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看到善知识似有过失,或不能接受的事该如何处理?
引用于 华玉 在 2023年2月14日, 上午9:31首先要想观师之过会障碍自己成就,断除寻过之心,多思维上师的功德和观师功德的利益,观过之心会逐渐减弱,直至灭除。其次思维并不是师真有过失,而是自己业烦恼增上染污,没有过失认为有过失,再次思维上师不能用佛身直接调伏我们,只能示现和我们缘分相应的相来调服我们,并不是善知识真有过失
首先要想观师之过会障碍自己成就,断除寻过之心,多思维上师的功德和观师功德的利益,观过之心会逐渐减弱,直至灭除。其次思维并不是师真有过失,而是自己业烦恼增上染污,没有过失认为有过失,再次思维上师不能用佛身直接调伏我们,只能示现和我们缘分相应的相来调服我们,并不是善知识真有过失
引用于 梵志 在 2023年2月14日, 下午2:511、多观上师功德,多念恩德生敬信
2、内心一切邪执分别,皆是自己心不清净,烦恼增上
3、末法时期,佛陀化身善知识、阿阇梨来度化我等,我们以为看到了善知识的过失,实则一切皆是善知识度化众生之善巧方便
4、当我们认为是“过失”的时候,须知是此“外境”让我内心烦恼现前,非是善知识过失,当细细观察内心,是何烦恼,厉厉善巧对治
1、多观上师功德,多念恩德生敬信
2、内心一切邪执分别,皆是自己心不清净,烦恼增上
3、末法时期,佛陀化身善知识、阿阇梨来度化我等,我们以为看到了善知识的过失,实则一切皆是善知识度化众生之善巧方便
4、当我们认为是“过失”的时候,须知是此“外境”让我内心烦恼现前,非是善知识过失,当细细观察内心,是何烦恼,厉厉善巧对治
引用于 慧如 在 2023年2月14日, 下午5:21
- 首先思惟是自己业不清净,烦恼增上染污,无过显有过失;
- 其次思惟上师不能以佛之身直接调伏,是自己有三毒烦恼驱使,来示现缘分相应之相,因此,看似有过仅是示现,并未实作。
- 再思惟过去提婆达多,善星比丘,六派外道看到佛陀有过失,还有圣者无著,见至尊弥勒为母狗,洛巴见帝洛巴烧烤活鱼等等,彼等修行如此好都还是有此错觉,那堕于惑业深处之我,更是自己烦恼增上缘故。
应如《五十颂》云:“若以理不能,启白不能理”善为谢辞,不可不念放置。
- 首先思惟是自己业不清净,烦恼增上染污,无过显有过失;
- 其次思惟上师不能以佛之身直接调伏,是自己有三毒烦恼驱使,来示现缘分相应之相,因此,看似有过仅是示现,并未实作。
- 再思惟过去提婆达多,善星比丘,六派外道看到佛陀有过失,还有圣者无著,见至尊弥勒为母狗,洛巴见帝洛巴烧烤活鱼等等,彼等修行如此好都还是有此错觉,那堕于惑业深处之我,更是自己烦恼增上缘故。
应如《五十颂》云:“若以理不能,启白不能理”善为谢辞,不可不念放置。
引用于 宗乡 在 2023年2月14日, 下午6:301要想到之所以看到善知识似有过失,不是善知识真有过失,而是自己的功德不够、烦恼增上所致。很多情况是自己的身上出了问题,如见雪山为青色,见海螺为黄色等。见善知识过失也是如此,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比如一个弟子每天定时看到自己的上师在一个地方吃肉,他很难受。其实是上师每天按时到那念经。
2或是自己的知见、思想出了问题,且很坚固,见不到善知识的功德,只看到过失。因烦恼障碍,也看不到真实的情况。
3末法时代。上师也有各式各样的,有的执戒好,有的脾气好,有的善解说,有的德增上。某些方面可能做得不如我们的意,很容易产生观其过失的错误,一定要注意观功德。
1要想到之所以看到善知识似有过失,不是善知识真有过失,而是自己的功德不够、烦恼增上所致。很多情况是自己的身上出了问题,如见雪山为青色,见海螺为黄色等。见善知识过失也是如此,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比如一个弟子每天定时看到自己的上师在一个地方吃肉,他很难受。其实是上师每天按时到那念经。
2或是自己的知见、思想出了问题,且很坚固,见不到善知识的功德,只看到过失。因烦恼障碍,也看不到真实的情况。
3末法时代。上师也有各式各样的,有的执戒好,有的脾气好,有的善解说,有的德增上。某些方面可能做得不如我们的意,很容易产生观其过失的错误,一定要注意观功德。
引用于 zizai 在 2023年2月14日, 下午9:191.吾等业未清净,故见上师功过相掺,故于最初应遮观过之心,最初心中虽现细观过之心,然随即熄灭。
2.善知识不能以佛之身直接调伏,谓我等由三毒驱使,示现缘分相应之相,为
如是故,仅是示现而未实作,数数思维而起决定。
3.我于诸能行处即应行持,现不能行处亦作愿境,于将来世当能发起,应作是思。
1.吾等业未清净,故见上师功过相掺,故于最初应遮观过之心,最初心中虽现细观过之心,然随即熄灭。
2.善知识不能以佛之身直接调伏,谓我等由三毒驱使,示现缘分相应之相,为
如是故,仅是示现而未实作,数数思维而起决定。
3.我于诸能行处即应行持,现不能行处亦作愿境,于将来世当能发起,应作是思。
引用于 心愿 在 2023年2月14日, 下午10:15看到善知识似有过失或不能接受的事,处理方式:
1.看到善知识的过失应是自己的业和烦恼增上染污所致;
2.看到善知识的过失,可能是善知识在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 误;
3.应从善知识功德方面观察,善知识所授与自己的法恩;
4.观善知识的过失,其实就是自己的过失,如果自己没有过失就不会去挑他人过失;
看到善知识似有过失或不能接受的事,处理方式:
1.看到善知识的过失应是自己的业和烦恼增上染污所致;
2.看到善知识的过失,可能是善知识在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 误;
3.应从善知识功德方面观察,善知识所授与自己的法恩;
4.观善知识的过失,其实就是自己的过失,如果自己没有过失就不会去挑他人过失;
引用于 华菁 在 2023年2月14日, 下午11:02应当思维:堕于惑业深处之我,极为颠倒之显相何故不起?作念思维,因此先前观察过失之心,犹如黑影幢幢之暗窟。观想与我有法缘之诸上师,为我显现相似过失,特应数数观想,直至自意未现起犹如当前正作而应思维。其后作念:“如是显现,是上师有过而显现耶,无过而显现耶?”上师正士岂有如是过失?实由自身业与烦恼增上染污,无过显有过失。
应当思维:堕于惑业深处之我,极为颠倒之显相何故不起?作念思维,因此先前观察过失之心,犹如黑影幢幢之暗窟。观想与我有法缘之诸上师,为我显现相似过失,特应数数观想,直至自意未现起犹如当前正作而应思维。其后作念:“如是显现,是上师有过而显现耶,无过而显现耶?”上师正士岂有如是过失?实由自身业与烦恼增上染污,无过显有过失。
引用于 阿雅 在 2023年2月16日, 上午9:33人无完人,如果上师拥有很多的功德,我们在依止的时候不断挑毛病、观过失,对我们的修行并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即便上师有过失,但只要不去观察,透由观功德来增长信心,这反而是我们获得成就的助缘。
依止善知识并非盲目依止,我们作为弟子也应当"正住"、"具慧", 假若善知识的言教是跟教理契合的,我们就依教奉行,如果与教理是相违背的,则需做出取舍,依法不依人。
人无完人,如果上师拥有很多的功德,我们在依止的时候不断挑毛病、观过失,对我们的修行并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即便上师有过失,但只要不去观察,透由观功德来增长信心,这反而是我们获得成就的助缘。
依止善知识并非盲目依止,我们作为弟子也应当"正住"、"具慧", 假若善知识的言教是跟教理契合的,我们就依教奉行,如果与教理是相违背的,则需做出取舍,依法不依人。
引用于 慧定 在 2023年9月6日, 下午11:47首先我们应该观善知识是佛,观功念恩,
1、即使发现善知识似有过失,我们也可以想,这是善知识为了调伏化机所做的善巧方便,这样就能江观善知识过转化成生起信心的助缘。
2、思维不是善知识有过失,是我们深深地为业烦恼所苦。善知识是佛的化身,是真佛,善知识一切佛事业是作者。善知识的恩甚至胜过释迦牟尼佛,我们要对善知识生起极大的信心。要认识到除了善知识,没有任何人能带我们解脱。所以要如理依止善知识。
首先我们应该观善知识是佛,观功念恩,
1、即使发现善知识似有过失,我们也可以想,这是善知识为了调伏化机所做的善巧方便,这样就能江观善知识过转化成生起信心的助缘。
2、思维不是善知识有过失,是我们深深地为业烦恼所苦。善知识是佛的化身,是真佛,善知识一切佛事业是作者。善知识的恩甚至胜过释迦牟尼佛,我们要对善知识生起极大的信心。要认识到除了善知识,没有任何人能带我们解脱。所以要如理依止善知识。
引用于 觉和 在 2024年12月29日, 上午8:271.首先要想到是自己的烦恼增上所致。是自己的分别妄想心起,善知识的这个“过失”让我们看到的自己内在的阿赖耶识有什么,六尘六镜是什么,觉知觉照,以大圆镜智转。
2.看到不能接受的事,正是自己的我执,即是自己的知见、思想出了问题,且很坚固,烦恼障碍,也要以此契入观自己的因,同时通过闻思修,戒定慧,不断提升自己。
3.以依止为善知识又在观过失或不接受,说明观功念恩这方面的功夫远远不够,通过念母恩念佛恩,报父母恩、报佛恩、佛前忏悔,普贤七支供等转业转念,增长福德。
1.首先要想到是自己的烦恼增上所致。是自己的分别妄想心起,善知识的这个“过失”让我们看到的自己内在的阿赖耶识有什么,六尘六镜是什么,觉知觉照,以大圆镜智转。
2.看到不能接受的事,正是自己的我执,即是自己的知见、思想出了问题,且很坚固,烦恼障碍,也要以此契入观自己的因,同时通过闻思修,戒定慧,不断提升自己。
3.以依止为善知识又在观过失或不接受,说明观功念恩这方面的功夫远远不够,通过念母恩念佛恩,报父母恩、报佛恩、佛前忏悔,普贤七支供等转业转念,增长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