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258.世尊为何在讲四圣谛时先讲“苦谛”?

-

答:纯苦无乐,说多苦相令生厌患,故苦谛先说。

 

纯苦无乐,说多苦相令生厌患,故苦谛先说。

佛为大众宣说:轮回于真,实是苦的并非安乐,

说了多种的苦相,大众认识苦因,让众生心生厌离发起修行出离之心,所以最初先说苦谛

佛在初转法轮的时候,宣说了四圣谛:苦、集、灭、道。

四谛当时中,苦谛和集谛又称为染污谛;灭谛、道谛称为清净谛。以流转轮回(因)以及跳脱轮回(果)的角度分析:苦谛、集谛最主要是让我们流转在轮回中受苦的因,想要跳脱轮回,得到解脱的果,必须要藉由灭谛、道谛的力量。那么,也就是说苦、集两谛会让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流转,这两者中集谛是因,透由集谛而生出苦谛,也就是苦果。接下来,如果想要跳脱这样的苦果,则必须要修学道谛,此作为基础,作为因,才能获得跳脱轮回的解脱,也就是灭谛的果。这就是集、苦、道、灭的因果逻辑,所以四圣谛以生起次第来说是:集谛、苦谛、道谛、灭谛。以轮回的角度:集是因,苦是果;以跳脱轮回的角度:道是因,灭是果。所以,苦谛还未生起之前,必须先生起集谛;灭谛还未获得之前,必须先修道谛。这是因果决定。

但是,佛在宣说四圣谛法的时候,颠倒了因果关系,先说了苦谛,在说集谛;先说了灭谛,再说了道谛,因而形成了苦、集、灭、道的修行次第。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认识苦,对苦没有办法看到过患,不觉得是苦,自然不会想要去除苦,如果我们不想去除苦,我们就不会去寻求苦因。所以,对于一个修行的人来说,我们在修学的一开始就必须先要认识,以及苦所带来的过患,由此生起出离心,之后才会进一步去寻求这样的苦果是由什么样的因造成的(集),当了解了苦是某一种因(集)而形成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是去断除苦因(灭),那什么样的方法能断除苦?唯有修道,才能灭苦。

我自己感受是,从苦谛开始,容易理解和接受一些,是因为相对于集谛、苦谛的因果次第,我们大多数人在现实中由于普遍的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某种苦的体验,所以更容易观察、认识到苦。

答:先讲"苦谛: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时身心诸苦,让众生先认知到世间的苦痛,是真实苦并非安乐,令他心生厌离,故于最初先说苦谛。

 

答:先讲"苦谛: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时身心诸苦,让众生先认知到世间的苦痛,是真实苦并非安乐,令他心生厌离,故于最初先说苦谛。

 

因为如果被教化的众生自己没有对生死生起想要解脱的心,脱离轮回,那就无法真正走向解脱。

众生在生死的苦海中以苦为乐,被颠倒欺骗,沉溺其中。要让他们真正明白苦果是什么,看到具体的苦果后,心生厌恶,引发厌离心,最终追求解脱之道。

答:《至尊洛桑诺布文集》四谛的顺序,如同病患先知道自己生病(苦),进而了解病因(集)为何并且有心改善,之后怀着病能痊愈(灭)的心情按时服药(道)。

 

苦等四法称为(谛)的原因:一般而言,犹如经典所说(苦、集二者为所断)、(灭、道二者为所断)、(灭、道二者为所取),此即事实,故称为(谛);更进一步,圣者能如实现证四谛的实相,而凡夫却无法如此了知,故名(圣谛)。

《相续本母论》说:“如病应知断病因,当得乐住应依药,苦因彼灭如是道,应知应断应证修。”

苦帝是因,集帝是果,要多思维苦帝在现世产生厌离,才能解脱,所以要按这个次第来修。

 

(知苦思断集,慕灭乃修道,四谛先说苦,佛意至微妙。)

 

苦是果,集是因。佛先讲果再讲因,这是因为在实际修行中,是按苦、集、灭、道的次第、顺序来引导的。

因为无苦不出离。只有认知体会到(轮回)的苦,“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然后,才会厌离轮回的过患;才会生起希求解脱之心;才会去探究造成这些苦的原因,即集谛;才会去将造成苦之因(集谛)断除。才会积极寻求解脱之道,即道谛,以达到灭谛的目标。

 

 

 

佛在初转法轮的时候,宣说了四圣谛:苦、集、灭、道。

 

四谛当时中,苦谛和集谛又称为染污谛;灭谛、道谛称为清净谛。以流转轮回(因)以及跳脱轮回(果)的角度分析:苦谛、集谛最主要是让我们流转在轮回中受苦的因,想要跳脱轮回,得到解脱的果,必须要藉由灭谛、道谛的力量。那么,也就是说苦、集两谛会让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流转,这两者中集谛是因,透由集谛而生出苦谛,也就是苦果。接下来,如果想要跳脱这样的苦果,则必须要修学道谛,此作为基础,作为因,才能获得跳脱轮回的解脱,也就是灭谛的果。这就是集、苦、道、灭的因果逻辑,所以四圣谛以生起次第来说是:集谛、苦谛、道谛、灭谛。以轮回的角度:集是因,苦是果;以跳脱轮回的角度:道是因,灭是果。所以,苦谛还未生起之前,必须先生起集谛;灭谛还未获得之前,必须先修道谛。这是因果决定。

 

但是,佛在宣说四圣谛法的时候,颠倒了因果关系,先说了苦谛,在说集谛;先说了灭谛,再说了道谛,因而形成了苦、集、灭、道的修行次第。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认识苦,对苦没有办法看到过患,不觉得是苦,自然不会想要去除苦,如果我们不想去除苦,我们就不会去寻求苦因。所以,对于一个修行的人来说,我们在修学的一开始就必须先要认识苦,以及苦所带来的过患,由此生起出离心,之后才会进一步去寻求这样的苦果是由什么样的因造成的(集),当了解了苦是某一种因(集)而形成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是去断除苦因(灭),那什么样的方法能断除苦?唯有修道,才能灭苦。

 

我自己感受是,从苦谛开始,容易理解和接受一些,是因为相对于集谛、苦谛的因果次第,我们大多数人在现实中由于普遍的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某种苦的体验,所以更容易观察、认识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