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课
引用于 阿兰若 在 2024年8月10日, 下午4:031、如教修行如何修?
1、对上师的教授要遵行,没有违背,依教奉行,如法修行供养。
2、如果师教我们非理的事情,引到我们到非理的地方去,于不善法,就不要照做。但是也不能对师 不恭敬,轻视,或谩骂、毁谤。要很有礼貌的去辞谢,不做这样的事。
2、依止之胜利有那些?
- 近诸佛位:最快成佛就是如法依止
- 诸佛欢喜:善知识就是佛,亲近善知识,佛就欢喜。
- 终不缺离大善知识:等流果,如法亲近善知识,将来终会碰到善知识。
- 不堕恶趣:善知识摄护叫你不做坏事,就不会堕恶趣。
- 恶业烦恼悉不能胜:你听善知识的话,调伏对治,不会被烦恼所胜
- 终不违越菩萨所行:有善知识教导,看见你不对,你改过来,有违越菩萨 行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 于菩萨行具正念故:如理依止不违越菩萨行,对菩萨行有正知正念
- 功德资粮渐渐增长:如理依止功德资粮、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就会不断增长
- 悉能成办现前究竟一切利益:能够成办现前的、究竟的一切的利益,现前的增上生,究竟的决定胜。都能成办。
- 承事师故,意乐加行悉获善业,作自他利资粮圆满
- 3、不如法依师表现是什么?
- 在现世当中,要遭到疾病、害病,还有非人的损恼
- 在未来世中,当堕恶趣,要受无量劫的苦
1、如教修行如何修?
1、对上师的教授要遵行,没有违背,依教奉行,如法修行供养。
2、如果师教我们非理的事情,引到我们到非理的地方去,于不善法,就不要照做。但是也不能对师 不恭敬,轻视,或谩骂、毁谤。要很有礼貌的去辞谢,不做这样的事。
2、依止之胜利有那些?
- 近诸佛位:最快成佛就是如法依止
- 诸佛欢喜:善知识就是佛,亲近善知识,佛就欢喜。
- 终不缺离大善知识:等流果,如法亲近善知识,将来终会碰到善知识。
- 不堕恶趣:善知识摄护叫你不做坏事,就不会堕恶趣。
- 恶业烦恼悉不能胜:你听善知识的话,调伏对治,不会被烦恼所胜
- 终不违越菩萨所行:有善知识教导,看见你不对,你改过来,有违越菩萨 行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 于菩萨行具正念故:如理依止不违越菩萨行,对菩萨行有正知正念
- 功德资粮渐渐增长:如理依止功德资粮、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就会不断增长
- 悉能成办现前究竟一切利益:能够成办现前的、究竟的一切的利益,现前的增上生,究竟的决定胜。都能成办。
- 承事师故,意乐加行悉获善业,作自他利资粮圆满
- 3、不如法依师表现是什么?
- 在现世当中,要遭到疾病、害病,还有非人的损恼
- 在未来世中,当堕恶趣,要受无量劫的苦
引用于 邓艳华 在 2024年8月10日, 下午7:421、如教修行如何修?
答:观功念恩生信心,念恩生敬心,依教奉行,身语承事。
2、依止之胜利有那些?
答:如法依止善知识,得近佛位,诸佛悦怡,常遇善知识,不堕恶趣,速断一切烦恼恶业,不背菩萨行,常具正念,功德资料渐渐增长,承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
3、不如法依师表现是什么?
答:若不如法依师,此世易为病扰,或为魔侵,后世堕与恶趣,感受无量苦恼。《五十颂》云: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受种种极苦,说之深可怖。由谤阿阇黎,于中常止住。
“昔印度克珠大德先登巴云:但闻四句偈,若不奉为师,百世生犬中,复当生贱族。”
复次,诸未生之功德不生,诸已生者失坏。常与不善知识及恶友为侣,亦令功德损减,过失增长。生出多种不可爱乐之事。故于一切能感苦果之因,悉应断之。
1、如教修行如何修?
答:观功念恩生信心,念恩生敬心,依教奉行,身语承事。
2、依止之胜利有那些?
答:如法依止善知识,得近佛位,诸佛悦怡,常遇善知识,不堕恶趣,速断一切烦恼恶业,不背菩萨行,常具正念,功德资料渐渐增长,承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
3、不如法依师表现是什么?
答:若不如法依师,此世易为病扰,或为魔侵,后世堕与恶趣,感受无量苦恼。《五十颂》云: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受种种极苦,说之深可怖。由谤阿阇黎,于中常止住。
“昔印度克珠大德先登巴云:但闻四句偈,若不奉为师,百世生犬中,复当生贱族。”
复次,诸未生之功德不生,诸已生者失坏。常与不善知识及恶友为侣,亦令功德损减,过失增长。生出多种不可爱乐之事。故于一切能感苦果之因,悉应断之。
引用于 帅雅馨 在 2024年8月11日, 下午12:021、如教修行如何修?
决定按照善知识所教授的去做。
如果能按照善知识所教授去做,那学习、修行不会差。
2、依止之胜利有那些?
由如法依止善知识故,得近佛位,离佛位越来越近了。
诸佛悦豫,诸佛很欢喜。诸佛菩萨看到我们能碰到一个善知识,他很欢喜。
常遇善知识,你经常会遇到好的善知识。
不堕恶趣,依止善知识的人不会堕恶趣。
速断一切烦恼恶业,依止善知识,他很容易断除一些烦恼。
不背菩萨行,因为有善知识的教导,他不会违背菩萨行。
常具正念,因为有善知识的提醒。
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成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
3、不如法依师表现是什么?
病魔所缠身,或为魔侵,你想学习对方就不让你学习,要么生病没办法学习等,后世会堕于恶趣,感受无量苦恼。
百世生犬中,复当生贱族:一说食父母肉者为贱族,如鸮,就是猫头鹰。猫头鹰长大之后,会把自己的父母吃掉的,如蝎等类。
一说谓屠夫,或说屠沽(沽就是卖酒的),杀猪卖酒的。不如法依止善知识,没有生的功德生不起来,好不容易学了一点功德,会退失。
常时间与不善知识及恶友为侣,这样亦令功德损减,过失增长,不但把这一世生命浪费,下世还要去恶趣。
1、如教修行如何修?
决定按照善知识所教授的去做。
如果能按照善知识所教授去做,那学习、修行不会差。
2、依止之胜利有那些?
由如法依止善知识故,得近佛位,离佛位越来越近了。
诸佛悦豫,诸佛很欢喜。诸佛菩萨看到我们能碰到一个善知识,他很欢喜。
常遇善知识,你经常会遇到好的善知识。
不堕恶趣,依止善知识的人不会堕恶趣。
速断一切烦恼恶业,依止善知识,他很容易断除一些烦恼。
不背菩萨行,因为有善知识的教导,他不会违背菩萨行。
常具正念,因为有善知识的提醒。
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成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
3、不如法依师表现是什么?
病魔所缠身,或为魔侵,你想学习对方就不让你学习,要么生病没办法学习等,后世会堕于恶趣,感受无量苦恼。
百世生犬中,复当生贱族:一说食父母肉者为贱族,如鸮,就是猫头鹰。猫头鹰长大之后,会把自己的父母吃掉的,如蝎等类。
一说谓屠夫,或说屠沽(沽就是卖酒的),杀猪卖酒的。
不如法依止善知识,没有生的功德生不起来,好不容易学了一点功德,会退失。
常时间与不善知识及恶友为侣,这样亦令功德损减,过失增长,不但把这一世生命浪费,下世还要去恶趣。
引用于 觉乐 在 2024年8月13日, 下午7:081、如教修行如何修?
师喜者作,不喜者勿作;按照善知识的教授去做。
2、依止之胜利有那些?
由如法依止善知识故,得近佛位,诸佛悦豫,常遇善知识,不堕恶趣,速断一切烦恼恶业,不背菩萨行,常具正念,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成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
3、不如法依师表现是什么?
若不如法依师,此世易为病扰,或为魔侵,后世堕于恶趣,感受无量苦恼。《五十颂》云:‘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受种种极苦,说之深可怖。由谤阿阇黎,于中常止住。
诸未生之功德不生,诸已生者失坏。常与不善知识及恶友为侣,亦令功德损减,过失增长。生出多种不可爱乐之事。
1、如教修行如何修?
师喜者作,不喜者勿作;按照善知识的教授去做。
2、依止之胜利有那些?
由如法依止善知识故,得近佛位,诸佛悦豫,常遇善知识,不堕恶趣,速断一切烦恼恶业,不背菩萨行,常具正念,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成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
3、不如法依师表现是什么?
若不如法依师,此世易为病扰,或为魔侵,后世堕于恶趣,感受无量苦恼。《五十颂》云:‘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受种种极苦,说之深可怖。由谤阿阇黎,于中常止住。
诸未生之功德不生,诸已生者失坏。常与不善知识及恶友为侣,亦令功德损减,过失增长。生出多种不可爱乐之事。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4年9月5日, 下午9:391、如教修行如何修?
修行上按照师父所教授我们思维暇满,无常恶,趣苦,皈依,业果,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的方法,我们如理而修,按照师父所教授的方法去修习,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而随意更改或者弃之不顾。
总之,修行方面凡是师父让我们做的,我们尽力去做,如听闻,打坐,念诵等;师父所止的,我们尽量不做。
2、依止之胜利有那些?
(1)由如法依止善知识故,得近佛位,诸佛悦豫,常遇善知识,不堕恶趣,速断一切烦恼恶业,不背菩萨行,常具正念,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成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
(2)敬事善知识者,则先时所积当受恶报之业,能于此世身心少感不安,或梦中稍受微苦,即可转灭令尽。此之善根,较诸供养无量佛陀,尤为超胜。
3、不如法依师表现是什么?
(1)若不如法依师,此世易为病扰,或为魔侵,后世堕于恶趣,感受无量苦恼。《五十颂》云:‘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受种种极苦。说之深可怖。由谤阿阇黎,于中常止住。
(2)但闻四句偈,若不奉为师,百世生犬中,复当生贱族。
(3)若不如法依师:诸未生之功德不生,诸已生者失坏。常与不善知识及恶友为侣,亦令功德损减,过失增长。生出多种不可爱乐之事。
1、如教修行如何修?
修行上按照师父所教授我们思维暇满,无常恶,趣苦,皈依,业果,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的方法,我们如理而修,按照师父所教授的方法去修习,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而随意更改或者弃之不顾。
总之,修行方面凡是师父让我们做的,我们尽力去做,如听闻,打坐,念诵等;师父所止的,我们尽量不做。
2、依止之胜利有那些?
(1)由如法依止善知识故,得近佛位,诸佛悦豫,常遇善知识,不堕恶趣,速断一切烦恼恶业,不背菩萨行,常具正念,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成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
(2)敬事善知识者,则先时所积当受恶报之业,能于此世身心少感不安,或梦中稍受微苦,即可转灭令尽。此之善根,较诸供养无量佛陀,尤为超胜。
3、不如法依师表现是什么?
(1)若不如法依师,此世易为病扰,或为魔侵,后世堕于恶趣,感受无量苦恼。《五十颂》云:‘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受种种极苦。说之深可怖。由谤阿阇黎,于中常止住。
(2)但闻四句偈,若不奉为师,百世生犬中,复当生贱族。
(3)若不如法依师:诸未生之功德不生,诸已生者失坏。常与不善知识及恶友为侣,亦令功德损减,过失增长。生出多种不可爱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