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27、如《入行论》中说:“如龟项趣入,海漂轭木孔。如何结合自身思维?

1

今生能听闻佛法,特别是宗大师教法,真是太稀有的。错过这生,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劫才能再获人生,值遇宗喀圣教。

师父 对这个帖子回复。
师父

自己为业风所吹,在生死大海当中沉浮流浪,佛在世的时候没有出生,历代的祖师大德辈出的时候也没有遇见,如今获得暇满,不就是如同盲龟浮木一般稀罕难得。既欢喜又恐惧,欢喜是因为值遇佛法人生终于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恐惧又是因为这样的人身随时都会再次失去,因此更要珍惜。

师父 对这个帖子回复。
师父

我就像是这个盲龟一样,从无始以来在生死轮回的大海中漂浮,突然有一次我的脖子穿入了同样在海面上随风飘浮的木轭之孔,得以稍作喘息,马上又要沉入海底。这就像我这一世得了这个暇满的人身一样,异常珍贵而又稍纵即逝,所以必须把暇满人身价值最大化,用在最值得的事情上,那就是为利有情愿成佛。

师父 对这个帖子回复。
师父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得到人生和得闻佛法,就像一百年才浮出水面的海龟要趣入一根金制的带孔轭木一样难,得到人生我们生欢喜心,同时也要无比珍惜此暇身,将有限的时间用在修习佛法上,毫不懈怠。

(1)这句话说明我们得到暇满人身,如盲龟浮木,万劫难遇。

(2)暇满难得,我们更应该珍惜,勿营明日计,当勤后世义。如果得此暇身而虚度,乃至造更多的恶业,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了。

(3)自己来说,除了此生应尽的职责义务,好好工作,照顾好一家老小之外,对佛法的希求欲应远远大于对五欲的追求。尤其遇到菩提道次第这么殊胜的法要,更是得到暇满人身的心要之理,更要再三珍惜,不放逸懈怠,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拥有了这暇满的人生应好好珍惜

大海比喻生死大海,盲龟比喻众生,金制扼木比喻珍贵佛法,孔比喻得人身,要得一次暇身要具这么多条件,我己具足,非常荣幸,但很容易失去,而好好珍惜希有之身让他发挥最大价值,利益他人

海底有一盲龟,每隔百年浮出海面一次,其颈恰能穿入金制轭木之孔,我今获此暇满身亦同与此。如是思已,定将喻义结合自身而修,如说:“今日非少幸运,险些堕入悬崖。”时而生起且喜且惧之心,任运而起。

此喻说明人身极难得。从自身角度大海就是轮回,扼木就是正法与善知识,龟就是自己。在轮回中都是在生死中受众苦的众生。自己也和众生一样在无数劫中流转漂流。此身偶然遇佛法,被善知识抅到,并将头伸出海面,得到此暇满身。纵观全世界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福报值遇佛法?有多少人能值遇善知识听闻正法?又有多少人能闻思修行正法?可以说是寥若星辰!极其难得!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趣向利他的出离与智慧。

这个比喻是让我们认识到,在轮回中得到人身的机会是非常稀有的。所以为了过好难得而短暂的一生,应当多多思维人生的意义,明确人生的方向。然后不要浪费时间,也不要把人身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要珍惜每一刻的当下,去做对的事情,因为这是难得的改变自己的机会。

由于业力缘故,佛陀住世时我们没有机会去闻法,或没有好好修行,因此还在轮回的苦海中漂流,今生能得人身犹如海底一盲龟,百年浮出海面一次,其劲恰能穿入金制轭木之孔的机会。极为难得。今生得遇暇满人身,但早期对佛法不了解,后来遇到佛法又没能按次第修习,深感可惜和恐惧,现在起要好好珍惜时光,依善知识好好修,除了正常的工作及照顾家庭等必要的事务外,多花时间去听闻和修习正法。

‘盲龟浮木’的故事告诉我们,今获此暇满身亦同如是,一旦失去暇满会万劫难遇,今生唯一次机会脱离苦海(至宝山必当取宝),相当思惟“今生不把此生度,更有何生度此身”。所以要断除懈怡、散乱的心,当生起强烈的欲求修习正法的心。

我如盲龟,在生死大海中辗转轮回,佛法如轭木孔,我等依靠因缘具足,千百万年才能得人身,如盲龟浮上海面,得人身又遇到佛法,如盲龟项入海漂之上的轭木孔,此种机遇用千载难逢都不足以形容。在欣喜万分的同时,更应倍加珍惜,努力防护,修学佛法,确保来世还能得人身,闻佛法,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