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帖子和主题。

138、课

1、贪与嗔有什么不同?

2、慢之所缘是何?

3、中士道之无明具体指什么?

第138课:

 

1、贪与嗔有什么不同?

答:贪的所缘是喜欢的内有情五蕴或外色声香味触等五欲。

贪的体相是缘内外悦意的境界随逐耽着,耽着贪恋自己所缘境后,内心与所缘境难以分离。

比如,贪执某人时,几天不见,就开始耽着,一心盼望相聚,无法平静,见面后又恋恋不舍,不愿分离,诸如此类,便是贪烦恼之相。

瞋的所缘是有情、苦受、以及能生苦之处~~刀杖荆棘等。《俱舍》说:“有情、与苦及生苦之处,三者合而成瞋境。”

瞋的体相是对有情、苦受或者导致苦受的器具生起恚恼之心,心渐粗猛,对这些与自己意愿相违的所缘境,内心想作损害。

比如,心里想着仇敌如何损害自己,而生起了瞋恨心与粗猛心,想报复仇敌,或者荆棘刺伤脚时,对荆棘生起了恚恼心,想铲除荆棘。平时如果身心稍有苦受,或者外境稍有干扰时,马上就会发脾气,这是缘苦受生起的恚恼之心,应该时常观察自己是否在起瞋心。

 

2、慢之所缘是何?

答:慢的所依是萨迦耶见,慢的所缘是于外(五欲)内(智慧)的高下好恶,令内心高举,外露高傲之相。

 

3、中士道之无明具体指什么?

答:无明者,于四谛、业果、三宝之自性,心不明了,具有无知染污者也。

《俱舍论颂疏》说:“无明为体,烦恼不净,名为染污。于境不悟,故曰无知。”

华藏师兄

1、贪与嗔有什么不同?
答:贪者缘于或内或外悦意可爱之境,随起贪著,如油沾布,难于涤除。
嗔者,缘于有情及兵器棘刺等诸苦所依处,起愤恚心,心渐粗猛,于彼等境,思作损害也。
二者嗔之缘境,较宽于贪所缘境。嗔心是贪的极端显现。贪通三界,嗔唯欲界有之。彼上二界住于乐境,无生嗔之因故。

2、慢之所缘是何?
答:慢之所缘依于萨迦耶见,缘于外内之高下好恶,心生高举也。

3、中士道之无明具体指什么?
答:中士道之无明具体指:谓于四谛三宝,心不明了,即是其相。如问何为四谛,心思不及,如有蒙蔽,即是无明。

1、贪与嗔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所缘不同。
贪,缘的是或内或外之悦意可爱之境。
嗔,缘的是他有情、苦受、以及能带来苦的兵器棘刺刀枪棍棒等生苦之处。

第二、相状不同。
贪的相状,是心生贪着,如油沾布,难于涤除,于贪所缘,耽着增长,难以舍离。
嗔的相状,是起愤恚心,心渐粗猛,如青筋暴出,脸红脖子粗,于所嗔境,思作损害。

第三、范围不同。
贪通三界,嗔唯欲界有之,因为色界无色界,住于禅定的乐境,无生嗔之因。

第四、对善根的损害不同。
嗔能摧毁善根,损坏善根;贪则微损,或不损坏善根。

2、慢之所缘是何?
答:慢之所缘是内外之高下好恶,心生高举。拿自己和别人作对比,觉得自己了不起,高高在上,看不起别人。

内,指的是智慧。外,指的是五欲,财色名食睡。

3、中士道之无明具体指什么?
答:中士道的无明,是依无著菩萨的十二因缘,和世亲菩萨的《俱舍论》、《五蕴论》,
指的是于四谛、业果、三宝的自性,心不明了,不清楚,不了解。

如不清楚什么叫四谛,什么叫业果,什么叫三宝。

第138课:

 

1、贪与嗔有什么不同?

答:贪者,缘于或内或外悦意可爱之境,随起贪著,如油沾布,难于涤除。此亦于自所缘耽着增长,而于所缘难离也。

嗔者,缘于有情及兵器棘刺等诸苦所依处,起愤恚心,心渐粗猛,于彼等境,思作损害也。

嗔之缘境,较宽于贪所缘境。如有时对于衣食受用诸境,亦起恚恼是。嗔是贪心的极端方面。贪通三界,嗔唯欲界有之,色界无色界则无。以彼二界住于乐境,无生嗔之因故。

 

2、慢之所缘是何?

答:依于萨迦耶见,所缘于外(五欲)内(智慧)之高下好恶,心生高举也。

 

3、中士道之无明具体指什么?

​答:无明者,于四谛、业果、三宝之自性,心不明了,具有无知染污者也。

1381、贪与嗔有什么不同?

答:贪:→贪是贪欲,心无厌足,世人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求种种欲乐。贪能生苦,起种种烦恼。贪为生苦根本,因有贪即有爱取,由爱取即有后有,由后有又复生贪。贪为沉溺轮回之根本,同时亦为障出离轮回之根本。贪所缘的是或内或外之悦意可爱之境,贪能通三界。

  嗔:→嗔者嗔恚,逆境当前,妄动无明,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 嗔心起时,对家人眷属、乃至众生,心生憎恶,轻则恶声诟骂,重则刀杖相向,嗔能伤害他人。嗔心一起,能坏一切善,能引后世苦中之苦。嗔所缘境比贪广,嗔是唯欲界有。

2、慢之所缘是何?

答:慢的所依是萨迦耶见,所缘是于外(五欲)内(智慧)的高下好恶,令内心高举,外露高傲之相。

3、中士道之无明具体指什么?

答:中土道无明指于四谛、业果、三宝之自性,心不明了,具有无知染污者也,对这些内涵都不清楚。