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思维暇满难得,应得何等心为具量?
引用于 修正 在 2024年9月25日, 下午4:35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引用于 梵心 在 2024年9月25日, 下午4:49【若不能者,则应摄为,如何是为暇满体性、现竟门中利大道理、因果门中难得道理,随所相宜从前说中,取而修习。】
若不能通过各种角度思惟,则应将思惟的内容归纳成三个方面:一、什么是暇满的体性;二、现竟门中利大道理;三、因果门中难得道理。然后按照这三个方面,从前述内容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修习,这样就容易掌握要点。
“现竟门中利大道理”,即观待暂时增上生与究竟决定胜,暇满人身义利重大的道理
【其中因门难获得者,谓仅总得生于善趣,亦须戒等修一净善,特若获得暇满具足,则须净戒而为根本,施等助伴,无垢净愿为结合等,众多善根。现见修积如是因者极为希少,比此而思善趣身果,若总若别皆属难得。】
其中,“从因的角度宣说难得之理”,即:总的来说,仅仅是要获得一般的善趣人身,也需要持戒等修习一分清净的善法;特别若要获得具足暇满的人身,就更需要以清净戒作为根本,以布施等作为助伴,结合无垢净愿等,必须具足众多善根。然而,观察现实的情况就会发现,修集这些善因的人非常稀少。我们由这个“因”的情况比量思惟,即可推知“果”的善趣人身不论一般或者特别,都很难得。
【由果门中难获得者,观非同类诸恶趣众,仅得善趣亦属边际,观待同类诸善趣众,殊胜暇身极属希少。】
“从果的角度宣说难得之理”,即从两个方面来说:观待不同类的恶趣众生,如地狱、饿鬼、旁生等,仅仅获得善趣人身的比例也几乎是零;观待同类的善趣众生,殊胜的暇身尤其稀少。这是从观待异类和同类众生两个方面,成立暇满人身极为难得。
最后,宗大师鼓励我们:【如格西铎巴云:“殷重修此,余一切法由此引生。”故应励力。】
正如格西铎巴所说:“殷重修习暇满,其余一切善法都会由此引生。”所以应当努力用功。
【若不能者,则应摄为,如何是为暇满体性、现竟门中利大道理、因果门中难得道理,随所相宜从前说中,取而修习。】
若不能通过各种角度思惟,则应将思惟的内容归纳成三个方面:一、什么是暇满的体性;二、现竟门中利大道理;三、因果门中难得道理。然后按照这三个方面,从前述内容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修习,这样就容易掌握要点。
“现竟门中利大道理”,即观待暂时增上生与究竟决定胜,暇满人身义利重大的道理
【其中因门难获得者,谓仅总得生于善趣,亦须戒等修一净善,特若获得暇满具足,则须净戒而为根本,施等助伴,无垢净愿为结合等,众多善根。现见修积如是因者极为希少,比此而思善趣身果,若总若别皆属难得。】
其中,“从因的角度宣说难得之理”,即:总的来说,仅仅是要获得一般的善趣人身,也需要持戒等修习一分清净的善法;特别若要获得具足暇满的人身,就更需要以清净戒作为根本,以布施等作为助伴,结合无垢净愿等,必须具足众多善根。然而,观察现实的情况就会发现,修集这些善因的人非常稀少。我们由这个“因”的情况比量思惟,即可推知“果”的善趣人身不论一般或者特别,都很难得。
【由果门中难获得者,观非同类诸恶趣众,仅得善趣亦属边际,观待同类诸善趣众,殊胜暇身极属希少。】
“从果的角度宣说难得之理”,即从两个方面来说:观待不同类的恶趣众生,如地狱、饿鬼、旁生等,仅仅获得善趣人身的比例也几乎是零;观待同类的善趣众生,殊胜的暇身尤其稀少。这是从观待异类和同类众生两个方面,成立暇满人身极为难得。
最后,宗大师鼓励我们:【如格西铎巴云:“殷重修此,余一切法由此引生。”故应励力。】
正如格西铎巴所说:“殷重修习暇满,其余一切善法都会由此引生。”所以应当努力用功。
引用于 宗莺A 在 2024年9月25日, 下午5:09216、思维暇满难得,应得何等心为具量?。
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的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因此,我们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216、思维暇满难得,应得何等心为具量?。
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的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因此,我们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引用于 宗清 在 2024年9月25日, 下午10:16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
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
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引用于 wangyaojoy 在 2024年9月26日, 下午10:57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引用于 法慈 在 2024年10月6日, 下午7:52136、思维暇满难得,应得何等心为具量?
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136、思维暇满难得,应得何等心为具量?
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引用于 觉慧0517 在 2024年10月9日, 下午5:11136、思维暇满难得,应得何等心为具量?
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136、思维暇满难得,应得何等心为具量?
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引用于 wangyaojoy 在 2024年10月11日, 上午10:01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
答:通过思维暇满的体性;现竟门中义大;因果门中难得之理;与自内心生起暇满功德,真正认识到唯有暇身,它能承办一切人天果位,以及於成佛条件无所不备,而我不但未能成佛,即对后世不入恶道,亦毫无把握。所以 我今得人身必须思维四法“我须修、我能修、现世修、当下修”。现下的人身远胜于十万个摩尼宝,如此妙身,我若不修善,等同于白白扔掉十万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如《入行论》云︰‘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由此,应发猛力欲乐心修学正法,希求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