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舍与作意有什么不同?发呆是什么心所?
引用于 慧悦 在 2023年6月3日, 上午10:55舍是依止无贪无嗔无痴乃至精进这个四法,心可以平等,心可以正直,心没有起功用性。又由这个法的缘故,已经除了的染污法(烦恼),在已经除掉之后,能够安稳地住在无染的里边,不会再受到染污法的侵犯了。
作意是能令心发悟为性。和舍是相反的。作意是要让心产生功用性,舍是不产生功用。
发呆是属于痴心所,无记的状态。
舍是依止无贪无嗔无痴乃至精进这个四法,心可以平等,心可以正直,心没有起功用性。又由这个法的缘故,已经除了的染污法(烦恼),在已经除掉之后,能够安稳地住在无染的里边,不会再受到染污法的侵犯了。
作意是能令心发悟为性。和舍是相反的。作意是要让心产生功用性,舍是不产生功用。
发呆是属于痴心所,无记的状态。
引用于 彭军辉 在 2023年6月3日, 下午3:15作意是能够令心提起来、警觉起来。是遍行心所。令心发悟为性
舍为无贪瞋痴乃至精进依止此,从而获得所有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功用性。不再受到染污法的侵犯。是十一个善心所之一。最后的境界是心无发悟性
通过作意使专注力提高,进一步通过信及无贪无瞋无痴及精进的修习,依舍的修习,逐步达到无功用行的地步。
发呆是不知道自己的所缘,意识状态是昏昧的,属痴心所。
作意是能够令心提起来、警觉起来。是遍行心所。令心发悟为性
舍为无贪瞋痴乃至精进依止此,从而获得所有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功用性。不再受到染污法的侵犯。是十一个善心所之一。最后的境界是心无发悟性
通过作意使专注力提高,进一步通过信及无贪无瞋无痴及精进的修习,依舍的修习,逐步达到无功用行的地步。
发呆是不知道自己的所缘,意识状态是昏昧的,属痴心所。
引用于 慧根 在 2023年6月3日, 下午5:52作意:五遍行心所之作意心所,令心发悟,警觉起来,注意,作用是使得各缘各的境,该缘的境,想起要做的事情,该负的责任.
舍:善心所里面的行舍,依无贪无嗔无痴精进四个善法,作用是可以把昏沉掉举除掉,得到心平等;心平等之后还要下功夫,等成熟,就可以随自己的心,最后能够远离烦恼.
发呆是痴心所,痴就是糊里糊涂,一切事,诸事诸理,不明不白,没有正知.
作意:五遍行心所之作意心所,令心发悟,警觉起来,注意,作用是使得各缘各的境,该缘的境,想起要做的事情,该负的责任.
舍:善心所里面的行舍,依无贪无嗔无痴精进四个善法,作用是可以把昏沉掉举除掉,得到心平等;心平等之后还要下功夫,等成熟,就可以随自己的心,最后能够远离烦恼.
发呆是痴心所,痴就是糊里糊涂,一切事,诸事诸理,不明不白,没有正知.
引用于 慧定 在 2023年6月3日, 下午6:54舍,是善心所,是六度里面布施度里需要修的,无贪乃至精进依止此故。舍的时候要做到无贪,同时还要精进。心平等性、心正值性,心无发悟性。心没有染污。所以平等性、心清净也是舍的特点。
作意:是五遍行心所,是令心在那个境上,同时不断地去观察,令心警觉为性,它是心上的一个动作。如果作意失去,必定是老年痴呆,这是作意的明显用途,健忘症的人就是作意心所太差了。
发呆是不作意了,是随烦恼产生的。
舍,是善心所,是六度里面布施度里需要修的,无贪乃至精进依止此故。舍的时候要做到无贪,同时还要精进。心平等性、心正值性,心无发悟性。心没有染污。所以平等性、心清净也是舍的特点。
作意:是五遍行心所,是令心在那个境上,同时不断地去观察,令心警觉为性,它是心上的一个动作。如果作意失去,必定是老年痴呆,这是作意的明显用途,健忘症的人就是作意心所太差了。
发呆是不作意了,是随烦恼产生的。
引用于 无忧 在 2023年6月3日, 下午7:07舍即无贪乃至精进依止此故。获得所有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发悟性。又由此故于已除遣染污法中无染安住。这个舍应该指的是行舍,就是心已经没有了昏沉掉举,而且任运而转,心离开了烦恼的状态。作意谓令心发悟为性。就是警觉,把心提起来,令心引起注意。舍已经达到无功用程度,心任运而转,而作意还是有功用的。
发呆是愚痴,不苦不乐,什么也不想,没有恶,也没有正知正念,属于愚痴一类。
舍即无贪乃至精进依止此故。获得所有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发悟性。又由此故于已除遣染污法中无染安住。这个舍应该指的是行舍,就是心已经没有了昏沉掉举,而且任运而转,心离开了烦恼的状态。作意谓令心发悟为性。就是警觉,把心提起来,令心引起注意。舍已经达到无功用程度,心任运而转,而作意还是有功用的。
发呆是愚痴,不苦不乐,什么也不想,没有恶,也没有正知正念,属于愚痴一类。
引用于 帅雅馨 在 2023年6月4日, 上午9:46发呆是痴心所
舍与作意不同:舍心所:以四法为体叫舍,不产生功用性,无需作意。
作意心所:以发悟为性,作意是要让心产生功用性,令心警觉,专注。
舍:次第以无贪,无嗔,无痴,精进四法为体,依止舍得到心平等性、心正直性、无功用性。又由舍遣除污染(烦恼)令心安住在无染中
发呆是痴心所
舍与作意不同:舍心所:以四法为体叫舍,不产生功用性,无需作意。
作意心所:以发悟为性,作意是要让心产生功用性,令心警觉,专注。
舍:次第以无贪,无嗔,无痴,精进四法为体,依止舍得到心平等性、心正直性、无功用性。又由舍遣除污染(烦恼)令心安住在无染中
引用于 心愿 在 2023年6月5日, 上午7:15答:舍:布施;舍是无贪、无嗔、无痴、精进的所依。依止舍能令心平等性,心正直修性,心无发悟性(心无功用性)、安住清净法中;作意:能警觉;于心所缘境界,令心引起运作,所有作意都与受想行识相应;
舍 :布施。行布施时,可能会思维一下,如何布施是正确。如:法本,当有人来求大乘经典的时候,自己要观察一下,此人求法本的目的,如果是自己阅读,也要观察此人的根器,如果不是学习甚深法的根器,不能布施,如果是学习甚深法的根器,既使自己变的痴哑,也要布施法本;
如:有人来求纸张,先要询问求纸张的目的,如果求纸张是买了,赚点生活资具,如果自己需要书写正法经典,可施与纸张相同价值的钱,若无钱,不施无罪;
作意:上文里的观察、思维都是作意的意思;
发呆是痴心所;
答:舍:布施;舍是无贪、无嗔、无痴、精进的所依。依止舍能令心平等性,心正直修性,心无发悟性(心无功用性)、安住清净法中;作意:能警觉;于心所缘境界,令心引起运作,所有作意都与受想行识相应;
舍 :布施。行布施时,可能会思维一下,如何布施是正确。如:法本,当有人来求大乘经典的时候,自己要观察一下,此人求法本的目的,如果是自己阅读,也要观察此人的根器,如果不是学习甚深法的根器,不能布施,如果是学习甚深法的根器,既使自己变的痴哑,也要布施法本;
如:有人来求纸张,先要询问求纸张的目的,如果求纸张是买了,赚点生活资具,如果自己需要书写正法经典,可施与纸张相同价值的钱,若无钱,不施无罪;
作意:上文里的观察、思维都是作意的意思;
发呆是痴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