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导航 - 你在这里:法镜学修因明: 因明学入门27课
创建帖子和主题。

27课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3、为什么叫似现前?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5、比量有几种差别?

一组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远离分别(一定是无分别心)、无错乱了别(如认雪山是青色,即为错乱,非现前识)。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1)错乱因存在于境上,产生无分别颠倒识。

(2)错乱因存在于所依根上,如因眼根疾产生错乱识。

(3)错乱因产生于处所上,如坐在开动的车里,缺觉得车外面的树木在往后移动。

(4)错乱因存在于等无间缘上,由自身等无间缘的嗔恨心,而见大地为红色产生的错乱。
3、为什么叫似现前?

这些都是似现识,而不是现识,它们是错乱识的缘故。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依于建立自所依的正因、在自所量对极隐蔽事上、新生无欺诳。
5、比量有几种差别?

事势比量、极成比量、信许比量。

1.二个:远离分别,即无分别心;无错乱之明。

2.由四个原因而产生:①于境上有的无分别颠倒识。②于所依上有无分别颠倒识。③于处上有无分别颠倒识。④于等无间缘上(心识上)有无分别颠倒识。

3.因为不是现前识而是颠倒识。

4.三个:一是所立之真因(无错的因),二是依真因生起自之所量,三是所量对极隐蔽事,新生无欺诳之耽著识。

5.三种:事势比量,极成触量,信许比量。

1.现前识定义之条件有:远离(无)分别,无错乱的明知二者。

2.似现前识(无分别有错乱识):虽然远离分别,但因其自之不共增上缘(所依根)、所缘缘(境)、处所方位、等无间缘(心识)上岀现变易(问题)而产生一种颠倒错乱的明知。假的现前识。

3.比量之定义的条件有:

依赖自己所立真因(正确的因);

自己的所量[(极隐蔽事)意所缘];

新的(心生起的第一刹那);

无欺诳(不被自己所量所欺诳)之耽着识。

比量差别有三:

事势比量、极成比量、信许比量。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1)远离分别(2)无错乱之明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1)错乱因于境上有无分别颠倒识

(2)错乱因于所依上有

(3)错乱因于处上有

(4)错乱因于等无间缘上有

3、为什么叫似现前?

非现前识是错乱识故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1)自依所立之真因(2)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3)新生无欺诳之耽著识

5、比量有几种差别?

(1)事势比量(2)极成比量(3)信许比量

10组:

1,现前识定义:①,远离分别,即无分别心;②无错乱之明。

2. 似现前识由四个原因而产生:①于境上有之无分别颠倒识。②于所依上有无分别颠倒识。③于处上有无分别颠倒识。④于等无间缘上(心识上)有无分别颠倒识。

3. 似现前识:非现前识是错乱识。

4. 比量定义:是所立之真因(正确的因),依此生起,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新生无欺诳之耽著识。

5.比量三种差别:事势比量,极成触量,信许比量。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两个条件:无分别,无错乱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因为错乱因产生在境上、所依上、所处上、等无间缘上,而产生无分别错乱识

3、为什么叫似现前?

    不是现前识而是颠倒识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1、真因,正确的因。2、极隐蔽事,不是五根所对,例无常、空性、苦等不是眼看到。3、量,正确的,第一刹那新生。4、无欺诳,无错乱

5、比量有几种差别?

     事势比量,极成比量,信许比量

文蘭 对这个帖子回复。
文蘭

7组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第一是远离分别,即无分别心;第二是无错乱之明。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1)错乱因于境上有之无分别颠倒识者;

(2)错乱因于所依上有者;

(3)错乱于处上有者;

(4)错乱于等无间缘上有者。

3、为什么叫似现前?

似现前识,非现前识是错乱识故。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自依所立之真因,依此生起,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新生无欺诳量的定义之耽著识,即是比量之定义。

5、比量有几种差别?

事势比量,极成比量,信许比量。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答:2個,一者遠離分別心;二者無錯亂之心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答:

一者錯亂因于境上有之無分別顛倒識;

二者錯亂因于所依上;

三者錯亂因于處上;

四者錯亂因于等無間緣上

3、为什么叫似现前?

答:因為非錯亂識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答:一者自依所立之真因;二者自之所量對極隱蔽事;三者新生無欺誑;

5、比量有几种差别?

答:一者事執比量;二者極成比量;三者信許比量

1答:现前识之定义的条件有:①远离分别(无分别心)。②无错乱之明。

2答:似现前识(无分别有错乱识)的产生:①错乱因于所缘境上有无分别颠倒识。2错乱因于所依根上有。③错乱因于所处上有。4错乱因于等无间缘上有。

3答:因为似现前识不是真的,它是错乱的识。

4答:比量之定义条件有:①自依所立之真因(不错乱)。2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如:无常、空性、苦等)。③新生无欺诳之耽著识。

5答:比量的差别有:①事势比量。②极成比量。③信许比量。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1)远离分别

(2)无错乱之明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1) 错乱因于境上,有之无分别颠倒识

(2) 错乱因于所依上有之无分别颠倒识

(3) 错乱因于处上有之无分别颠倒识

(4) 错乱因于等无间缘上有之无分别颠倒识

 

3、为什么叫似现前?

第一刹那现前,但是是错乱的,所以“似现前”,不是现前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1)自依所立之真因,

(2)依此生起,自之所量

(3)对极隐蔽事,新生无欺诳之耽著识

5. 比量有几种差别?

  • 事势比量
  • 极成比量
  • 信许比量

    答1:现前识——指远离分别,也就是无分别心和无错乱识。

   答2:似现前识的产生有四:①于境上②于所依上③于处上④于等无间缘上有错乱识故。

   答3:因为似现前它在第一刹那现起是错乱的。

    答4:比量之定义具——①自所依之真因。②依此生起。③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新生无欺诳之耽著识三个条件。

   答5:比量分三种:①事势比量②极成比量③信许比量。

一组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答:两个条件:一是远离分别(即无分别);二是无错乱(若雪山显为青色就是错乱)。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答:①错乱因于境上有之无分别颠倒识;②错乱因于所依上产生错觉;③错乱因于处上产生错觉;④错乱因于等无间缘上产生错觉。

3、为什么叫似现前?

答:一是与现前识相似,都是根识现前;二是非现前识,是错乱识显现。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答:有三个条件:一是自依所立真因;二是依此生起所量;三是对极隐蔽事,新生无欺狂之耽著识。

5、比量有几种差别?

答:有三种:①事势比量 , ②极成比量,③信许比量。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答:现前识之定义有两个条件:一远离分别,二无错乱之明。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答:似现前识是错乱识产生的,有四种:一错乱因于境上有之无分别颠倒识;二是错乱因于所依上;三是错乱因于处上有;四是错乱因于等无间缘上者有。

3、为什么叫似现前?

答:非现前识是错乱识故。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答:比量之定义有三个条件:一自依所立之真因;二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三心生无欺诳之耽著识。

5、比量有几种差别?

比量有三种差别:一事势比量;二极成比量;三信许比量。

九组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远离分别,无错乱之明,即是现前识(根现量)之定义。现前识之定义有两个条件:一、远离分别;二、无错乱之明。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似现前识由以下因产生的:

1)错乱因于境上有无分别颠倒识。

2)错乱因于所依上有。

3)错乱因于处上有。

4)错乱因于等无间缘上有。

3、为什么叫似现前?

彼等(以上四因)皆是似现前识,应非现前识,是错乱识故。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自依所立之真因,依此生起,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新生无欺诳之耽著识,即是比量之定义。

比量之定义有三个条件:1自依所立之真因;2依此生起,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3新生无欺诳之耽著识。

5、比量有几种差别?

比量有事势比量,极成比量,信许比量。

九组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答:1、远离分别。2、无错乱之明。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答:似现前识分四:1、错乱因于境上有之无分别颠倒识,彼于自境是错乱无分别之识。

                                      2、错乱因于所依上有者 ,指所依的根有问题导致错乱无分别。

                                      3、错乱因于处上有者,指处所地方导致的错乱因产生的错觉。

                                      4、错乱因于等无间缘上有者,是指心识上产生的错乱。

3、为什么叫似现前?

答:非现前识是错乱识。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答:三个条件:一是自依所立之真因。二是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三是新生无欺诳之耽著识。

5、比量有几种差别?

答:事势比量   极成比量    信许比量。

思考题:

1、现前识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远离分别心、无错乱心两个条件

2、似现前识是怎么产生的?

一、于自镜上以火把快速转动为错乱因,显现为火轮

二、于自之所依眼,由彼为因,产生错乱识,如患眼病,把一月看成二月

三、于处上有错乱因,由急驰之火车增上见左右山林、树木在移动之错觉,产生错乱识

四、于等无间缘(心上)以嗔愤扰乱为因,见大地为红色而产生错乱识

3、为什么叫似现前?

以上四个错乱因引起的错乱识叫似现前识

4、比量之定义有几个条件?

自依所立之真心,依此生起,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新生无欺诳

5、比量有几种差别?

事势比量、极成比量、信许比量

 

答:①二个:远离分别,即无分别心,无错乱之明。

2:错乱因于境上有之无分别颠倒识者:

错乱因于所依上有者

错乱因于处上有者

错乱因于等无间缘上有者

3:非现前识是错乱识故。

4:比量之有三个条件:一自依所立之真因,二自之所量对极隐蔽事,三心生无欺诳之耽著识。

5:事势比量.极成比量.信许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