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何谓调伏?何谓寂静?何谓近寂静,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引用于 宗清 在 2024年5月29日, 上午9:30答:1.调伏者,谓尸罗学,即戒学。人的心象一匹难以制服的野马在肆意奔跑,而学习戒律(别解脱戒)就像调马师的马口铁驯服野马一样,可以调服我们随邪境而转的心。依戒而行,多多努力,就不会向邪境跑,让烦恼停下来,去往成佛的道跑。
2.寂静者,即定学。从戒的进止开始,学习定学。依正知正念,把正的念头提起来,心缘內境,不向外,让心能够静下来安住,压服烦恼,依戒而入定。
3.近寂静者,即慧学。通过定学,能够心缘一境,除掉烦恼。此时能够观察真义、观察真理,产生智慧。
答:1.调伏者,谓尸罗学,即戒学。人的心象一匹难以制服的野马在肆意奔跑,而学习戒律(别解脱戒)就像调马师的马口铁驯服野马一样,可以调服我们随邪境而转的心。依戒而行,多多努力,就不会向邪境跑,让烦恼停下来,去往成佛的道跑。
2.寂静者,即定学。从戒的进止开始,学习定学。依正知正念,把正的念头提起来,心缘內境,不向外,让心能够静下来安住,压服烦恼,依戒而入定。
3.近寂静者,即慧学。通过定学,能够心缘一境,除掉烦恼。此时能够观察真义、观察真理,产生智慧。
引用于 wangyaojoy 在 2024年5月29日, 下午8:46何谓调伏?何谓寂静?何谓近寂静,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一)调伏者,谓尸罗学,即戒学。
人的心象一匹难以制服的野马在到处乱跑,而学习戒律(别解脱戒)就像调马师的马口铁驯服野马一样,可以调服我们随邪境而转的心。依戒而行,多多努力,就不会向邪境跑,让烦恼停下来,去往成佛的道跑。
(二)寂静者,即定学。从戒的进止开始,学习定学。"如是於其妙行恶行"所以"妙行"趣向。"恶行"止下来。要止戒,
依正知正念,把正的念头提起来,心缘内境,不向外,让心能够静下来安住,压服烦恼,依戒而入定。
(二)寂静者,即定学。从戒的进止开始,学习如是於其妙行恶行"所以"妙行"趣向。"
何谓调伏?何谓寂静?何谓近寂静,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一)调伏者,谓尸罗学,即戒学。
人的心象一匹难以制服的野马在到处乱跑,而学习戒律(别解脱戒)就像调马师的马口铁驯服野马一样,可以调服我们随邪境而转的心。依戒而行,多多努力,就不会向邪境跑,让烦恼停下来,去往成佛的道跑。
(二)寂静者,即定学。从戒的进止开始,学习定学。"如是於其妙行恶行"所以"妙行"趣向。"恶行"止下来。要止戒,
依正知正念,把正的念头提起来,心缘内境,不向外,让心能够静下来安住,压服烦恼,依戒而入定。
(二)寂静者,即定学。从戒的进止开始,学习如是於其妙行恶行"所以"妙行"趣向。"
引用于 修正 在 2024年5月29日, 下午11:04答:1、调伏,即尸罗,亦名戒律。
作用:学习尸罗调伏分别心野马,应从各方面努力控制心马,令其趣向所应作的如理行为。戒不仅可以调身,也可以调心,所以,戒本身就有调伏烦恼的作用。
2、寂静,即定学。
作用:于善行恶行之所有取舍,由依止正念正知之故,能令心发起内在寂静安住之定学。在持戒的作用下,使身口意三业止恶行善,渐渐调伏散乱心,安住于寂静之中,定力随即跟着生起。
3、近寂静,即慧学。
作用:依靠内心堪能之奢摩他而观察抉择真实义,依此所发起之慧学。在戒力及定力的作用下,内心方能寂灭分别,依智慧通达圣教。
答:1、调伏,即尸罗,亦名戒律。
作用:学习尸罗调伏分别心野马,应从各方面努力控制心马,令其趣向所应作的如理行为。戒不仅可以调身,也可以调心,所以,戒本身就有调伏烦恼的作用。
2、寂静,即定学。
作用:于善行恶行之所有取舍,由依止正念正知之故,能令心发起内在寂静安住之定学。在持戒的作用下,使身口意三业止恶行善,渐渐调伏散乱心,安住于寂静之中,定力随即跟着生起。
3、近寂静,即慧学。
作用:依靠内心堪能之奢摩他而观察抉择真实义,依此所发起之慧学。在戒力及定力的作用下,内心方能寂灭分别,依智慧通达圣教。
引用于 宗莺A 在 2024年5月30日, 上午9:5421何谓调伏?何谓寂静?何谓近寂静,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一)何调伏:
答:(一)调伏者,谓尸罗学,即戒学。
人的心象一匹难以制服的野马在到处乱跑,而学习戒律(别解脱戒)就像调马师的马口铁驯服野马一样,可以调服我们随邪境而转的心。依戒而行,如理行为,多多努力,就不会向邪境跑,让烦恼停下来,去往成佛的道跑。(二)寂静,即定学。
从戒的进止开始,学习定学。"如是於其妙行恶行"所以"妙行"趣向。"恶行"止下来。要止戒。依正知正念之故,把正的念头提起来,心缘內境,不向外,让心能够静下来安住,压服烦恼,依戒而入定。使身口意三业止恶行善。
(三)近寂静,即慧学。
透过定学。"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能够心缘一境,就是入止,能够止下来。"观择真义发起慧学"在戒力及定力的作用下。此时能够观察真义、观察真理,内心方能寂灭分别。
21何谓调伏?何谓寂静?何谓近寂静,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一)何调伏:
答:(一)调伏者,谓尸罗学,即戒学。
人的心象一匹难以制服的野马在到处乱跑,而学习戒律(别解脱戒)就像调马师的马口铁驯服野马一样,可以调服我们随邪境而转的心。依戒而行,如理行为,多多努力,就不会向邪境跑,让烦恼停下来,去往成佛的道跑。
(二)寂静,即定学。
从戒的进止开始,学习定学。"如是於其妙行恶行"所以"妙行"趣向。"恶行"止下来。要止戒。依正知正念之故,把正的念头提起来,心缘內境,不向外,让心能够静下来安住,压服烦恼,依戒而入定。使身口意三业止恶行善。
(三)近寂静,即慧学。
透过定学。"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能够心缘一境,就是入止,能够止下来。"观择真义发起慧学"在戒力及定力的作用下。此时能够观察真义、观察真理,内心方能寂灭分别。
引用于 梵心 在 2024年5月31日, 下午4:41调伏者,谓尸罗学。
调伏相续必须依于戒学,心马昼夜奔驰,即使恒时恒力,也难得驯服,而堪能调伏心马的百利针顺衔,即是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是制伏未调伏众生的铁衔。应当像驯马师以锐利铁衔调伏烈马一样,六根如烈马般随邪境而转,当它趣向不应做的方面时,应当立即制伏。学习尸罗,调伏心马,由多番努力制驭心马使之趣向所应行的方面。
寂静者,是指对善行与恶行的所有应作,应禁之处,由其依止正念正知,而令心发起内寂静而住的定学。以定学静息烦恼散乱。
近寂静者,指依止心已堪能的奢摩他观察抉择真实义所发起的慧学,以慧学寂灭烦恼分别。
调伏者,谓尸罗学。
调伏相续必须依于戒学,心马昼夜奔驰,即使恒时恒力,也难得驯服,而堪能调伏心马的百利针顺衔,即是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是制伏未调伏众生的铁衔。应当像驯马师以锐利铁衔调伏烈马一样,六根如烈马般随邪境而转,当它趣向不应做的方面时,应当立即制伏。学习尸罗,调伏心马,由多番努力制驭心马使之趣向所应行的方面。
寂静者,是指对善行与恶行的所有应作,应禁之处,由其依止正念正知,而令心发起内寂静而住的定学。以定学静息烦恼散乱。
近寂静者,指依止心已堪能的奢摩他观察抉择真实义所发起的慧学,以慧学寂灭烦恼分别。
引用于 法慈 在 2024年11月8日, 下午4:1321何谓调伏?何谓寂静?何谓近寂静,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
1、调伏,即尸罗,亦名戒律。
作用:学习尸罗调伏分别心野马,应从各方面努力控制心马,令其趣向所应作的如理行为。戒不仅可以调身,也可以调心,所以,戒本身就有调伏烦恼的作用。
2、寂静,即定学。
作用:于善行恶行之所有取舍,由依止正念正知之故,能令心发起内在寂静安住之定学。在持戒的作用下,使身口意三业止恶行善,渐渐调伏散乱心,安住于寂静之中,定力随即跟着生起。
3、近寂静,即慧学。
作用:依靠内心堪能之奢摩他而观察抉择真实义,依此所发起之慧学。在戒力及定力的作用下,内心方能寂灭分别,依智慧通达圣教。
21何谓调伏?何谓寂静?何谓近寂静,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
1、调伏,即尸罗,亦名戒律。
作用:学习尸罗调伏分别心野马,应从各方面努力控制心马,令其趣向所应作的如理行为。戒不仅可以调身,也可以调心,所以,戒本身就有调伏烦恼的作用。
2、寂静,即定学。
作用:于善行恶行之所有取舍,由依止正念正知之故,能令心发起内在寂静安住之定学。在持戒的作用下,使身口意三业止恶行善,渐渐调伏散乱心,安住于寂静之中,定力随即跟着生起。
3、近寂静,即慧学。
作用:依靠内心堪能之奢摩他而观察抉择真实义,依此所发起之慧学。在戒力及定力的作用下,内心方能寂灭分别,依智慧通达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