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144、为何要度诸昼夜,令其不空?

请回复

【是故若发如前所说取心要欲,取心要之法,如《中观心论》云:“谁不将无坚,如蕉沫之身,由行利他缘,修须弥坚实。上士具悲故,将刹那老死,病根本之身,为他安乐本。具正法炬时,断八无暇暇,应以上士行,令其有果利。”】

因此,如果发起了如前面暇满当中所说的取心要欲,这时摄取心要的方法,就是像《中观心论》所说:有智慧的人谁不将这如芭蕉、泡沫般毫无坚实的身体,藉由行持利他的因缘,而修证如须弥山一般不可动摇的金刚身自性呢?由于上士具有大悲的缘故,每一个刹那都能将老病死等衰损所依的肉身,转为一切众生安乐的根本。也就是在具有正法明灯时,这个远离八种无暇的暇满人身,应当依靠发菩提心、行持六度四摄等上士的修行,成办无上菩提的果利。

【谓应念云:我身无实,如蕉如沫,众病巢穴,老等众苦所出生处,应以上士所有现行度诸昼夜,令其不空而趣大乘。】

我们即应思惟:我这个有漏无坚身,犹如芭蕉泡沫一般,对这个众病的巢穴、老等众苦的出生处,唯一应以上士的修行度过日日夜夜,让此身不空耗而趣入大乘道。

 

144、为何要度诸昼夜,令其不空?

答:即应思惟:我此有漏身,如芭蕉泡沫般脆弱,对此众病之巢穴、老等众苦之生处,今有暇满身遇到佛法,唯应以上士之发心,度诸昼夜令其不空耗而趣入大乘道,追求成佛之果报,此身具有意义。

答:即应思惟:我此有漏身,如芭蕉泡沫般脆弱,对此众病之巢穴、老等众苦之生处,今有暇满身遇到佛法,唯应以上士之发心,度诸昼夜令其不空耗而趣入大乘道,追求成佛之果报,此身具有意义。

144、为何要度诸昼夜,令其不空?

答:【我应念云,我身无实,如焦如沫,众病巢穴,老等众苦所出生处,应以上士所有现行度诸昼夜,令其不空而趣大乘。】

即应思惟:我此有漏身,如芭蕉泡沫般脆弱,对此众病之巢穴、老等众苦之生处,今有暇满身遇到佛法,唯应以上士之发心,度诸昼夜令其不空耗而趣入大乘道,追求成佛之果报,此身具有意义。

答:即应思惟:我此有漏身,如芭蕉泡沫般脆弱,对此众病之巢穴、老等众苦之生处,今有暇满身遇到佛法,唯应以上士之发菩提心度众生,令诸众生昼夜令其不空耗而趣入大乘道,追求成佛之果报。只有这样,此暇身才具有意义。

144、为何要度诸昼夜,令其不空?

答:即应思惟:我此有漏身,如芭蕉泡沫般脆弱,对此众病之巢穴、老等众苦之生处,今有暇满身遇到佛法,唯应仆上士之发心,度诸昼夜令其不空耗而趣入大乘道,追求成佛之果报,此身具有意义。

答:即应思惟:我此有漏身,如芭蕉泡沫般脆弱,对此众病之巢穴、老等众苦之生处,今有暇满身遇到佛法,唯应以上士之发心,度诸昼夜令其不空耗而趣入大乘道,追求成佛之果报,此身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