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14、极正符顺心净为性为什么是信之定义

按照业果所讲的、三宝所讲的、二谛四谛所讲的去作,非常符合所讲的道理。得到的结果是心越来越清净。这样远离颠倒梦想。因此这样的信是佛教的信之定义。

除此之外,对三宝、业果不信,相信外道的信等不能称之为信。

对于业果、四谛、二谛、三宝这些道理能够跟它非常正确地符合,令心澄净,这样子的心理状态就叫信。信的定义是解决信什么的问题,正信就是信业果、四谛、二谛、三宝等这些道理,信科学、外道、风水命理等的就不能称为信。

自己的心与佛陀所宣说的业果、三宝、四谛或者二谛这些个道理极度相契合,从而使得自己的内心状态变得清净,远离忧恼。

信耶稣,信旧约等不是信的内涵。

对于业果,二谛四谛,三宝所讲的道理,极正确地与之相契合,使我们的心澄净,清静无染,远离颠倒梦想,远离烦恼,是信的定义。

世间让我们信的事物非常多,很多的信会让我们产生烦恼,怖畏,恐惧,这种信不是善法。

信是善法,信三宝、四谛、业果如理取舍,此为极正符顺,信后必定有止息烦恼,令心 清净,安定的作用,此为心净为信

信:它是善心所,是正信,对业果 三宝 四谛或二谛.

极正符顺:极正确的跟它相合,它是衡量信的标准;信就是对三宝 业果 四谛二谛这些道理非常正确的符合;

心净为性;可以使心澄净;它是信的特征;信三宝业果 四谛二谛就是让我们远离恐怖颠倒梦想,把心里的渣的 脏的全部干净 清净;

所以说极正符顺 心净为性是信的定义.

 

信谓正信,就是相信业、果、四谛或者二谛及三宝并且与之极为正确地相合,达到这样的心理状态就叫信。

信是对佛教义理坚定的深信(于业果、三宝、四谛等理)。信有三种,一者于诸法实事实理深信不疑; 二者于三宝净德深为信乐;三者于一切善法深信有力,能得成就。

《广论》曰: 云何信,谓于业果诸谛宝等,深正符顺,心净为性。于业者,谓福、非福、不动业。于果者,谓须陀、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于谛者,谓苦集灭道谛。于宝者,谓佛法僧宝,如是业果等,极相符顺,亦名清净、及希求义,与欲所依为业。

信不是盲目的信,信是善法,信三宝、四谛、业果如理取舍,此为极正符顺。

如果我们没有透过真实地了解,那种信是一种浅层的信。所以要从了解佛法僧三宝的功德(佛陀的功德,佛的身功德、佛的语功德、佛的意功德、佛的事业功德等)来入手,来长养我们的信心;我们要了解三宝真实的内涵,以此来作为提升我们生命品质的唯一的榜样,才能让我们远离恐怖、颠倒梦想。

同理,我们要深信因果、二谛、四谛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哪些是众生暂时的快乐,哪些才是究竟的幸福快乐。皈依三宝的目标就是为了在自身成就三宝。深信因果目的是业果如理取舍。最后超出轮回,得解脱。

所以,极正符顺心净为性是信。

 

佛法的信是净信,是对业果、四谛、三宝等等的产生定解,然后极正符顺,按照这些要求去做,最终能达到令心清净的作用。佛法的信最终是能令心清净的,而外道的信,比如信风水,可能越信越颠倒,心越来越不自在,内心可能被一颗树,一个鱼缸而牵着走,心越来越烦恼,不得清净。

     因为信不是乱信,迷信、邪信这都不是信。这里指得是正信,对业果、三宝、二谛、四谛里边的道理极正符顺——极正确地跟它相合,这样的心里状态叫信。

信的内容是三宝、业果、二谛

信的方式极正确;符顺:跟我们信的内容符合,去做之后,达到心净。

如现在每天修归依念三宝的功德,生起对三宝的信心,对三宝有信心了就会意乐加行如理依止三宝,按三宝所说的去做,业果如理取舍,心乐于断恶修善安住于善法中,极正符顺的去做,令心达到清净,后世得安乐。

因为正信可以使心澄净,极正符顺就是指能够跟这个客观规律:业果、四谛、三宝这些道理非常正确的符合就是信。

答:如:皈依,在没有皈依之前,会听别人说皈依的好处,一般人说,皈依能使家宅平安,身体健康,还能不堕恶趣,获得解脱,能救护我们不堕恶趣的,只有三宝;

 

皈依之后,通过学习善法,对三宝,四谛、二谛、业果了知理解越多,越能体会到三宝的慈悲,众生都是随烦恼和业力在转,信心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增长,信心增长,修善的希求心也增长,心也极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