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290.您怎样理解增上意乐?

答:比‌声闻、‌独觉的慈悲心还要增上的发心,是以一人之力去承担解救众生疾苦的责任心。这种发心不仅仅是希望众生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而且为了众生获得安乐,自己愿意承担任何困苦、磨难。‌

答: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

答: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

答: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

 

增上意乐是引发菩提心的关键,只有通过增上意乐心的力量才能发起菩提心。

如果我们生起来一个要度众生,想要让他离苦得乐的心,也就是要承担度众生的增上意乐这个心生起来之后,这时候我们应该进一步想到、思惟到:以现今的我而言,不要说是一切的有情,纵使是一位有情的义利,我也没有办法圆满的成办。不仅度不了一个众生,纵使是我们获得两种罗汉的果位,也就是声闻的罗汉位,或者是独觉的罗汉位,也仅仅能利益少数的有情,没有办法利益一切的有情。纵使他要利益有情,也只能够让他们获得一己的解脱,没有办法将有情安置在一切智的佛果当中。所以,小乘的罗汉没有办法利益一切的有情,那么谁有这个能力,能够利益一切的有情,现前、究竟所有的义利呢?思惟之后我们才了解到,这个世间上除了佛之外,就没有其它的人具备有这样的一种能力。当我们看到了这一点之后,这时我们对于佛果就会生起强烈的希求,而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

答:比‌声闻、‌独觉的慈悲心还要增上的发心,是以一人之力去承担解救众生疾苦的责任心,有承担的心度众生。这种发心不仅仅是希望众生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而且为了众生获得安乐,自己愿意承担替众生受任何困苦、磨难。‌

增上意乐:是指比慈悲还更进一步的发心,不仅要生起给予众生安乐的慈心和使众生远离痛苦的悲心,还要引发亲自(以己之力)去承担解救众生疾苦的这种责任心。他是慈悲心与菩提心之间的分界线。因为小乘的阿罗汉也有慈悲心,但他们没有愿将众生的通苦、烦恼、疾病等,都由自己来承担的勇气和精神。可见此增上意乐是比声闻、独觉还要增上的发心,它能将慈悲心增上(更上)一个层次,从而激发出菩提心的强大动力。

答:增上意乐:是指比慈悲还更进一步的发心,不仅要生起给予众生安乐的慈心和使众生远离痛苦的悲心,还要引发亲自(以己之力)去承担解救众生疾苦的这种责任心。他是慈悲心与菩提心之间的分界线。因为小乘的阿罗汉也有慈悲心,但他们没有愿将众生的通苦、烦恼、疾病等,都由自己来承担的勇气和精神。可见此增上意乐是比声闻、独觉还要增上的发心,它能将慈悲心增上(更上)一个层次,从而激发出菩提心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