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297.请谈谈受菩萨戒加行仪轨包括哪几个方面?

.

受菩萨戒加行仪轨分三:

子一:行殊胜皈依:

1、庄严处所,安置佛像,陈设供物。

2、祈请与皈依

3、宣说皈依学处

子二:集聚智糧

子三:净修意乐

 

受菩萨戒加行仪轨分三:一、行殊胜皈依。

1、庄严处所、安置佛像、陈设供物。

2、祈请与皈依:

祈请:於上师起大师想,并做礼拜,供养财物、曼达,右膝著地,双手合掌,为能发起菩提心,作祈请云【昔诸如来、应供、正等觉及住大地诸大菩萨,初於无上正等菩提如何发心;如是我名某甲,亦祈请阿阇梨,令我能於无上正等菩提发起此心。】念颂三遍。

皈依:

对境:佛、法(灭为主之道谛)、僧(不退转之菩萨圣众)为其对境。总念:【从今直至证菩提前,为能救护一切有情,而以佛为示皈依之大师、法为正皈依、僧为修皈依之助伴】,应於一切时中,令此意乐永不退转。

3、阿阇梨宣说皈依学处。

二、集聚资粮。

应於直接、间接传承诸师及前所说资粮田前,如前念诵《七支供养》

三、净修意乐。

於心明现,如前所说慈悲心之所缘、行相。观有情受苦。

 

 

受菩萨戒加行仪轨分三:

子一:行殊胜皈依:

1、庄严处所,安置佛像,陈设供物。

2、祈请与皈依

3、宣说皈依学处

子二:集聚智糧

子三:净修意乐

答 :受菩萨戒加行仪轨分三个方面:

一、行殊胜皈依。

1、庄严处所、安置佛像、陈设供物。

2、祈请与皈依:

祈请:於上师起大师想,并做礼拜,供养财物、曼达,右膝著地,双手合掌,为能发起菩提心,作祈请云【昔诸如来、应供、正等觉及住大地诸大菩萨,初於无上正等菩提如何发心;如是我名某甲,亦祈请阿阇梨,令我能於无上正等菩提发起此心。】念颂三遍。

皈依:

对境:佛、法(灭为主之道谛)、僧(不退转之菩萨圣众)为其对境。总念:【从今直至证菩提前,为能救护一切有情,而以佛为示皈依之大师、法为正皈依、僧为修皈依之助伴】,应於一切时中,令此意乐永不退转。

3、阿阇梨宣说皈依学处。

二、集聚资粮。

应於直接、间接传承诸师及前所说资粮田前,如前念诵《七支供养》

三、净修意乐。

於心明现如前所说慈悲心之所缘、行相。观有情受苦。

 

答 :受菩萨戒加行仪轨分三个方面:

一、行殊胜皈依。

1、庄严处所、安置佛像、陈设供物。

2、祈请与皈依:

祈请:於上师起大师想,并做礼拜,供养财物、曼达,右膝著地,双手合掌,为能发起菩提心,作祈请云【昔诸如来、应供、正等觉及住大地诸大菩萨,初於无上正等菩提如何发心;如是我名某甲,亦祈请阿阇梨,令我能於无上正等菩提发起此心。】诵三遍。

皈依:

对境:佛、法(灭为主之道谛)、僧(不退转之菩萨圣众)为其对境。总念:【从今直至证菩提前,为能救护一切有情,而以佛为示皈依之大师、法为正皈依、僧为修皈依之助伴】,应於一切时中,令此意乐永不退转。

3、阿阇梨宣说皈依学处。

二、集聚资粮。

应於直接、间接传承诸师及前所说资粮田前,如前念诵《七支供养》

三、净修意乐。

於心明现如前所说慈悲心之所缘、行相。观有情受苦。

 

答 :受菩萨戒加行仪轨分三个方面:

一、行殊胜皈依。

1、庄严处所、安置佛像、陈设供物。

2、祈请与皈依:

祈请:於上师起大师想,并做礼拜,供养财物、曼达,右膝著地,双手合掌,为能发起菩提心,作祈请云【昔诸如来、应供、正等觉及住大地诸大菩萨,初於无上正等菩提如何发心;如是我名某甲,亦祈请阿阇梨,令我能於无上正等菩提发起此心。】念颂三遍。

皈依:

对境:佛、法(灭为主之道谛)、僧(不退转之菩萨圣众)为其对境。总念:【从今直至证菩提前,为能救护一切有情,而以佛为示皈依之大师、法为正皈依、僧为修皈依之助伴】,应於一切时中,令此意乐永不退转。

3、阿阇梨宣说皈依学处。

二、集聚资粮。

应於直接、间接传承诸师及前所说资粮田前,如前念诵《七支供养》

三、净修意乐。

於心明现如前所说慈悲心之所缘、行相。观有情受苦。

行殊胜皈依:

1.庄严处所、安置塔像、陈设供物。布置处所、佛像、供品等。沐浴着静衣,于诸资粮田之功德由衷生起净信,观想自身住于一一佛、菩萨前念诵〈七支供养〉。

2.祈请与皈依。次于上师起大师想,并作礼拜,供养财物、曼达。以佛法僧三宝为对境,念诵仪轨文。

3.宣说皈依学处。

二集聚资粮

三净修意乐

有三大方面:

一、行殊胜皈依,即不共皈依。其又分:1.庄严处所、安置佛像、陈设供物;2.祈请与皈依;3.宣说皈依学处。

二、集聚资粮。于传承诸师及资粮田前修七支供。

三、净修意乐。缘不具足安乐之有情及为三苦任一所苦之有情,心里生起强烈愿望:若能遇乐,何其有幸,惟愿遇乐,令其遇乐!若能离苦,何其有幸,惟愿离苦,令其离苦。不忍有情受苦,故而修习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