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于
慧静 在 2024年10月28日, 下午8:33
1因无贪无嗔会俱起,故无一俱转。但处中律仪中,可以受一支戒,同时心还在怀疑状态,此时有一俱转。
2若以无记心受戒,则有身三口一共四支俱转;若以善心受戒,则在四支上至少要加无贪无嗔成六俱转,故无五俱转。但处中律仪以不善无记心,可受五支远离;或以善心受两支戒,加无贪无嗔正见。
3若比丘受戒,得身三口四七支善业道,再睡觉,即成七俱转;若打坐念经,发了会呆,则加无贪无嗔成九俱转,故无八俱转。但处中律仪可受六支远离,加无贪无嗔成八俱转。
1因无贪无嗔会俱起,故无一俱转。但处中律仪中,可以受一支戒,同时心还在怀疑状态,此时有一俱转。
2若以无记心受戒,则有身三口一共四支俱转;若以善心受戒,则在四支上至少要加无贪无嗔成六俱转,故无五俱转。但处中律仪以不善无记心,可受五支远离;或以善心受两支戒,加无贪无嗔正见。
3若比丘受戒,得身三口四七支善业道,再睡觉,即成七俱转;若打坐念经,发了会呆,则加无贪无嗔成九俱转,故无八俱转。但处中律仪可受六支远离,加无贪无嗔成八俱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