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281讲问题 1,什么是欲生?它的差别有哪三种? 2,什么是乐生?它有哪三种乐?每一种乐又有哪三处? 3,二禅为什么叫离苦? 4,举例说说二十二个天它们之间距离的规律 5,下面天的天人能不能到上面的天?能不能看见上面天的东西?
引用于 慧定 在 2024年7月29日, 下午9:01答:1.欲生是投生的时候靠五欲境自在而转的。
欲生三者,第一,依受如生现前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彼于如是现前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全人趣,及下四天。
第二,依受如乐自化妙欲境故。有诸有情,乐受自化诸妙欲境,彼于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唯第五乐变化天。
第三,依受如乐他化妙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他化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唯第六,他化自在天。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谓欲生差别三种。
2,什么是乐生?它有哪三种乐?每一种乐又有哪三处?
答2:色界的有情靠乐投生。
乐生三者,三静虑中,于九处生,受三种乐。
一于初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谓离生喜乐,离欲界恶,生喜乐故。(初静虑,长时安住离生喜乐)
第二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名定生喜乐,从初禅定中生二禅喜乐故。(第二静虑,长时离苦)
第三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名离喜妙乐,离第二禅喜,生第三禅乐,离喜之乐,名离喜妙乐。(第三静虑,长时受乐)
初禅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是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三禅是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3,二禅为什么叫离苦?
答3:因为二禅以上,眼耳鼻舌身识都没有了。初禅是有寻有伺的,二禅是无寻无伺,中间禅无寻唯伺。
二禅无寻无伺,前五识不起作用,五识唯寻伺嘛,这前五个识还是有寻伺,粗的。
在二禅以上细了,五识不生了,苦是身感觉的,身识没有,苦也没有了,所以二禅离苦。
初禅虽然没有苦,身识还在,所以不说离苦。二禅呢?身识没有,离苦。
4,举例说说二十二个天它们之间距离的规律.
答4:「颂曰:如彼去下量,去上数亦然」,这个天离开下边多少远,它对上边也是那么远,这个「下」就是妙高山下边的大海,水平面。天离开水平面多远,离开上边一个天就有多远。
例:「谓妙高山,从第四层级,去下大海,四万踰缮那,是四天王天」,打个比喻,拿四天王天来说,四天王天有四个层级,第四层是四天王住的地方,在须弥山的中腰,须弥山八万踰缮那,那么它离开海面四万。那上面那个忉利天离四天王天也是四万,所以忉利天离开大海是八万。
5,下面天的天人能不能到上面的天?能不能看见上面天的东西?
答5:下面天的天人能到上面的天,可以看到上面天的东西,但有条件:「颂曰:离通力依他,下无升见上」,这个有条件,自己有了神通,或者有神通的人把他带上去,或者上面的天把他接上去,除了这几个条件,不能上去,也看不到东西。
答:1.欲生是投生的时候靠五欲境自在而转的。
欲生三者,第一,依受如生现前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彼于如是现前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全人趣,及下四天。
第二,依受如乐自化妙欲境故。有诸有情,乐受自化诸妙欲境,彼于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唯第五乐变化天。
第三,依受如乐他化妙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他化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唯第六,他化自在天。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谓欲生差别三种。
2,什么是乐生?它有哪三种乐?每一种乐又有哪三处?
答2:色界的有情靠乐投生。
乐生三者,三静虑中,于九处生,受三种乐。
一于初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谓离生喜乐,离欲界恶,生喜乐故。(初静虑,长时安住离生喜乐)
第二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名定生喜乐,从初禅定中生二禅喜乐故。(第二静虑,长时离苦)
第三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名离喜妙乐,离第二禅喜,生第三禅乐,离喜之乐,名离喜妙乐。(第三静虑,长时受乐)
初禅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是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三禅是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3,二禅为什么叫离苦?
答3:因为二禅以上,眼耳鼻舌身识都没有了。初禅是有寻有伺的,二禅是无寻无伺,中间禅无寻唯伺。
二禅无寻无伺,前五识不起作用,五识唯寻伺嘛,这前五个识还是有寻伺,粗的。
在二禅以上细了,五识不生了,苦是身感觉的,身识没有,苦也没有了,所以二禅离苦。
初禅虽然没有苦,身识还在,所以不说离苦。二禅呢?身识没有,离苦。
4,举例说说二十二个天它们之间距离的规律.
答4:「颂曰:如彼去下量,去上数亦然」,这个天离开下边多少远,它对上边也是那么远,这个「下」就是妙高山下边的大海,水平面。天离开水平面多远,离开上边一个天就有多远。
例:「谓妙高山,从第四层级,去下大海,四万踰缮那,是四天王天」,打个比喻,拿四天王天来说,四天王天有四个层级,第四层是四天王住的地方,在须弥山的中腰,须弥山八万踰缮那,那么它离开海面四万。那上面那个忉利天离四天王天也是四万,所以忉利天离开大海是八万。
5,下面天的天人能不能到上面的天?能不能看见上面天的东西?
答5:下面天的天人能到上面的天,可以看到上面天的东西,但有条件:「颂曰:离通力依他,下无升见上」,这个有条件,自己有了神通,或者有神通的人把他带上去,或者上面的天把他接上去,除了这几个条件,不能上去,也看不到东西。
引用于 华玉 在 2024年7月29日, 下午9:011,受五欲境而生。
①享受现前诸妙五欲境,自在而转。人和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
②享受自己变化出来的五欲妙境,自在而转。第五乐变化天。
③享受他化五欲妙境,自在而转。第六他化自在天。
2,色界天里边三个静虑天受的三种乐。
①初禅在梵众天,梵福天,大梵天中,受一种乐-离生喜乐。离欲界烦恼等生喜乐。
②二禅在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中受一种乐-定生喜乐。在初禅定中生二禅喜乐。
③三禅在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中受一种乐-离喜妙乐。离二禅的喜生三禅的乐。
3,二禅长时离苦,因前识都没有了,无寻无伺,苦是身感觉的,身识没有了,苦就没有了。
4,二十二天中任何一天与海平面的距离,和它上面那个天的距离相等。如四天王天距离海面4万踰缮那他,它距离三十三天也是4万踰缮那。
5,下天依自己的神通力,或依他人的神通力,或依上天的天人接往,才能去上天,否则去不了。下天天人看不到上天的事物。
1,受五欲境而生。
①享受现前诸妙五欲境,自在而转。人和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
②享受自己变化出来的五欲妙境,自在而转。第五乐变化天。
③享受他化五欲妙境,自在而转。第六他化自在天。
2,色界天里边三个静虑天受的三种乐。
①初禅在梵众天,梵福天,大梵天中,受一种乐-离生喜乐。离欲界烦恼等生喜乐。
②二禅在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中受一种乐-定生喜乐。在初禅定中生二禅喜乐。
③三禅在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中受一种乐-离喜妙乐。离二禅的喜生三禅的乐。
3,二禅长时离苦,因前识都没有了,无寻无伺,苦是身感觉的,身识没有了,苦就没有了。
4,二十二天中任何一天与海平面的距离,和它上面那个天的距离相等。如四天王天距离海面4万踰缮那他,它距离三十三天也是4万踰缮那。
5,下天依自己的神通力,或依他人的神通力,或依上天的天人接往,才能去上天,否则去不了。下天天人看不到上天的事物。
引用于 妙芳 在 2024年7月31日, 下午8:121,什么是欲生?它的差别有哪三种?
欲生:受五欲境。色声香味触。人也好,天也好,都受五欲境,是欲生
欲生有三种。
第一种是享受现前的五欲境,是客观存在,不能自己随心变化。
第二种,可以自己变化,乐变化天。
第三种,自己要什么,人家化给他,不必自己化,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生的三种差别。
第一种,「依受如生现前欲境故」,他受的五欲境是现前的、现成的。享受那些现前的妙欲境。人趣全部,整个的人类都是。「下四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们享受的五欲境,也同样是生下来现成的。
第二种,「依受如乐自化妙欲境」,他要享受什么五欲境,自己变出来,那更自在。只有乐变化天一个天,自己能够变化,他要变化什么五欲,就出现什么。
第三种,「依受如乐他化妙欲境故」,这又高一层,他自己也不要化的,他要什么,人家给他化。「谓诸有情,乐受他化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他化自在天,他要享受什么妙欲境,有人给他现成化出来。
2,什么是乐生?它有哪三种乐?每一种乐又有哪三处?
初禅是离生喜乐,二禅是定生喜乐,三禅是离喜妙乐,都是乐。
初禅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第一种,离生喜乐。初禅三处生中,初禅三个天里边受一种乐,是初禅的乐,离开欲界那些烦恼的罪恶生出的喜乐,叫离生喜乐。
二禅是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二静虑也是三层天三个地方,也有一种乐,叫定生喜乐。这个喜乐超越了初禅的乐,得到更好的乐。二禅的定生喜乐,比初禅的离生喜乐更高一层,一层高一层。
三禅是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三静虑也有个三天,也受一个乐,离喜妙乐。喜的冲动也除掉了,这个是寂静的乐,离二禅的喜生第三禅的乐,叫离喜妙乐。
3,二禅为什么叫离苦?
因为二禅以上,眼耳鼻舌身识都没有了。
二禅无寻无伺,前五识不起作用,五识唯寻伺嘛,这前五个识还是有寻伺,粗的。在二禅以上细了,五识不生了,苦是身感觉的,身识没有,苦也没有了,所以二禅离苦。初禅虽然没有苦,身识还在,所以不说离苦。
4,举例说说二十二个天它们之间距离的规律
拿四天王天来说,四天王天有四个层级,第四层是四天王住的地方,在须弥山的中腰,须弥山八万踰缮那,那么它离开海面四万。那上面那个忉利天离四天王天也是四万,所以忉利天离开大海是八万。
从四天王天到忉利天的距离等于四天王天离开海的距离。四天王天离海四万,忉利天离开四天王天也是四万。三十三天离开大海是八万,夜摩天离开三十三天也是八万。每一层天的距离是两倍两倍的增加。
5,下面天的天人能不能到上面的天?能不能看见上面天的东西?
自己有了神通,或者有神通的人把他带上去,或者上面的天把他接上去,除了这几个条件,不能上去,也看不到东西。
1,什么是欲生?它的差别有哪三种?
欲生:受五欲境。色声香味触。人也好,天也好,都受五欲境,是欲生
欲生有三种。
第一种是享受现前的五欲境,是客观存在,不能自己随心变化。
第二种,可以自己变化,乐变化天。
第三种,自己要什么,人家化给他,不必自己化,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生的三种差别。
第一种,「依受如生现前欲境故」,他受的五欲境是现前的、现成的。享受那些现前的妙欲境。人趣全部,整个的人类都是。「下四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们享受的五欲境,也同样是生下来现成的。
第二种,「依受如乐自化妙欲境」,他要享受什么五欲境,自己变出来,那更自在。只有乐变化天一个天,自己能够变化,他要变化什么五欲,就出现什么。
第三种,「依受如乐他化妙欲境故」,这又高一层,他自己也不要化的,他要什么,人家给他化。「谓诸有情,乐受他化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他化自在天,他要享受什么妙欲境,有人给他现成化出来。
2,什么是乐生?它有哪三种乐?每一种乐又有哪三处?
初禅是离生喜乐,二禅是定生喜乐,三禅是离喜妙乐,都是乐。
初禅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第一种,离生喜乐。初禅三处生中,初禅三个天里边受一种乐,是初禅的乐,离开欲界那些烦恼的罪恶生出的喜乐,叫离生喜乐。
二禅是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二静虑也是三层天三个地方,也有一种乐,叫定生喜乐。这个喜乐超越了初禅的乐,得到更好的乐。二禅的定生喜乐,比初禅的离生喜乐更高一层,一层高一层。
三禅是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三静虑也有个三天,也受一个乐,离喜妙乐。喜的冲动也除掉了,这个是寂静的乐,离二禅的喜生第三禅的乐,叫离喜妙乐。
3,二禅为什么叫离苦?
因为二禅以上,眼耳鼻舌身识都没有了。
二禅无寻无伺,前五识不起作用,五识唯寻伺嘛,这前五个识还是有寻伺,粗的。在二禅以上细了,五识不生了,苦是身感觉的,身识没有,苦也没有了,所以二禅离苦。初禅虽然没有苦,身识还在,所以不说离苦。
4,举例说说二十二个天它们之间距离的规律
拿四天王天来说,四天王天有四个层级,第四层是四天王住的地方,在须弥山的中腰,须弥山八万踰缮那,那么它离开海面四万。那上面那个忉利天离四天王天也是四万,所以忉利天离开大海是八万。
从四天王天到忉利天的距离等于四天王天离开海的距离。四天王天离海四万,忉利天离开四天王天也是四万。三十三天离开大海是八万,夜摩天离开三十三天也是八万。每一层天的距离是两倍两倍的增加。
5,下面天的天人能不能到上面的天?能不能看见上面天的东西?
自己有了神通,或者有神通的人把他带上去,或者上面的天把他接上去,除了这几个条件,不能上去,也看不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