,表佛成道时,有吉祥长寿诸加持。
毗卢遮那七法,为极庄严身相,加调息,为八。
平息,谓入座住善念时,有烦恼现行,不任自然,以九节风对治之。
发心。须先发起善心所,即发起菩提心,为救一切众生(拔苦予乐),愿速成佛,方为大乘法。能发大乘菩提心,则一切集资忏罪求加持,皆成为大乘法。
皈依应具二条件:一、皈依境;二、皈依因。
1、六加行是何?
加行六法:(一)净地设像,(二)庄严供具,(三)入座皈依,(四)观想圣像,(五)积资忏净,(六)三事求加。
2、第一加行如何修?对治何等烦恼?
净地设像分四:
(1)净地。《现观庄严论》云:须具五功德地:甲、易求资粮(容易生活)。乙、无盗贼残害(无野兽残害)。丙、不易生病(不太寒太湿太燥)。丁、常有胜友(法侣,指见行同道。择友,须信业果,轻现世,重后世。)若已得定,通达正见,方可独居。戊、修法顺缘(距上师不远,随时得问难),此为修行共法。若修定,尤须具此五者,而于师友更为重要。
(2)房舍。虽不求宽广,但行住坐卧,亦须稍有回旋余地,若不能得,至低限度,亦须有大德曾在此修行,获有胜果者。
(3)作意。行者心境,为迎请三世诸佛降临,故应洁除。如何洁除,即以通达无我之慧为帚,以之扫我与众生宿世烦恼罪业。以此作意回向菩提心,为众生意义,我愿成佛。至平常扫除,亦可感得:甲、自悦、乙、他喜、丙、护法常来守护、丁、可意身、戊、生佛清净刹土。并可获增福生慧,去贪瞋痴诸烦恼之功德。
( 4 )陈设。谓身语意之所依。就中以设像尤为重要。昔舍利弗,自言过去为人作致书邮,一次夜宿一矮平房,见壁间绘有佛像,心生欢喜,愿常随佛,后得值遇释迦,未尝或离,而得胜果。
3、第二加如何作?
庄严供具,谓无谄供,至少要供七杯水;其中有应念供养云陀罗尼(咒),加持供品,令转胜妙;最低限度,亦应念嗡、阿、吽。
(1)供具非由欺骗谄诳而来。
(2)供具非由邪命而来。
4、第三加行如何修?修什么内容?
(三)入座皈依。须以柔软毛垫,方圆不拘,先于地下画白卍字形,表地为金刚地基。置吉祥草三四茎,草内向,表佛成道时,有吉祥长寿诸加持。
毗卢遮那七法,为极庄严身相,加调息,为八。
平息,谓入座住善念时,有烦恼现行,不任自然,以九节风对治之。
发心。须先发起善心所,即发起菩提心,为救一切众生(拔苦予乐),愿速成佛,方为大乘法。能发大乘菩提心,则一切集资忏罪求加持,皆成为大乘法。
皈依应具二条件:一、皈依境;二、皈依因。
引用于 帅雅馨 在 2024年8月16日, 下午4:221、六加行是何?
1、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2、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3、于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加跏趺,至诚发起归依之心
4、于面虚空之中,观想深广二派传𠄘师长,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护法诸天,无量安住,分明显现。
5、积资净忏,对于助道顺缘,障道违缘,若不积忏,道则难生。而积忏方法,以七支行愿最为重要。
6、三事求加
2、第一加行如何修?对治何等烦恼?
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每天打扫佛堂的时候念:
此尘是贪非尘土,尘乃贪名非尘埃,
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
此尘是嗔非尘土,尘乃嗔名非尘埃,
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
此尘是痴非尘土,尘乃痴名非尘埃,
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
此尘是贪非尘土等,抹桌子上的灰尘的时候,想:这不是尘土,是贪。
扫地时想,我在扫尘除垢,把贪嗔痴慢疑扫掉,环境干净了自己会欢喜,他人也欢喜。
在家里洗碗,洗衣服时想:这里面的尘垢不是尘,是贪嗔痴慢疑,我是在洗贪嗔痴慢疑的烦恼。
3、第二加如何作?
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佛堂要打扫的干干净净的,供品也是最清净的,摆放的要非常庄严,供品是无谄诳得到的,不是骗来的、不是偷来的,不是邪命得来的
4、第三加行如何修?修什么内容?
于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加跏趺,至诚发起归依之心:
佛堂收拾干净,供品摆好之后,就要入座,开始修皈依。
入座的时候,在坐垫下面画一卐字,万字表地为金刚地基。
座上放吉祥草,草向内,草的头向里面。
入坐双盘、单盘、自由坐都可以。
调身
毗卢遮那七法:
脚跏趺、脊端直、头微俯、肩平、眼视鼻端、口齿任自然,舌(微触)抵上腭、两手结入定印。
调息:九节风、数息观、安般念
修发心:须先发起善心,即发起菩提心,为救一切众生,愿速成佛,必须获得无上正等大觉宝位,因此至诚皈依上师三宝。
发心之后,就修皈依:
观虚空
观皈依境
念南无古汝贝,南无布达耶,南无达摩耶,南无桑嘎耶。各108遍
修皈依、发心。
修四无量心。
念诵殊胜发心。
1、六加行是何?
1、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2、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3、于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加跏趺,至诚发起归依之心
4、于面虚空之中,观想深广二派传𠄘师长,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护法诸天,无量安住,分明显现。
5、积资净忏,对于助道顺缘,障道违缘,若不积忏,道则难生。而积忏方法,以七支行愿最为重要。
6、三事求加
2、第一加行如何修?对治何等烦恼?
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每天打扫佛堂的时候念:
此尘是贪非尘土,尘乃贪名非尘埃,
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
此尘是嗔非尘土,尘乃嗔名非尘埃,
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
此尘是痴非尘土,尘乃痴名非尘埃,
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
此尘是贪非尘土等,抹桌子上的灰尘的时候,想:这不是尘土,是贪。
扫地时想,我在扫尘除垢,把贪嗔痴慢疑扫掉,环境干净了自己会欢喜,他人也欢喜。
在家里洗碗,洗衣服时想:这里面的尘垢不是尘,是贪嗔痴慢疑,我是在洗贪嗔痴慢疑的烦恼。
3、第二加如何作?
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佛堂要打扫的干干净净的,供品也是最清净的,摆放的要非常庄严,供品是无谄诳得到的,不是骗来的、不是偷来的,不是邪命得来的
4、第三加行如何修?修什么内容?
于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加跏趺,至诚发起归依之心:
佛堂收拾干净,供品摆好之后,就要入座,开始修皈依。
入座的时候,在坐垫下面画一卐字,万字表地为金刚地基。
座上放吉祥草,草向内,草的头向里面。
入坐双盘、单盘、自由坐都可以。
调身
毗卢遮那七法:
脚跏趺、脊端直、头微俯、肩平、眼视鼻端、口齿任自然,舌(微触)抵上腭、两手结入定印。
调息:九节风、数息观、安般念
修发心:须先发起善心,即发起菩提心,为救一切众生,愿速成佛,必须获得无上正等大觉宝位,因此至诚皈依上师三宝。
发心之后,就修皈依:
观虚空
观皈依境
念南无古汝贝,南无布达耶,南无达摩耶,南无桑嘎耶。各108遍
修皈依、发心。
修四无量心。
念诵殊胜发心。
引用于 邓艳华 在 2024年8月20日, 上午10:251、六加行是何?
答:
一、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二、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三、于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跏趺坐,至诚发起皈依之心。
四、于面前虚空中,观想深广二派传承师长,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护法诸天,无量安住,分明显现。
五、对于助道顺缘,障道违缘,若不积忏,道则难生。
六、三事求加
2、第一加行如何修?对治何等烦恼?
答:第一加行修主要从净地、房舍、作意、陈舍四方面。
净地:《现观庄严论》云:须具五功德地:甲、易求资粮容易生活。乙、无盗贼残害,无野兽残害。丙、不易生病。不太寒太湿太燥。丁、常有胜友。法侣指见行同道。择友须信业果,轻现世,重后世。若已得定,通达正见,方可独居。戊、修法顺缘,距离上师不远,随时问难。
房舍:虽不求宽广,但行住坐卧,亦须稍有回旋余地,若不能得,至低限度,亦须有大德曾在此修行,获有胜果者。
作意:行者心境,为迎请三世诸佛降临,故应洁除。如何洁除,即以通达无我之慧为掃,以之扫我与众生宿世烦恼罪业,以此作意回向菩提心,为众生意义我愿成佛。
陈设:谓身语意之所依。佛宝(佛菩萨圣像)、法宝(经律论)、意(玲杵、塔)
对治贪嗔痴烦恼:
此尘是贪非尘土,尘乃贪名非尘埃,
此尘是嗔非尘土,尘乃嗔名非尘埃,
此尘是痴非尘土,尘乃痴名非尘埃,
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至平常扫除,亦可感得。
3、第二加如何作?
答:庄严工具。谓无谄供品,应念供养云陀罗尼咒,加持供品,令转胜妙。最低限度,亦应念嗡、阿、吽。
一、无谄供非由欺骗谄诳而来。二、非由邪命而来。(邪命有五:甲、如出家人,以神通求供。乙、以巧言语求供均为邪命,丙、细较锱铢。如奸商所营。丁、如为报恩故,投桃而获报李,则非过。如以诱致则成过。戊、总以依止之来源与发心为重,而此发心,又须远离世间八风。)
4、第三加行如何修?修什么内容?
答:入座修皈依。
选择舒适座位跏趺而坐,先于地下画白卍字形,表地为金刚地基。毗卢遮那七法,为极庄严身相,加调息,为八。脊端直,头微府,如禾结实状。肩平,眼视鼻端,口齿任自然,舌抵上腭,两手入定印。
调息:九结风 ,数息观或安般念任一。
先发心然后观空 观皈依境,念南无古汝贝,南无布达耶,南无达摩耶,南无桑嘎耶。各108遍,修诸佛正法贤圣三宝......为利有情愿成佛。后修四无量心各七遍,供曼扎 收皈依境。
1、六加行是何?
答:
一、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二、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三、于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跏趺坐,至诚发起皈依之心。
四、于面前虚空中,观想深广二派传承师长,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护法诸天,无量安住,分明显现。
五、对于助道顺缘,障道违缘,若不积忏,道则难生。
六、三事求加
2、第一加行如何修?对治何等烦恼?
答:第一加行修主要从净地、房舍、作意、陈舍四方面。
净地:《现观庄严论》云:须具五功德地:甲、易求资粮容易生活。乙、无盗贼残害,无野兽残害。丙、不易生病。不太寒太湿太燥。丁、常有胜友。法侣指见行同道。择友须信业果,轻现世,重后世。若已得定,通达正见,方可独居。戊、修法顺缘,距离上师不远,随时问难。
房舍:虽不求宽广,但行住坐卧,亦须稍有回旋余地,若不能得,至低限度,亦须有大德曾在此修行,获有胜果者。
作意:行者心境,为迎请三世诸佛降临,故应洁除。如何洁除,即以通达无我之慧为掃,以之扫我与众生宿世烦恼罪业,以此作意回向菩提心,为众生意义我愿成佛。
陈设:谓身语意之所依。佛宝(佛菩萨圣像)、法宝(经律论)、意(玲杵、塔)
对治贪嗔痴烦恼:
此尘是贪非尘土,尘乃贪名非尘埃,
此尘是嗔非尘土,尘乃嗔名非尘埃,
此尘是痴非尘土,尘乃痴名非尘埃,
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至平常扫除,亦可感得。
3、第二加如何作?
答:庄严工具。谓无谄供品,应念供养云陀罗尼咒,加持供品,令转胜妙。最低限度,亦应念嗡、阿、吽。
一、无谄供非由欺骗谄诳而来。二、非由邪命而来。(邪命有五:甲、如出家人,以神通求供。乙、以巧言语求供均为邪命,丙、细较锱铢。如奸商所营。丁、如为报恩故,投桃而获报李,则非过。如以诱致则成过。戊、总以依止之来源与发心为重,而此发心,又须远离世间八风。)
4、第三加行如何修?修什么内容?
答:入座修皈依。
选择舒适座位跏趺而坐,先于地下画白卍字形,表地为金刚地基。毗卢遮那七法,为极庄严身相,加调息,为八。脊端直,头微府,如禾结实状。肩平,眼视鼻端,口齿任自然,舌抵上腭,两手入定印。
调息:九结风 ,数息观或安般念任一。
先发心然后观空 观皈依境,念南无古汝贝,南无布达耶,南无达摩耶,南无桑嘎耶。各108遍,修诸佛正法贤圣三宝......为利有情愿成佛。后修四无量心各七遍,供曼扎 收皈依境。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4年9月5日, 下午9:411、六加行是何?
(1)净地设像: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2)庄严供具: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3)入座皈依:于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跏趺坐,观皈依境,修四皈依和四无量心。(4)观想圣像:观资粮田诸尊行相于前,迎请智慧尊与之相合,沐浴胜众。
(5)集资净罪:对于助道顺缘,障道违缘,若不积忏,道则难生。而积忏方法,以七支行愿,最为扼要。
(6)三事求加。
2、第一加行如何修?对治何等烦恼?
第一加行是净地设像:
(1)、净地。《现观庄严论》云,须具五功德地:
甲、易求资粮(容易生活)。
乙、无盗贼残害(无野兽残害)。
丙、不易生病(不太寒太湿太燥)。
丁、常有胜友,若已得定,通达正见,方可独居。
戊、修法顺缘(距上师不远,随时得问难),此为修行共法。
若修定,尤须具此五者,而于师友更为重要。
(2)房舍。虽不求宽广,但行住坐卧,亦须稍有回旋余地,若不能得,至低限度,亦须有大德曾在此修行,获有胜果者。
(3)作意。行者心境,为迎请三世诸佛降临,故应洁除。如何洁除,即以通达无我之慧为帚,以之扫我与众生宿世烦恼罪业。以此作意回向菩提心,为众生意义,我愿成佛。
(4)陈设。谓佛的身语意之所依。身,即佛像,语,即经籍,意,即以铃杵及塔、喀张喀(头骨)等为表。
3、第二加如何作?
第二加行是庄严无谄供具。无谄供具是指(1)、非由欺骗谄诳而来。(2)、非由邪命而来。
其中以供水为佳,或者最少供7杯水,供水之碗,相距须一青稞远,太近感心量狭窄,太远感远离善知识。又须不空,表福不空。
供养时应念供养云陀罗尼(咒),加持供品,令转胜妙。最低限度,亦应念嗡、阿、吽。
4、第三加行如何修?修什么内容?
第三加行指入座皈依:
(1)上座前调身,然后毗卢遮那七法,为极庄严身相,加调息,为八。脚跏趺;脊端直;头微俯,如禾结实状;肩平;眼视鼻端;口齿任自然,舌(微触)抵上腭;两手结入定印;九节风调息。
(2)之后发心:特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必须速速成佛,故修习菩提道次第之引导。
(3)观皈依境:先观虚空,于虚空中观皈依境诸尊和宝案经书置于各自面前,思无始轮回受种种苦,未来仍将领受无边众苦,唯三宝能救,挚诚发起皈依之心,念四皈依,不共皈依,四无量,殊胜发心,之后收皈依境。
1、六加行是何?
(1)净地设像: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2)庄严供具: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3)入座皈依:于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跏趺坐,观皈依境,修四皈依和四无量心。(4)观想圣像:观资粮田诸尊行相于前,迎请智慧尊与之相合,沐浴胜众。
(5)集资净罪:对于助道顺缘,障道违缘,若不积忏,道则难生。而积忏方法,以七支行愿,最为扼要。
(6)三事求加。
2、第一加行如何修?对治何等烦恼?
第一加行是净地设像:
(1)、净地。《现观庄严论》云,须具五功德地:
甲、易求资粮(容易生活)。
乙、无盗贼残害(无野兽残害)。
丙、不易生病(不太寒太湿太燥)。
丁、常有胜友,若已得定,通达正见,方可独居。
戊、修法顺缘(距上师不远,随时得问难),此为修行共法。
若修定,尤须具此五者,而于师友更为重要。
(2)房舍。虽不求宽广,但行住坐卧,亦须稍有回旋余地,若不能得,至低限度,亦须有大德曾在此修行,获有胜果者。
(3)作意。行者心境,为迎请三世诸佛降临,故应洁除。如何洁除,即以通达无我之慧为帚,以之扫我与众生宿世烦恼罪业。以此作意回向菩提心,为众生意义,我愿成佛。
(4)陈设。谓佛的身语意之所依。身,即佛像,语,即经籍,意,即以铃杵及塔、喀张喀(头骨)等为表。
3、第二加如何作?
第二加行是庄严无谄供具。无谄供具是指(1)、非由欺骗谄诳而来。(2)、非由邪命而来。
其中以供水为佳,或者最少供7杯水,供水之碗,相距须一青稞远,太近感心量狭窄,太远感远离善知识。又须不空,表福不空。
供养时应念供养云陀罗尼(咒),加持供品,令转胜妙。最低限度,亦应念嗡、阿、吽。
4、第三加行如何修?修什么内容?
第三加行指入座皈依:
(1)上座前调身,然后毗卢遮那七法,为极庄严身相,加调息,为八。脚跏趺;脊端直;头微俯,如禾结实状;肩平;眼视鼻端;口齿任自然,舌(微触)抵上腭;两手结入定印;九节风调息。
(2)之后发心:特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必须速速成佛,故修习菩提道次第之引导。
(3)观皈依境:先观虚空,于虚空中观皈依境诸尊和宝案经书置于各自面前,思无始轮回受种种苦,未来仍将领受无边众苦,唯三宝能救,挚诚发起皈依之心,念四皈依,不共皈依,四无量,殊胜发心,之后收皈依境。
引用于 静心 在 2024年9月27日, 下午10:061、六加行是何?
(1)净地设像: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2)庄严供具: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3)入座皈依:于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跏趺坐,观皈依境,修四皈依和四无量心。(4)观想圣像:观资粮田诸尊行相于前,迎请智慧尊与之相合,沐浴胜众。
(5)集资净罪:对于助道顺缘,障道违缘,若不积忏,道则难生。而积忏方法,以七支行愿,最为扼要。
(6)三事求加。
2、第一加行如何修?对治何等烦恼?
第一加行是净地设像:
(1)、净地。《现观庄严论》云,须具五功德地:
甲、易求资粮(容易生活)。
乙、无盗贼残害(无野兽残害)。
丙、不易生病(不太寒太湿太燥)。
丁、常有胜友,若已得定,通达正见,方可独居。
戊、修法顺缘(距上师不远,随时得问难),此为修行共法。
若修定,尤须具此五者,而于师友更为重要。
(2)房舍。虽不求宽广,但行住坐卧,亦须稍有回旋余地,若不能得,至低限度,亦须有大德曾在此修行,获有胜果者。
(3)作意。行者心境,为迎请三世诸佛降临,故应洁除。如何洁除,即以通达无我之慧为帚,以之扫我与众生宿世烦恼罪业。以此作意回向菩提心,为众生意义,我愿成佛。
(4)陈设。谓佛的身语意之所依。身,即佛像,语,即经籍,意,即以铃杵及塔、喀张喀(头骨)等为表。
3、第二加如何作?
第二加行是庄严无谄供具。无谄供具是指(1)、非由欺骗谄诳而来。(2)、非由邪命而来。
其中以供水为佳,或者最少供7杯水,供水之碗,相距须一青稞远,太近感心量狭窄,太远感远离善知识。又须不空,表福不空。
供养时应念供养云陀罗尼(咒),加持供品,令转胜妙。最低限度,亦应念嗡、阿、吽。
4、第三加行如何修?修什么内容?
第三加行指入座皈依:
(1)上座前调身,然后毗卢遮那七法,为极庄严身相,加调息,为八。脚跏趺;脊端直;头微俯,如禾结实状;肩平;眼视鼻端;口齿任自然,舌(微触)抵上腭;两手结入定印;九节风调息。
(2)之后发心:特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必须速速成佛,故修习菩提道次第之引导。
(3)观皈依境:先观虚空,于虚空中观皈依境诸尊和宝案经书置于各自面前,思无始轮回受种种苦,未来仍将领受无边众苦,唯三宝能救,挚诚发起皈依之心,念四皈依,不共皈依,四无量,殊胜发心,之后收皈依境。
1、六加行是何?
(1)净地设像: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2)庄严供具: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3)入座皈依:于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跏趺坐,观皈依境,修四皈依和四无量心。(4)观想圣像:观资粮田诸尊行相于前,迎请智慧尊与之相合,沐浴胜众。
(5)集资净罪:对于助道顺缘,障道违缘,若不积忏,道则难生。而积忏方法,以七支行愿,最为扼要。
(6)三事求加。
2、第一加行如何修?对治何等烦恼?
第一加行是净地设像:
(1)、净地。《现观庄严论》云,须具五功德地:
甲、易求资粮(容易生活)。
乙、无盗贼残害(无野兽残害)。
丙、不易生病(不太寒太湿太燥)。
丁、常有胜友,若已得定,通达正见,方可独居。
戊、修法顺缘(距上师不远,随时得问难),此为修行共法。
若修定,尤须具此五者,而于师友更为重要。
(2)房舍。虽不求宽广,但行住坐卧,亦须稍有回旋余地,若不能得,至低限度,亦须有大德曾在此修行,获有胜果者。
(3)作意。行者心境,为迎请三世诸佛降临,故应洁除。如何洁除,即以通达无我之慧为帚,以之扫我与众生宿世烦恼罪业。以此作意回向菩提心,为众生意义,我愿成佛。
(4)陈设。谓佛的身语意之所依。身,即佛像,语,即经籍,意,即以铃杵及塔、喀张喀(头骨)等为表。
3、第二加如何作?
第二加行是庄严无谄供具。无谄供具是指(1)、非由欺骗谄诳而来。(2)、非由邪命而来。
其中以供水为佳,或者最少供7杯水,供水之碗,相距须一青稞远,太近感心量狭窄,太远感远离善知识。又须不空,表福不空。
供养时应念供养云陀罗尼(咒),加持供品,令转胜妙。最低限度,亦应念嗡、阿、吽。
4、第三加行如何修?修什么内容?
第三加行指入座皈依:
(1)上座前调身,然后毗卢遮那七法,为极庄严身相,加调息,为八。脚跏趺;脊端直;头微俯,如禾结实状;肩平;眼视鼻端;口齿任自然,舌(微触)抵上腭;两手结入定印;九节风调息。
(2)之后发心:特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必须速速成佛,故修习菩提道次第之引导。
(3)观皈依境:先观虚空,于虚空中观皈依境诸尊和宝案经书置于各自面前,思无始轮回受种种苦,未来仍将领受无边众苦,唯三宝能救,挚诚发起皈依之心,念四皈依,不共皈依,四无量,殊胜发心,之后收皈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