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嗔之所缘是何?嗔之定义是何?嗔之过失是何?如何对治嗔?
引用于 觉欣 在 2023年6月6日, 下午2:06嗔之所缘: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嗔之定义:不住安稳,及恶行所依为业,有了嗔心,要做坏事,就依它而生。
嗔之过失:有些人喜欢看血,把人伤害了血弄出来或者杀人或者打伤人,他就高兴。喜欢打杀争斗,以伤害别人为乐。
如何对治:感恩,修慈心观,四无量心
嗔之所缘: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嗔之定义:不住安稳,及恶行所依为业,有了嗔心,要做坏事,就依它而生。
嗔之过失:有些人喜欢看血,把人伤害了血弄出来或者杀人或者打伤人,他就高兴。喜欢打杀争斗,以伤害别人为乐。
如何对治:感恩,修慈心观,四无量心
引用于 无忧 在 2023年6月6日, 下午3:14定义: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所缘:一切有情,群生,各式各样的生,胎卵湿化,天上地下。
过失:内心不安宁,是恶行的所依,会引人们造恶业,感世间和出世间的苦果。亲朋好友远离。
对治:1. 感恩心,菩提心,知母念恩,四无量心。2.学习空性智慧,破除我爱执和我执。3.修忍辱
定义: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所缘:一切有情,群生,各式各样的生,胎卵湿化,天上地下。
过失:内心不安宁,是恶行的所依,会引人们造恶业,感世间和出世间的苦果。亲朋好友远离。
对治:1. 感恩心,菩提心,知母念恩,四无量心。2.学习空性智慧,破除我爱执和我执。3.修忍辱
引用于 修正 在 2023年6月6日, 下午4:22所缘:于诸群生有情作损害,胎卵湿化,天上地下。
定义:于有情乐作损坏,于苦、苦具,憎恚为性。
过失:如《入行论》中说:“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嗔心是三毒中最恶,一念嗔心起 ,百万障门开。
对治:修四无量心或观因果对治嗔。如《入行论》中说: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以缘生,受之甘如饴。
所缘:于诸群生有情作损害,胎卵湿化,天上地下。
定义:于有情乐作损坏,于苦、苦具,憎恚为性。
过失:如《入行论》中说:“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嗔心是三毒中最恶,一念嗔心起 ,百万障门开。
对治:修四无量心或观因果对治嗔。如《入行论》中说: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以缘生,受之甘如饴。
引用于 慧静 在 2023年6月6日, 下午4:25(1)嗔的所缘是有情;
(2)嗔定义于有情乐做损害为性;
(3)嗔的过失能障碍无嗔,内心不安稳性(损害他,自住苦故),恶行所依为业。此外,嗔能断善根,往生恶趣、感的眷属不圆满等等的过失。
(4)嗔的对治:正对治修慈心,用无嗔对治嗔心。容易起嗔心平时多修习:四无量心、怨亲不定想,知母念恩、忍辱等。
(1)嗔的所缘是有情;
(2)嗔定义于有情乐做损害为性;
(3)嗔的过失能障碍无嗔,内心不安稳性(损害他,自住苦故),恶行所依为业。此外,嗔能断善根,往生恶趣、感的眷属不圆满等等的过失。
(4)嗔的对治:正对治修慈心,用无嗔对治嗔心。容易起嗔心平时多修习:四无量心、怨亲不定想,知母念恩、忍辱等。
引用于 慧定 在 2023年6月6日, 下午6:24嗔的所缘:是一切有情;
嗔定义:于诸有情,起诸损害,心不安稳,乐做损害为性;
嗔的过失:
第一、因瞋恚而失善法:《佛遗教经》说:‘瞋恨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生后世,人不喜 见。’本来做好事,是善法,但因怀着瞋恨心,就不是善法了。
第二、因瞋恚而堕恶道:瞋心之害过于猛火,如提婆达多虽然也很认真修道,不过他太沽名钓誉, 嫉妒佛陀的威德,对佛陀怀着不平、瞋恨之心,甚至不择一切手段要陷害佛陀,因此犯了五逆重 罪,招感堕入地狱之苦果。
第三、因瞋恚而造恶口:当瞋恨心生起时,我们往往最容易犯下的就是口业。
第四、因瞋恨而丧法乐:瞋恨之心令我们丧失理智。一念瞋恨心,义理人情都不顾,当然更享受不到那份美好喜乐了。
第五、因瞋恨而窃善心:有道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他就没有了世界,没有了朋友,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自己。所以瞋恨就像盗贼一样,会窃取善心,让我们失去一切。
第六、因瞋恨而遭祸患:因为瞋恨,容易与人结怨,而引来报复等各种祸患。
对治方法:古德云:‘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瞋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如果想要消灭内心瞋恨的火焰,必须用慈悲的法水让它柔软,否则只有让瞋恨之火烧身,让瞋恨之气压榨。
嗔的所缘:是一切有情;
嗔定义:于诸有情,起诸损害,心不安稳,乐做损害为性;
嗔的过失:
第一、因瞋恚而失善法:《佛遗教经》说:‘瞋恨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生后世,人不喜 见。’本来做好事,是善法,但因怀着瞋恨心,就不是善法了。
第二、因瞋恚而堕恶道:瞋心之害过于猛火,如提婆达多虽然也很认真修道,不过他太沽名钓誉, 嫉妒佛陀的威德,对佛陀怀着不平、瞋恨之心,甚至不择一切手段要陷害佛陀,因此犯了五逆重 罪,招感堕入地狱之苦果。
第三、因瞋恚而造恶口:当瞋恨心生起时,我们往往最容易犯下的就是口业。
第四、因瞋恨而丧法乐:瞋恨之心令我们丧失理智。一念瞋恨心,义理人情都不顾,当然更享受不到那份美好喜乐了。
第五、因瞋恨而窃善心:有道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他就没有了世界,没有了朋友,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自己。所以瞋恨就像盗贼一样,会窃取善心,让我们失去一切。
第六、因瞋恨而遭祸患:因为瞋恨,容易与人结怨,而引来报复等各种祸患。
对治方法:古德云:‘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瞋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如果想要消灭内心瞋恨的火焰,必须用慈悲的法水让它柔软,否则只有让瞋恨之火烧身,让瞋恨之气压榨。
引用于 宗乡 在 2023年6月6日, 下午9:05嗔之所缘,为不如意的境(苦),如走路淋雨、道路艰难、苦求不得、劳而无功、白费心血等。及造成苦的原因(苦具),如烦恼所生苦等。仅存于欲界,上二界无。
嗔之定义,对背离自己心意的有情乐作损害为性;若是对不如意的外境起嗔,则有可能移转到有情身上起损害心。
嗔之过失,眷属远离;死后堕恶趣;会断善根。三毒之中,嗔的损害最大,为菩提道路上最大的敌人;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因此要慎之又慎。
如何对治?思维嗔恚过患,无嗔功德;于嗔之果报起大怖畏,方能远离;修慈心,正对治嗔;修忍辱,帮助对治嗔。
嗔之所缘,为不如意的境(苦),如走路淋雨、道路艰难、苦求不得、劳而无功、白费心血等。及造成苦的原因(苦具),如烦恼所生苦等。仅存于欲界,上二界无。
嗔之定义,对背离自己心意的有情乐作损害为性;若是对不如意的外境起嗔,则有可能移转到有情身上起损害心。
嗔之过失,眷属远离;死后堕恶趣;会断善根。三毒之中,嗔的损害最大,为菩提道路上最大的敌人;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因此要慎之又慎。
如何对治?思维嗔恚过患,无嗔功德;于嗔之果报起大怖畏,方能远离;修慈心,正对治嗔;修忍辱,帮助对治嗔。
引用于 宗玲 在 2023年6月6日, 下午10:30瞋之所缘——对各式各样的群生,包括胎、卵、湿、化,天上地下能够损害的对他伤害。
瞋之定义——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瞋之过失——谓损害他,自住苦故。因为你损害了他之后,自己身心热恼,心不安稳,怕他来报复,或严重的报警由警察来抓他,总之心不坦然,受苦受怕过日子。
瞋对治——对众生生起象自己亲人一样,无瞋于慈为性,于乐让众生都快乐。
瞋之所缘——对各式各样的群生,包括胎、卵、湿、化,天上地下能够损害的对他伤害。
瞋之定义——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瞋之过失——谓损害他,自住苦故。因为你损害了他之后,自己身心热恼,心不安稳,怕他来报复,或严重的报警由警察来抓他,总之心不坦然,受苦受怕过日子。
瞋对治——对众生生起象自己亲人一样,无瞋于慈为性,于乐让众生都快乐。
引用于 慧悦 在 2023年6月7日, 下午7:18嗔之所缘是一切有情,包括胎卵湿化,天上天下的有情。
嗔之定义是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对于一切有情,以损害为乐。
嗔的过失是因为你损害了他之后,自己身心热恼,心不安稳,心生恐怖。
嗔的对治:思维嗔的过患,降低粗的嗔心;思维无嗔的功德,修慈悲心对治嗔。
嗔之所缘是一切有情,包括胎卵湿化,天上天下的有情。
嗔之定义是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对于一切有情,以损害为乐。
嗔的过失是因为你损害了他之后,自己身心热恼,心不安稳,心生恐怖。
嗔的对治:思维嗔的过患,降低粗的嗔心;思维无嗔的功德,修慈悲心对治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