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287.如何生起悦意相?

答:修习知母、念恩、报恩生起悦意相。

修习知母:1,思维一切有情过去曾做过我的母亲。

2,思维未来还会做我的母亲。

修习念恩:1,思维今生的母亲以前也曾做过我的母亲。

2,今生照顾我的方式

3,母亲爱子胜过爱己

总之,母亲尽己所知所能,凡有利无不成办,凡有危害、痛苦无不去除。这样思维生起念恩之心,接着于父等诸余亲友,亦应了知为母而修,后于非亲敌者亦知为母而修,于此若生如亲友心,则于怨敌亦应了知为母而修,若于怨敌生如母心,最终于诸有情先修知母,渐次广修。

修习报恩:1,虽因生、死交替而不相识,但若弃舍实为无耻。

2,弃舍恩人不符合高尚的道德标准。

3,不能只用有漏的乐来报恩,而应使他跳脱无明。

总之报母的恩,若己之母未住正念,心狂,目盲,无人引导,步步颠踬趋向恐怖危,慈母若不指望其子,应指望谁?若子不从彼险恶中救度慈母,又应谁救?

limei 对这个帖子回复。
limei

答:修习知母、念恩、报恩生起悦意相。

修习知母:1,思维一切有情过去曾做过我的母亲。

2,思维未来还会做我的母亲。

修习念恩:1,思维今生的母亲以前也曾做过我的母亲。

2,今生照顾我的方式

3,母亲爱子胜过爱己

总之,母亲尽己所知所能,凡有利无不成办,凡有危害、痛苦无不去除。这样思维生起念恩之心,接着于父等诸余亲友,亦应了知为母而修,后于非亲敌者亦知为母而修,于此若生如亲友心,则于怨敌亦应了知为母而修,若于怨敌生如母心,最终于诸有情先修知母,渐次广修。

修习报恩:1,虽因生、死交替而不相识,但若弃舍实为无耻。

2,弃舍恩人不符合高尚的道德标准。

3,不能只用有漏的乐来报恩,而应使他跳脱无明。

总之报母的恩,若己之母未住正念,心狂,目盲,无人引导,步步颠踬趋向恐怖危,慈母若不指望其子,应指望谁?若子不从彼险恶中救度慈母,又应谁救?

limei 对这个帖子回复。
limei

答:修习知母、念恩、报恩生起悦意相。

修习知母:1,思维一切有情过去曾做过我的母亲。

2,思维未来还会做我的母亲。

修习念恩:1,思维今生的母亲以前也曾做过我的母亲。

2,今生照顾我的方式

3,母亲爱子胜过爱己

总之,母亲尽己所知所能,凡有利无不成办,凡有危害、痛苦无不去除。这样思维生起念恩之心,接着于父等诸余亲友,亦应了知为母而修,后于非亲敌者亦知为母而修,于此若生如亲友心,则于怨敌亦应了知为母而修,若于怨敌生如母心,最终于诸有情先修知母,渐次广修。

修习报恩:1,虽因生、死交替而不相识,但若弃舍实为无耻。

2,弃舍恩人不符合高尚的道德标准。

3,不能只用有漏的乐来报恩,而应使他跳脱无明。

总之报母的恩,若己之母未住正念,心狂,目盲,无人引导,步步颠踬趋向恐怖危,慈母若不指望其子,应指望谁?若子不从彼险恶中救度慈母,又应谁救?

答:修知母、念恩、报恩生起悦意相。

一、修习知母

1、思维一切有过去曾做过我的母亲。

轮回无始,生死流传,一切有情皆曾做过我的母亲,此为经中所说。

2、思维未来还会做我的母亲。

非仅昔曾为母,於未来世亦将为母,如此思维应於彼等为已母者寻求坚固定解,因生此心,念母恩等则易生起。

二、修习念恩

1、思维今生的母亲,以前也曾做过我的母亲:

於今生之母修念恩心,便能速生此心。应如此修:於前思一清晰母相,次多思维非仅现在,乃从无始轮回以来,此为我母不可计量;彼为母时,一切危害悉皆救护,一切利乐悉皆承办。

2、今生照顾我的方式:特於今生,先於胎中长时守护,次於产后胎毛未整之时,以体予暖、十指捧玩、以乳哺养、以口喂食、口净鼻涕、手擦屎尿,以诸方便养育而无厌倦。又饥渴时予以饮食、於寒冷时给予衣物、於贫困时授予财物,皆是自身不舍使用之物;又其资具皆非易得,乃是掺杂罪苦、恶名,受尽艰辛求得而授。

3、母亲爱子胜过爱已:子受苦时,用尽方法去除其苦。

4、特修心要的方式:总之,尽已所知、所能,凡有利乐无不承办;凡有危害、痛苦无不去除,应当专注思维此理。

5、依次转移对象而修。如此修已,若能生气念恩之心,非唯空言,次於父等诸余亲友,亦应了知为母而修;后於非亲敌者亦知为母而修;於此若生如亲友心,则於怨敌亦应了知为母而修;若於怨敌生如母心,最终於诸有情先修知母,渐次广修。

三、修习报恩

1、虽因生、死交替而不相识,但若弃舍实为无耻。

2、弃舍恩人不符合高尚的道德标准。

3、不能只用有漏的乐来报恩,而应使他跳脱无明。

4、特修心要的方式:母流转三有正法多不闻,况在地狱中或堕鬼畜生,盼子做救拔,子自安不闻,虽人头而畜不如鸦羊等,由不闻正法不遇善知识今在佛前誓愿度慈亲。

答:修习知母、念恩、报恩生起悦意相。

修习知母:1,思维一切有情过去曾做过我的母亲。

2,思维未来还会做我的母亲。

修习念恩:1,思维今生的母亲以前也曾做过我的母亲。

2,今生照顾我的方式

3,母亲爱子胜过爱己

总之,母亲尽己所知所能,凡有利无不成办,凡有危害、痛苦无不去除。这样思维生起念恩之心,接着于父等诸余亲友,亦应了知为母而修,后于非亲敌者亦知为母而修,于此若生如亲友心,则于怨敌亦应了知为母而修,若于怨敌生如母心,最终于诸有情先修知母,渐次广修。

修习报恩:1,虽因生、死交替而不相识,但若弃舍实为无耻。

2,弃舍恩人不符合高尚的道德标准。

3,不能只用有漏的乐来报恩,而应使他跳脱无明。

总之报母的恩,若己之母未住正念,心狂,目盲,无人引导,步步颠踬趋向恐怖危,慈母若不指望其子,应指望谁?若子不从彼险恶中救度慈母,又应谁救?

 

知母→念恩→报恩→生起悦意相(悦意慈)

为了要生起悦意之相,先要观一切有情皆是我的母亲。知母(知道母亲的概念),从知母开始观修:首先,我们要知道,母亲跟我们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对我们有生养之恩。其次,我们要知道,无始以来,一切有情都无数次的做过我的母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次做我母亲的时候对我们都有恩。

所以,如果我把一切有情都看作是我的母亲,就是明了了一切有情都是对我有恩的存在。

既然有恩,我就会要想办法去报恩。

如何报恩?就像是爱我唯一亲生的孩子一样的悦意、珍爱的心,去爱我的母亲。因为母子的关系是这世间最为密切的一种关系,如果我们想一想一位慈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独生子的,那作为独子的我们就会想要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给她。母亲受苦,我自然会不忍心,必然想让她离苦;母亲想要快乐,想要利益,我自然会去成办。→慈悲心

先从知母→念恩→报恩→生起悦意相(悦意慈)

为了要生起悦意之相,先要观一切有情皆是我的母亲。

知母(知道母亲的概念),从知母开始观修:首先,我们要知道,母亲跟我们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对我们有生养之恩。其次,我们要知道,无始以来,一切有情都无数次的做过我的母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次做我母亲的时候对我们都有恩。

所以,如果我把一切有情都看作是我的母亲,就是明了了一切有情都是对我有恩的存在。

既然有恩,我就会要想办法去报恩。

如何报恩?就像是爱我唯一亲生的孩子一样的悦意、珍爱的心,去爱我的母亲。因为母子的关系是这世间最为密切的一种关系,如果我们想一想一位慈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独生子的,那作为独子的我们就会想要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给她。母亲受苦,我自然会不忍心,必然想让她离苦;母亲想要快乐,想要利益,我自然会去成办。

 

 

 

答:修知母、念恩、报恩可生起悦意相。

因吾人我执炽盛,贪爱亲友,漠视他人。难于诸有情平等安住,更谈不上慈悲喜舍。故先以母(一具体对象)为所缘,(次于父、非亲友、怨敌,最后缘一切有情,渐次广修。)因其于我们最为亲,恩最胜,知其痛苦、不易。念其恩德,遂起报恩恭敬之心,视一切有情如母。今我为报其恩德应以其爱独子般怜惜、珍爱、小心翼翼地来为(母)众生服务。即生起悦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