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导航 - 你在这里:法镜学修道次第: 略论略论释22课
创建帖子和主题。

22课

1、戒为什么叫调伏?

2、别解脱什么意思?

3、十德是哪十德?都起什么功用?

1、戒为什么叫调伏?

因为戒可以调伏自己的烦恼,如不杀生戒,是调伏我们的嗔心,不偷盗戒是调伏我们的贪心等等。

2、别解脱什么意思?

是别别解脱,受一条戒就解脱一个罪业,解脱一个烦恼的系缚,比如受不妄语戒,我们就解脱了妄语所带来的痛苦和罪业。

3十德是哪十德?都起什么功用?

(1)十德是指善知识圆满具足的十种德相:戒;定;慧;德胜;精进;教富饶;通达真实;善说法;悲悯为体;断疲厌。

(2)其中戒;定;慧;教富饶;德胜;通达真实这六个是善知识成熟自利之相,只有善知识具足这六个德才能调伏自己的烦恼,具足智慧,通达无我,自己能解脱。

精进;善说法;悲悯为体;断疲厌这四个是善知识为攝受弟子的功德,与弟子说法时才能真正将法性谛示于弟子,让法在弟子心中生起,法轮常转,利益众生。

1、戒为什么叫调伏?

答:

戒即是調伏義,比如受五戒之后,可以調伏自心不去殺盜淫妄酒。

2、别解脱什么意思?

答:解開系縛(不應行),得到解脫(應行),如殺生,停止殺生,就從殺生的罪生中解脫出來

3、十德是哪十德?都起什么功用?

答:

戒、定、慧、德勝、精進、教授富饒、通達真實、說法善巧、具悲憫、斷疲厭

戒、定、慧、德勝、教富饒、通達真實此六者是師成熟自利之相

精進、說法善巧、具悲憫、斷疲厭此四者為攝受他人之功德,是引導弟子之次第善巧

1、戒为什么叫调伏?

答:因为戒的功能是遮止身口三门所生恶业减少自身烦恼,它得到的一个结果就是烦恼的减少,内心变得清净调柔,是学人自我调伏内心的方法之一。

2、别解脱什么意思?

答:就是持这一种戒即可以从这一类被遮止的恶业中解脱出来,比如持一条不杀生戒,则从杀生的业力中解脱,不再遭受杀生的果报,并获得不杀生 的功德。

3、十德是哪十德?都起什么功用?

答:十德是善知识的十种德相,包括戒定慧三学,德胜,精进,教富饶,通达空性,善说法,悲悯为体,断疲厌。其中戒定慧三学是善知识自我调伏自我成就的关键品德,而多闻能够有许多方法来给予弟子 ,有菩提心悲悯他人,了知空性无疲倦说法则能调伏弟子,利益他人。

 

10组华藏

第22课略论释思考题:

1:戒为什么叫调伏:

答:调伏身心,防非止恶,减少或对治各种烦恼,彼调伏者,即是戒学,所以戒亦称调伏。如略论释中云:当如调马之师,以坚利之衔勒,调伏根随邪境。如调野马,制伏其所不应行,。於应行处,努力进趋。由学此戒,则能调心。别

2:别解脱什么意思?

答:別别解脱,对各种烦恼,一项一项地去对治解脱,如受持不杀生的戒,就是在心里面对一切有情发起悲愍心,而对治伤害有情的嗔恚心。盗,淫,妄,酒,等一一受持戒而対治烦恼。

3:十德是哪十德,都起什么功用?

答:十德:一:戒:二:定:三慧:四德胜:五:精进:六:教授富饶:七通达真实:八:说法善巧:九:具悲悯:十:断疲厌:此十种,乃为师者应具十相。十相皆是善知识引导教授弟子从下士道至中士道,乃至上士道直至成佛的种种殊胜功德。亦是自利利他之功德,是为师最圆满者之相。

1、戒为什么叫调伏?

因为戒是调伏自己的烦恼的意思,例如受了不杀生戒就是调伏自己的嗔心,戒也叫尸罗,清凉。

2、别解脱什么意思?

受一条戒就解脱一条,例如受了不杀生戒就解脱了杀生带来的果报,不杀生了就可以从杀生的业果中解脱出来。不受杀生戒的话我们就会去杀生,就会被杀生的果报系缚着解脱不了。

3、十德是哪十德?都起什么功用?

一戒、二定、三慧、四德胜、五精进、六教授富饶、七通达真实、八说法善巧、九具悲悯、十断疲厌;

前面六德是善知识要成就自己具备的,后面四德是善知识为了饶益弟子具备的。

  • 戒为什么叫调伏?

调伏烦恼,调伏身心。比如受别解脱戒不杀生,有不杀生戒的受持,就会对治自己想杀生的烦恼。

  • 别解脱什么意思?

答:《别解脱经》云:心马难制止,勇决恒相续,别解脱如衔,有百针极利。如调马之师,以坚利之衔勒,调伏根随邪境。如调野马,制伏其所不应行。于应行处,努力进趋。由学此戒,则能调心。”不应行,喻随逐邪境。应行,谓依别解脱戒如理而作。

3、十德是哪十德?都起什么功用?

答:具足十德,即颂中之一戒、二定、三慧、四德胜、五精进、六教授富饶、七通达真实、八说法善巧、九具悲悯、十断疲厌。

戒定慧为上师应具之总相,以调伏身心。戒定慧三,为上师应具之总相,复虽博通三藏,具足多闻。大乘师者,须任说一事,皆能贯通无量经义,通达真实或教理者,谓以胜慧达法无我,或由现量证得。此若未能,即以教理而能通达者。通达真实,即《广论》所说,具足教证之意。具足六德,乃为师之自利成就,尚不能成熟于他。善知识欲成熟他人,除为开示正法。具悲悯者,即说法之意念清净,非为名利承事;精进者,谓作他义利,坚固勇悍;断疲厌者,数数宣说,不生疲倦,能忍宣说之难行。

1、戒为什么叫调伏?

答:戒即调伏义。谓调心,使心不起散乱。于善恶行之止作,依于正念正知,心内寂住,定学随生。

2、别解脱什么意思?

答:受几条戒就解脱几条,别别解脱。

3、十德是哪十德?都起什么功用?

答:戒定慧三学、德胜、教富饶、达真实、精进、善说法、悲愍为体、断疲厌十德。

前六德是自利,后四德是利他。

戒学,能调伏自己才能调伏他人。彼调御他人之师。

定学,谓于善恶行之止作,依于正念正知,心内寂住,定学随生。

慧学,谓依于止,观察真谛,依于定而通达无我之粗分,由励力于善行于戒相合,励力止恶行,使不与戒相违,而以正知正念清净安住于善所缘,不住散乱差别境,晴明易了,则慧自生。

德胜,虽具三学证德,尚嫌不足,复须博通三藏,具足多闻。如格西仲登巴云:大乘师者,须任说一事,皆能贯通无量经义。正修持时,了知三学之差别功能,成何利益,现于所化之机、其心行为何状况。

达真实,通达真实或教理者,谓以胜慧达法无我,或由现量证得 。此若未能,即以教理而能通达者,亦可。

后四德中之善说法者,谓于引导弟子之次第善巧,复能将己之法义,运入于所化有情心中。

具悲愍即说法之意念清净,非为名利承事,但观众生无不是苦恼者。

精进,谓须勇猛精进,方具义利。

断疲厌,数数宣说,不生疲倦,能忍宣说之难行故。

1、戒为什么叫调伏?

戒就是调伏,能把自己的心调伏的人,才是戒。比如,不杀生就是调伏,以前杀生,现在把它调伏遏制,心里没有嗔心了。比如嗔心调伏,修慈悲心,调伏了自己,自已有了慈悲心,才能跟别人讲,你要慈悲。

 

2、别解脱什么意思?

别解脱是戒法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恶业别别解脱,依自愿力能防身语意恶业而不犯戒。

3、十德是哪十德?都起什么功用?

具戒,能调伏自己,调伏他人。

具定,使心不散乱。

具慧,断恶修善,通达无我,断无明。

德胜,功德好。

教富饶,佛法知识量很大,博通三藏,利益众生根器。

通达真实,通达空性、无我、实相。

精进,对善法精进,坚固,勇悍。

善说法,能说法,能把这个内容很善巧的透过语言送到心里,让弟子能理解、感触、通达。

悲悯为体,具有慈悲心,对众生与乐拔苦之心,不为名利承事,发心利益众生。

断疲厌,不断反复跟你说法,调伏习气烦恼,利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